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岭说红楼梦(新红楼梦解读)
2010年6月24日,由李少红执导,蒋梦婕、于小彤、杨洋、白冰、李沁等人主演的新版《红楼梦》,率先在青岛广播电视台进行首播。之后,该剧又在安徽卫视、北京卫视上星播出。
该剧是由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影集团等单位联合投拍,总投资为1.5亿人民币,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大手笔。为了打造这部电视剧,北京电视台还特意举办了大型选秀活动。
遗憾的是,新版《红楼梦》并没有像87版《红楼梦》那样名利口碑双丰收,却成为了观众们口中“毁经典”的烂剧。
在新闻媒体的持续发酵下,李少红大导演也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遭到了不少观众的口诛笔伐。
而新版《红楼梦》,也被观众们冠上了“铜钱头、演技烂、不忠实于原著”等标签,成为了名著改编成影视剧的反面教材。
红学家周岭评价这部剧说,新版《红楼梦》“急于求成”犯了很多错误:
第一,剧本未进行从小说到电视剧的艺术转换。
第二,选角脱离了原著中的具象描写。
第三,造型与生活实景格格不入。
第四,音乐走的是昆曲风与原著设定不符。
第六,李少红导演不重视红学顾问的建议。
那么,周岭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依据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新版《红楼梦》的幕后故事。
2006年,北京电视台为了给自己投拍的新剧造势,特意举办了《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目的就是为新版《红楼梦》挑选主要的演员人选。
北京电视台举办选秀活动的初衷是向87版《红楼梦》致敬与学习,但是随着资本的乱入,之后发生的事情却完全背离了这个想法。
起初,胡玫导演并不认可通过选秀挑选演员这样的做法,无奈投资方毕竟是出钱的一方。尽管她未能阻止投资方举办选秀活动,但是她还是认为选秀是选秀,拍剧是拍剧,重要的角色还是要用专业的演员。
于是,胡玫就想让国家二级演员,也就是本次海选的冠军李旭丹饰演林黛玉,让上海昆剧学院毕业的李沁饰演薛宝钗。让她没想到的是投资方竟然“变卦”了,坚持要让蒋梦婕饰演林黛玉。
杨幂在后来的采访中也说过:“你要说整部戏里面没有关系户,没有投资人的老婆,没有带着资金来的,我觉得那都不正常。”
然而,胡玫导演可不管蒋梦婕是不是关系户,也不管她是不是带着资金来的,当场就撂挑子不干了,尽管她已经付出了很多,但是要牺牲这部戏的艺术标准她是坚决不同意的。
胡玫回应说:“早在今年(2007年)年初,我就发过声明,‘红楼选秀’的创意,并不是我本人的意愿。从商业角度看,它也许是个聪明的做法。但我不喜欢一部戏在还没完成之前,就进行炒作”。
而对于那些已经被淘汰的人,胡玫在后来的采访中透露说:
“对于很多出线的人,我毫不了解。我也不知道,那些评委究竟是依照什么样的标准去挑选的演员。但是,选秀是选秀,拍剧是拍剧。我的原则是你选你的,我拍我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新版《红楼梦》与旧版《红楼梦》应当有许多不同。如果硬要把我认为不适合角色的人或艺术标准强加给我,那我只能说,对不起,我拒绝。”
胡玫和投资方就这样僵持不下,投资方没办法就作出了一些让步,说除林黛玉外可以让李旭丹随意挑角色。但是这样的让步和没有并无差别,最后李旭丹就和胡玫导演一起离开了剧组。
胡玫离开剧组之后,李少红就毛遂自荐成为了新《红楼梦》的导演,并且她还把自己旗下的艺人杨幂一起带进了剧组。
虽然杨幂是“被安排”得以在剧中出演大丫鬟晴雯,但是那时候的李少红还是十分不满她的演技。
据说,在拍摄晴雯被王夫人传唤的那一组镜头时,杨幂饰演的晴雯满是风尘气,完全没有灵巧可爱的模样,李少红还当场斥责过杨幂:“如果你演不好晴雯,我会恨你一辈子。”
这样略带威胁的指责,再加上《仙剑三》剧组早就已经发来了邀请,让杨幂再也无心待在剧组,可惜李少红一直不肯放人,坚持要让杨幂拍完晴雯的戏份再走。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演员当中,成年贾宝玉的扮演者杨洋,是最后一个确定下来的主演,直到开机当天他才被敲定下来。
