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 朱门「林语堂的朱门比京华烟云哪里弱了没拍成影视剧」
–蓝中清
我是自觉文化很浅的,“朱门”二字醒神提目。本书的叙述在民国时期,也就是军阀混战的年代,枪林弹雨该是主旋律才好。然则,无论哪个年代,爱情都是人们心中的主旋律。作者文笔轻松幽默,语言凝练,文章付梓时候,一改人情旧念,对于人文、新思想的描述,让人耳目一新。
林语堂
"支援第十九军""全国上下一致团结""支援抗日""毋忘九一八!"在游行队伍中,有一位叫做杜柔安的,前翰林的独女和前市长的侄女。她被维护治安警查所“连累”,恰巧被记者李飞搭手相救,英雄救美且一见钟情。形容杜柔安似的同学之流有"摩登",不仅仅是因为头发剪的短短的,穿着白领衬衫,黑灯笼裤和布鞋,作者描写她们白白的小腿,很着重的忘确了她们还有大脚丫子,这是1932年,也就是民国二十二年。李飞是国立《新公报》社的西安特派员,是兴趣才跟在了队伍的后面,而不是记者的身份,这是他的差事,混口饭吃。
她母亲记得很清楚。他在上海念大学的时候,有个同窗好友叫蓝如水。他从全心地用柔情和理想去爱如水的妹妹。但是蓝如水的父亲是个工厂老板,一心想找个有钱的女婿。女孩对他的印象不错,总是对他微笑,他们也曾约会过几次。然而他一直没有机会。那女孩和一个有钱的少爷定亲了。他尝到了心碎、失眠、绝望的滋味。爱情是永恒的,而面对爱情的火花是四溅的。杜柔安和李飞恋爱了。两人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动荡下,展开了一场相对平顺的故事。
李飞像一位浪漫主义大师对柔安说"命运拉着线,而我们对它却竟不知情,这样比较有意思。主宰命运的神仙真是幽黑默大师。他喜欢捉弄人,看到一对男女为爱情受折磨,他就开怀畅笑。这才扭动了线,使他们团聚。拿到那对男女顺利地订了亲成了改昏。他就对他们失去了兴趣。有时候他也是个愚弄大师。"
林语堂这般纯真,把命运写成了喜剧来憧憬着青年人,李飞的侠气变幻成柔情,是女性的成果。 既然有李飞好友蓝如水,那么另一位男主的爱情过程誓不要更加泛起涟漪。他爱上了一位比杜柔安色彩更绚烂的女性,崔遏云。她的职业是唱大鼓,其中有一曲《宇宙锋》最后演绎成了自己。这般好毕竟样貌出众,才华艳丽。蓝如水是被遏云的清新活泼和文雅纯真交织的气质倾倒。主角光环的总是秩闻多起,西安省主席看上了小云雀谒云,并且是士兵请走的。李飞等人闻讯准备营救遏云。而这个计划的策划人叫范文博,他是一直罩着崔家人和遏云。
省主席会善待遏云,可遇云的脾气告诉自己“我是干活儿的女孩,可不像你们这些贵妇人。我的头痛不是陪别人的丈夫睡觉。就会好的。”省主席当日开舞会,遏云被关进了小黑屋,她在许久适应了黑暗被人解救了出来。而在救人途中,从未失过手的飞鞭杀了一名士兵。这对于拥有倒卵形脸蛋的省主席是更不可忍的,这可是在自己的花园官邸。李飞和杜柔安巧妙从利用身份将崔遏云逃离西安,去了一个尼姑庵,因为西安将会被警察局彻彻底底的翻一次。
有来龙就得有去脉。回到西安的李飞利用记者身份将“丑闻”登报,《记西北光复》运用暗示、间接法,印刷的技巧,被主编同意发表,这样一人事牵连全局。
李飞造化般要去兰州"佯装"甚至更远的地方,主编和自己是万万没想到的。招馆被封,主编被枪毙。李飞要走兰州果然分开一对,崔遏云也走了,又是一对。
杜柔安要带李飞见家长,一同前往三岔驿。在三岔驿,杜忠翰林将走完一生。一件阻止弟弟修建水闸的善举,表现杜忠与人为善的性格。而去世后,继续修建水闸带来一系列的厄运,终将让这位翰林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给予肯定。杜忠的离世,让叔叔杜范林一人继承了祖上的积业,哦,还不是。准确的来说杜柔安未婚先育才不配拥有这些。
林语堂
“朱门”云雀杜柔安就连家里人都容不下了。李飞先是到了天水,后因需要居然去了战火新疆,而心中无处安然地杜柔安只好在边缘处等待,去了兰州。
