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窥到底有多可怕这部窥探人性尺度的电影告诉你
偷窥,源自人的好奇心,是人的原始欲望。
今天影姐给大家推荐的便是一部关于偷窥的影片,
而且它也可以是一部特别瘆人的影片,
看完后,你一定也想说:真的,没有更BT,只有最BT
它就是:
《楼下的房客》
一个破旧的公寓,张贴了一则招租海报,
很多人因为低廉的价格,前来问询,
但不修边幅的房东要求很奇怪,
他对租客的选择,很挑剔:
他不要用功上进的乖巧学生、不要枯橾乏味的上班族、不要勤俭质朴的和乐家庭,他只要「正常人」,拥有混乱潜质、能满足他窥看欲望的正常人。
在他的筛选下,8个看似正常的租户,在这里相遇。
老张,体育老师,离异
外面正经,内心猥琐怯弱,
但离婚原因确实因为家暴。
就如有人说的那样,家暴的人往往是懦弱的人,因为他们只会将脾气发给自己的亲人。
每天,他都会YY住在楼下的陈小姐
但除了偷窥YY,懦弱的他根本不敢主动出击。
每天被老张YY的陈小姐,
表面上一个朝九晚五的时尚女白领,
但上班的收入根本无法满足她的消费。
为了满足欲望,她选择出卖色相换取金钱,
每天带着不同的男人,然后靠他们满足自己高质量的生活,是她的追求。
伯彦,大学生宅男一枚,
上网、玩手机,看个小电影是他的最爱,
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经常幻想自己拥有超能力,
并坚信自己能够瞬间移动。
令狐和郭老师,同住在一个屋里,
外人眼中,他们是师生,
但其实,他们是LGBT
而且郭老师是已婚的男士,
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为了维持地下恋情,他们都已身心疲惫。
王先生,一个离异父亲,独自带着女儿生活,
表面上,他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但其实他的内心极度扭曲黑暗,并且具有恋T癖
这种心理,也让他在照顾女儿时,常常心理异样。
最后一个租客叫:颖如,一名作家。
漂亮温柔,清纯无比,
她外面可以说是公寓里看起来最正常的人,
但却又是最神秘的,
在她的房间里,除了几个红色行李箱,几乎再无其它东西,
这也让房东无法发现她的任何秘密。
有朋友可能会问,
房东怎么发现的?
因为他在每个房间里都安装了摄像头,
每天躲在自己阴暗的房间里,
偷窥8位房客的生活,便是他最大的爱好。
在窥探中,他发现,表面正经白领的陈小姐带着各种男人以及郭老师和令狐在一起恩爱的场面;
老张最爱拿着听诊器然后对着地板,偷听陈小姐的鼓掌声音;
王先生对女儿的异样;
但唯独颖如,房东没有窥探到任何的黑暗面,
这让他无比费解,他不相信颖如一丝破绽没有,
于是他趁着颖如出门之际,偷偷用备用钥匙打开了其房间,
准备看看那几个红色箱子里有什么。
但还没等他动手,颖如居然回来了,
他赶忙藏在床底,却没想到,
一直没有窥探到的秘密,这次彻底展现在自己面前。
颖如不仅带回来一个男生,还对其进行虐S.....
屋里的红色行李箱,是用来装S体的.....
眼前的场景让他无比惊恐,
颖如走后,他慌忙逃回自己的房间,并准备报警
但他很快又放下了电话,
如果警察来了,公寓的摄像头怎么解释?
也许是颖如的举动,刺激到了房东,
他决定给自己的几位租客平淡的生活中,增加点刺激。
他来到药店买了C药和A眠药,
将泡过药物的蚊香,
点入王先生的房间,
又将A眠放入宅男伯彦的可乐瓶中,
将其迷晕后,拖入到别的地方,
从而让伯彦以为自己拥有瞬间移动的超能力。
故意路过体育LS老张的门口,将陈小姐的钥匙丢下,
拿到陈小姐钥匙的老张,并没有打算归还,而是产生了一个邪恶的念头,
而这正是房东所期盼的。
拿着钥匙的老张,偷偷打开了陈小姐的家门,
虽然陈小姐不在家,但家里却曾有女神的气息,
变态的老张,开始偷吻陈小姐的衣物,睡陈小姐的床,甚至是去厕所.....
