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几次刺秦(历史上真实的张良刺秦)

时间:2022-08-14 13:20:46阅读:285
历史上一共有三次刺杀秦始皇,每一次都很悲壮,为了家国,为了朋友,为了自己忠诚。第一次刺秦:荆轲刺秦王图穷匕见荆轲侠义为人,喜好武功。被人推荐给太子丹。在秦国铁骑灭了赵国之后,兵锋直指燕国南部。燕国比赵…
  •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

历史上一共有三次刺杀秦始皇,每一次都很悲壮,为了家国,为了朋友,为了自己忠诚。

第一次刺秦:荆轲刺秦王

图穷匕见

荆轲侠义为人,喜好武功。被人推荐给太子丹。在秦国铁骑灭了赵国之后,兵锋直指燕国南部。燕国比赵国还弱小,自然举国上下噤若寒蝉。硬碰硬是打不过的,只能派刺客了。

荆轲慷慨赴任,带了秦国叛将樊於(wu)期(ji)的人头,带了地图去见秦王。这之后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了。

要说这次刺秦,其实距离实现最终目的是最近的。毕竟是第一次吗,秦王防备也少。可惜带了个废物随从:秦舞阳。胆小怕事,提前紧张,让秦王有了警觉。按常理说,这个秦舞阳的基因是不错的,他爷爷是大将秦开。可惜这个孙子把他爷爷的脸都丢尽了。说到这,是不是想知道这个秦舞阳最后的结局?可惜,司马迁老先生没交代。估计不是那么的壮烈,否则司马迁老先生是不会落下他的。

第二次刺秦:高渐离

这次刺秦貌似是知名度最低的。

高渐离是荆轲的好朋友,是个音乐家。当年送别荆轲的就是太子丹和高渐离。高渐离击筑(演奏乐器),才有了那句著名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想听这位著名的音乐家的演奏(没想到秦始皇还是位音乐爱好者),邀请高渐离到秦王宫。秦始皇知道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害怕再次被谋害。提前做了准备:弄瞎了高渐离的双眼。还做了严格的安检。可惜,奇差一招,没想到高渐离把铅灌到了乐器里,演奏到半截,直接砸向了秦始皇,可惜砸偏了。高渐离也被杀。

高渐离这次行刺,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秦始皇只是一个音乐爱好者,绝对不是专家,否则乐器里灌了铅,音色肯定会有变化呀。^-^这句纯属玩笑。

高渐离的行刺方式,给了第三位行刺者莫大的启发。

第三次刺秦:张良

张良是韩国贵族的后代,家族一直受韩国的恩惠。秦灭六国之后,张良决定要去报仇。张良刺秦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就是失败。有没有觉得这位谋士做事太鲁莽。其实,人家提前做了准备的。

1、用了投掷的方式。可能张良觉得高渐离的方式是最有效的。可惜自己不是个音乐家,不能靠近秦始皇。就找了个大力士,弄了一个大锤,埋伏在秦王出巡的路上,直接砸扁秦始皇。

2、天子出行是坐六匹马的马车。其他大臣是四匹马。张良还让这位大力士练习了精准打击。避免高渐离没砸准的问题。

可惜,此时的张良还是太稚嫩了。虽然考虑的很全面,可是人家秦始皇考虑的更全面。弄了两辆六匹马的马车。大力士也是砸准了,可惜砸的是那辆空车。

此时的秦王已经是统一天下了,搜捕力度是:全国通缉。张良是成功脱逃了,哪位大力士的结局不得而知,司马迁老先生也是没交代的。

这之后的张良开始学习兵法,终成一代大智之人。

对待这些刺客、游侠之士,司马迁是持正面态度的。从班固的《汉书》开始,对这些人一般是反面态度的,认为他们是不忠不孝,不学无术之人。

刺客,或许在有绝对实力的前提下,谁都不会去用此下策。这是势力弱小一方能够翻盘的最有可能的方式吧

“荆轲刺秦王”中,为什么要说成是“刺”?

荆轲刺秦王这个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27年。当时,秦国先后灭掉韩、赵等国,兵临燕国的边境。在二十多年前,秦王政刚即位时,燕国曾以太子丹为人质,结好于秦国。秦王待他不好,燕太子丹从秦国逃回,日夜都想报仇。不久,秦国开始了大举统一中国的战争。地处长城以南,易水以北的燕国,在七国中,国小人少,力量比较薄弱,君臣上下对秦国感到很害怕。燕太子丹几年也没想出对付秦的办法,看到形势愈来愈严重,便急的找他的老师鞠武商量。他认为鞠武联合各国共同抗秦的建议是旷日持久,远水不解近渴。便又找到田光。以智男双全闻名于燕国的田光年纪老了,没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又推荐荆轲与太子共谋抗秦的大计。

荆轲是田光的好朋友,原是卫国人。因他的祖先是从齐国迁来的庆氏,所以原叫庆轲。卫国灭亡后,他先后到过赵国的榆次(今山西榆次市北八邯郸等地活动,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荆轲与燕都蓟城一个杀狗卖肉的人和另一个擅长击筑的高渐离结成莫逆之交。他们每天不是在一起喝的烂醉,就是唱歌、击筑。因为荆轲过去在各国结交过一些有名人物,他在燕国的放荡生活,反而使他名噪一时。