遏云也被蓝如水安顿在了兰州。可是在兰州,柔安自己租房子,柴未油盐,给人做家教,甚有腹中的胎儿,还有那断断续续与在战火中李飞的通信往来,改变了一个活脱脱的姑娘。家世的改变成就了杜柔安,她本该就是这样如此魅力。女子本柔,为母则刚。肚子越来越鼓,以至于等待李飞归来,不置于集中焦躁。反而是希望满满,条件成熟。唯一不解的是,作者将这一片段盖以《玉叶蒙尘》,他好像并不希望一位千金经历这班苦楚。
林语堂
安排在兰州的遏云,与杜柔安相见又别离。有人告了秘,西安来警察把她带走了,不论是蓝如水还有范文博这次没能救她。二十五天的水、陆看押,中途遏云跳河了,她没给西安审判她的机会。而告秘的人,也只有杜范林最有嫌疑。可杜范林却死在了看察水闸的乱石中,真是恶人恶报。杜忠先前说以后只有春梅和杜柔安当家,一语成谶。
李飞穿越战火线,与杜柔安终究。文末,“因为香华只穿了三个月。规矩已经变了,你知道。”让范文博与春梅这段姻缘又起春意。
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而且很热衷幽默。杜飞对杜柔安的那段愚弄大师就是作者自己的心里话。当春梅对杜范林说:“人生在世总是要些面子。等我死了,孩子甚至不知道基碑上该怎么个写法!”那当不了正室的春梅也是有尊严的。
省主席在宴会中的演讲,描述李飞的心里活动“希望时间能短一点。他不想再听什么要爱国,爱亲啦。以及人民是“共和国主人”的那老套训词。政府要人的演讲很少起出小学的程度。”这些无有讽刺,让人阅读起来顺理成章。
崔遏云和蓝如水,在宝鸡住客栈,到了晚上,“绅士”的问题又出来了。林语堂根本不避讳,通情达理的写作才更好摆脱俗气。
古往今来,作家好似总能洞察所有。描写省主席欺凌,满州兵敲诈百姓,杜范林唯利是图,甚至神通广大的范文博总能违例办事。可是在《朱门》中没有恶语秽词来形容此类人物。1936年后,他避用哲学概念,弃用政治口号,引俗入雅,降雅为俗,似乎只忠于读者和文学。
对汉、满、回的叙述,是说明作品极具时代背景的。对于我们,比影视作品更具体的了解。尢其描写兰州、新疆的风光、人文,反差性的秀丽,打破了很多固有的描述。
有人说,李飞和杜柔安,蓝如水和崔遏云的爱情是主意,可是全书无不贯彻两大女性的人格魅力。杜柔安是新世界女性。读书、剪短发、打排球,还有游行。爱上了李飞,反先去李飞家见长辈。而后跟父亲、李飞、范文博聊文章、家国,最主要的,是敢爱,而且为了爱,变成冲破一切困阻的女神。对此那些“羞死人了!这么大的姑娘也不穿长裤!”好像是两个世界。她叫李飞母亲“妈”的时候相当顺口,而且也是等婆婆走开以后才哺乳。在哪里都是体现一个"新"。
崔遏云虽不是新世界的女人,但也是旧世界的精品。说书女自命为“江湖客”,但她不畏强权,也不为“绅士”蓝如水轻言折腰。真正不嫁蓝如水的原因她并没有向任何人说的她深知一嫁了如水,她就无法再抛头露面唱大鼓,也不能再拥有她所喜欢的开放生活。她要的快乐她自己知道。但真爱遏云的如水告诉她"你是胡思乱想"。想想当初遏云关被在花园官邸的时候,崔父“就算什么事也没发生,遏云平平安安地回来,这件事也会被人家说闲话。话一传开去,我们会羞死的!”这跟春梅的面子,要的是一个理儿。遏云最后跳河自尽,侠肝义胆,儿女豪情,是《朱门》中最悲壮地。很难讲新女性柔安和江湖客遏云谁更好,那都是读者的选择。
林语堂
《朱门》中对变故都是在以爱情来做汤料,真正朱门中的变幻,作者是不愿被人踏入,而门槛却总能被踩烂。
《朱门》与《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这三部小说合称为“林语堂三部曲”。最后引用林语堂先生的一段话"人之所以伤心,是因为看得不够远。未来没有来临之前,怎么知道现在所谓的困境,不是一件好事呢。人要向前看,向前看。"愿读者勇往前行。
今篇及止,下文再会。
点赞加关注,莫大的鼓励。
注:1.图片来自于网络.2.主要文献参考于《朱门》.
愿读者"四体勤,五谷分,爱思考,有进步,事竟成"
[展现强力图文思想]·[烦请关注给与置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