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理解)
第一篇 师之重
生命之重
人有三命,一为父母所生之命,二为师造之命,三为自立之命。父母生其身而师造其魂,而后自立其命。所以师者,再生父母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为师父。
圣学之重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孰继孰开,师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孟夫子继往圣,开来学,万世典范也。
天下之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能责,在于务学,务学者,务经务师,然经师易遇人师难遇,所以为人师者,人之贵人也,天下之贵人也。
所以师者,关乎人之生命,关乎圣学之传承,关乎天下之太平,成人子弟则天下至德,误人子弟则天下大失也,不可不重视而慎行。
▌第二篇 师之责
传道之责
道者,良知也。人之初,性本善,因有良知也。所以师者,顺人善性,扬其善而抑其恶,是为传道。
道者,创造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道之创造,皆由人之创造而显,人之创造,与道同在,与生俱来,能生万物。所以师者,顺道而为,开人之创造,是为传道。
授业之责
犬守夜,鸡司晨,蚕吐丝,蜂酿蜜,动物皆有所司,况人乎;花木司美,泥矿司器,水气司能,万物皆有所司,况人乎。工业农业商业,学业职业事业,世间千业万业,皆为人设,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各取所需,是为业道。所以师者,因材授业,鼓之励之,以至成业,是为授业。
解惑之责
惑者,迷也。人未有不学而知者。未知而学,学而后知不足,于是愈学,于是愈知不足,于是愈学,旋而复始,成长之道也。所以,师者,教其不足而解其迷也,是为解惑。
▌第三篇 师之慎
惰之慎
学子少小好动,心性不定,未入正道,师不可惰而不严。《三字经》云:教不严,师之惰。严者,非怒也,非厉也,不惰也。不惰者,尽心也,必果也。
怒之慎
为人师,压力烦恼,慎勿发怒,苟若发怒,过较常人更重。一者,学子少小,心性脆弱,易受伤害,苟受伤害,恐终生难愈。二者,为师者一人怒而众人受,一染十,十染百,受者甚众。三者,怒则失敬,失敬则学子不畏不信,恐有荒学业。所以师者应忍常人所不能忍,受常人所不愿受,受福受福,能有大受,必有大福。
利之慎
庄子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誉),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师者,君子也,莫以利而教,莫以教谋利,苟以利教,苟以谋利,则失道亦。然师亦为人,人必计利,而教育之业,乃久利大利之业,所以师者,应以天下之久利大利而利。大利则大善,必有大庆。
▌第四篇 师之道
仁爱之道
仁者德也;爱者慈也;师者父也;弟者,子也。故为人师者,唯以父母慈爱儿女之心爱人,方可行师道于天下,古今之圣王贤师,莫不以仁爱为教之本。师以爱子之心爱人,弟子自以孝亲之心尊师,父父子子,师师弟弟,父慈子孝,师慈子尊,孝亲尊师,道在其中矣。
师范之道
言传身教,上行下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乃教之根本。博学广闻,学而时习,教而时新,是以学高,可以为师。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以身正,可以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而后能得敬,得敬而后能得信。其身不正则不能得敬,不能敬则不能得信。
谦德之道
师者,勿以为师而自傲,人皆各有所长于天下,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又曰:不耻下问。韩愈云: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又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第五篇 师之法
鼓励之法
气为人之能,有能而后能行,能行而后能果。所以善为师者,鼓其气,励其行。鼓者,使其动也。励者,劝其力也。动而力,力而动,愈动而愈力,愈力而愈动,周而复始,良性循焉。
诱导之法
人之创造,与生俱来,善为师者,循循然善诱人。诱者,导也;导者,致其自达创造也。创造生其成就,成就生其信心,信心生其动力,动力生其创造,创造复生其成就。周而复始,良性循焉。
威严之法
威于信,严于律,不怒而威,依律而严,是为威严。威者,信也。自信信他。信而能威,威而能敬,敬而能畏,畏而能严,严师出高徒;严者,律也。律己律人。律而能严,严而能行,行而能果,果而能成,成人子弟,方为人师。
▌第六篇 师之本
乐教之本
好为而后能恒为,好教而后能恒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好不能为之恒也。而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教者不如乐教者,乐教而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师之大乐也。师乐教而弟子乐学,教乐乐,学乐乐,教学相长,乐在其中矣。
修身之本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正在修身,修身之道,在《大学》,《大学》之道即大人之道,大人之道,即修身之道,《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师者,为人师范,尤当以修身为本,修身治教行大道。
功德之本
弟子以师贵,师亦以弟子贵,古之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西方耶稣夫子,释迦本师,皆因其弟子而成其德。今天下之为师者,皆当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治教,贤德桃李满天下,是为师之大功大德也。
有网友认为教师就是服务行业,请问师道尊严还该不该要?
