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中法战争时的刘铭传抗法保台之战)
法军侵犯基隆首战即告失败,于是又向清政府提出新的和议条件,清政府再次拒绝。此时,法舰已有预谋地集中于福州马江,并于23日下午发动突然袭击,把福建水师所有战舰全部击沉,然后炮轰马尾造船厂和马江沿岸各炮台。从此,法军掌握了台湾海峡的制海权,得以随心所欲地全力侵台。
法军占领基隆后,于8日又对沪尾发起进攻。法军不擅长陆战,一进丛林,便失去了统一指挥,只得各自为政。这时,刘铭传指挥预先埋伏在各处的清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奋起截杀。在短兵相接中,守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开近战,而法军却溃不成军,伤亡累累。到最后,法军弹药用尽,全线崩溃,只得奔向海滩,逃回舰上。
为了挽救进攻受挫、和谈停顿的困境,法国侵略者宣布自10月23日起封锁台湾。在这种情况下,刘铭传率领全台军民,同仇敌忾,大陆许多大小船只,不顾风浪和被截捕的危险,采取夜航、偷渡或在东南部海岸登陆等方式,突破法军封锁线,把3000名淮军、武器和军饷安全运到台湾。沿海地方当局也纷纷“协饷馈械,南洋最多,北洋次之”。此外,云南、广西两省军队也相机向安南边境的法军阵地进攻,以为牵制。在全国上下的大力支援下,台湾终于度过了由法军封锁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危机,使敌人的封锁计划完全破产。
随着法军增兵大批到达,1885年3月3日法军派出精锐1300余名猛扑月眉山,5日又出动2000名直攻戏台山。守军腹背受敌,抵挡不住,月眉山失守,退守基隆河南岸。法军多次进攻,但始终局促于基隆港周围一隅之地,经常受到守军反攻的威胁。
为了摆脱进退维谷的困境,法军于3月29日向澎湖发起进攻,31日占领澎湖岛。但此时,法军在镇南关大败,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中国占有极其有利的形势。清政府决定“乘胜即收”,《中法合订越南条约》在天津正式签订,中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开放蒙自、龙州两地与法国通商,法军撤出基隆、澎湖,并撤销对中国海面的封锁。在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下,法国侵占台湾的战争以失败告终。
“抗法保台、建设台湾,刘铭传一生最光彩的亮点在台湾。130年来,他的事迹一直在海峡两岸广为流传,成为牵系皖台同胞骨肉亲情的纽带和桥梁。”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说。
1896年1月12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已辞职居住老家刘新圩的刘铭传得知自己一生中花最大精力创置的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忧愤而逝。
怎么评价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第一悍将——刘铭传
淮军诸多将领因战功起家,后被封为封疆大吏的颇多,但论起战功最为卓著,杀敌最多的当属刘铭传。
刘铭传读书不多,出身于合肥西边的一个山村,年轻时因不服当地征粮,而一怒杀了团总,被迫纠集数百人马在山上落草为寇,从此干起来了打家劫舍的勾当。本人也毫无政治主张,一切为了钱财,劫富豪,抵抗太平军,当然对官府也不放过。后来被官府捕获,本该重刑入狱,但当地知县念其年轻骁勇,为人本质也不坏,就劝说大丈夫生当人杰,报效国家,然后就释放回乡。刘铭传回去后决定痛改前非,不再危害百姓和政府,而坚决对抗太平军,成为了当地最有力量的一支团练队伍。后来淮军组建,刘铭传就带着他的人马下山成为了最早的淮军队伍,被授予“铭字营”,从此开始了辉煌的军事生涯,。
在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之中,正当湘军和太平军胶着之际,刘铭传自上海出发,首先平定苏南,再克常州,最后在天国首府南京城下和湘军完成了对太平军的合围,并两度击败太平军第一名将李秀成。“铭字营”战斗中作风彪悍,杀敌众多,在破城之后又截击了幼天王,让太平天国最后的希望彻底破灭,刘铭传因此一战成名,被清庭授予了很高的官职,并作为主力部队又被派遣征剿捻军。
捻军和太平军不同,捻军行无定所,属于流寇部队,过去清庭围剿多次无果,甚至连八旗的最后一支劲旅,“僧王”率领的蒙古铁骑也兵败身亡。刘铭传在作战之初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在探听到地方主力位置后,采取前方袭扰,后方围堵之策,火器对战马,而一举击溃三万捻军,并让其全军覆没,从此捻军在中国消声灭迹。
因两次战役之功,刘铭传也因此官居要位,招来了很多同僚的忌惮,因为人刚正,不愿趋炎附势,又有些居功自傲,终于被朝廷问责,被迫辞官回乡。在家乡近十年的时间里,刘铭传了解很多西方先进文化和理念,也为自己的不恭做出了深刻反省,他大力支持洋务运动,也积极提出了海防战略,终于在中法战争之际又重新复官任职,这次也是他第一次离开大陆,来到了宝岛台湾。
此时正当中国的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中全军覆灭之后,法军首领孤拔不可一世,准备乘胜追击,一举拿下台湾岛。刘铭传却只带了一百多子弟兵悄悄登岛,在联系了台湾城防部队之后,认为海战装备比敌人太差,于是决定采取引君入瓮之策,诱使法军登岛作战,以示其短。在让法军取得几次胜利之后,孤拔认为刘铭传战力不过如此,便大胆深入,步步落入了清军圈套,终于在淡水区域刘铭传率领部队大败法军,史称“淡水大捷”,战斗中也击毙了法军主将孤拔,为马尾一役中牺牲的将士忠魂报了一箭之仇。从此法军再也无力攻占台湾,也终结了这场中法战争,重新签署了和平协议。
刘铭传在稳定台湾局势后,朝廷为表其功,同时也认为台湾具有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历史上首次对台湾进行建省管理,并册封刘铭传为台湾的首任巡抚。在对台湾的七年治理之中,刘铭传创建了很多的台湾第一,比如第一条铁路,第一个邮政所等等,让台湾走向了近代化之路,至今台湾人仍然对这位先驱评价很高,多地建了刘铭传的公祠,以示缅怀。在台湾期间,刘铭传加强海防,训练陆军,多次上书朝廷要谨醒日本,在海陆两地多次击退了日军扰袭。他深知腐败顽疾,也预感着中国的未来会遭受更大的危机。
刘铭传在家乡度过了最后时光,在三年多的光景之中,他读书写诗,在回望着自己的过去,也在冷眼观看着时局。当他闻之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陆上淮军也遭到重创后,签立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并被迫割让了让他魂牵梦萦的宝岛台湾。他终于悲愤难当,之后口吐鲜血而亡。
刘铭传,卒于1896年,谥号“壮肃”,壮表其勇猛,肃表其刚正。刘铭传代表了淮军将士的勇敢。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