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全片笑点很足励志鸡汤味浓厚搞笑又发人深省
《三傻》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的印度宝莱坞电影,影片采用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朱与兰彻的大学故事。
影片有喜有泪,故事简单道理易懂,笑得落泪的同时,也笑着落泪了。近三个小时的片长,剧情依旧连贯不拖沓,把讽刺社会现象拍成这么轻松的影片。
而《三傻》之所以能引起关注和观众强烈的共鸣,恐怕就是因为影片中所映射出的社会现实,和我们所经历的情况太相似了。
法罕、拉朱与兰彻是同寝室的大学同学,都就读于印度的顶尖学府——帝国工业大学。
法罕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因为他并不喜欢学习工业设计,而是想成为一名野外摄影师。
拉朱的家庭十分贫苦,家人一直寄希望于他能出人头地改变这一状况,产生的心理负担让他没法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兰彻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敢于公然质疑院长、教授们的传统教学观念,并用年级第一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特立独行的学习方式。
这也直接使得兰彻成为了墨守成规的院长,和只会死记硬背的“消音器”的眼中钉。
乔伊找到院长希望毕业设计能宽限些时间,任由他百般解释,院长却只注重结果,不近人情的拒绝了,导致乔伊绝望的在寝室自缢身亡。从院长的做法上,大家是否能看到一丝熟悉的影子。
是的,在中国,不堪学业重负而选择死亡来逃避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家长和老师从出发点上看,都是为了孩子将来能过得更好,生活被各种分数、排名充斥着。
有一种伤害,叫“这是为你好”。在这面大旗的裹挟和“保护”下,很多孩子长成了四体不勤、不善交流、没有朋友、没有半点自理能力的学习机器。
他们面色苍白,眼光呆滞,眼里除了书本,就是分数,脆弱得象玻璃娃娃,一离开父母营造的那个“温室”,便似乎连呼吸都做不好。
从第一次在影片中听到“give me some sunshine”这首歌,到现在已经珍藏五年了,并不是它的旋律动人,歌词优美,仅因它说出了我们这代人的心声。
“我这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
“哪怕只一瞬间,让我为自己而活”
“给我些阳光,给我些雨露”
“再给我次机会,我要再次成长”
其实我们需要的,是他们试着放开手,跌倒也好,受伤也罢,让我们自己去奔跑,去选择自己的人生。
学霸“消音器”在演讲上出丑这段,在逗乐观众的同时,再次抨击了填鸭式的教育体系。然而毕业后的“消音器”是除天才兰彻外过得最好的。
现实亦如此,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的人,除了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这一上升阶梯,我们能选择的并不多。这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理想跟现实间存在着差距。
院长威胁拉朱出卖朋友,否则被勒令退学,拉朱左右为难选择跳楼的方式逃避。果然,丑陋的人性是全球想通的。
这种情节在两部同样被名字耽误的电影中《闻香识女人》《垫底辣妹》都出现过,推荐大家有空可以去看,和本片一样振奋人心。
《闻香识女人》中弗兰克在听证会上慷慨激扬
“一所名校不仅教导它的学生们出卖朋友以求自保,还要处罚坚持原则的人。”
“他绝不会出卖别人以求前程,这就叫正直,也叫勇气。”
“他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充满的原则之道。但我不会去走,因为太辛苦了。”
“别毁了他,保护他,拥抱他。有一天你们会很自豪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长辈们总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给我们解释,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道貌岸然的教育我们做人要正直善良的同时,又会在需要的时候告诉我们这就是社会的现实,我们无法改变。
兰彻的存在,影响着身边所有人。
法罕鼓起勇气说服了家人支持自己当一名野外摄影师,追求了自己的理想。
拉朱断了两条腿,人格却站起来的,坚持原则的率性也赢得了面试官的尊重和offer。
食古不化的院长是被兰彻影响最深的人,他把那支“杰出的象征”太空笔交给了兰彻,认可了兰彻对教育的理念。“你不可能每次都对”侧面表达了当今教育制度是有存在的意义。
全片笑点很足,励志鸡汤味浓厚,但所代表的那份理想主义的勇气与执着依然令人敬畏。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因为它又让我有了做梦的机会,又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一切都可以改变,并且是变好。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