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用父亲死亡赔偿金充值游戏「男孩用父亲死亡赔偿金充进游戏22万孩子对金钱无知有多可怕」

时间:2023-01-15 02:16:18阅读:4737
最近看到一条#宝妈为孩子做逛超市防购神裤#的话题。视频里的孩子正在玩具区,每次跳起来,裤子就会掉。原来因为他每次来超市都要乱买东西,他妈妈只好把他裤子的松紧带给剪了。真的让人哭笑不得。孩子对金钱无知的案…

最近看到一条#宝妈为孩子做逛超市防购神裤#的话题。

视频里的孩子正在玩具区,每次跳起来,裤子就会掉。

原来因为他每次来超市都要乱买东西,他妈妈只好把他裤子的松紧带给剪了。

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孩子对金钱无知的案例,也有让人感到痛心的。

河南有个11岁男孩,偷偷用奶奶的个人信息绑定了游戏,后来骗奶奶人脸识别,在游戏里充值了22万。

重点是,这笔钱,是他爸爸的死亡赔偿款。

得知真相后,奶奶几度情绪崩溃。

类似的,孩子偷钱、给主播打赏之类的新闻,也总是屡见不鲜的。

金钱观这个话题,是很多家长教育的一个盲区。

有的家长习惯性和孩子哭穷,把省钱挂在嘴边;

有的认为孩子年龄还小,兜里有钱就会学坏;

有的打肿脸充胖子给孩子花钱,但就是不教孩子理解金钱……

穷爸爸富爸爸》中有强调过,缺失金钱教育的孩子,长大后无可避免地会遇到4个问题:没有节制地消费,缺少排序意识、欠缺投资意识、没有危险意识。

那么,为了让孩子拥有正确的金钱价值观,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自由的孩子最自觉》里有写道:“成年人在面对金钱问题上,以平等尊重的姿态和孩子交流对金钱的看法,做好榜样,孩子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自会建立对金钱观的良好认识。”

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陷入4类误区。

其一,“有钱会学坏”心理。

很多家长既不让孩子接触钱,也不开口谈钱。

但正如罗伯特·清崎所说:“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有人会替你教。这个人是谁?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钱本身是中性的,真正带坏孩子的,是错误的消费行为和价值观念。

其二,孩子还小,不需要懂钱。

不少家长觉得,等孩子离开家读大学了,或者工作自己赚钱了,自然而然就会懂了。

但金钱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和见识的增长,逐渐完善的。

毕竟血淋淋的案例时刻在发生。几乎每年都有大学生因为借了网贷还不上,最后退学、跳楼。

网友@十贰也分享过自己的观察。

她从高中起,就有记账、储蓄的习惯,本以为其他人都一样。

等她工作后才发现,身边很多人都是月光族,每月花销都是笔糊涂账,甚至有人在工作两年后买三千块的手机,还要花呗分期。

“我国的财商教育真的有待加强,很多成年人都要恶补知识。”

其三,把家务和钱挂钩。

霍启刚之前发过一条微博,因为担心孩子习惯了手机扫一扫支付,不能懂得“嘟”声背后每一块钱的意义,他组织孩子帮他洗车,以换取零食和零用钱。

不过他也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对不对”,这其实也是很多家长的疑虑。

学者梁秋实说过:“用金钱激励孩子,未来他就可能会把一切关系都处理成金钱关系。”

换言之,家务应当是每个家庭成员主动承担的责任,而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

否则可能会出现@吉祥面临的问题。

“久了就发现,小孩做家务就冲着钱来,有钱才做,没钱不做。让他端碗筷,他问给多少钱,让他写作业,问给多少奖励,甚至给生病的爸爸端杯水都要报酬……”

其四,跟孩子哭穷。

伊朗电影《小鞋子》讲了一个这样的家庭:父亲收入甚微,母亲重病,家里交不起房租,几乎要沦落街头。

面对在上学的两兄妹,夫妻俩常把“你又要花钱”“我给你花了多少钱了”挂在嘴边。

后来妹妹搞丢了鞋子,不敢告诉父母,兄妹俩便轮换着穿一双鞋,每天飞奔上学。

这两个孩子很懂事,但更让人感到心疼,贫穷感带给了他们无限的自卑。

对于父母而言,跟孩子哭穷,还是让孩子感受生活的不易,完全是两码事。

在类似的家庭经济情况,这个妈妈的做法就很有智慧。

孩子参加了学校的活动,回到家就说:“妈妈,别人家好有钱呀!好多同学带iPhone和ipad。”

妈妈回答他:“宝贝,你也会有的,一定会的,只要你努力。”

其实很多家长面对主动谈钱的孩子,都会想太多,认为孩子是在抱怨、指责。

但其实,他们只是出于好奇心。

心理学家给出的研究答案:4-6岁,孩子开始进入金钱敏感期;7-12岁进入财商确立期,金钱观开始形成。

所以,如果孩子主动谈钱,家长可以简单说下家庭情况,并启发孩子关于“物质富有”和“精神富有”的区别,这是孩子理解金钱最核心的一点。

再者,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用钱。

给孩子的零花钱,家长可以先帮忙分类,帮助孩子理解钱的不同用途。

比如准备三个存钱罐,分为消费、储蓄、捐献。

针对消费购物这件事,家长要循序渐进教会孩子区分“需要”和“想要”。

去超市前,可以让孩子列出想买的东西,然后分类,教他优先买生活必需品。

如果孩子非常“想要”某样东西,家长要鼓励他说出理由,并让他思考如何在“需要”的物品上消减预算。

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带着孩子复盘哪些钱可以不花,哪些垃圾食品可以不买。

再者,同样是超市购物的场景,提前和孩子确定好总预算。

在挑选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对比商品的性价比,练习把有钱的金钱发挥最大价值。

这样一来,孩子的独立思考、统筹全局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另外,也建议大家多带孩子接触公益、义工、跳蚤市场交换物品等活动。