然后将宅男伯彦的毛发,放入郭老师和令狐的房间里,
都有洁癖和强迫症的二人,
很快发现不对劲,并对彼此产生了猜忌
而这一切都是开始,人性的黑暗、猜疑被房东玩弄在手中,
监视器前,看着在自己操控下发生的一切,房东兴奋无比。
而正当老张又一次在陈小姐屋里肆意妄为时,
陈小姐居然带着一个男人回来了,
他慌忙躲进衣柜,外面的声音让老张难以忍耐,
在男人离开后,老张冲了出去。
看着老张的做法,房东大呼过瘾,
因为他终于将老张的本性激发出来,
看着老张,房东决定玩点更刺激的。
他再次将伯彦迷晕,并将其抬进郭老师和令狐的房间里,
当令狐回来时,郭老师已经坐在床边等着他。
醒来后的大学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看着沉默的二人,马上逃出了房间。
而屋内的二人因为猜疑,开始了争执,
郭老师手不小心将刀子插入令狐的心脏。
郭老师慌乱无比,匆忙逃出房间。
这时,颖如再次拉着一个行李箱回到了屋里,
这次她绑架的人,居然是老王的女儿。
此时的房东,也没有闲着。
趁着郭老师的离开,他将死去的令狐,藏到了伯彦的床下。
然后又将沉睡的伯彦,塞到陈小姐的床下。
当颖如走出房间后,趁着空挡,
他将老王的女儿抱起,塞入了体育老张的衣柜中。
一切准备好后,房东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放起了音乐,
因为他知道,一场大戏,即将上演,
每个人邪恶的一面,也将在今天被放大到极致。
至于大戏究竟如何精彩,影姐就不做过多剧透
《楼下的房客》根据九把刀同名小说改编
片中充满了疯狂、黑暗和尺度,
就连任达华都说:
这部电影是他所有影片中最重口的一部。
它将人性撕扯成碎片,给每个人呈现在眼前,
影姐真的无法想象,写《楼下的房客》这样悬疑小说的人,
是怎么写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和《等一个人咖啡》这种小清新的。
最后影姐想说,不管人性怎样,对于偷窥者,我们必须是零容忍的。
因为偷窥是一种无形的霸凌,
每一个因偷窥受到侵犯的人,都是绝对的受害者。
而出门在外,尤其是在住一些小宾馆时,
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防偷窥措施。
关于“偷窥”的电影评论(要原创的)
关于“偷窥”的几部电影1. 《偷窥》、《与她在一起》和《楚门的世界》
《偷窥》(Sliver)又名:《银色猎物》,导演:菲利普·诺耶斯 (Phillip Noyce)。本片是性感女星莎朗·斯通(Sharon Stone)继《本能》后又一部情色恐怖片(十八禁),1993年上映后在美国影坛上引起了不少的注目和争议。人们所争论的并不是莎朗·斯通在镜头里的大胆和暴露(她的作风大家早已习惯,而且很美国电影都少不了对人“性”地“探求”),而是电影的主题——偷窥。因为这涉及到每一个人都很敏感的隐私问题。
对一个人生活起居的偷窥,几乎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他/她外在的一切,甚至能够从其生活习惯和爱好中洞察到他/她的一些思想。兵法有云:知彼知己则百战不殆。齐克偷窥到了卡利在浴缸里的那一幕,他知道卡利是寂寞的,所以当他们独处一室的时候,他才会略带挑逗且大胆地对她动手动脚。而卡利在齐克的监视下,就像一个被关在笼子里温驯的小猫,完全地被齐克所征服和控制。
