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导演经典「张健眼中的谢晋面对眼前的银幕我这电影还有必要拍下去吗」

时间:2023-05-15 03:43:39阅读:3415
张健,中国内地出品人、制片人、编剧、导演。2010年,担任抗战题材电视剧《雪豹》总制片人、编剧、出品人;2011年,执导过《黑狐》《雳剑》等电视剧。2017年,出品古装历史剧《霍去病》,并担任总制片人、编剧,曾荣…
  • 1954年独立执导淮剧短片《蓝桥会》后升为导演。他执导的长短影片有20多部。1988年,…

张健,中国内地出品人、制片人、编剧、导演。2010年,担任抗战题材电视剧《雪豹》总制片人、编剧、出品人;2011年,执导过《黑狐》《雳剑》等电视剧。2017年,出品古装历史剧《霍去病》,并担任总制片人、编剧,曾荣获“第十一届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电视剧制片人”奖项。

《女足9 号》编剧张健

张健,是谢晋的影片《女足9 号》编剧之一,曾听他说过,那年北京亚运会,他曾陪谢晋导演和天津作家冯骥才去丰台体育场看一场足球比赛。这时,谢晋就想和冯骥才合作,拍一部足球电影。九年之后他又来找我,请我出任《女足9 号》编剧。此时,谢晋已七十六岁高龄了。他说:“女足姑娘身上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精神,而是反映出整个女性对生命与事业的激情与悲壮。”

1999年深秋,谢导正式邀我和作家陆星儿创作电影剧本《女足九号》。第一次交谈,最开始他没提剧本,而是深皱着眉长叹一声说:“前几天我去杭州,晚上走进一家电影院,买了票想看场电影,那么大的影院内,只有我一个观众……面对眼前的银幕,真是悲凉彻骨。我在想,我这电影,还有必要拍下去吗?……”

但他要拍下去,一个已经年逾八旬的老人。和他同时代的老导演,算来也就是还剩他,还在这条路上虔诚地、义无反顾地“转经”。资金没有着落,为了让《女足九号》的主要演员去足球基地体验生活,他自己掏出钱垫上路费。在拍摄现场,吃饭的时候,他左手捧着剧本思考,右手端着的盒饭早已冰凉。对演员,他总是爱护和理解。对年轻导演的一点进步,也总是夸赞。在拍摄基地,他让演员们定期出壁报和板报,及时宣传拍摄中的进度、收获,表扬工作出色者……

有人说谢导老了,做法也“落伍”了。几代电影人身上浓缩成的最优秀的品质,难道还有落伍之说?

倒是越来越看不懂有些电影人的做法。不重视剧本,只重视套钱;出资者成了主要演员的确定者。演员更是不仅不体验生活,而且同时接几部戏赶场般挣钱,甚至给了钱才化妆。一位人艺的老演员说:“如今真是越来越看不明白了,有的演员马上要上戏了,你去催他,他在干什么?打麻将呢!……这样的表演能有质量?”更有不可思议的是,一个导演就同一个选题雇了两位作者,写了两个剧本,也不用合成修改,按甲本拍拍,再按乙本拍拍,最后拍乱了套,连演员都不知该怎么演了。导演罢导,演员罢演的事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影片尚未完成,制片人卷钱跑了的闹剧。整个儿一个恶性循环:导演糊弄出资方,编剧、演员糊弄导演,影片糊弄观众……

谢晋拍摄《女足9号》

2003年女超联赛谢晋现场观战,赛后与孙雯交谈

在拜金主义横行的今天,拍摄出一部优秀的影片真是越来越难。就说剧本。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我曾参加过一个剧本的讨论会。此剧胡编乱造不说,连起码的常识都不顾,人物虚假僵死,故事漏洞百出。我觉得既然请我来谈,就该实话实说,便对剧本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不料席下,一位制片人脸色很难看地悄声对我说:“找你来,就是说好话的,你怎么打起了横炮?这部片子是弘扬主旋律的‘工程片’,资金已由上面拨出了……你难道要把这好事砸掉不成?这是谈艺术的场合吗?”后来,别人将底牌告诉我:“对,剧本不是东西。作者等等几方压根儿也没有把它当东西。接这活冲什么?钱!大家都在有意为之,你以为就你聪明?”这是编剧吗?骗剧!剧本剧本,骗剧之本。

而回忆和谢导的合作,确是收获巨大的。我知道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有朋友也对我说谢导让你怎样写就怎样写,让怎样改就怎样改。但艺术面前,该是平等的。我在剧本思路基本确定之后,经反复思考,又拿出了一个决然不同的方案,次日和谢导深谈。他听了后,望着我说:“我请你和星儿请对了!有一部分可以,再讨论吧。”待剧本大思路敲定,准备投入创作时,他突然找到我们宣布了一个决定:“别急着动笔,再次下到底层去,因为艺术是从生活里来的,鲜活的生活才是根本。再下去跑10天,补充采访,一定会有全新的刺激和收获!”

她的写作却永远停在了2004年9月4日,55岁这一年

因为星儿的儿子要考大学,离不开身,我便马上跑到了四川资中的山区,因为那里诞生过一支“山区背篓女子足球队”。和几个女足姑娘从省里下去,走在大山深处泥泞的田埂上,坐在农家的小院里,在她们质朴的诉说和回忆中,我觉得眼前突然开朗,许多令人热血滚烫的画面源源而来……影片中罗甜的身世,以及奶奶形象的增加,就是这样得来的。现在回头想来,如果没有谢导的“再下生活”的决定,能有这些银幕上的形象吗?这完全是优秀老导演凭丰富的经验“导”出来的。

没有生活,何来艺术?这么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在21世纪的今日竟然受到挑战,这是所有电影人该三思的。在金钱的诱惑下,“故意为之”更只能使电影这株奇葩,成为远离观众的、恶俗的“假花”。

而对谢导,这位大师级老人的迷茫,会更多了一份理解。责任,该留给的,却是我们自己了……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