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孩子休学(孩子抑郁服药并胡说可以上学吗)

时间:2022-08-14 13:09:41阅读:2899
啊漫老师_催眠抑郁恐惧双相、焦虑强迫惊恐!一个高中孩子,不愿去学校。但妈妈反馈,一次催眠结束以后,孩子就斩钉截铁的跟妈妈说:她好了,她要去学校。下面说说催眠的具体过程。1.连接问题的原因。要解决她不想去…

啊漫老师_催眠抑郁恐惧双相、焦虑强迫惊恐!

一个高中孩子,不愿去学校。

但妈妈反馈,一次催眠结束以后,孩子就斩钉截铁的跟妈妈说:她好了,她要去学校。

下面说说催眠的具体过程。

1.连接问题的原因。

要解决她不想去学校的问题,就必须要找到她不去学校的原因,或者在学习遇的困惑与挫折。

催眠疗愈深度创伤技术,可以很快很精准的连接到症状、创伤的根源,或者通过投射,能够很精准的把握疗愈的方向!

疗愈情结,可以快速有效的帮助恢复!一般一次催眠就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催眠连接问题的原因,

催眠中她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坐着,感觉到非常的孤独、无聊和紧张。

催眠中通过意象投射技术,她来到一条路上,路上都是野兽,野兽被关在笼子里的。她看到这些野兽,非常紧张,非常害怕。

这些笼子出现了松动,野兽跑出来了,她吓得赶紧跑。

她不停的跑,野兽不停的追。

这些野兽,是她的恐惧和焦虑。

面对野兽,如果我们只是跑的话,就意味着我们总是在逃避焦虑,逃避会让我们变得没有力量,紧张的程度会更强,伤害也会更强。

要解决焦虑恐惧最简单直接的方向,就是让最坏的可能性发生,看看结果到底能有多糟糕,同时找到应对的力量。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回头看看这些野兽到底要做什么。

当她回头停在野兽面前,才发现野兽要做的,并不是真的要伤害她,而是就想要不停的追她,吓她,逗她,戏弄她,嘲讽她,侮辱她。

催眠中我们通过根源创伤连接技术探索野兽的本质,发现这些野兽其实就是她在学校里感觉到的被同学和老师嘲讽的投射。

野兽把她关起来,野兽说,你跑呀,看你往哪跑!野兽就想看她惊慌而跑不出去的感觉。

野兽关着她,想看到她的出丑,想看到她的恐惧和惊慌,这实际上是一种过于在乎外在评价而无法自我认同的投射。

她最初是想要逃的,而逃跑本来就是无力的,现在更知道野兽的意图,那我们就不跑了,就看看野兽还能怎样!

当她不跑,野兽就好像失去了兴趣,离开了,不再戏弄她,可是她却感觉到空虚和无聊。

为什么会这样呢?不再戏弄她,意味着也不再会攻击和伤害她,本身是力量的转化,可是她却感觉到孤独和空虚。

当我们深究才发现,她对野兽的情感不只是讨厌和害怕,还包含了一种渴望的矛盾的情感。

所以我们看到,她去不了学校的原因,是因为在学校就感觉到紧张、焦虑、孤独、无聊。

而这种紧张、焦虑、孤独、无聊,又包含了一种既害怕被嘲讽、戏弄,又渴望被嘲讽、戏弄的矛盾情感。

2.疗愈创伤!

深度催眠中,可以引导改变潜意识记忆中情绪的方向和出口,可以编码原始记忆中的行为方式,化被动承受为主动解决,释放情绪,找到力量,疗愈情结!