屡屡地征服让齐克获得了一种近乎放肆的优越感,这一点从餐厅里齐克对卡利猥亵地挑逗就足以说明。当一切的试探结束后,齐克公开了自己在密室里的秘密。他很自信地以为自己能够控制住卡利的思想,使她乖乖地跟自己一起“欣赏”他所谓的“肥皂剧”。卡利开始很抵住这种偷窥的行为,可渐渐地她喜欢上了那种知道别人的秘密后所带来的优越感和满足感。然而自己其实也是被偷窥者,这又让她感到恐惧和不安。夹在偷窥与被偷窥之间是很矛盾的一件事——尽管知道被偷窥的感觉很不是滋味,但又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偷窥别人的隐私。
相对于卡利的矛盾来讲,齐克似乎显得很是坦然。他不但喜欢偷窥别人的隐私,还很高兴自己的某种隐私被别人看见——当他跟卡利缠绵的时候,卡利说怕被别人看见,而齐克却说:别人偷窥我们跟我们偷窥别人是一样的。这正是我在《偷窥时代》里所讲的“被偷窥者的优越感”。其实在齐克的思想里,他已经把对女人的征服看做是他过人的一种能力,他这么做其实是在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能力,所以他当然不会拒绝被别人偷窥。
《与她在一起》(导演:埃里克·尼古拉斯)中以偷窥者身上携带的摄像头为电影镜头的叙述方式很特别,显得很有真实感。起初我还以为这是哪个偷窥狂的偷拍视频,看了很久才敢确定这是一部电影。坦白地说,这种近似偷拍的拍摄方式,的确让像我这样的偷窥爱好者过足了瘾,所以在这里要特别推荐给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与她在一起》并不属于惊悚悬疑片的范畴,它比惊悚悬疑片更为厉害的地方是近似真实的“偷拍”镜头——电影开头那段“偷拍”比基尼的镜头就可能是真正的偷拍,怪不得我觉得怎么这么眼熟啊!
跟把偷窥与悬疑式的谋杀混在一起不同的是,《与她在一起》讲述的是一段脆弱的爱恋。道格暗恋艾米,为了更加接近和了解艾米,他偷偷地在艾米的公寓里装了针孔摄像头。于是道格如愿以偿地了解了艾米的一切,包括她的日常生活、生活习惯和业余爱好,当然还有她漂亮的身体。道格在逐渐获得艾米的好感并展开有计划的追求同时,却遭到了艾米的前男友麦克的阻碍和她的闺中密友珍的怀疑。但他不顾一切地破坏了艾米与前男友的复合,还杀掉了珍。道格不惜一切地制造机会去帮助艾米,以此来取得对方的芳心。
可以看得出来,道格对艾米的爱是深刻的,甚至可以说是爱得太过于疯狂,达到了让人觉得变态的地步。而人们之所以觉得道格是变态,是因为他追求女孩子的方式不是送花或者约会,而是偷窥。其实,“暗恋”是一种很微妙的感情,她很神秘也很刺激,因为想要了解和接近对方,所以暗恋者就会有种想偷窥的心理。世界上靠缘分走在一起的情侣很少很少,多数人的爱情都是靠自己“争取”得来的。然而,道格争取爱情的方式未免有点太过火了。
《楚门的世界》里导演彼得·威尔(Peter Weir)把偷窥行为发展到了及至。楚门被电视网络公司收养,在制作人兼导演基斯督的精心策划下,他被安排在一个专门为他而搭建的巨大摄影棚内。摄影棚里除了他以外,其他的所有人都只不过是电视公司雇用来的演员。生活中的人们跟他相处融洽,每一天他都过得很快乐和很美好。然而在他生活的周围却有着上千台针孔摄影机对他的生活进行全天24小时的拍摄,然后向世界几十个国家的观众现场转播。于是全球人们都见证了楚门二十几年的生活和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初恋,第一次接吻,第一次......
