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为什么被处死「大太监电视剧安德海结局」

时间:2023-05-21 17:47:02阅读:2364
同治八年八月七日,快马闯进京城,带来一个震惊朝野的大消息,说是山东巡抚丁宝桢,把个总管太监安德海给砍了头了。这安德海是西太后跟前的大红人儿。在扳倒“顾命八大臣”的时候,可是对西太后有恩的,对朝廷也立下…

同治八年八月七日,

快马闯进京城,带来一个震惊朝野的大消息,说是山东巡抚丁宝桢,把个总管太监安德海给砍了头了。

这安德海是西太后跟前的大红人儿。在扳倒“顾命八大臣”的时候,可是对西太后有恩的,对朝廷也立下过功劳。西太后特别宠信他。他的尾巴也就渐渐地翘起来了。

平常里西太后与恭亲王未免有些龃龉,这个唯主子命是从的奴才,在恭王爷的面前,就不怎么显得那么“诚惶诚恐”了;小皇帝常与东太后亲近一些,西后心里也不大如意,就愈加对小皇帝也要严厉些。安德海看在眼里,对东后的礼数也就更疏懒了一些,在小皇帝的面前托大一些了。

他自已尚不知不觉当中,其实已经引起众愤了。常言道自作孽不可活,他却浑然不觉。他千要求、万要求要,只要西太后允许他到南方去,为皇帝置办龙衣,既不需要“圣谕”,更不携带堪合。竞昂头挺胸大跨步贸然前往了。在他眼里,哪里还有什么大清王法啊,局外人看在眼里,只是连连地叹气,这个年轻人未免也太无知了。

山东巡抚丁宝桢是个脑筋不会急转弯的人。他为人刚猛,为官清正。胆敢在僧王面前要座位,在皇帝面前辨是非。安德海出门不看晴雨表,硬生生,竟一头撞在了他手里。

安德海得了西太后的懿旨,要到江南去。便坐了一只大船,船头上飘着一面三足乌的大旗,悠哉悠哉,就荡到了山东地儿。德州知州赵新是一个贼精明的人,打听清楚,船上坐着的是安德海,便飞马上报到了巡抚衙门。

山东巡抚丁宝桢立即派人跟踪,然后便忙着制定缉拿方案。八月二日,船到泰安,时任泰安知县的何毓福,赶到船前去请安德海的安。安德海骄气十足,缓缓地回过头来吩咐其随从陈玉祥、李平安等人,且在这儿,住上一两天吧。漫地里突然冒出几个毛手毛脚的大兵来。说是要随何大人,伺候着安德海一起去省城,丁大人早就候着要给安公公请安了。听得安德海心花怒放,高兴的了不得。下人们问是不是带些银两和其他随身的东西,安公公一边起身一边说,罢了,得给大人们一个表表孝心的机会不是。在这山东地界儿,还要花咱们的钱,大人们要不乐意了。何毓福满脸堆笑、点头哈腰道,这话说的对。这话说的对。

何知县亲自带人将安公公直护送到了省城,交待明白,还未来得及向安公公讨得一个何时再回泰安继续南行的信儿,就给赶回泰安去了。安公公急切的等着丁大人来请安、孝顺,下人们一趟趟,急匆匆地跑去跑回,只带回一句“丁大人正忙于公务,劳烦安公公耐心等待”的话来。

这时候的丁大人的确是正忙着公务,太监出京,扰乱地方,大清开国三百年未有之事,竟让他给摊上了。他知道安德海的来历,更知道安德海受“慈眷正隆”。丁宫保虽然胆大,还须心细,与幕僚们正商量着,决不能让安德海活着走出山东的地界儿去,可还要尽可能对上头儿,能够好交待。于是就先写了一封奏折送上去,先探探朝廷的口风。

奏折快马加鞭飞到京城,正赶上西太后“慈躬违合”,小皇帝兴奋地了不得,马上叫人去传恭亲王。恭王爷一入宫,小皇帝就迫不及地说,“六叔,这回可非得把小安子给杀了不可”。恭亲王心里面早就在暗暗使劲儿,可这儿毕竟不是他拿大主意的地,弓着背,稍稍抬起头来看着东太后,东太后说“还要跟西边的商量一下吧”。“皇额娘正病着怎好再烦她”说罢,小皇帝又转向他六叔说,“拟旨吧,告诉丁宝桢,不需上奏,就地正法。”

八月初七日,安德海被山东总兵王正廷给请到抚台大人的大堂上去伺候起来了。丁宫保问,“你就是擅出京城的安德海么?”安德海未听完问话早就大怒,“你的巡抚也是擅做的么。”话言刚落,只听丁巡抚厉声道,“掌嘴!”便有一大汉走近小安子,左右开弓,一顿大嘴巴扇得噼里叭啦响,直打到安德海撒了气性,扑腾一声,跪到地上。这会儿的小安子还尚要狡辩呢。丁宫保道“我也不与你多争,你且跪听圣旨吧。”听闻圣旨竟是“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不准其狡辩,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小安子才磕头如捣蒜,哀求丁宫保,上奏西太后。

丁宫保冷笑道,“朝命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还要复奏何为?”紧接着立命绑出,辕门号炮声一响,小安子吃饭的家伙什儿,就给摘下去了。又号令曝尸三日。

待到西太后病好,闻知安德海己死,便气冲冲跑去问东太后。东太后倒是很坦然,说“这可是咱们皇儿的意思呢。”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