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vcd「小燕子唱响戛纳电影节经典单元老片修复让世界了解中国电影」

时间:2023-04-13 11:48:24阅读:2685
【搜索下载华舆APP,浏览世界各个国家媒体的新闻资讯,且无需翻译】传统与经典影片对电影工业发展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修复胶片电影已被全世界视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
  • 湖北、武汉 fm1058楚天音乐广播周一至五11300-1300《全城都在点》资深主播

【搜索下载华舆APP,浏览世界各个国家媒体的新闻资讯,且无需翻译】

传统与经典影片对电影工业发展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修复胶片电影已被全世界视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和环节。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小燕子》或许你已经听过无数次,但你不一定知道,它出自一部同样经典的中国电影《护士日记》。

据澎湃新闻报道,戛纳当地时间5月21日中午11点,伴随着修复版《护士日记》在第72届戛纳电影节“戛纳经典”单元首次放映,《小燕子》的旋律在电影宫放映厅唱响。此次放映也是这部中国经典影片上映62年来的首次国际放映。

戛纳电影节修复版《护士日记》放映海报。(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经过专业技术修复的画质,让整部电影恍然新生。时代气息十足的生活场景让外国观众们看得饶有兴致,半个多世纪以前中国女性的觉醒与励志依旧令大家十分感动。

一部1957年上映的黑白老电影,依旧能够在今天散发巨大的艺术魅力,这主要是幕后工作者修复技术的功劳。

为什么需要修复老电影?

在数字时代来临前,电影的拍摄和保存都是靠实体胶卷完成的。中国电影资料馆的低温冷藏库房就保存了近3万部胶片保存的影片资料,这些早先的胶片大致有6k的分辨率,这个数字其实并不低。但由于胶片本身容易被腐蚀,加上长期播放的损耗,保存至今,已经有如风烛残年的老者。

老胶片只要放得久了,往往存在着灰尘、污垢、霉斑、掉色、图像抖动、划痕、闪烁、噪声、变色、模糊等种种问题。对照于观赏的问题,就是在屏幕上能看到闪烁的黑线、黑斑点,或者画面突然缺掉一块,背景音乐突然跑调等等。

所以,把老电影从易燃的胶片上转移到更安全的保存介质上,这就是电影修复的最大必要性。

老旧胶片存在明显程度损毁。(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修复老电影?

影片修复并非易事,工作内容分为物理修护、数字修复、大荧幕鉴定三个部分。

物理修复主要是对老胶片进行接补、清洁,便于数字扫描,这步操作一般由厂里经验丰富的五六位老师傅完成。

上海电影技术厂主持老电影修复工作的吴云岳正在检查胶片质量。(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数字修复是在胶片修补之后,将老电影数字化扫描为2K或4K高清版,再对数字版画面、声音、颜色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进行后期修复降噪、消除抖动刮痕、进行数字调色。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逐帧修复电影画面。(图片来自网络)

最艰巨的工程要数修复胶片损伤了。某些损耗可以用电脑自动修复,不过,大多数还是得采取更细致的人工修复。简单来讲,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修图。把每一帧需要完善的画面停止住,然后纠正偏色,去除画面的斑驳噪点。由此可见,这一层面上的使用手段更侧重于“修”。

至于“复”,也就是力求保留电影拍摄时候的最初质感。“修旧如旧”,不能完善得过于现代化,因此自然还原出彩色影片的原始色调也是一大技术难点。电影修复对声音提出更高要求,力求真实立体,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中国电影资料馆在修复《黄土地》时,细到一件衣服的颜色,演员的皮肤颜色,甚至每一处光影,都要仔细考量,结合老电影原本的风格去重现。

小兵张嘎》《林海雪原》修复前后对比图。(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进行大银幕的放映鉴定,因为修复工作是在电脑上进行,在银幕上播放后问题又会凸显出来,一遍两遍不断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修复一部老片,需要多少成本?

修复一部影片的成本取决于胶片拍摄年代、胶片保存质量、工作时间长短和修复精度高低。但基础条件再好的胶片,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时间、物力成本。

返聘回上海电影技术厂主持老电影修复工作的吴云岳表示:“我们的工作如同修图,一帧画面就是一幅图,需要一帧一帧进行修补,电影每秒拍摄24帧,就是24幅图,一部片子平均有15万帧,相当于要修15万张图。” 2014年重映的经典电影《舞台姐妹》的修复工作耗时近一年,《渔光曲》则用了近两年的时间。

修复后的《舞台姐妹》剧照。(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通常而言,修复一部90分钟标准长度的电影,需要上百万人民币。当然,由于影片的样片质量和时间的不同,修复的花费也不相同,但总体在100到500万人民币之间。

此版《护士日记》由意大利博洛尼亚和镭射公司联手修复,相比去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的版本,达到了更高的修复技术水准,声音和画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同时也保留了老电影的韵味。

修复中国老电影的意义何在?

传统与经典影片对电影工业发展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修复胶片电影已被全世界视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和环节。

“戛纳经典”(Cannes Classics)展映单元作为戛纳电影节最重要的官方项目之一,每年都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修复影片。此前,在戛纳电影节的展映历史上,很少有展示解放初期中国社会的影片放映。修复版《护士日记》在戛纳的国际首映,为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电影提供了一次弥足珍贵的机会。

《护士日记》放映前,观众排队入场。(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国内经典修复工作启动多年成效显著,但仍有浩如烟海的电影胶片亟待“抢救”。前上海国际电影节执行副秘书长唐丽君向观众介绍修复经典拷贝的重大意义。在国内,电影修复既有官方机构的支持,同时民间公司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今年在戛纳电影节放映的另一部中国电影《盗马贼》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属于“官方选手”。

5月16日,《盗马贼》导演田壮壮在法国戛纳接受采访。(图片来自新华网)

相比之下,唐丽君认为,民间版本的收集,尤其对于老电影的修复来说更加“刻不容缓”。“相对于电影资料馆比较完善的保存条件,这些老电影如果流落在民间,尤其是一些普通藏家保存条件不得当,将会慢慢失去修复的可能性。”

唐丽君回忆自己早年在上海电影节刚开始着手组织修复工作时,有影迷提供了一份几百部民间散落老电影的片单,但最近几年要找出来已经越来越困难。“很多当年掌握的线索过了几年又流失了。”

参考资料:

2019年5月22日,澎湃新闻,《“小燕子”唱响戛纳电影节,“经典修复”向全球发起征集》

2018年6月20日,大河报,《你肯定听过“小燕子,穿花衣……” 但你知道它出自哪部电影吗?》

2018年4月25日,一条电影,《“电影修复”到底怎么修?一篇让你懂!》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华舆 编辑/DD

【浏览世界各个国家媒体的新闻资讯,且无需翻译】

苹果手机:►「链接」

华为手机:►「链接」

小米手机:►华舆-小米应用商店

vivo手机:►【华舆】 - vivo应用商店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