尽管李少红导演再三表示,她选出来的演员年龄、气质都跟《红楼梦》原著的人物相符。不过很多观众还是持怀疑的态度,也不敢相信这些选秀出身的非专业演员能有多么好的表现。
2008年5月,新版《红楼梦》在一片质疑声中开机,经历了1年多的拍摄之后,终于在2009年9月于中影摄影基地杀青。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观众们的想法,新版《红楼梦》比老版差了不止一星半点,而那些选秀出身的非专业演员,也完全没有把《红楼梦》的神韵演出来。
正因如此,该剧播出以后也遭到了不少观众的诟病,演技幼稚、念台词像背书、造型烂、旁白让人不舒服等等,这些都是李少红不够重视该剧,没有认真对待剧本的结果。
据李少红导演回忆,她自己并没有完整地看过《红楼梦》,剧本的创作也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而那些参与编剧的人中,除了顾小白小有名气之外,其他的都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相比87版《红楼梦》,王扶林导演仅仅是研读《红楼梦》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剧本更是由多位红学大师参与编剧,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究其原因,还是李少红导演怀着一颗侥幸心理,她以为只要找几个老戏骨就能把整部戏给撑起来,不曾想观众并不是傻子,不是她随便糊弄一下就能过去的。
周岭认为,一个好的剧本对于一部电视剧尤为重要,而新版《红楼梦》在没有完成小说到剧本,这样的艺术样式的转换就冒然开机,是该剧最为失败的地方。
他解释说,那个时代的章回体小说都是白话文,要把小说翻译成观众能听懂的才行,可是新版并没有完成这样的艺术转换,以至于这一版中台词过于“别扭”。
对于选角,周岭认为剧组并没有“吃透”这个作品,因为书中对人物的具象描写是非常清晰的,如果剧组吃透了就不会出现肥黛玉、瘦宝钗这样的情况,这一点和87版《红楼梦》有着天壤之别。
王扶林导演也曾透露,为了拍摄好87版《红楼梦》,他在仔细研读小说的过程中还多次向红学家请教,把对每一个人物的分析都写了出来,他强调创作过程一定要忠实于原著,还嘱咐自己不能瞎来。
她的回答是:“不熟悉的本子不是也接过吗?《橘子红了》我也不熟悉,无知者无畏嘛!”
不知道是不是李少红导演在自嘲,她在说完这句话的时候竟然放声大笑,说实话看到这一幕我有撕了她的冲动,我就想问一下李大导演:你不以为耻反而觉得光荣吗?
另外,在造型、服装和音乐方面,新版《红楼梦》也比老版《红楼梦》失色不少。其中,新版《红楼梦》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发型。
一开始,剧组请来的是韩国造型师李嘉子,代表作就是03年特别火的《大长今》,但是剧中的造型设计却不是她的杰作。
在李嘉子眼里,中国古装剧的头饰过于臃肿,妆容也十分的夸张,她甚至还说87版的造型不够自然,衣服也不够时尚。
这些言论一经传出,李嘉子就遭到了不少网友的抵制,不少人认为像她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懂中国5000年的文化,最后剧组不得不将她换掉,请来叶锦添负责美术、造型和服装设计。
叶锦添曾担任过《英雄本色》、《卧虎藏龙》等大片的艺术指导,但他非常痴迷摄影,总喜欢设计一些新颖的东西,所以我们才看到这满屏的铜钱头。
周岭认为,服道化都是陈设性的表演,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实用性和拍摄风格的协调性,电影是生活化的,拍电视剧不能用拍摄电影的方法,把两者强制融合在一起。
就好比把戏曲搬到实景中去,两者的风格不能融合就会显得格格不入,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说新版《红楼梦》造型与生活实景格格不入的原因。
在妆容方面,新版《红楼梦》也完全不能与87版相提并论。比如王熙凤,在87版中就有盛妆、艳妆、病妆、囚妆、死妆装等几十种妆容,而且全都完美地契合了剧情的发展。
《红楼梦》是女性群像剧,其中有名有姓的角色就有160多个,全是铜钱头观众们又怎么能通过头饰、造型来区分他们的身份、性格特点呢?
