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15亿美元科幻电影「20亿美元才能回本耗资最贵的元宇宙技术大片来了」

时间:2023-01-15 01:20:16阅读:2700
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在电影《阿凡达》中向我们展示了美丽的潘多拉星球,通过运用当时最好的3D技术打造出登峰造极的视觉效果,并凭一己之力让整个电影行业进入3D时代。13年过去了,全球累计票房高达28.47亿美元…

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在电影《阿凡达》中向我们展示了美丽的潘多拉星球,通过运用当时最好的3D技术打造出登峰造极的视觉效果,并凭一己之力让整个电影行业进入3D时代。13年过去了,全球累计票房高达28.47亿美元的《阿凡达》仍然稳居世界第一,而今看来,唯一有机会能打破这一纪录的,就是即将上映的续集《阿凡达2:水之道》了!

这部卡梅隆号称“20亿才能回本”的电影,究竟有哪些亮点呢?本文将从技术角度带您一窥究竟。

全新裸眼3D技术

能否开启电影新时代

卡梅隆与科视数码公司Christie Digital公司展开了合作开发,采用RGB激光投影系统,以高帧速率提供明亮的图像。

电影中的每个“像素”都会由3道激光束组成,前面还有一个可移动的镜头。镜头可以调整其激光的方向,使观众左右眼中的图像会有所不同,这将实现不需要3D眼镜就可以观看3D电影,体验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

卡导对这项技术信心十足:“我依旧对3D技术非常乐观,我们只是需要更明亮的投影而已。最终我认为它可以成功的——不需要3D眼镜,我们会成功的。”

除此之外,《阿凡达2》还进行了其他相对于前作的技术革新,比如采用了索尼推出的第一款全画幅数字摄影机Venice、4K数字摄影技术以及高达48帧/秒的拍摄配置,更不用说水下3D拍摄这样的高难度技术了!

正如卡导所说:“只要跟水有关,任何事情的难度就会上升十倍!”如果说《阿凡达》开创了电影3D时代,那么《阿凡达2》很有可能将会开启电影裸眼3D的时代。

动作捕捉技术

动作捕捉技术(Performance Capture)是通过从实景演出中提取演员身上真实的动作数据,将之传输给电脑填充给虚拟角色,让生成的虚拟角色达到真实演出的效果。通常需要演员穿着有无数的数据捕捉点的特制服装,在工作室内进行表演。服装上有若干个由 LED 灯制成的跟踪点,这些跟踪点多数都是放置在人体骨骼结构的关键位置,向外发射红外线光谱,数百台摄影机捕捉 LED 灯所发射出来的近红外线谱的反射,来捕获对应的跟踪点的运动数据,这些被捕获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后台,从而达成最终效果。

《阿凡达2》中最大的难点在于水下拍摄,由于水的表面像一面晃动的镜子,以不均匀的方式反射所有的动捕标记点,从而产生了一堆假标记,这使得在水下拍摄3D镜头非常困难。卡梅隆说:“我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新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花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来解决我们要怎么做。”

后来,他们用小白球覆盖水的表面,防止摄影棚顶部的灯光被到处反射而影响表演捕捉系统。同时还能够保证水里的任何人在需要时通过它们安全地浮出水面。这才拍摄到了非常漂亮的水下素材,动作捕捉的点也十分完美。

表情捕捉技术

为了获得更加自然细腻的人类表情,同时将捕捉过程从后期制作时去除,卡梅隆协同维塔工作室开发除了全新的表情捕捉系统 ( Facial Performance Capturer) ,主要设备是面部捕捉头戴设备(Facial Capture Head Rig)。

这个头戴装置的核心便是一个离演员面部只有几英寸距离的微缩高清摄像头。在演员的表演过程中,它能用广角镜头记录下演员面部最微妙的表情变化,将演员95%的面部动作传送给计算机里的虚拟角色,使得最后由电脑生成的虚拟角色达到真实演出的效果。

协同工作摄影系统

《阿凡达》60%的画面都是全CG效果,因此在拍摄中,真人表演与最终的CG画面必须契合得天衣无缝才行。为了达到这个条件,卡梅隆专门开发了一种虚拟摄像机,以便在拍摄真人表演时能够更准确的进行预览,这种摄像机可以实时观察演员的动作与虚拟世界的交互,而让导演即时调整和指导每一场戏。在演员表演的同时,他就可以通过一旁的LCD屏预览到演员“化身”为近3米高的蓝色纳美人行走在潘多拉星上的画面效果。

协同工作摄影系统,由布满在摄影棚顶部的140个数字摄像机组成,形成一个捕捉舞台。摄像机通过追踪现场LED灯打出的近红外光谱的反射,将捕捉到的数据传输到一套系统中,再将光谱的反射与演员的运动进行组合分析,得出整个镜头的立体模型。之后,这些数据再被映射到后期的计算机处理,从而令CG场景呈现出高度拟真的效果。

人物和场景CG特效

水面反射等CG特效是非常困难的,动态的水,好似成千上万面折射镜,会将演员身上佩戴的捕捉点,反射出大量错误的标记,因此,需要对目标上的特定光点进行跟踪,然后将捕捉到的光点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从而在计算机上建立起高度拟真的CG立体模型,从而完成演员在水中的表演和动态捕捉。

为了完成水下的实景3D特效拍摄,仅其中一项道具潜水器,便耗资500万美金建立,以达到真实的沉浸感,卡梅隆的偏执可见一斑。当然,从预告片的效果来看,《阿凡达2》的特效制作比前作更为强大,水的质感从纳美人后裔与鲸鱼共舞的场景看来,可以说体现的淋漓尽致,十分自然。

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让电影给观众带来的视觉体验更加震撼,十三年前的《阿凡达》开启了电影3D时代,堪称科幻电影史诗。十三年后,技术的突破性尝试,剧情的迭代发展,前作的人气背书,让这部《阿凡达2:水之道》拥有了许多不得不看的理由。

这部电影能否开启裸眼3D的时代呢?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本文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耗资15亿美元科幻电影「20亿美元才能回本耗资最贵的元宇宙技术大片来了」

扎克伯格的元宇宙初考,不及格!“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元宇宙这个词最近大家应该都不陌生。2021年10月,马克·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更名为Meta(元,元宇宙的元)。Meta(元)是一个形容词,形容一个指向自己的物体。但很显然它也是元宇宙的缩写。

耗资15亿美元科幻电影「20亿美元才能回本耗资最贵的元宇宙技术大片来了」

元宇宙是什么梗?

指沉浸式的虚拟世界,英文Metaverse。这个虚拟世界由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3D技术和互联网组成。用户可以在元宇宙中感受不一样的人生,或是体验与真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与现有网络游戏不同的是,元宇宙能给玩家带来更真实的感受,让玩家可以仿佛置身于虚拟世界当中,甚至可以做到无法区分真实与虚拟世界。元宇宙也被吹捧成了互联网的终极形态。 电影《黑客帝国》和《头号玩家》就是元宇宙概念。 元宇宙一词最早出自美国科幻小说《雪崩》。小说中描绘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元界(Metaverse)。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