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音乐的运用,电影音乐烘托气氛的作用
纸钢琴终究不能代替真正的钢琴。在一次演出活动中,陈桂林妻子找到陈桂林,告诉陈桂林自己已经去学校看过女儿了,并向陈桂林提出自己将抚养女儿,并给予她良好教育的建议,但陈桂林始终坚持要自己抚养小元。最终两人商量无果,不欢而散。
整个谈话的过程中,背景音乐持续传来淑娴演唱的歌曲《张三的歌》。当两人谈话结束后,淑娴的歌唱声逐渐变大,歌曲也由背景音乐转为画内音,画面切换,交代声源。
淑娴穿着华丽的演出服站在舞台上声情并茂的演唱着歌曲,但下一秒镜头转向淑娴的背面,台下空无一人。充满希望的歌词和无人问津的寒酸舞台形成鲜明反差,略显“凄凉”。
虽然生活不尽人意,但淑娴的卖力表演以及陈桂林对梦想的执着,都体现出这群下岗工人的坚持奋斗和对生活的诗意理想。
小元渐渐地对纸钢琴失去了兴趣,于是陈桂林想借钱买钢琴。作为一名下岗工人,钢琴的价钱十分昂贵,也没有足够的钱去买钢琴,因此,陈桂林开始向自己以前的工友们借钱。
首先,陈桂林来到屠猪场厂找到昔日好友屠猪户,但屠猪户以钱都在老婆手里为缘由拒绝了陈桂林,借钱一说不了了之,陈桂林也因此感慨“屠猪户娶了个好老婆”。
话音刚落,镜头横移,一头被悬挂的猪入画,音乐响起,钢琴在低音处连续弹奏,将人物内心的伤感的情绪展现出来。音乐的低沉与画面相辅相成,将人的境遇同被宰割的猪的命运作类比。
镜头画面一转,陈桂林又来理发店找自己的二姐,当了解了二姐和二姐夫的经济境遇后,也就此罢休。
最后,陈桂林来找混混胖头,刚巧碰到因为出老千的胖头,正在被几个大妈追逐讨债,整个追逐场面导演并没有采用小景别、运动镜头等方式来加剧紧张,而是运用全景镜头、固定镜头来展现追逃动作。
追逐的过程背景音乐采用的是17Hippies乐队的音乐《Wannwardas?》,欢快的节奏下,吉他和萨克斯等乐器的完美融合,让这场追逐的场面变得滑稽、幽默。
筹不到钱,又即将面临着离婚,情急之下,陈桂林和淑娴谋划干一番大事业:“偷钢琴”。晚上,陈桂林与淑娴将召集工友们一起举杯畅饮,随着画面的切换和音乐的响起,众人在大卡车上,一起欢快地吟唱着《心恋》,工友们在卡车厢内跟随着音乐节奏摇摆着,到达学校后翻墙进入,音乐停止。节奏明快的曲调,与“偷钢琴”行动形成强烈的反差。
在重金属摇滚的节拍下,工友们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入教室。因为工友好奇钢琴的声音便乱摁了一下,音乐戛然而止。钢琴声引来了保安,所有人开始手忙脚乱,重金属摇滚乐又再次响起,紧密的十六分音符不断地重复,配合着工人们的惊慌和笨拙。
生动地描绘了盗窃被抓时的场景,工人们晕头转向的模样,衬托出他们的憨厚淳朴。可能是喝了酒的缘故,最后在翻墙的过程中陈桂林几次都没有成功,索性陈桂林扔下身上的围巾,径直走向钢琴。
音乐停止,画面变黑,《献给爱丽丝》的音乐响起,在一束光的照射下,陈桂林叼着烟,在漫天飞舞的雪中弹奏着钢琴曲《献给爱丽丝》。雪花落在琴上,陈桂林的身上,他忘我的弹着钢琴曲。此时他弹奏的不仅是钢琴,更是他的梦想,是陈桂林对艺术理想的追逐。
随着音乐的持续演奏,镜头一转,众人依次从左到右依次入画,形态各异,美好的画面与窘迫的现实形成反差。音乐也在警察开门的一瞬间,戛然而止。
造钢琴——音乐对叙事线的升华偷琴失败后,陈桂林在图书馆意外发现了一本有关《钢琴制造》的俄文书籍。淑娴看到陈桂林这本俄文书之后,不由自主地唱起了《芦苇沙沙响》,这首动人的俄文歌曲让她想起了汪工,这位儒雅的知识分子在留苏归来后,是原铸造厂的一位工程师,曾经因为爱上一个俄罗斯女孩终生未娶。
陈桂林决定前往留苏汪工家请教造钢琴,出发之前,他去池塘炸鱼当作上门礼物,此时17hippies《Wannwardas?》的背景音乐响起,旋律欢快的手风琴演奏加上节奏型明显的小切分,使陈桂林在崎岖的土路上骑着摩托车的模样变得滑稽可笑。列车经过时陈桂林扔雷,掩盖炸鱼的巨响。
来到汪工家,整齐、规律的俄罗斯套娃,俄罗斯的油画,还有许多具有俄罗斯风格的物品,让这首带有苏联风味的德语歌曲与画面相映成辉。
在汪工帮助之下,陈桂林匆匆来到工地,他终于找到了季哥,这一人物也极为重要。陈桂林骑着摩托穿梭在工厂中,两旁的工人们正在在挖掘废铁,一首行进感十足的俄罗斯歌曲《Skorodember'》萦绕耳边。
音乐旋律动感鲜明,秩序紧凑,如军人行进一样的节拍让人感受到了坚定、踏实与稳健。
陈桂林又依次找了王抗美、屠猪户、胖头、快手、二姐夫,工友们重回工厂制造钢琴。开工前,工友们聚集在KTV里,一首《怀念战友》的歌曲响起,起初众人只是坐在沙发上看着陈桂林和淑娴两人表演,但随着酒劲不断上升,工友们也开始放声歌唱,边唱边跳,异域风格的音乐旋律伴随着工友们的“群魔乱舞”,再一次唤起昔日工人们工作的激情和力量。
造琴工程正式开始。在《Skorodembel'》歌曲的伴随下,陈桂林第一章电影《钢的琴》和《我的父亲母亲》音乐叙事对比,在重金属摇滚的节拍下,工友们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入教室。
因为工友好奇钢琴的声音便乱摁了一下,音乐戛然而止。钢琴声引来了保安,所有人开始手忙脚乱,重金属摇滚乐又再次响起,紧密的十六分音符不断地重复,配合着工人们的惊慌和笨拙。
生动地描绘了盗窃被抓时的场景,工人们晕头转向的模样,衬托出他们的憨厚淳朴。可能是喝了酒的缘故,最后在翻墙的过程中陈桂林几次都没有成功,索性陈桂林扔下身上的围巾,径直走向钢琴。
音乐停止,画面变黑,《献给爱丽丝》的音乐响起,在一束光的照射下,陈桂林叼着烟,在漫天飞舞的雪中弹奏着钢琴曲《献给爱丽丝》。雪花落在琴上,陈桂林的身上,他忘我的弹着钢琴曲。此时他弹奏的不仅是钢琴,更是他的梦想,是陈桂林对艺术理想的追逐。
随着音乐的持续演奏,镜头一转,众人依次从左到右依次入画,形态各异,美好的画面与窘迫的现实形成反差。音乐也在警察开门的一瞬间,戛然而止。
#头条群星10月榜#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