太子丹与荆轲一见如故,把多年深藏心中的计划都说了出来。原来,太子丹看到秦国兵强马壮,各国诸侯都不敢联合起来抗秦,就是倾燕国的全国兵力,也是以卵击石。他想派一名勇士,用计活捉秦王,强迫他归还各国诸侯的失地;如不答应,就把他杀死,再乘秦国无君内乱之际,联合诸侯,一举把秦灭掉。这样,就可以使燕国免除被秦灭掉的危险。荆轲觉得难以完成这一重任,经过太子丹的反复恳请,荆辅才勉强接受了这个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让荆轲过着奢侈的生活。

过了好久,荆轲也没有动身去秦国的意思。这时,太子丹听到秦国大将王翦把赵国灭掉,开始进犯燕国南境。太子丹让荆轲早日出发,催促荆轲上路。可是荆轲认为时机还没成熟,向太子丹建议说:“要想完成计划,首先要取得秦国的信任。现在秦国用金千斤、邑万家的重赏捉拿逃将樊于期,如果我把樊将军的人头和—张督亢地图做为礼物,秦王一定会高兴地接见我,我就能乘机行事。”

太子丹对投奔他已经多年的秦将樊于期不忍下手。荆轲私下找到了樊于期,向他谈了去秦的计划。樊于期一听,觉得报仇时机已到,甘愿将头颅交给荆轲,马上自杀了。太子丹给荆轲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又用毒药反复浸泡。用它刺人,只要皮肤一出血,就会中毒立刻死去。还给荊轲找了个副手,名叫秦舞阳,是燕国出名的勇士。荆轲还打算找一个朋友同去,由于太子丹催得急,在那个人还没有来时,荆轲就匆匆出发了。

秦王一听说燕国派使者带来珍贵的礼物表示臣服,十分高兴。马上就命令在咸阳宫举行隆重的接见仪式。

荆轲捧着装樊于期头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刚走到大殿的台阶下,秦舞阳就被宫里守卫森严的气氛吓得脸直变色,浑身发抖了。秦国大臣看到秦舞阳异常神态,都感到很奇怪。荆轲从容不迫地替秦舞阳打圆场说:“穷乡僻壤的人没见过大世面。他从来没见过大王这样的英姿,所以感到很惶恐。希望大王原谅,容许我们当使者的完成使命!”

秦王对荆轲说:“把所带的地图取来,让我看看。”荆轲连忙把地图卷献给秦王。秦王一点点把地图卷展开。展到最后,出现了一把光闪闪的匕首。荆轲右手抢过匕首,手抓住了秦王的衣袖,向秦王刺去。秦王吓了一跳,连忙一跃而起,用劲太大了,荆轲抓住的左衣袖都被挣断了。秦王拔身上的佩剑,可是事情发生的既突然又紧迫,长长的宝剑怎么也拔不出来。秦王没有办法,只得绕着殿上粗大的柱子躲避。

咸阳宫里的秦国大臣,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呆了。按秦国的法令规定,这些在殿上的大臣谁也不准带兵器;而秦宫的卫队,没有王的命令也不能上殿。秦王在慌忙中忘了下令召殿下的卫士上前。看着荆轲一个劲地追秦王,大臣们一个个都干着急,稍微镇定了一下,有的人才上前与荆轲徒手搏斗,御医夏无且把药囊抡起来向荆轲打去。

正当秦王绕着柱子躲避荆轲,束手无策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向他喊:“大王快把剑鞘推到背上!”秦王恍然大悟,拔出宝剑就向荆轲砍去,一下就砍断了他的左腿。荆轲倒在地上,在血泊中把匕首向秦王掷过去,没有击中,掷到后面的柱子上。左右的人一拥上前,将荆轲杀死。也有的记载说,秦王正在看地图时,被荆轲用左手抓住了衣袖,右手抓住了胸部。秦王无计可施,只得央求荆轲说:我答应你的要求,但要允许我听一次奏琴,那我死去也没有什么憾事了!”荆轲答应让秦王召姬女上殿鼓琴。姬女通过琴音为秦王献策说:“大王的单衣可以—挣而断,殿上的屛风可以一跳而越过,您身上的长剑推到背上就可以拔出来!”荆轲不懂琴音,他又哪里知道这是秦王用的缓兵之计呢!

秦王却听懂了琴音,于是他挣断了衣袖,跳过了屏风,拔出了宝剑。荆轲将匕首投过去,把殿上的铜柱掷的直冒火星。秦王还过身来,砍掉了荆轲的两手。虽然荆轲身残,但毫无惧色,倚着殿柱大笑,直到他踉坐在地上时,还不停地大骂秦王:“我上了你这坏蛋的当,不然我早就杀掉你了!”

事后,秦王即命令增兵伐燕,次年就攻下了蓟城,燕王喜和太子丹跑到辽东避难。其后不久燕王为了讨好和缓和秦国的进攻,杀了太子丹。但这些都无济于事,到了公元前222年,燕国终于被秦灭掉。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