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角度分析电影绿皮书,电影绿皮书的艺术魅力
文|木易
编辑|奇观历史
«——【·前言·】——»
《绿皮书》是一部在2018年上映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黑人钢琴家唐·谢利(Mahershala Ali 饰)和一个意大利裔美国司机托尼·利彭(Viggo Mortensen 饰)一起进行南方巡演的故事。
这是一部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的电影,导演彼得·法拉利(Peter Farrelly)通过真实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美国南方种族隔离的黑暗历史,同时也表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勇气。
美术视角是从电影的图像、画面、构图、色彩等方面来解读电影的角度。通过美术视角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绿皮书》这部电影在视觉呈现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于电影整体表达和故事情节的推进起到了哪些作用。
1.景深
电影画面中的景深是一个重要的构图元素,它决定了画面的清晰程度和层次感。《绿皮书》中的景深变化较大,有些场景的景深很浅,主体人物清晰而背景模糊。
这种效果强调了人物的重要性,突出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而有些场景的景深较深,整个画面都很清晰,这种效果则可以使观众更好地了解故事背景和环境。
2.镜头角度
镜头角度也是影响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绿皮书》中,导演使用了多种不同的镜头角度来呈现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在唐·谢利第一次到托尼家做客的场景中,导演使用了高角度镜头来拍摄唐·谢利和托尼在餐桌前的对话,这种角度可以使观众更加突出唐·谢利的尊严和托尼的低贱,让观众更加明白种族隔离的不公和不平等。
3.对比色
电影中的色彩运用也是构图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绿皮书》中,导演使用了对比色来增强画面效果。例如,电影中黑人唐·谢利的衣服多为黑色或暗色调,而白人托尼的衣服多为明亮的浅色调。
这种对比可以突出唐·谢利和托尼之间的种族差异和不平等。另外,电影中还使用了暖色调和冷色调的对比,如唐·谢利演奏钢琴时的场景大多使用暖色调,而托尼和唐·谢利在车里的场景则多使用冷色调,这种对比可以表现出唐·谢利的艺术气质和托尼的粗鲁和现实主义,强化了两人性格上的对比。
4.分割画面
分割画面是指将画面分割成两个或多个部分,分别呈现不同的内容。在《绿皮书》中,导演使用了这种手法来展现唐·谢利和托尼的旅程。
例如,电影中有一幕是唐·谢利和托尼在旅途中吃饭的场景,导演将画面分成两个部分,左边是唐·谢利,右边是托尼,两人在画面中相互对望,但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却是完全不同的,这种画面效果可以表达两人身份差异和所处环境的不同。
电影色彩是通过颜色来表达情感和气氛的手段。在《绿皮书》中,导演使用了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气氛。
1.暖色调
暖色调如红、黄、橙等颜色通常可以表现出温暖、欢快、热情等情感,同时也可以表达人物内心的感受。
在电影中,导演使用了暖色调来表现唐·谢利的音乐才华和艺术气质。例如,唐·谢利在演奏钢琴时的场景大多使用暖色调,这种颜色可以表现出他的热情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观众对唐·谢利音乐的喜爱和赞赏。
2.冷色调
冷色调如蓝、绿、紫等颜色通常可以表现出冷静、沉静、沉重等情感,同时也可以表达人物的孤独和无奈。
在电影中,导演使用了冷色调来表现唐·谢利作为黑人在南方遭遇种族歧视的经历。例如,电影中唐·谢利在车里的场景多使用冷色调,这种颜色可以表现出他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可以表现出南方的种族歧视和不友善的气氛。
3.对比色
对比色是指两种颜色互相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常常用来表现冲突和矛盾。在《绿皮书》中,导演使用了对比色来表现唐·谢利和托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例如,在电影中有一幕是唐·谢利和托尼在旅途中争吵的场景,导演将画面呈现为黑白对比的效果,这种颜色对比可以表现出两人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三、电影构图与意义表达电影构图是指电影画面的布局和组合,可以通过构图来表达情感和意义。在《绿皮书》中,导演使用了不同的构图方式来表达不同的意义。
1.分割画面
分割画面不仅可以展现人物的身份和环境的不同,还可以表达人物之间的距离和疏离感。在电影中,导演使用了分割画面来表达唐·谢利和托尼之间的差异和疏离感。
例如,在电影中有一幕是唐·谢利和托尼在车里的场景,导演将画面分成两个部分,左边是唐·谢利,右边是托尼,两人在画面中相互对望,但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却是完全不同的,这种画面效果可以表达两人身份差异和所处环境的不同。
2.对比构图
对比构图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在《绿皮书》中,导演使用了对比构图来表达唐·谢利和托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例如,在电影中有一幕是唐·谢利和托尼在旅途中争吵的场景,导演将两人分别放在画面的两端,强化了他们之间的对立关系。
3.透视构图
