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潜伏短短30集没有一句废话「谍战剧潜伏短短30集没有一句废话」
自从我写完《琅琊榜》系列的解读,就有读者问我:“什么时候开新坑”
这不新坑就来了,这次开的新坑是13年前的谍战剧《潜伏》。
十三的时间,倏忽变幻。海里娱希望充当一个拾穗人,以经典的国产剧为引子,帮你回忆起我们过去喜欢的事物与模糊的情境。
私以为,国产谍战剧题材的影视能搬上台面的只有电影《风声》以及电视剧《潜伏》。
其实选择这部13年前的老剧,是冒着掉粉的风险,但那个特殊年代的年轻人对于理想的执着促使我,更是那份纯粹让我一定要写它。
哪怕再一次重刷,最感慨的依然是这三个地方:秋掌柜的舌头,廖三民的死,还有电视剧最后一集:
余则成被带到机场准备撤离台湾,身陷囹圄时意外与翠萍重逢,两人近在咫尺却只能四眼相望……
电视剧的最后,翠平抱着孩子在山坡上等待永远不能见到的爱人,每次看时都忍不住泪流。
在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里,有很多像余则成这样的人,为了国家的未来,前赴后继,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那是信仰的力量。
他们相信中国会好起来的,未来那个心目中幻想过无数次的新中国早晚会来的!
同样,电影《风声》的最后,周迅饰演的顾晓梦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独白,她这样说道:
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电影风声剧照
这些人很惨,这是这一代人的结局。这份贴合历史的用心,对得起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英烈们。
无数革命前辈舍生忘死,取义成仁,可换来的是什么呢?
在我写《潜伏》第一篇解读时,出现了南京寺庙事件,恶心至极!
看看眼前这个物欲横流,精神和信仰却严重缺失的世界,不知道他们在泉下有知,会不会在坟墓里哭泣。
南京城,需要我们再守一次。
经典就是经典,哪怕已经过去了13年,《潜伏》许多经典台词至今依然有着现实的讽刺意义。
党通局的流氓谢若林问过这样一句话:现在有两根金条放在这儿,你告诉我哪一根是高尚的,哪一个是卑鄙的。
在金钱面前,毫无底线,更无信仰,为了赚钱,即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还能说得振振有词,还能顺风顺水捞得盆满钵满。
难怪余则成骂他:你看看你的样子,多无耻。
余则成更没想到,比谢若琳更无耻的事发生2022年,挂着“南京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匾的玄奘寺供奉着侵华日军战犯的牌位。
想想都荒谬到可笑。
真正对应了谢若林的另一句名言:嘴上全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别人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里是“金钱穿肠过,爱国心中留。”
再来看看男一号余则成。
电视剧之所以起名潜伏,实则就是围绕着余则成在保密局里地下活动为主题而起。
现在在看《潜伏》,反倒想起那句“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余则成冰冷克制的外表下翻涌着一种滚烫真挚的情绪。
《潜伏》短短三十集,没有一句废话。
编剧懂历史,演员都是实力派,这部剧精准地表现了特殊背景下潜伏着说不尽的坚定信念,还有道不明的家国情怀。
我们要谢谢那些在硝烟弥漫的日子里奋不顾身的英雄们,可能他们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的努力奉献,让五星红旗更加鲜艳!
我们真的没有资格,替先辈们原谅日本侵略者。
但我们至少还有机会,去替那些已经长眠于地下的人发声。
就像@央视网 在评价#南京玄奘寺事件#时说的那样: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
勿忘国耻,才能知耻而后勇;勿忘国耻,才能在“悲痛”中不断奋进。
图片来源:微博@央视网
我们爱好和平,但耻辱会永远记得。
勿忘南京1937!勿忘30万遇害同胞!
对敌人的慈悲,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就如余则成在南京刺杀投靠日本人叛徒李海丰时的台词:
李海丰:重庆的,还是延安的
余则成:抗日的
李海丰:迟早的
文章的结尾,又想起《潜伏》中余则成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故事,需要有人听,然后他们再讲给他们的孩子听。”
从今天起,就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我们的孩子听吧!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