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是个什么样的人「几乎被遗忘的名相耶律楚材为何被称为神人」
契丹族人耶律楚材(1190-1244年),字晋卿,作为元朝的奠基者之一,他呕心沥血为蒙古立国中原,定制度,兴文教,发展社会经济,为加速这个民族的封建化进程,立下了汗马功劳。
耶律楚材生于金朝中都燕京(今北京),是辽东丹王突欲的八世孙,父亲耶律履,系金代品学兼优的学者,曾在金世宗朝任尚书右丞。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耶律楚材三岁时,他的父亲去世,是啥原因史书没记载。这对他的成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幸好他的母亲知书识礼,能给予他良好的教育。加之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刚到弱冠之年,就在文史、天文、地理、律历、术数等方面颇有造诣,而且谙熟琴棋诗赋,可谓多才多艺。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才子,精通汉文,用汉文撰文吟诵潇洒自如。
耶律楚材成长在动荡的历史时期,那时整个华夏,北面的金国最强,占据中原。南宋虽然偏安于江左,没忘记收复北方失地,常挑战于金国。处于甘宁陕的西夏,与南宋结交,共同对抗金国的权威。金章宗太和六年(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成为全蒙古的汗(皇帝),尊称为成吉思汗。新崛起的蒙古,其咄咄逼人之势让各方都感到难于应付。
耶律楚材是正宗的金国“官二代”,享有赐补官职的特权,但他本人渴望参加正规的进士科考试,金章宗也愿意眼见为实。在当殿应试的十七人中,耶律楚材独领风骚,从此步入了仕途,此后他还曾任职开州同知。
在蒙古灭掉西夏和金国后,耶律楚材弃俗拜佛,投在万松老人(行秀)门下钻研佛理。但他不是铁心投入空门的,只是在等待时机,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1218年,成吉思汗平定燕地后,逐渐感到人才的重要性,打听到耶律楚材是位难得的人才,且又是原被金灭掉的辽国宗室后裔,于是遣人去询问治国大计。耶律楚材得知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要召见他,感到是一个图谋进取的好机会,二话没说就应召前往。
临行前他激情地赋诗一首:
英明的圣主来到了中原,礼贤下士征召各类人才。
我立志去建立丰功伟业,不能在南阳坐等皇叔来。
成吉思汗在西征开始的前一年春天,特地派人到燕京,召请耶律楚材随军西征。他觉得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于是收拾好自己的琴剑书籍,就慨然上路了。从燕京到成吉思汗的军营,路程遥远,地势险要,都不能阻拦他践行平生壮志的宏愿。他穿过居庸关和阴山,跨越大沙漠,经过一百多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如期达到了目的地。
碰巧的是,出征的那天虽然时值六月,突然狂风骤起,黑云密布,突然间大雪飘飘。大家议论纷纷,成吉思汗也疑虑重重,召耶律楚材来询问。
他没有简单地按自然规律来解释这种天象,针对将士天文星象知识普遍肤浅的实际情况,在天象的解释中巧妙地加上了不少鼓动士气的内容。断言道:盛夏出现了严冬的肃杀之气,这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好兆头。哎呀呀!成吉思汗就是盼望的这种吉象,于是意气风发地带领大军向西杀去,硬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哟。
成吉思汗原是一个重武轻文的人。有个弓匠擅长制弓,看不起当文人的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巧妙地说,制弓需用弓匠,制天下者就需用制天下匠才行。成吉思汗听了内心折服,对其儿子窝阔台说:耶律楚材是天赐我家,军国庶政可委他处置。