透视构图是指利用透视原理将画面中的元素呈现为三维效果,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视觉冲击力。在《绿皮书》中,导演使用了透视构图来表达唐·谢利和托尼之间的距离和互动关系。
例如,在电影中有一幕是唐·谢利和托尼在餐馆里的场景,导演将两人放在画面的两端,而中间则是一张餐桌,这种透视构图可以表达两人之间的距离和隔阂感。
四、电影意义与社会意义1.人性的普遍性
《绿皮书》从一个人性的角度来探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探讨了一种在背景不同的人之间建立友谊的方式。唐·谢利和托尼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种族,但是他们能够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友谊,这种友谊的建立不仅让他们彼此相互了解,也展示了人性的普遍性和相通之处。
2.种族歧视和文化冲突
电影中展示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南方的种族歧视和文化冲突,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白隔离和种族歧视现象,使观众深刻感受到这种歧视对于受害者的影响和伤害。
3.友谊和人性的力量
电影表达了友谊和人性的力量,唐·谢利和托尼之间的友谊可以说是电影的灵魂。在旅途中,他们互相照应,互相教育,建立了一种真正的友情,这种友情在电影结尾的时候得到了最好的展示。这种友情的建立不仅让他们彼此相互了解,也展示了人性的普遍性和相通之处。
总之,从美术视角来赏析电影《绿皮书》可以看到电影中画面的构图和色彩对于电影意义和社会意义的表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同时,电影也探讨了人性、种族歧视和友谊等议题,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可以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和社会问题。
通过从美术视角来赏析电影《绿皮书》,我们可以看到电影中画面的构图和色彩对于电影意义和社会意义的表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导演彼得·法拉利巧妙地利用了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来表达电影中的主题,同时也在电影中探讨了人性、种族歧视和友谊等议题,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可以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和社会问题。
在电影中,唐·谢利和托尼之间的友谊可以说是电影的灵魂,这种友谊的建立不仅让他们彼此相互了解,也展示了人性的普遍性和相通之处。
同时,电影中也展示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南方的种族歧视和文化冲突,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白隔离和种族歧视现象,使观众深刻感受到这种歧视对于受害者的影响和伤害。
总之,电影《绿皮书》在美术视角下的赏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电影中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社会价值。
通过对电影中画面的构图和色彩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对于电影的用心和精湛,同时也可以深入探讨电影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在今天的社会,虽然种族歧视和文化冲突等问题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种族隔离和歧视的现象。电影《绿皮书》的探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些问题,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帮助我们构建更加和谐、包容和公正的社会。
最后,我们需要感谢导演彼得·法拉利和电影《绿皮书》的制作团队,他们通过电影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普遍性和相通之处,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友谊和人性的力量。
同时,也要感谢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他们的表演赋予了电影更多的生命力和情感力量,让我们深入感受到电影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电影《绿皮书》从美术视角的赏析中,展现了电影艺术的无限魅力,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了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优秀电影能够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1.彼得·法拉利,电影《绿皮书》,2018年,美国。
2.郭欣,电影《绿皮书》美学分析,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李文珊,电影艺术中的色彩应用研究,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赵文鑫,电影美学中的画面构图分析,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徐楚乔,从美学角度分析电影《绿皮书》中的人物塑造,2019年,上海戏剧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