面对这种矛盾杂糅在一起的情感,一定要清晰的分离出不同的情感去处理。

这里包含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处理对被嘲笑、被玩弄的伤害。

通过上面的方向,识破嘲讽,允许嘲讽、戏弄,那些嘲讽、戏弄就伤不到她,野兽离开,就意味着野兽的嘲讽跟她没有了关系,影响不到她。

之所以这么矛盾,是内在过于匮乏,太缺失爱的连接,要解决这个问题,是需要去到更深的创伤来处理。

心理疗愈就像是解连环扣,要解开这个扣,又被另一个扣锁着,要解开另一个扣,又需要去找别的钥匙,环环相连。

通过根源创伤连接技术,

她回到了小时候三四岁的样子,她一个人在玩积木,但她其实并不特别喜欢玩积木。

可是没有人陪她,所以她感觉到特别孤单,感觉没有人理解她,没有人爱她。

她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默默承受。

那要怎么办?

通过力量觉醒技术,发掘她的力量。

催眠中分离一个人格,去温暖过去的人格,释放情绪,疗愈情结。

催眠中,她带着那个小时候三四岁的自己去公园里玩。

玩儿着跷跷板,那个三四岁的自己感觉很开心,她也感觉很满足。

小时候的孤独无聊就得到了转变和化解。

妈妈反馈,催眠结束以后,孩子就斩钉截铁的跟妈妈说:她好了,她要去学校。

抑郁恐惧、焦虑强迫的处理主要有这几部分:处理潜意识影响事件和因素;处理情绪;学会与症状相处;建立适宜的改善行为模式。

啊漫老师:

累计数千严重心理障碍案例实例,保存大量心理催眠实录,包括视频和文字,实战型心理障碍催眠专家。

专注及擅长领域:

抑郁、恐惧、双相情感障碍、焦虑、强迫、惊恐发作;学生社交恐惧症及学校恐怖症;学生抑郁自残不上学;亲子关系疗愈;恋爱/婚姻关系疗愈;心理催眠技术与疗愈课程培训。

为什么老师上课催眠,寝室里室友说话反而睡不着?

为什么老师上课催眠,寝室里室友说话反而睡不着?

其实,这与催眠不催眠无关,更多的是与“兴趣”有关。当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或兴趣不高时,精神和注意力处于一种散漫的状态。

平时,我们都有这种体验,当我们高度紧张地做某事时,可能就感觉不到其他人的存在,眼中、心中、手中只有你正在做的事。

而如果你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时,精神也会跟着松弛,精神松弛导致你全身松懈,而这种松懈的状态正是人睡觉前的状态,所以,与其说是老师对你催眠,不如说是自己对自己催眠。

至于,你说室友说话睡不着,大概有这几种原因:

1.说话声音大

室友说话睡不着的第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室友说话声音过大。睡觉是一个逐步向所有机能放松或抑制过渡的过程。

如果,室友说话声音过大,就会对自己的放松或抑制功能形成干扰。这样,自然就会影响自己睡眠,想睡而睡不着。

2.对话题感兴趣

室友和自己是同龄人,可能有更多共同关注的话题。你自己虽然有睡意,但你的部分注意力可能还在关注室友话题的进展。

甚至自己偶尔还可能会在半梦半醒之间发表一两句意见,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睡的着呢?

3.参与讨论,引发大脑兴奋

第三种可能就是,参与话题时间过长,引发了大脑的兴奋。平时我们都有这个体验,如果睡觉前,看了场面打斗激烈或恐怖的电影电视,一般一下子都很难睡着,这就是引发的大脑兴奋的缘故。

刚才已说过,睡觉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身心放松,精神走向抑制的过程,如果自己参与讨论话题时间过长,一下子很难让自己精神走向抑制,所以,短时间内睡不着是很正常的。

至于说老师上课催眠,寝室里室友说话反而睡不着,这不是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正是来源于兴趣。

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外在信息和你的接受系统根本没有发生任何反应,所以,你尽管身体在课堂上,但你的精神是随时处于放松状态的,这种情况下,自然容易睡着。

相反,室友说话的内容,往往离自己较近,让自己感兴趣,即使他们说话声音低,你也会主动调动自己的接受系统努力搜索。

所以,这种情况下,自己自然而然的就会注意力集中,这就等于是开启了接受系统的工作,这种情况下,有怎能睡得着呢?

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付出必要的努力,想要课上有收获,更需如此!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