在人们都热烈地抗议偷窥行为侵犯个人隐私的时候,导演在《楚门的世界》里用一种纵容的方式让观众来重新思考偷窥这一话题。
偷窥很大程度上都只是很个人的事,可一旦被媒体在商业用途上传播了以后,很快就形成了一种偷窥产业。而这种产业的利润空间是很大的,像电影里那个电台播出的“楚门的世界”这个节目,光收视率就达到了好几亿,再加上广告费那就更不得了了!还有最近的央视节目主持人段暄的走光,就因为媒体的火速传播而闹得热火朝天沸沸扬扬。在这里,媒体似乎扮演着日本歌舞伎町里拉皮条的角色,在他们的作用下,很多心里想“嫖”可是又找不到门路的人都纷纷进入了那个声色场所。
然而,应该反思的不仅仅是“拉皮条”的媒体,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人们为什么热衷于偷窥,我想其中的一个时代因素是这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人们的情绪日益变得浮躁,随之而来的是审美上的疲劳。而文字似乎已经完全丧失了它过去独有的魅力,全社会显然已经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这是很多人宁可看影视剧而不愿意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的至关原因。然而相对于读书来讲,图片或者画面所表达出来的东西并不是人人都可以看懂看透的。于是,在没有多少审美意识的情况下,人们就只好跟着“感觉”走了,而那些越是接近人类本“性”的东西,自然越受到关注和欢迎。
2. 《后窗》和《后窗惊魂》
在电影中,偷窥与谋杀的结合是一件很激动人心的事情。它不仅唤起了人们内心里的偷窥欲,还带着一个使人兴奋的字眼:谋杀。但我认为这两部电影的主题并不专注在偷窥上,它们只不过是为犯罪片找到了另一个诱人的叙述角度而已。
《后窗》是一部很老的电影(1954年8月公映),它由电影悬念大师希区柯克(Hicthcock)导演。无论是从故事的情节发展还是电影的叙述形式来看,《后窗惊魂》都只能算是对《后窗》大同小异地模仿。但如果要选择的话,我会推荐大家看《后窗惊魂》。从技术上来讲,后者比希区柯克时代的摄影技术要先进,像图象的分辨率和清晰度都比前辈的要好很多。而且后者比前者也够“惊魂”(个人看法),导演在道具的运用上更完善更有惊心动魄之感。例如,杀人犯的密室以及里面的杀人工具和令人恐惧的头颅和尸体。
总而言之,《后窗惊魂》比《后窗》多的仅仅是技术上的东西,甚至《后窗》在偷窥的刻画上比《后窗惊魂》要深刻细腻得多,而它在电影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磨灭的。
3. 《全民公敌》和《窃听风暴》
这两部影片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类型的偷窥者——国家安全局。他们可以动用比常人先进千百倍的尖端技术(相对而言),对它的公民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导演用电影的方式向政府提出了质疑,同时也让我们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应不应该为了政客们所说的“国家安全”,而放弃自己可以保留的隐私?
