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不开心盘点那些让你笑到抽筋的奇特日本人名称(盘点日本人的那些奇葩名字)

时间:2022-08-19 15:46:53阅读:2208
众所周知,在古代日本,姓氏是个稀罕玩意,只有贵族和武士才配拥有,普通老百姓那是没有资格取姓唤氏的。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情况发生了改变,日本开始学习西方维新变法,政府按照西方体制编排户口、课税、征兵等等,…

众所周知,在古代日本,姓氏是个稀罕玩意,只有贵族和武士才配拥有,普通老百姓那是没有资格取姓唤氏的。

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情况发生了改变,日本开始学习西方维新变法,政府按照西方体制编排户口、课税、征兵等等,直到这时才猛然发现,老百姓有名没姓实在是太麻烦了,那满册子的“大郎”、“二郎”瞅着都让人眼花,所以,这流传了上千年的陋习,必须得改改!

于是,1870年(明治三年),天皇下诏,鼓励平民用汉字取姓,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老百姓根本不买账,或者说,日本人根本不在乎自己有没有姓,老祖宗几十代人都这样过来了,多个姓能当饭吃?

日本政府无计可施,搞到最后连天皇也受不了了,1875年(明治八年),黔驴技穷的政府在天皇的授意下使出最后的杀手锏——颁布《苗字必称令》,明确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

天皇一怒,法令出台,这就不是闹着玩了,再不赶紧想姓氏,那可是要面临刑罚的,一下子,全日本老百姓都慌了!

时间紧,任务重,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取了交差再说!

由于当时普通老百姓文盲居多,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寓意审美的了,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家里有啥就取啥呗,于是乎,什么“田中”、“高桥”、“山口”、“荒木”等等就喷涌而出了。

另外还有一些,拿自己职业说事,比如看门的叫做“卫门”,种菊的叫做“菊川”,养狗的叫做“犬养”……

日本首相 犬养毅

总的来说,这些还都算是有点依据,不是完全乱取,但有一些那就真的是随心所欲,奇葩透顶了,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让后人情何以堪的姓氏,顺便脑补一下它们是如何华丽诞生的吧。

你没看错,这不是日期,这是一个姓氏。

会不会某太郎正在烦恼取什么姓的时候,瞥了一眼日历,咦,今天是八月一日,得嘞,那我就叫八月一日太郎吧!

有趣的日本姓氏

别笑,在日本这个姓氏可有好几百人呐,人家这名字多好,简单又好记,茫茫人海,一看就让人过目不忘。

不过这位棒球小哥,要是改成一二三本垒打,肯定所向披靡!

棒球手 一二三慎太

好狂野,好霸气,别看我是佛门子弟,这出场,绝对自带杀气…

和尚 狮子王

姓这个的不干餐饮可惜了,可人家偏偏还是个摄影师,出过写真集,乍一看,还以为是美食杂志呢。

摄影师 牛肠茂雄

不用问,老祖宗肯定是个杀猪匠,不过现在,人家已经弃猪从影了,干的可是飞起哦。

导演 猪股隆一

可惜这个姑娘,人挺标致,就是这名字,看着有点“灵魂出窍”[笑哭]

模特

有没有亮瞎你的双眼,日文里的鼻毛和汉语里的可是同一个意思,啧啧,看着怎么就觉得鼻子有点痒了…

据说当日本人知道有这个姓氏后,也觉得不可思议,还特意搞了一期节目,请来鼻毛三兄弟,大家一起“数鼻毛”!

鼻毛三兄弟

不要想太多,人家乌龟在日本可是长寿的代名词,取这名,只是单纯地为了多活些日子……

日本教授 龟头直树

好家伙,这是为了发泄不满么?

简直就是一张行走的名片啊,回家估计少不了跪搓衣板!

主任技师 我妻真二

别小瞧,据说最早姓这个的,可是从皇宫出来的,人家祖上,没准是个贵族呐!

就是来中国比赛,报幕员有点占她便宜……

撑杆跳运动员 我孙子智美

这就不说了,好有“味道”,好冲!

日本相扑选手 大翔丸

不要瞎想,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知名教授,配有自己的专属工作室,至于那些文字嘛,哎,只要你不觉得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东京大学教授 上床美也

最受不了的,是这小伙的名字!

大学生 上床稳

这绝对属于霸王级的,实在太雷人了,看完忍不住屁股一紧,老爷子果然非同凡响,在下佩服!

无敌老爷子 肛门强

看了这么多,你肯定已经笑得胃疼,但需要说一句,这些姓氏,在日文里的意思和读音其实和中文还是有些出入的,不能完全等同视之,不过能让你看完乐呵起来,也算不错了。

你还知道哪些更奇葩的日本姓氏吗,欢迎分享!

外出旅游时,你会选择带当地的特产回来吗?

当然这个话题不能一句话随便定出“要买”或“不买”。

为什么要买特产?

为什么要买土特产,最主要的理由如下:

和朋友建立交流的话题;为了向朋友或者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平素的谢意;在日常交往当中也会收到一些特产类的礼物,作为礼尚往来送回给朋友;让知道自己动向的亲戚朋友或者同事也能享受到旅游地的一些味道或者特色;给自己周围的人介绍旅游地的文化人情。

像以上这些诸多理由,都是促使我们去购买当地特产的重要原因。

那么在这里,我简单总结一下的话,就是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当中,通过像购买旅游地特产的这种行为来对自己周围的人表达感谢,同时取得相应的沟通,这些都是特产能够带给我们的意义。

想象自己平时的生活里,如果收到朋友或者同事的特产类礼物,的确可以制造非常多的话题,可以当作沟通的媒介和道具,这样一想,自然而然到各处旅游时都购买相应数量的特产是非常有意义的。

为什么不买特产?