一方面能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了解如何用劳动帮助他人,另一方面能积累砍价、交易的经验,也是一种乐趣。

眼下马上就要过年了,其实孩子收的压岁钱就是一个很好的练兵场。

这笔钱,少则几千,多则数万,很多家长往往会“让爸爸妈妈帮你保管吧”。

但这样会给孩子传输一个思想:你上交了就是乖孩子,不交就是不懂事。

虽然最终这些钱也会花到孩子身上,但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不公平专横的体现。

大家可以给孩子单独开一个银行账户,把钱存进去。

也可以帮孩子按照消费、储蓄、增值等用途分配好,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让孩子参与制定计划表。

孩子们既享受到了支配权,也学习了“财商”课,父母又显得大度高尚,何乐而不为呢?

*注: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写在最后·

其实大多数中国父母面对金钱,都是既敏感又迟钝的。

说敏感,是因为他们很容易把钱和爱画上等号,把钱和付出感混在一起,给孩子灌输父母为了你如何辛苦的沉重感。

说迟钝,是因为他们习惯把钱和生活本身隔离开,让孩子活在一个相对真空的环境,以好好读书为唯一目标。

但孩子们的人生,注定是要和金钱打交道的。

父母在金钱教育上偷的懒,都会反噬在孩子身上。不能正确驾驭金钱的孩子,迟早会被金钱驾驭。

况且说到底,金钱教育是让孩子学会如何拥有。

金钱不是教育的终点,让孩子拥有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才是。

所以,早点和孩子谈钱吧!

你有给孩子零花钱吗?会没收他的压岁钱吗?你是怎样给孩子做金钱教育的?你的父母当初又是怎么教育你的呢?在评论区一起分享经验吧!

孩子用父亲死亡赔偿金充值游戏「男孩用父亲死亡赔偿金充进游戏22万孩子对金钱无知有多可怕」

河南两孩子游戏充值22万这件事,反映了哪些问题?

现在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有一种刺激感和竞争性,会激发孩子的兴趣。另外现在很多网络游戏需要充钱才能继续玩,而孩子没有自制力,就把大笔的钱充进了游戏里面。河南的两个孩子为游戏充值了22万,通过这件事情,我发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理。

一般的父母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平时是十分繁忙的,可能对于孩子的管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时候,我们平时的管教就非常的重要,作为父母,我们要告诉孩子玩游戏的危害。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学习才是重中之重,游戏只能是一个小插曲,我们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玩一玩游戏。另外对于充钱玩游戏这件事情,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支付密码告诉孩子,孩子对金钱其实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他们不知道几十万是多大的一笔数字。

二,平台要对青少年进行约束。

虽然现在的平台对青少年玩游戏有一定的时间规定,有防沉迷的系统,但是对于金钱的投入是没有设置上限的。在平台收到青少年这么大的款项时,应该即使制止。在孩子进行游戏的时候,应该搜集父母的手机号身份证等信息,一旦发生异样,就要立马通知家长。

三,相关监管部门要发挥作用。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于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相关监管部门要发挥作用,约束平台的作为。孩子一旦沉迷于游戏,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相关部门要出台规范网络游戏,不能让网络游戏害了青少年。

总的来说,孩子把二十几万放到游戏里面,说明这个孩子的教育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父母不管平时有多忙,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不能松懈的。

孩子用父亲死亡赔偿金充值游戏「男孩用父亲死亡赔偿金充进游戏22万孩子对金钱无知有多可怕」

河南两孩子用父亲的死亡赔偿金充值游戏,你如何看待这两个孩子的做法?

序言:河南的两个孩子在玩手机的时候,用父亲的死亡赔偿款金额充值了游戏,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两个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由于没有人脸认证,所以每一次玩游戏的时候都会直接把手机拿给奶奶。在消费的时候通过奶奶的人脸认证消费出去了这一笔钱,孩子的奶奶对孩子平时只管接送孩子上下学,却不知道孩子总会拿着奶奶的手机玩游戏。

孩子拿奶奶的手机玩游戏

因为孩子的爸爸死亡,在工地里拿到了死亡赔偿金高达20多万元。孩子的奶奶一直照顾着孩子,把这笔钱就放在了自己的银行卡里,由于孩子自己就学会了手机绑定银行卡。在玩游戏的时候也知道充值游戏是不对的,在2019年孩子的奶奶就发现了银行卡里的钱不见了,通过两年的时间打官司。在10月15号的时候,游戏公司才选择把这笔钱全款的退给了孩子的奶奶。

要让孩子意识到挣钱不容易

对于现如今这个社会当中,总会看见孩子玩游戏刷父母的钱,这样的新闻出现的也是屡见不鲜。而对于网友们认为问题的根源主要还是在于孩子的监护人,孩子的监护人只要没有把手机交给孩子玩耍,孩子就不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同时有一些孩子为了自身的攀比心,会选择直接拿手机消费,为了向同学炫耀自己拥有的罕见皮肤,孩子的消费能力都是父母养成的。

看孩子玩游戏

对于如今的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能够意识到通过买皮肤改变自身的装备,孩子们就会轻而易举的选择拿着家长的手机去消费。当老年人照顾孩子的时候,并不知道人脸识别究竟是做什么,就会轻而易举的相信孩子。等到日后发现金钱损失了以后,才会向游戏公司讨要回来,对于如今的家长应该意识到给孩子玩手机要适当。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一旦发现孩子有充钱的行为,就应该及时的教育孩子。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