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估值已超160亿元(寒武纪芯片a股)

时间:2022-08-18 02:24:04阅读:155
2022年上半年,寒武纪营收同比增长24.6%为1.72亿元。与营收稳健增长不同的是,亏损继续扩大。2021年上半年亏损为3.92亿元,到2022年上半年亏损扩大到6.22亿元,亏损同比扩大58.67%。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亏损一直在…

2022年上半年,寒武纪营收同比增长24.6%为1.72亿元。与营收稳健增长不同的是,亏损继续扩大。2021年上半年亏损为3.92亿元,到2022年上半年亏损扩大到6.22亿元,亏损同比扩大58.67%。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亏损一直在扩大,2021年亏损额为8.25亿元,相比2020年亏损增加3.9亿元,亏损扩大89.66%。持续性的亏损是AI独角兽最大难题,且营收也面临增长困境。

研发费用增加导致寒武纪亏损进一步扩大

有意思的是,亏损规模日益扩大的局面下,寒武纪研发薪资则是水涨船高。针对净利润同比扩大亏损2.3亿元的情况,寒武纪指出,主要系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2.14亿元所致。报告期内持续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引进研发人才,研发人员数量和平均薪酬较上年同期均有增加;同时本期新产品试制费用和研发使用的资产折旧摊销费用较上年同期也有一定增加。

上半年,寒武纪研发支出为6.29亿元,同比增长51.45%,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366%。能看出AI芯片真烧钱,不仅扩大研发队伍,且研发人才高薪。财报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6月末,寒武纪研发人员数量为1207人,与上年同期增加了205个人,同比增长20%。与此同时,上半年研发人均薪酬同比增加20%,研发人均薪酬达到30.9万元,人均月薪达5.15万元。

因芯片设计人才稀缺,为吸引行业高端人才,稳定研发人才队伍,研发人员平均薪酬较上年同期也有所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芯片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高投入的特点。因高昂的研发投入,使得寒武纪自身盈利能力堪忧,近五年累计亏损超过28亿元,且还将存在持续亏损风险。当然,高昂的研发投入是为了保持技术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是其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由此驱动营收稳健增长。

云端芯片外,寒武纪积极布局汽车智能芯片

凭借逐步提升的产品竞争力、持续优化的软件生态以及良好的客户口碑,寒武纪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67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21.23%,其中,云端产品线收入为1.3亿元,同比增长190.85%。报告期内,基于思元370智能芯片技术的MLU370-X8加速卡在发布后,凭借其优异的产品竞争力,与部分头部互联网客户的部分场景实现了深度合作,其云端产品在阿里云等互联网公司形成一定收入规模。此外,部分客户已经完成产品导入,正在进行商务接洽。

在云端产品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保持了边缘产品的持续出货。上半年来自边缘产品线收入为3,400.97万元。其思元220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广泛运用于多家头部企业,历年累计出货量超过百万片。作为一家提供云边端一体、软硬件协同、训练推理融合、具备统一生态的系列化智能芯片产品和平台化基础系统软件的公司,已推出的产品体系覆盖了云端、边缘端的智能芯片及其加速卡、训练整机、处理器IP及软件,可满足云、边、端不同规模的人工智能计算需求。

寒武纪的智能芯片和处理器产品可高效支持机器视觉(图像和视频的智能处理)、语音处理(语音识别与合成)、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推荐系统等多样化的人工智能任务,高效支持视觉、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相互协作融合的多模态人工智能任务,可辐射智慧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教育、智慧金融、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智能 产业。与此同时,基于前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优势,积极布局汽车领域,成立了控股子公司行歌科技,研发车载智能芯片。

智能驾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任务,除了车载智能芯片外,还需要在云端处理复杂的训练及推理任务,也需要边缘端智能芯片在路侧实时处理车路协同相关任务,在统一的基础软件协同下,能够实现更高的效率。寒武纪是行业内少数能为智能驾驶场景提供“云边端车”系列产品的企业之一,有望在智能驾驶领域实现规模应用。

行歌科技还进行了独立融资,引入了蔚来、上汽及宁德时代旗下基金等战略投资人。行歌科技根据汽车市场对人工智能算力差异化的需求,规划不同档位的车载芯片产品。规划中面向高阶智能驾驶的车载芯片将采用寒武纪在研的第五代智能处理器架构和指令集,支持寒武纪统一的基础系统软件平台。当前,行歌科技亏损为7596万元。

AI芯片竞争激烈,寒武纪拟再募资26.5亿继续加码芯片

在行业风险提示中表示,当前,除寒武纪之外,在云端智能计算市场和边缘智能计算市场中,目前市场份额主要由英伟达等企业所占据;在智能计算集群系统市场,基于英伟达 GPU 产品的集群占据市场优势地位。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推出人工智能芯片产品,该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目前,英伟达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仍占有绝对优势。而在产业链生态架构方面,寒武纪自主研发的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的生态完善程度与英伟达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要知道,寒武纪所处的芯片赛道上,汇聚了英特尔、英伟达、ARM等芯片大厂,与这些芯片巨头相比,寒武纪整体规模、资金实力、研发储备等存在较大差距。尤其英伟达是全球人工智能芯片领导者,全球科技巨头都依赖于英伟达发展AI技术,包括微软、谷歌、Meta等全球科技巨头们均依赖于其来训练AI,带动市场对英伟达AI的需求激增。

