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诠释可贵的工匠精神(故宫文物修复师的工匠精神观后感)
2016.12.18
盼望很久的国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终于要放映了!全城只有一家天逸影城排片了,还只排了一天。虽然是在星期五下午,虽然是在六点到七点多的非黄金时间,而且我还有培训班,妈妈还是二话不说,跟老师请假带我去看。到了影院坐好,左右一看,一大片都是熟悉的朋友,大家都安静地期待着……
这是中国自己拍的一部非常成功的纪录片,主要讲了在故宫里维修文物的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他们对待繁琐、复杂、枯燥、无趣的文物修理工作,并没有烦躁、焦灼,而是耐心、认真、几十年如一日不厌其烦地做一件事。
他们还会给自己平淡的生活增添乐趣,就像在一碗清汤里撒盐。他们养了可爱的“御猫”、彩色的鹦鹉,打杏子、种樱桃,弹吉他、骑自行车,还有个师傅居然戴着特别高级的Goole眼镜修文物!看得我都十分羡慕他们“有趣”的故宫生活了。
我们要学习故宫文物修理师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持之以恒,慢慢地做好一件事。现在的人,都喜欢只求快,不求好,哪还有人像他们这样,修一个钟,八个月才修好;织一块布,每天只织几厘米——只为了保证质量。
我以前看过一部纪录片,叫《大国工匠》,讲的就是这种工匠才有的精神。里面讲到有一个造船工,要焊接数百块钢板,几十千米长的缝隙。可他一天最多也只焊个几十米,因为慢工出细活,质量才有保证。
我们要发扬这种工匠精神,跟故宫文物修理师一样,做事时不能急躁,要平心静气地对待每一件事、每一天,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不能焦灼,只有这样才能成功。我们一定要告诫自己:“学习工匠精神,一认真,你就赢了!”
如何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很多来北京旅游的人都会选择去故宫游玩,除了想看中国明清两代皇家宫殿的富丽堂皇、气势恢宏,更想一睹皇家珍宝的风采,想象着古人把玩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也和今天的我们一样充满了好奇和兴奋。
《我在故宫修文物》共三集,是一部文物修复类纪录片。该片主要纪录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领域稀世珍宝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
这部纪录片其实是从另一个视角让观众了解了故宫里的那些奇珍异宝。它们不是出土就光洁如新的,也不是陈列过年依然闪闪发光的,甚至很多文物出土时已经破败不堪了,是那些心灵手巧的文物工作者默默守护着国宝的尊严;它们每一次闪耀光芒,都是背后无数文物工作者辛勤的付出在支撑。
在我们普通人眼里,那些文物修复工作者是那么神秘又遥不可及。这部纪录片却把我们带进了他们的生活里,没有波澜壮阔的场景,也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更没有故作呻吟的情怀抒发,有的是文物工作者们默默刷洗的背影,言传身教的代代相传,还有偶尔休闲娱乐的采果子和拉家常。
他们有的才走出校园,有的已经为文物工作奉献了一生,他们不是天生不爱热闹,却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被寂寞浸泡出了独特的气质。这些文物工作者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了不起的大人物,却在他们自认为“平凡”的岗位上守护了那些不平凡的珍宝一辈子。
如果说这部纪录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什么,那就是他们专注修复文物的背影了。没有很多语言,没有华丽的豪言壮语,却让千百年前古人手中的宝贝焕发出了生机,迎来了第二次生命!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