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的诗,张译新剧在哪上映
文/观文史说
编辑/观文史说
说起张译,大家想必都不陌生,作为前段时间很火的《狂飙》里的安欣,他的演技的确是值得大家的喜欢,但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张译2010年曾拍过一部古装剧,但直到13年后的今天,这部剧一直没有开播,没错,这就是电视剧《李白》。
01曹操成为了李白
那为什么这一部由央视监制,并且投资过百万的电视剧至今都没有在电视的荧幕上播出呢?
许多网友对此感觉十分的苦恼,觉得自己又错过了一部好剧,不过当大家看到了这一部剧照,却又说还好没有播出。
李白的扮演者是《甄嬛传》里的皇上陈建斌,也是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按理说陈建斌应该是适合出演那种霸气外露一类的角色,为什么风格大变突然去出演诗仙李白了呢?
可能诗仙李白和陈建斌出演的角色唯一契合点就是都很非常的狂妄,可是诗仙又不仅仅是狂妄,而他的这种狂更多的来说应该是洒脱,所以才有观众询问,为什么要陈建斌出演李白。
再说回张译,张译在剧中出演的是一名历史上同样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杜甫,也可以说这一名角色是非常的适合张译了。
张译身上就自带那一种怀才不遇的经历,并且多年的演技打磨也让他成为了一块真正的金子,所以在剧中张译的戏份可以放心看,对于观众来说那就是一场审美的享受。
可是张译的戏份就像是和满江红里一样少,所以也不失为是一种遗憾,张译本人在微博里说过这对当时的自己来说也是非常难以接受的。
因为张译本身也是非常喜欢这个角色,并且也十分期待于与当时的大咖陈建斌合作。因为陈建斌当时已经是出演了当时热播电视剧《三国》中的曹操一角,属于是国民明星了。
而当时张译只不过刚出道没有几年的小配角,并且当时在娱乐圈里如果长相不够出众的话,是很难得到优质的资源的。
更不要说像他这样没有人脉,没有长相的新演员,当然现在不一样,张译算是许多人影片质量的保证。
02演技是一个复杂的事情
在这个以演技为主流的年代,观众显然更加在乎演员的演技,这也是对那些致力于打磨自己演技演员的奖赏。
比如狂飙里的张颂文,比如张译,又比如金士杰,这些都是足足的老戏骨,而那一些流量和长相为生的明星,就像是路边的垃圾一样,让人看到他们就想到背后的龌龊。
某凡和某爽就是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可以说2023年是一个影视剧逐渐向好的一年,早在去年,就有人说过,今年影视圈会出现一位紫微星,现在看来,应该是真的了。
再说回这一部剧李白,历史形象中的李白虽然说是可以舞剑但那毕竟都是野史,虽然正史里也记载过舞剑,不过准确的记载是清癯矍铄,这可没有半点胖的意思。
而陈建斌大家也是看过剧照,有一点点大腹便便的意思,想当时李雪健老师为了演好焦裕禄,整整几个月疯狂减肥。
每天只吃一个馒头和一份水煮青菜,快要60岁的年纪还是如此敬业,实在令人动容,而陈建斌或许有自己的想法。
因为他自己讲述,李白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出生于西域碎叶城,如今来说不是中国的,只是唐朝一个流放犯人的地方。
多年颠沛流离,没有事业应该是会对人物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不能演的太过于高兴,仿佛就知道自己是一名伟大的诗人。
并且平时生活爱喝酒吃肉,所以应该不会太瘦,所以自己有些胖的身材也是非常的合理,并且平心而论,陈建斌的艺术造诣也是有目共睹的,从三国了曹操,再到甄嬛传里的皇上。
可这也造成了我们对于陈建斌演戏风格的思维定势,觉得陈建斌就适合这一些比较霸气的角色。
这就会造成观众对于新风格的不适应,比如认同感降低,会让观众在面对李白的时候,会在心里想象到曹操的样子,而这种不适应就是我们对于这个演员的认同感而来的。
这种认同感是观众沉浸在影视作品中的关键因素,如果失去了这种认同感,观众会难以接受角色和故事情节。
如果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错觉出现,可能就会打断故事间的连贯性,无法体会到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让整个故事变得不够自然。
03改编不是乱编
虽然说他的演技我们是有目共睹的,虽然不能和我们心目中的那些国家级演员相比吧,不过却也是一名老戏骨了。
并且从业这么多年以来,也没有绯闻流出,不过如果这部剧没有达到观众预期的效果,或许会让这些德艺双馨的艺人变得处境困难。
但这部剧也并未播出,我们也无法多对这篇没出的剧多过做评价,希望这一部剧可以有重新上映的一天。
回看过去的几百年,文学作品改编成其他形式的娱乐作品一直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现象,从古代的戏剧和传说开始,许多经典文学作品都被改编为不同的形式,并且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现代。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文学作品的改编一般是通过舞台剧或电影来完成的,而20世纪初的电影业也开始利用文学作品为其剧本提供灵感。
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一直持续到现代,电影和电视剧等形式也开始涵盖更广泛的题材和类型。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文学作品的改编已经变得更加容易。