在学校里,我们都被灌输着这样的思想:集体的意志高于一切,个人主义必须服从于集体的意志。如此说来,个人的隐私在国家安全这个大的利益面前,也就失去了它本应该获得的权益,而变成了微不足道的损害。然而,如果受到侵害的人是你自己的话,那么你还会如此理直气壮地说出那番政治口号么?我们是否已经意识到,在片面强调集体意志的同时,已经侵犯了某些少数人应该获得的权益。
所以,我个人认为:即便是国家以安全利益为由,也不能侵犯公民在法律上的隐私权,甚至如电影里那样为所欲为。
《偷窥狂》:电影语言下惊悚的艺术
1960年,先后出现了两部描写变态杀人狂的心理惊悚片。 其中一部是希区柯克导演的《惊魂记》(Psycho),推出后就受到许多观众和影评人的喜爱,多年来都是最著名的惊悚片之一。另外一部由迈克·鲍威尔导演的《偷窥狂》(Peeping Tom),比《惊魂记》还要早三个月上映,却就没有那么幸运,反而是遭受到舆论界的严厉批评,不仅是影片惨遭修剪或禁演,迈克·鲍威尔的导演生涯也从此就一蹶不振。
如果在此之前,迈克从此不再涉足导演工作,就此退出江湖,他在英国的电影界地位仍将是不可撼动的。他在40年代与匈牙利导演皮斯伯格合作的两部电影堪称世界影史上不朽的经典(《黑水仙》(Black Narcissus, 1947)和《红菱艳》(The Red Shoes, 1948)),迈克与皮斯伯格也被成为英国最伟大的导演搭档。
然而他仍不满意自己那些经典佳作,他要挑战自己,要挑战电影底线,更要挑战当时保守到极致的英国社会。于是有了《偷窥狂》,有了那个藏在镜头后面欲窥伺到人类谜底的变态狂。
当然,他失败了。
直到1978年,经过马丁·斯科塞斯等人的背书,此片才能够以完整的面貌上演,终于得到其应有的肯定和地位,被Cult片迷奉为心理惊悚片的鼻祖。
《惊魂记》和《偷窥狂》在开拍之前,所受到的待遇和他们上映后收到的待遇完全反了过来。
希区柯克在向众多制片人兜售《惊魂记》原型小说《精神病医生》时,没有人喜欢。他们不喜欢这个小说名称、情节、人物,甚至不喜欢里面主人公的名字,是令人作呕、厌恶的。
派拉蒙不给钱让他拍彩色电影,缩减拍摄费用,他请不起加利·格兰特、吉米·斯图尔特这样的大牌演员,甚至连布景都简洁的寒酸,真是闻着伤心见者流泪。
而迈克却不一样,《黑水仙》底定了他电影江湖地位,《红菱艳》让他誉满天下。他的名字就像李小龙,就像亨利·方达,是票房的保证,是地位的象征。只要他想要的演员、场地、摄影,只要他想要的,统统都能满足。
当他跟马克思在一起讨论剧本时,马克思也只是问他:“想不想拍一个照相机杀人的故事?”迈克想了几天,决定就用《偷窥狂》这个名字。
马克思连连拒绝,说是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情色片,会把观众都推出电影院。而如日中天的迈克却不以为然,我猜想,他当时一定是无所谓的耸耸肩:“没关系,总有不会觉得是情色片的观众的。”
没想到的是,《惊魂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而《偷窥狂》从上映伊始就不停的打脸,迈克从高山之巅迅速跌落,当天的报纸上写满了伦敦评论家对这部片子的厌恶和排斥,几乎找不到一句表示肯定的话语。
他们不仅反感这部电影,还把迈克尔鲍威尔批为道德败坏、作品质量低劣的导演。《观察家报》的卡洛琳是英国有名的女评论家,她的文章在评论界一般起着主导作用,这次批判中,她毫不留情地直接宣判了导演和电影的死刑:“这是我看到的最恶心的电影了。”
现在人们提起《偷窥狂》,还是会和希老的《惊魂记》相提并论。《惊魂记》虽然也是描写异常犯罪心理的惊悚片,但却是以华丽的结构和技巧取胜,观众对于诺曼·贝茨的变态行为仍然是处于冷眼旁观的角度,在惊吓之后还是能够安然地排除于脑海之外。
迈克尔·鲍威尔的《偷窥狂》则是以大量的主观镜头,邀请观众一起参与男主角马克的偷窥和杀人,体验那种恐惧不安和刺激快感,然后深入马克的内心活动,并且会对他产生憎恶和同情的混杂情绪。
开场第一幕就透过马克的眼光,看着他用摄影机偷拍路边的卖淫女子,然后尾随着她进入房间,并且拍下卖淫女子被他杀害时惊恐的面容。镜头一转,马克回到家里阴暗的放映室中,欣赏着他刚才杀害女子的影片。