耶律楚材跟随成吉思汗九年,其中七年是在南征北战中度过的,难以施展他的全部才华,在思想深处有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冷落感 ,但是他深信,以儒术佐政兴国的一天,终究会到来。
1227年冬天,耶律楚材回到了燕京。这一年成吉思汗病逝。由其四子拖雷代理国政,是为元睿宗。
在这段时期,燕京城的社会秩序颇为动荡,一批不法分子天还没黑就公然入侵私宅掠夺财物,闹得人心惶惶,国无宁日。元睿宗下令耶律楚材和和中使塔察儿前去处理。
耶律楚材经过细心察寻,很快就弄清楚了这些不法份子是一些官员留在燕京的亲属及一些豪强的子弟。耶律楚材毫不手软的全部缉拿归案。这些家伙的亲属暗中贿赂中使塔察儿,请求从轻外理这些人。
耶律楚材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找塔察儿晓以大理,陈述利害。塔察儿听后深知有错,表示愿意听从耶律楚材统一安排处理好此事。他们对罪犯逐一进行审判,依法进行处理。其中十六个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首犯,绑赴刑场问斩。燕京秩序很快恢复了正常。
1229年,根据成吉思汗的遗命,由阔窝台正式继承帝位,管理的国域,多为中国北部。年少的阔窝台感到力不从心。耶律楚材尽心竭力确定基本国策,出台一批批当务之急的法令,加速了蒙古族的封建化进程。
随着法制的健全和实施,国家日益兴旺起来,那些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豪强贵族们,百般诋毁耶律楚材,还建议皇上要斩杀此人。好在阔窝台自有明察,还将谣言的制造和传播者交耶律楚材去审理。耶律楚材以国事为重,宽宏大度地请阔窝台暂不处置,观其表现后再定。耶律楚材的高尚品格受到了朝野的称赞。
文末补语:耶律楚材在提倡文化教育、理财等诸方面都 有所成就,对蒙古立国中原做出了卓越贡献,为缔造中华民族建立了不朽业绩。后人对他的评价极高,有用周朝的周公、召公作比喻的。为“褒贤劝忠”,清乾隆朝还在北京颐和园为他建祠塑像。
耶律楚材为什么被称为蒙古第一国相,他到底有多厉害?
据说,蒙古大军浩浩荡荡进入中都城的时候。成吉思汗在大将者勒蔑和汉臣郭宝玉,以及一大帮侍卫簇拥下步入金朝中都的禁城。
成吉思汗对身边人说:来中都,我还要找一样宝贝呀!
大将者勒蔑拍着脑袋想,一脸茫然,就问旁边站着的汉臣郭宝玉。
郭宝玉告诉他:“大汗说的宝贝就是耶律楚材呀。”
者勒蔑轻蔑地一笑:“耶律楚材,他又不会打仗,算什么宝贝,一个毫无用处的大书生而已!
郭宝玉颇有几分不以为然,但是却不好说什么,于是他建议成吉思汗:
“命令将士们进中都城,抢掠。”
成吉思汗一脸惊诧:“下令抢掠?”
“是的。”郭宝玉说,“耶律楚材是一个视苍生如天的人,他看到蒙古军人抢掠百姓,他一定为民请命走出来,找您质问的。”
成吉思汗不想下这个命令,郭宝玉就附在他耳边说了点什么,大汗笑了,接着就下达了纵兵抢掠的命令。
不久,中都城里蒙古兵肆意抢劫商铺、馆舍、民宅,躲进古庙里的耶律楚材听说蒙古兵在到处抢劫,就走出庙门,一脸怒气来到设在城外的成吉思汗军帐。
他在这里见到昔日的好友郭宝玉,轻蔑地“哼”一声,理直气壮地说:“我以为有郭兄这样的人在此,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没想到却更加猖獗呀!
郭宝玉说道:不这样做,我又如何才能见到你。
成吉思汗很敬重他这番话,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每次出师征讨,必定要让耶律楚材占卜吉凶,成吉思汗自己也炙烧羊胛骨,判断天意和人事是否相符。
事实上,被称为蒙古第一国相的耶律楚材不是蒙古人,他本是契丹贵族后裔,曾经当过金国官吏,后来降蒙为臣。
在窝阔台当大汗时期,他能够大展宏图,尽其才智于国家大事,成为蒙古国的治国良臣,一代开国名相。
耶律楚材到底有多厉害?他是如何从一名金国降臣一跃而为大汗的名相的呢?元朝传说,成吉思可汗虽然对耶律楚材不予重用,但对他的能力却看得很清楚。
史书上都说:成吉思可汗曾经向窝阔台交代过,这个人是老天爷赐给我们家的,你以后凡是军国的大事,都不妨交给他管!