把教育当服务行业首先就是社会的悲哀,是没弄明白教书育人的目的是什么,教书育人的首要目的是“育人”,而不是“教书”,“教书”是手段,是“育人”的手段,“育人”就是养育人。那么“教育”就是按一定要求培养人,说白了就是我按一定的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
这里面的“一定要求”是教育标准,对学生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是必须遵守的。因此来说,教育就是强制当学生按照我的要求作,学生不按我的要求作不行,不按我的要求作我育不出合格产品。服务则不一样,服务不需要育人,不需要出产品,只需要按照你的要求作就行了。教育是双向性的,服务是单项性的。
教育在古代时期是你求我教你,而不是我要教你,是你求着我把我的本领教给你,而不是我要把我的本领教给你。所以就需要拜师、尊师,只有拜师了我才收徒。因此古代的教育都不是公共教育,而是私有性质的,徒弟必须听师父的,为师父服务好,师父才可能把本领传授给徒弟。即使是私塾教育,也得把老师用丰厚的薪酬请到家里,老师才肯教。就是皇帝家的儿子也是一样,必须尊师。
现代教育是公共教育,公共教育就是国家提供公共教育资源,你来参加教育。公共教育对被教育对象没有强制性,你想来了来,不想来也可。公共教育同样也没有对教育者要求必须把每个学生教出什么结果。公共教育只提供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对老师有一定的教学要求,老师只提供公共教学,并不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负责,因此学生学的好坏完全是靠自己。
义务教育对家长和学校双方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家长是必须把孩子送学校,学校是必须收孩子。两者之间是相互合作,并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学生就象一棵小树苗,如何成长为一个参天大树,这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既要浇水施肥,还要给阳光,修剪树枝,而老师的作用就是给阳光和修剪树枝。而现在的一些家长就是只想要阳光,不想要老师修剪树枝,把老师的手脚捆的死死的。
教育一旦搞成服务型的就完全堕落了,服务是需要服务费的,什么最贵?知识最贵,那么教育服务也最值钱。因此社会上就出现了私营教育培训机构,可以搞一对一服务,但是服务费也很高,一个小时或一节课几百元。有钱的大老板还把老师请到家里搞辅导,虽然效果很好,但是辅导费自然也很昂贵。
当前一些家长就是完全把学生的教育放在了学校,自己撒手不管,认为自己掏了钱,学校就应该教好。另一方面又认为,我孩子学不学是自己的事,老师没有权力修树枝。一方面要求老师必须教好,一方面还要老师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将老师的手脚捆住。什么考试公布分数是伤自尊了,我们过去都说“知耻而后勇”,现在是连耻辱都不让知道,他还勇个屁,这活脱脱的是掩耳盗铃、鸵鸟政策,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不知道孩子考试分数,等到高考时傻眼了。孩子不训,不让说,等到违法时哭天抺泪。
前段时间一所职高发生一起女学生怀孕私自吃药流产大出血的事,幸亏发现及时,否则命都没了。这怨谁呢?家长怨学校管理不到位,学校说家长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孩子过星期天不回家,家长就没发现不好的苗头。有些家长只知道给钱,夫妻俩为了钱把孩扔到家里当留守儿童,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缺位,造成心灵缺陷,最后害了孩子。
总之,教育服务化不可取,任何一个文明发达的国家都是尊师重教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