从偷窥到杀人然后欣赏影片,观众全程参与这整个骇人听闻的过程,虽然是心中忐忑不安,却又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快感。
《偷窥狂》中的马克却是一个看起来很正常的普通人,观众很难把他跟杀人凶手联想在一起,他的长相英俊清秀,个性害羞腼腆,有一种迷人的神秘感。
他平常有两份工作,白天在片厂担任助理摄影师,还在书报馆兼差拍摄春宫照片,到处都很有女人缘,于是能够吸引邻家女孩海伦对他产生好感。在马克放映小时候的记录片给海伦观看时,我们才了解到他不为人知的秘密。
马克小时候几乎没有任何隐私权,他的成长过程都被父亲用摄影机记录下来。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马克长大后也沉迷于摄影和偷窥,更变本加厉杀害女子,用摄影机拍下她们临死前的恐惧面容。
对马克而言,性、痛苦、恐惧和摄影是相连接在一起的,摄影机是他形影不离的爱人,也是他内心痛苦的来源。
在海伦亲吻他之后,他却亲吻摄影机的镜头,海伦给他的关怀和爱,始终无法取代他和摄影机之间的亲蜜关系。
当警察拿着他的摄影机在询问他时,他的手和眼光都不自禁地随着摄影机移动,好像他的身体向往着摄影机,而在无形中被驾驭着。在海伦试着决定佩带首饰在衣肩或领口时,马克的手抚摸着自己身体的相同部位,仿佛他自己就是一台摄影机捕捉着她的姿势。
马克迷恋痛苦和恐惧,当他面对着美貌的女模特儿时却无动于衷,然而看到新来的模特儿脸上歪曲的嘴唇,仿佛是因恐惧而变形的面孔,却能够让他变得兴奋不已。
影片中,海伦的母亲是一位非常奇特的人物,她虽然双目失明却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感觉出马克的不寻常,她和马克在放映室中的对峙,可说是全片相当精彩的一段高潮。
看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偷窥的行为,这部电影更是大胆地以偷窥为探讨的主题。
我们每天透过萤光幕窥视别人的生活,看着别人的喜悦、快乐、愤怒和哀伤来自娱,更甚的是,我们为了追求刺激和快感,把血腥的杀人和面临死亡的恐惧拿来当作娱乐。过多的血腥暴力和恐怖刺激已经让我们的神经麻木,只能够无止尽地寻求更多、更变态的血腥恐惧来满足饥渴的欲望。
人类不再操控电视和电影,而是变成受到电视和电影操控的奴隶。就某些层面而言,我们和马克还真是相差无几,只是我们没有真正去杀人取乐而已。
“你知道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吗?那就是恐惧本身”,马克在海伦发现他杀人的秘密时这么说着,他让被害者看到自己即将面临死亡的恐惧面容,如果死亡有脸的话,那就是自己的那张脸。
马克无法再从杀人中得到乐趣,所以他对拍出来的影片越来越不满意,最后只能够以他自己的死亡来追求更极致的刺激。
所谓的经典,事实上都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诗歌如此,小说如此,电影也是如此。半个世纪过去了,经历过了女权主义、性解放的社会,对待文艺作品更加包容,于是那些曾经被世俗鄙视过,看低过的作品,被人重新定义,回归到了他应有的高度。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偷窥狂》的血腥程度和裸露画面都远不如时下的恐怖片,但是其带领观众进入杀人狂的内心世界,跟着犯罪者一起去体验偷窥和杀人的恐怖刺激,却还是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极度的惊惶与不安。
斯科塞斯是懂电影的,是懂人性的,他知道怎样讲故事才能把人性讲透。他要为迈克翻案,要为《偷窥狂》翻案,庸俗的影评人永远不知道伟大电影的伟大,也永远不知道一个导演,倾尽心血认真拍出来的电影的不朽。
迈克·鲍威尔,在1990年去世的时候,又重新站在了江湖的巅峰,然而对他生命中这部无法抹杀的电影的承认,却整整迟到了30年。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