话说回来,在各处旅游时,特别是稍长时间的旅行,一般情况行李会比较多,再加上计算要送礼的人头,买大量的特产是非常麻烦,同时很累的一件事情。

所以接下来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想不买特产会有怎样的好处。

仔细一想还真不少:

旅行过程会变得不那么麻烦;明显行李会介绍很多;可将预算资金完全投入到旅行这件单纯的事情当中,去更多地方,体验更多风土人情;省去选礼物而消耗的时间,让旅行更加有意义。

稍稍一思考,就会联想到如此多的好处。

本来,旅行这件事就不是为了买特产而去的,而是去体验旅行地的各种特色,当地风情等。如果不考虑去买特产的事情,行李减少许多,移动变得更为轻便,把预算资金和时间更有效更合理地运用起来让旅行变得更有意思。如果为了去纠结“给哪些人送哪些合适的特产”,然后花很多时间去挑选,菊川兄弟个人认为其实是不太划算的。

毕竟大多数旅行所去的地方,都不是今后还可以常去的地方,在这样本来就对自己非常稀有的旅行地,大把珍贵的时间用在挑选特产·构思礼物上的话,的确有点难以让人接受。

到底怎么办?

说了这么多,那是不是可以真的不买了?

作为中国这样非常看重的人情关系的社会形态,老实说,去旅行,在朋友圈晒给同事·朋友·亲戚,但是回来之后两手空空的话也有点说不过去。

既然这样,为大家推荐几种不让买特产这件事情耽误你太多时间和精力的对策。

对策1.事前通过网络先把要买的特产决定出来

往往买特产花时间,是因为脑子里在想有哪些人需要送的同时,视觉和触觉又不断在筛选各式各样的特产是否合适,会耽搁非常多的时间,显得很麻烦。

所以让买特产变成麻烦事的最大原因就是边犹豫边决定边筛选边思考,耽搁时间,耗费精力。

所以在旅行前,提前通过调查和计划,先决定好要买什么,买多少,是减少麻烦的重要准备!

比如,在你现在工作的职场当中有多少人,适合什么类型的东西?老家有多少亲戚,关系好的朋友喜欢什么,可以先通过对旅行地的特产进行网上调查,然后大概定一个数,然后列一张表出来,有心的朋友还可以为特产专门准备一个包或者袋子什么的。

之后如果遇到相应的特产聚集店的时候,可以一口气按照表上的清单把绝大部分的特产收入囊中。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还是往往会比较耽搁时间,所以在购买的过程当中,最好把购买的顺序也定好,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

而每个旅游地其实都有比较有名的公认的特产,比如北海道就是“白色恋人”,东京就是“东京BANANA”等,按照“某某地 特产 人气”这样的关键词来搜索的话题更进一步提高效率。

对策2.定出一个时间段,集中精力买特产

购买特产的行为尽量定在某一个时间段,集中精力去买,比如在回程的机场,车站,或者景区的特产聚集地,在去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先物色好,然后进行时间上的调整。

有人会问,在机场车站买是不是有点low哦,其实不然!

在这些旅客集散地,选择会相对少一些,反而让你觉得不那么麻烦,而且一般这些地方都会放当地最有特色的东西,往往还比你在旅程当中精心挑选的特产更受欢迎。

菊川兄弟就有这样的经历,在京都旅行时,一路上到处挑选特产,费尽心思,但是拿回去给朋友的时候,却被吐槽“你去京都居然都不八つ橋?”,真的是让我哭笑不得。

对策3.不说自己去旅游了

当然如果真觉得麻烦到极点,可以直接不告诉周围的人自己去旅行了,同时也不要发朋友圈什么的,或者屏蔽到不想送特产的人。

现在交通也极度发达,也不见得要专门请年假去旅行,可以选择周末,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不是困难的事情。这样的闪电旅行,自然不必去考虑送礼或者买特产的麻烦事。

对策4.回家之后在网上补买

如果是国内,在网上订购相应的特产也是一种不错的手段。其实各地特产在强大的电商平台里面大多都有贩卖,特别是各地有代表性的特产更是如此。

甚至像菊川兄弟一样,有一次在旅行前就在网上订购了选定好的特产,指定了送达时间,在回家

之后刚好收到特产,节约了大把时间,也让旅行显得非常轻松愉快。

对策5.变向思维,将选购特产当成享受旅行的一环

当然还有一种做法,就是接受不得不买特产的事实,然后将这件事情变成一件非常有意思的,让人高兴的事情。

这种方法不是用上述的技巧,而是把原本麻烦的“买特产”变成旅行的重要环节来考虑。

多想想“如果送给这个朋友这件东西,她是不是会很高兴啊?”

“把这个送给他,是不是会很意外”之类的,发挥自己的联想和对特产选购的灵感,可以把买特产这件事情变得很有趣。这样用心去选购特产,实际上往往也会让亲朋好友感觉到你的用心,加倍达到礼通人情的效果。

好啦,说了这么多,总结了买特产和不买特产的各种理由,也给觉得买特产麻烦,变成一种思想负担的看官们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对策,如果能减轻各位在旅途中的负担,那我的这么两千多字就不算白费啦。

既然都去旅行了,还是稍稍做下特产的功课,可以把旅行变得更有意思哦。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