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是春节档最爽最特别的电影二刷走起
看电影《无名》让我有很强烈的参与感,每个镜头每句台词每个画面都不能错过,因为这种非线性叙事,很多时候都是先抛出悬疑,然后再一步步解开谜底。
开头梁朝伟坐在窗户前的抖脚,周迅被点了一杯咖啡以及王一博照镜子,这些碎片化的镜头单独拿出来可能无法看懂,可它们却是后面叙事中的关键一环。
原谅我无法准确说出片中角色的名字,因为正如片名“无名”一样,几乎所有角色都是没有给出准确姓名的,但像那些个鬼子倒是直截了当的挂出名字。
也许,这也是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战争年代,生死难料,很多出生入死的潜伏者并不是为了千古留名,他们大多数都向往光明,用最坚定的信仰努力造福更多的劳苦大众。
我很喜欢程耳在《无名》里营造的那种氛围,肃杀且沉重,好像是带着一种历史使命感去致敬。不知道他们是谁,却知道他们为何去赴死。
上海孤岛,各方势力角逐,汪蒋博弈,日本搅浑水,我党获情报,这座本该繁荣的城市暗潮涌动。电影选择了以汪伪政府的情报部门为着眼点,从“敌人”内部来呈现这场战争的开始和结束。
程耳喜欢把观众拉到电影里,让观众即便拥有上帝视角,却还是不得不跟猜谜一样,去用怀疑的眼光看待每个角色,谁好谁坏还真说不准。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色来分析故事——
梁朝伟的何先生是最吸引我的角色,作为情报部门的主任,沉稳且儒雅。如果不是身处伪政府,估计你会以为这只是个教书先生。
有两场戏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场是和江疏影的对话。刺杀部长的罪名很大,以拉家常的方式让对方放松警惕,但此时梁朝伟眼神里透露的不是杀气。
要格外注意这个眼神细节,这决定了江疏影最终的命运,同时也是何先生身份的暗示。
还有一场戏是和黄磊的对话。黄磊饰演的张先生忍受不了压力跟伪政府投降了,何先生亲自过去甄别身份并且获取信息。
从对话中能够得知张先生原先效忠的阵营,而当张先生提到陈小姐,何先生的眼神迟疑了一下。
这场对话暗示的东西更多,虽然场景设置单一,但梁朝伟和黄磊两个演员出色地完成了这场审讯。
而且,程耳也把身份信息藏在了对话里头,梁朝伟又通过眼神和肢体动作表达出来。
这也就是我之前提到过的,看这部电影千万不要错过每次的对话,每个角色的情绪。
王一博饰演的叶,职业是鬼子的打手,可他的身份就这样简单吗?或许看完电影你就知道,隐藏最深的就是叶,所以这个角色也是最难演的。
片中叶有三场情绪崩溃戏和一场情绪转换戏。情绪崩溃戏中,两场和一个女人有关,一场和兄弟有关,情绪转换戏则是和何先生有关。
单独来说说这场情绪转换戏,日本战败,作为鬼子打手的叶被抓,当他看到刚刚从监狱出来的何先生,冷漠到冷笑再到冷酷,三种表情的切换很不容易。
至于为什么会安排这样的戏,电影里会有答案,不会无缘无故。
很多人提到叶换领带的用意,刚开始我也不明白,以为只是单纯的因为领带不好看。
后来看完电影,把所有的故事梳理了一遍,并且发现了也有一个细微动作,那就是拿起第一根领带时使劲扯了扯,这才完全心领神会,明白这是在为一场局做准备。
何先生和叶的文戏在隐藏身份,武戏在逢场作戏,从枪战到肉搏的厮杀,程耳是有安排很多偷窥镜头的,这也是在暗示双方身份,并且为之后故事的反转做铺垫。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腔调,艺术和悬疑的结合,前期可能会稍稍一头雾水,但后期则会豁然开朗,那种猜谜最后知道答案的感觉,真的很酣畅淋漓。
每个细节都不能错过,每个镜头都值得反复品味。
没有所谓的英雄,只有意志坚定的革命者,他们也有情感,他们也有情绪,可他们为了胜利,为了更多人的幸福,只能变成无名者,和恋人无法倾诉,和爱人无法相守,每次的选择都是挣扎。
《无名》里的情感拍摄很克制,可就是这份克制,让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挣扎。
梁朝伟这次用了原声而不是配音,而且每个演员的演技都是在线的。程耳选择了他们,观众选择了电影,《无名》值得反复去看。
我已经准备二刷了,你呢?
#电影无名#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