为什么英语电影很难听懂「为什么英语电影很难听懂」
很多人应该有这种感觉:虽然平时基本可以听懂英语新闻以及英语演讲,但很多英语影视剧仍然听得一头雾水。这一现象是由于两种听力材料的不同特点造成的。
英语新闻和演讲(比如BBC和VOA)特点是:用词和语法都较为正式,播报速度适中,口音标准。这些材料的文本特征与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英语学习材料是一致的,因此理解起来会相对比较容易。
影视英语的特点为:用词贴近日常生活,灵活多变,经常含有大量俚语,演员口音各异,语速较快而且经常有略读和连读等复杂语音现象。这些材料特征与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教材英语有比较大的差别。比如同样是表达“大麻”,在正式英语里面一般用cannabis/ marijuana,但美剧里面更常见的说法是weed;又比如“上床睡觉”,我们熟悉的说法是go to bed,但有时候电影里面会用hit the hay。此外,一些类型片中还会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比如战争片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军事相关名词),这些术语我们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理解起来会有不少困难。
造成影视英语难以听懂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剧情。如果我们对于片中剧情设定以及人物关系不够熟悉,有时候即使所有台词都听懂还是不清楚电影在讲什么(相反,如果我们对故事背景非常熟悉,即使一些台词没听出来还是能大概猜到内容)。
从听力难度来看,与日常生活相关、无复杂剧情的影视剧最容易听懂,比如励志片《当幸福来敲门》就是一部比较容易听懂的电影。历史、战争以及科幻等题材的电影要难很多,比如前几年有一部科幻电影《云图》(Cloud Atlas),电影不仅剧情烧脑口音复杂,而且还有非常多的专业术语,要听懂难度相当高。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知道,要听懂英语影视剧,我们需要从语音和表达这两方面入手。
影视剧中各个角色的口音和语气千差万别,语速也相对较快,吞音略读连读等语音现象非常明显。这些都与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正式英语相距甚远,所以经常会出现“单词和句子都认识但就是听不出来”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对照台词找出听不懂的句子,仔细分析问题根源:是自己记忆中单词的读音与听力材料中的不一样,还是没有注意到连读略读的问题,或者是语速实在太快没能听出来?如果是发音问题,就多查查电子词典学习正确的发音,如果是连读略读吞音等问题,就去系统学习语音方面的知识(比如 American Accent Training),如果是语速太快,就多听,训练耳朵对英语的敏感性。
对于电影中我们不熟悉的表达,我们要专门积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读剧本。电影剧本不仅包含所有的台词,还有故事的背景介绍,读剧本的同时我们能够想象出电影画面。目前几乎所有的英文电影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对应的剧本。推荐一个英文剧本网站:
https://www.imsdb.com/
该网站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英文剧本网站,在上面可以找到很多最新电影的剧本(比如Joker):
剧本的阅读体验也很不错:
学习剧本时可以重点挑选一两部自己比较熟悉的电影(最好是偏向日常生活题材、难度较低的作品,比如前面介绍的《当幸福来敲门》,也可以读一些小说改编的电影,这样对剧情比较熟悉),然后从头读到尾,重点关注台词中自己不熟悉的短语、搭配和句式,对于比较冷门的名词可以先忽略。剧本读完一遍后再回头重新看一遍无字幕电影,扫清其中的语音难点。这一学习流程有助于我们熟悉影视剧中的常见表达,后面再遇到相同表达时可以举一反三。
此外,对于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习语(idioms),我们也可以专门积累。剑桥“英语在用”系列曾经出版过“英语习语”的分册,其中涵盖了很多日常交流中常见的习语,掌握这些表达对于更好听懂电影也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为什么60年代香港电影的广东话都能听懂;现在的,听不懂?因为过去的影视剧用的多是书面语,而现在的影视剧口语化更高。老电影里的很多台词,虽然是从演员嘴里说出来了,但它的本质没有变,其实还是书面用语。而现在的影视台词,为了更有真实感,台词是高度口语化的,日常说什么,表演的时候就说什么。这种日常式的口语,如果不是在粤语地区生活,外人很难听懂。而且现在演员的台词功底也很差。
因为过去的影视剧用的多是书面语,而现在的影视剧口语化更高。
广东话实际上有很多种,九音六调,并不是所有的词字都能在普通话里找到对照字。换句话说,很多俗语根本没有“字幕”可言,因为绝大多数字库里都不存在那些生僻字。
但是过去的老电影,比如关德兴的《黄飞鸿》系列,字幕与台词就可以登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过去的台词,并不是真正的口语。
老电影里的很多台词,虽然是从演员嘴里说出来了,但它的本质没有变,其实还是书面用语。也就是说,你能听得懂的,其实是书面语,而非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并且,过去的老演员台词功底也好,讲得不太快,吐字又清晰。再加上它有可对照的普通话汉字,比较容易学。
甚至可以说,老电影里的粤语,其实属于粤语与白话结合,并不特别纯。
而现在的影视台词,为了更有真实感,台词是高度口语化的,日常说什么,表演的时候就说什么。这种日常式的口语,如果不是在粤语地区生活,外人很难听懂。比如说,某个情节,一个警察看到一帮小混混忽然变得大手大脚了,如果是过去的老电影,台词大概就是:“佢哋点解咁有钱了?”但是按现在的电影,台词再口语化一些,大概就变成了“乜呢班契弟捞嘢?点解突然有好多钱?”口语化比书面语,一则更啰嗦,二则没那么呆板正经,甚至有些台词根本无法使用字幕,而是使用意思相近的替代词,所以导致外人听也听不懂,对照字幕也很难看明白。
民间日常用的粤语,与那种书面语差很多的,不理解才是正常的。
而且现在演员的台词功底也很差。以上说了,过去的老演员台词功底都很深厚,能够很好地控制语速,发音吐字都特别清晰。而今天的很多年轻演员,嘴里像含了颗核桃,吐字不清语速不均,再配上一把小鸡声,别说是外地人,就算是广东本地人也未必就听得清他们说的是什么呀。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