当然,寒武纪研发费用大幅增加,也是要不断保持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优势。尤其芯片行业人才紧缺的情况下,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整体来看,智能芯片研发需要大量开支,未来的一段时间,将存在持续亏损并面临潜在风险,无法保证未来几年内实现盈利。毕竟在人工智能这条赛道上的玩家,最终比拼的是技术落地能力,这也是衡量AI实力重要依据。

此外,寒武纪此前发布定增预案,拟通过定增方式拟募资不超过26.5亿元,继续加码芯片项目。资金投向围绕主营业务集成电路产业智能芯片领域进行,包括先进工艺平台芯片项目、稳定工艺平台芯片项目、面向新兴应用场景的通用智能处理器技术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寒武纪指出,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基于先进工艺平台和稳定工艺平台的芯片设计能力及通用智能处理器技术储备等主营业务技术水平,增强技术研发实力,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实力的持续提升。

最后

信息科技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如今进入AIoT时代。在这个时代,数百亿各种设备接入网络,海量物联网智能设备对芯片需求强劲,从云端到网络再到边缘侧,能带来百亿美元市场机遇,为芯片厂商释放新增长点。只是,武纪的营收无法覆盖研发投入,导致寒武纪长年巨额亏损,以及AI芯片竞争环境日益环境,对其前景引发担忧。

杨剑勇,福布斯中国撰稿人,致力于深度解读物联网、云服务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

寒武纪是什么公司?

首先,寒武纪作为国内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首个独角兽企业

感谢提问作者的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分析和了解一下这家公司情况:

选股君根据公开资料对公司情况做了整理

寒武纪——全球智能芯片领域的先行者

作为全球智能芯片领域的先行者,寒武纪聚焦端云一体、端云融合的智能新生态,致力打造各类智能云服务器、智能终端以及智能机器人的核心处理器芯片,让机器更好地理解和服务人类。

公司在2016年推出的首款寒武纪1A处理器,已应用于数千万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中,入选了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评选的十五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公司在2018年推出的思元100(MLU100)机器学习处理器芯片,运行主流智能算法时性能功耗比全面超越CPU和GPU。在2019年6月推出云端AI芯片中文品牌“思元”、第二代云端AI芯片思元270(MLU270)及板卡产品,处理非稀疏深度学习模型的理论峰值性能提升至上一代思元100的4倍。思元270入选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并为客户在智能视频分析、语音合成、推荐引擎、AI云等多个领域提供了高能效比的解决方案。

2019年11月,寒武纪发布边缘AI系列产品思元220(MLU220)芯片及模组产品。思元220标志寒武纪在云、边、端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覆盖,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寒武纪端云一体产品体系,继续为客户提供性能卓越、高度优化的人工智能算力支撑。

目前,寒武纪已与智能产业的各大上下游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未来,寒武纪将继续秉承开放共赢的姿态,与全球诸多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智能新生态,用人工智能芯片技术的突破与创新,驱动人工智能计算力引擎。

早在2018年6月,寒武纪创始人兼CEO陈天石就对外表示,“未来倾向于考虑在境内A股上市”。随着科创板大门的开启,背靠中科院的寒武纪最终选择在科创板上市也就顺理成章。

公开资料显示,寒武纪致力于打造各类智能云服务器、智能终端以及智能机器人的核心处理器芯片,并为用户提供IP授权、芯片服务、智能子卡和智能平台等服务。

截至目前,寒武纪面世的产品包括2016年推出的首款寒武纪1A处理器;2018年推出的思元100(MLU100)机器学习处理器芯片;2019年6月推出的云端AI芯片中文品牌“思元”、第二代云端AI芯片思元270(MLU270)及板卡产品; 2019年11月发布的边缘AI系列产品思元220(MLU220)芯片及模组产品等。

自2016年成立至今,寒武纪总计完成过4轮融资,成立之初即获得来自中科院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2016 年 8 月再次获得来自元禾原点、科大讯飞、涌铧投资的Pre-A轮融资。

2017年8月18日,寒武纪宣布完成A轮1亿美元融资,国投创业领投,阿里巴巴、联想、国科投资、中科图灵以及原Pre-A轮投资方元禾原点创投、涌铧投资参投。这轮融资使得寒武纪成为全球AI芯片领域第一个独角兽公司。

2018年6月,寒武纪宣布完成数亿美元B轮融资,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国新启迪、国投创业、国新资本联合领投,该轮融资后的估值约为25亿美元。

至此,寒武纪背后的战略投资方就包括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服务器厂商联想、AI龙头企业科大讯飞等,以及中科院的支持。

出生于1985年的寒武纪创始人兼CEO陈天石则出自大名鼎鼎的“中科大少年班”,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便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智能,直至2016年创办寒武纪。

寒武纪的上市,能够通过资本市场更便捷、更高效地融资,加大投入研发,进一步加强智能芯片领域的龙头地位。”上述私募人士表示,寒武纪的产品设计到众多细分行业,合作种类繁多,市场空间巨大,寒武纪的上市,有助于带动A股市场智能芯片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形成A股市场的“寒武纪概念股”。

感谢点关注:股票热点太多,为您精选题材,(免责转载侵删)本人以上所述不对任何人构成买卖建议,欢迎留言讨论。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