在87版《红楼梦》中,不仅十二金钗的造型、服装各不相同,就连每一个角色的眉毛也不尽相同。
杨树云给陈晓旭设计的罥烟眉,灰中带点青和黑,不仅细还稀,那个“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面窝寒愁、身姿弱柳”的颦颦,一下子就从书里走了出来。
他给王熙凤设计的眉毛,弯弯长长地画了两个,正好对应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既显得王熙凤干练精明,又诠释了什么叫不怒而威。
至于薛宝钗,她有着大家闺秀的沉静淡泊以及温婉柔和,但是骨子里又透着豪爽。所以杨树云就给她设计了“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的形象,用来突出她的天生丽质。
新版《红楼梦》播出以后,有网友看到剧中的女性角色都是“一字眉”时曾做过这样的假设:如果十二钗的眉毛都是大粗眉毛,87版《红楼梦》还会成为经典吗?
我只能说,不好意思吓着各位了,个人实在想象不出满屏都是大粗眉会是什么样子!
在87版《红楼梦》中,除了十二金钗的妆容令人叹为观止外,还有那2700多套不同的服饰也让新版望尘莫及。
比如史延芹为王熙凤设计的那74套华服,橘色与黑色交相配合,完美塑造出王熙凤“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阴狠形象。
还有就是贾宝玉的金冠绣服,服褂上面绣了“起花”八个彩团,与故宫所藏的一朝袍的“起花”一模一样,观众一看就能明白贾宝玉的身份地位非同寻常。
此外,宝玉的服装配饰也是价值不菲,有五彩丝攒花结、攒珠银宝玉、护身符等,即使是雨具,也是玉针蓑、金藤笠、沙棠屐这样的“高配”。
可以说87版中的贾宝玉从头到脚、从服饰到配饰、从正式场合到居家,日常小物件的做工,都彰显着富家公子的高级奢华感。
音乐方面,87版《红楼梦》的配乐至今仍被观众们认为是经典,“满腔惆怅、无限感慨”的古典音乐基调,让人一朝入梦终难醒。
反观新版的音乐,走的是昆曲风,曲调时高时低、时急时缓,有一种漂浮不定的阴森感。
新版《红楼梦》还没播出之前就有人有过这样的质疑,但李少红依旧我行我素,她固执地认为“一定会有人喜欢,很多观众对昆腔的元素是熟悉的、是有感情的,而且我们选择的这种昆腔也是最接近《红楼梦》感觉的。”
周岭将这种“诡异”的音乐归咎为:“新《红楼梦》剧组太不了解曹雪芹!太不把曹雪芹当回事儿;太拿自己当回事儿。”
他解释说:“如果你了解曹雪芹,你就会明白昆曲有朝代可考,清代的东西明显和创作《红楼梦》的时代不符。王立平就很聪明,选择十三不靠,作出来的完全是《红楼梦》的音乐。”
新版《红楼梦》“失误”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未能消化的人物对话、鬼魅阴森的镜头、误读了所谓的情色,以及矮化了主题等等。
周岭曾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新红竟然喊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口号——‘艺术是主观的’。这个口号几乎误导了全体主创人员,甚至还误导了作为制片方的投资人。
平心而论,口号本身没有错,艺术创作的确是主观的。错就错在偷换了概念,用自己换下了曹雪芹!忘记了《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作品!
这个口号给所有想抛开曹雪芹、背离原著的行为壮了胆,在‘无知者无畏’的歧路上越走越远。所以,当剧组宣布服装设计‘不还原《红楼梦》’的时候,竟没有一个反对的声音。
这大概就是大家期盼的终于不用‘代曹雪芹立言’了,终于不用‘带着枷锁跳舞’了。因此,新红自得于所谓的‘主观’说,从大人到孩子,从领导到群众,再也听不进任何意见。”
总的来说,新版《红楼梦》之所以会成为名著改编成影视剧的反面教材,主要还是因为主创团队不够尊重名著,与王扶林导演拍摄87版《红楼梦》时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
在很多人看来,87版《红楼梦》已经足够经典,但王扶林还是有很多遗憾。比如剧中的人物被刻画得不够深刻,意境、诗意也没有达到他想要的高度等。
说到底,还是态度的问题,新版《红楼梦》只是个项目而已,这样的大IP,无论在谁眼中都是块肥肉。投资商把它当作一个生意,导演把它当成一个活,演员把它当成了一个跳板。
如果剧组尊重原著,就不会出现钗瘦黛肥、钗裙分不开、诡异的昆曲风这样的情况。如果尊重原著,尊重观众,保持一颗认真对待和敬畏的心,怎么着也不会这么不堪吧?