耶律楚材的名字就很有来头据说,金国尚书左丞耶律履在花甲之年得子,对这个儿子非常奇怪。
事实上,耶律履精通占卜之术,他给儿子相面说:“我年六十而得此子,他日必成伟器,只是当为异国用。”
于是,就引经据典的给儿子取名字了,他根据“楚虽有材,晋实用之”的历史典故,为其自己的儿子取名为“耶律楚材”,字晋卿。
事实上,耶律履是金国重臣,本身却是被金国击败亡国的辽国人,他的汉人妻子杨氏生下这个儿子的时候,他已然预见北方的草原将有新兴起的势力崛起,由于他自身的处境比较尴尬,因此为儿子取名“楚材”,也说明他对儿子是寄予厚望的啊!
1
耶律楚材有点类似刘邦的萧何,在成吉思汗时代,很年轻的他就有当宰相的潜力了想当年,西夏被蒙古打败后,西夏国的奇珍异宝自然也就没人看管了,蒙古的将领们纷纷进城抢夺金银财宝,唯恐被别人抢光了!
唯独耶律楚材却对这些钱财毫无所动,他仔细搜集各种历史文献资料,这些书卷在别人看来都是没人要的破烂玩意,可是他却视若珍宝,他还命人把西夏国的药材全都收集起来。
别人很奇怪,问:你把这些东西收起来干吗?难道你要去做药材生意吗?
耶律楚材含笑不答,他心里自有打算。
不久蒙古骑兵染上疫病,他用大黄治疗就好了。
后来,成吉思汗指着楚材对自己的儿子说:这个人是上天赐给我家的,以后军国大事都是要交给他处理的。
2
耶律楚材是一个廉洁、正直的清官,要是没有他,当时不知道要多死几万人呢!当时,有一些蒙古贵族子弟一到晚上,就出来打家劫舍,随意杀人,别的官员都是敢怒不敢言,百姓们更是人心惶惶。
耶律楚材知道后,将这十几个人全部问斩,从那以后,为非作歹的事就少多了。
耶律楚材刚正不阿,罪了不少王公大臣,于是,有些人想方设法陷害他,可是,耶律楚材一生正直、清廉,他们根本抓不到什么把柄!
3
耶律楚材提出了“用税收代替杀戮”的治国之道长期习惯于游牧生活的蒙古贵族,一路南侵,占领了中原广袤的疆土,面对高度发展的农业一筹莫展,对于农业生产在国计民生中所起的重要性也缺乏起码的了解,以至有些蒙古贵族建议,杀尽之,将中原农业区变成游牧场。
比如,大臣别迭上奏说:“虽得汉人也无所用,不若如尽去之,使草木畅茂,变为牧场。”
这一杀戮策略,就是变农田为牧场的建议,如果实施,就会对饱受战争破坏的中原社会带来致命的打击。
耶律楚材驳斥了这种看法,对窝阔台说:“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需定中原地税。”
这样子,就避免了杀戮,“汉制”变成了治理天下的一个模式。
耶律楚材这样一个非蒙古族人,他能得到蒙古大汗的重用,并且影响着全帝国制度和立法的建立与制定,这在200多年的超级帝国统治中,也只有耶律楚材一人可以担当。
可见耶律楚材不简单,是非常厉害的角色!
总而言之,耶律楚材虽是辽国王族的后裔,但他所拥有的汉文化修养远远高于当时的一般汉族人。
他披肝沥胆地为蒙古用兵金、宋和远征西域运筹划策,为元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呕心沥血地为蒙古立国,中原定制、劝农桑、兴文教,使武功极盛的军事帝国又收文治之效。
耶律楚材担任蒙古帝国的第一任中书令。为成吉思汗与元太宗窝阔台两朝大臣,备受重用。
事实上,很多蒙古旧俗的改革,元朝立国规制的大手笔多出自耶律楚材,而且他精通天文地理,术算医卜之学,真的是非常厉害的人物。
一起探讨古代英雄人物,欢迎关注我!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