现在,大部分流行小说、漫画等文学作品都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并且数字媒体的兴起也使得这种趋势更加普及。
但是,尽管文学作品的改编已经成为娱乐产业的主要来源之一,但这种趋势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有时改编后的作品可能会失去原作的精髓,或者被修改成一些与原作相差很远的东西,此外,改编也可能引发原作粉丝的不满和批评。
04戏说不是胡说
比如去年被众人批评的很惨的《雪中悍刀行》,可以说这部剧已经把食材都放到锅里了,一个超高人气的剧本,大气磅礴的武侠世界,勾心斗角的朝堂,世界观完整,就连投资都是数十亿。
可是就这么高级的食材做成的成品,喂给观众,实在是令人难以下咽,所有书迷和影评人脸上都有大写的失望二字。
原著里描写倾国倾城的亡国姜泥,改编到电视剧里就只是一个小丫鬟,并且正片文章过于单调。
为了凸显主角,所有关于女性的剧情都会安排上刺杀,比如剧中的鱼幼薇。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改编成电视剧的小说都是惨不忍睹,内容大量删除,人物演技不够,甚至整个电视剧下来都没有表情变动。
比如《斗破苍穹》中的萧黛儿,原著描写中只是高冷,电视剧中却表现的像是一个眼神空洞的面瘫。
电视剧改编文学作品是一种将文学作品引入大众文化消费领域的方式。
其特点既要忠于原著的精髓,又要根据电视剧的特点进行调整和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忠于原著,而不是靠着原本的热度吃流量。
不过也有一些改编良好,让原著党对电视剧细节设计都拍案叫绝,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种类型的电视剧会将历史人物置于现代环境下,以现代人的视角对其进行演绎和描写,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感。
再比如通过历史人物的感情体验来呈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强调观众与历史人物的情感共鸣《琅琊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也不是改编就一定会让原著被亵渎,只能说,这于与演员的功底,和剧组导演的细心成正比的,并且不同类型的电视剧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取向,参差不齐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是所有改编都需要尊重历史事实,尽可能还原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以及其在历史事件中的表现,同时还要考虑观众的接受度和情感体验。
这样子的改编才不失为是优秀的改编。
当然也不能说改编毫无意义,因为不管是好是坏,总要播出来,让大家了解这样的一部剧,也让大家重新的认识李白这样一个人物。
05每一个艺术作品,背后都是一个世界
所有为大家营造一个奇幻世界的文学作品都该受到尊重,他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故事,让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让我们的审美有了充足的提高。
毕竟要不同的审美才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而对于这些这些不是太好的剧,能够播出来就已经是一个莫大的进步了。
只有这样才能进步,没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产物,只有不足才有进步,这样也能让那些花出了时间精力金钱的投资者得到应有的反馈,这样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回看那些已经拍出来,却并没有上映的电影简直比比皆是,当然没有上映的原因也真是稀奇古怪,有的是因为演员嫖娼,比如黄海波的《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
也有因为制作方的原因,比如《天下长安》这部电视剧,由于内容过于不实,并且服饰着装过于现代。
就算是老戏骨李雪健背书都没法播出来,就这样,一部集合了中老青戏骨的电视剧就这样无缘于大家见面了,到目前应该有6年左右了。
还有很多电视剧,都像是纸张进入水一样没有了下文,毕竟中国每年进入市场的电视剧实在是太多了,就2020年统计,进入中国市场的电视剧足足有1.8万集,就算是一个人一年不吃不喝,开5倍速都不一定能看得完这些电视剧。
而那些被埋没的电视剧也是不会有人注意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并不知道这些事情,
许多人觉得这也真的是一个损失,就是因为这些查封才让自己错过了那么多好看的电视剧,
而对于大家来说,真的只有这些被挤压的电视剧才是好的么?
回看我们每年看的电视剧,许多人不知道能不能看完一部,许多人也仅仅是根据那些抖音的电影电视剧解说来走马观花的观看这些电视剧。
对于我们来说,电视剧可能就是一个选择,一个另一种生活的选择,选择那些对我们来说美好的事情。
而只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才能看到那些埋藏在沙粒中的金子,所以说好东西并不少,只是我们没有去找。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