87版红楼梦和新版红楼梦哪个更接近原著?
87版《红楼梦》无疑是《红楼梦》影视化的标杆,与之相比新版红楼梦输了不止一点点。
虽然对于87版《红楼梦》,主创团队和观众都有一些遗憾,但随处可见的考究细节、精心打磨的人物扮相,乃至演员们长时间的学习体悟,都体现那个年代的人们的敬畏、尊重、敬业和严谨。可以说,这一版本的《红楼梦》最为贴近曹雪芹的原著。
第一点:还原度。
87版《红楼梦》为了更好地遵循原著,还原当时的社会环境、语言习惯、风俗礼仪、着装饮食等,专门请了20位专家组成了一个红楼顾问团,包括沈从文、周汝昌等,都是大师级的人物。服装、扮相都十分符合人物性格,电视剧立意接近原著,重点的情节也还原的非常好。
举例来讲,贾宝玉情悟梨香院一回,是宝黛爱情的重要转折点,宝玉明白了各人应得各人的眼泪,自此很少再与黛玉拌嘴吵闹。87版展露了龄官与贾蔷的情感纠葛,刻画相当到位;反观新版《红楼梦》,一句旁白倒是把如此重要的情节一笔带过。
众所周知,红学家普遍认定《红楼梦》后四十回多为高鹗续作,已经偏离曹雪芹原意,因此,87《红楼梦》强大的编剧和顾问团队,根据对前八十回的理解,尽可能地贴近曹雪芹留下的线索,给出了相对合理的结局。张爱玲曾说人生三大憾事: 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对于同为红迷的我来说,87版的结局,无论湘云沦为船妓、凤姐死于狱神庙,宝玉在茫茫雪原独自离去,都比高鹗版宝玉中举,兰桂齐芳要高得多。
而新版《红楼梦》,导演李少红竟然坦言没看过《红楼梦》原著?
第二点:服装造型。
87版《红楼梦》的服装造型十分考究,在沈从文,邓云乡等名家的指导之下,最终确定了以宋明两朝做为人物造型与设计的基础,同时还大胆加入了清代服饰的细节特征。造型师为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做出非常多的努力。
87版《红楼梦》服装设计师史延芹女士曾就林黛玉的服装设计说过一段话:
“林黛玉在整个戏里面,她是一个女才子,从她的人生来说,从她的身世来说,她又是个悲剧人物,她属于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但从她个人性格,她是属于宁折不弯 的那种性格。整个的基调,我就给她定了非常冷的调子。比如说白是代表纯洁,给她绿,还有蓝颜色,就是这种颜色。林黛玉是比较喜欢竹子,喜欢梅花这类的,跟 她的性格有关系,所以林黛玉我基本上是按梅花,竹子,就是岁寒三友,这类图案代表高洁,她的性格的高洁。”
对比薛宝钗的造型,我们能够发现设计师的用心之处。
再如其他的男性角色。(柳湘莲、贾琏)
反观新版《红楼梦》,戏装不是不美,但“铜钱头”和脸部淡妆完全不协调,把好好的《红楼梦》搞得不伦不类。\t
其实对于《红楼梦》的影视化,观众的容忍度还是蛮高的,但是《红楼梦》毕竟不像一千个人眼里一千个哈姆雷特,原著已经把人物的特征、性格写得明明白白,不尽量贴合就不能体现《红楼梦》的美感和价值。对比一下选角便知两部《红楼梦》的高下。
弱柳扶风的林黛玉:
丰腴端庄的薛宝钗:
高贵典雅的贾元春:
如宝似玉的贾宝玉:
上面所列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讲两部剧细细对比,会发现87版《红楼梦》全方位碾压新版《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不止曹公一人的梦,也让我们这些后世红迷们魂牵梦绕啊。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