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率碾压十冷2捧红这部片的竟是孩子们
《赛尔号大电影6:圣者无敌》剧照
2017年的暑期档票房战绩可谓是相当辉煌,《战狼2》的大卖激发出了暑期档票房近五年来的历史新高。观察暑期档票房情况,动画类型影片的票房占9.69%,仅排在动作片和奇幻片之后。其中除了《神偷奶爸》、《十万个冷笑话2》、《赛车总动员3》这些宣发力度大,大家耳熟能详的影片之外,一部由儿童游戏改编的国产动画片《赛尔号大电影6:圣者无敌》竟悄悄的收获了上亿元的票房,不由得引起人们的好奇。
究竟是今年的暑期档影市票房整体上涨,导致水涨船高,还是此类“影游联动”电影真的正在崛起,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赛尔号大电影》背后的故事。
《赛尔号大电影6》上映首日上座率32.76%,碾压了同天上映的《十冷2》6个百分点。这部动画片上映后连续5天在当日票房榜排名前五,连续13天排名前十,截止9月6日,《赛尔号大电影6》累计票房已过1.02亿元。
《赛尔号》游戏海报
名不见经传的“赛尔号” 究竟是何方神圣?
《赛尔号大电影6:圣者无敌》是由淘米动画开发的游戏“赛尔号”系列的第六部大电影,此前从2011年开始已经上映了5部。
其实对于6-12岁的儿童以及他们的家长来说,“赛尔号”或许并不陌生,2008年至2009年,淘米网相继推出了《摩尔庄园》和《赛尔号》两款儿童科幻社区养成类游戏,可以说是“00初”出生的小盆友们接触的第一款养成类游戏。从2011年开始,由游戏改编的《赛尔号大电影》系列登陆大银幕,并且已经成为“大”电影中的重要一员,与《喜羊羊大电影》系列、《熊出没大电影》等系列成为了电影院的常客。
系列电影遭遇中期票房下滑 自救难
《赛尔号大电影6》上映后凭借着优秀的上座率,一直稳坐日票房榜前十的位置。上映首周末,《赛尔号大电影6》的平均上座率为29.21%,而同天上映的《十冷2》虽然票房比它多出500万左右,但上座率却不及《赛尔号大电影6》。影片上映4天就超过了上一部的累计票房成绩,上映一周后,超过此系列最好成绩第三部的7646万票房。
从六部《赛尔号》系列大电影的票房可以看出,影片在2013年上映的第三部达到票房顶峰,并且在11、12、13年三年,都位列动画电影票房的前三名。而从第四部开始,便开始走起了下坡路,并且前五部均是以一年一部的速度拍摄,到了第六部则与上一部隔了两年。
其实在动画大电影前辈《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的身上,我们也看到过系列电影中期遭遇票房滑铁卢的情况。《喜羊羊与灰太狼》从2009年开始推出大电影,到了2013年,在第五部大电影收获了1.33亿票房后,票房一路下滑,在2015年推出第七部大电影仅收获6765万元后,剧情套路的一成不变与IP热度的下降,使这个系列暂时消失在了每年春节档的片单中。
观影人群更替成必然 维持热度成关键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年喜羊羊》剧照
《赛尔号大电影》作为儿童游戏改编的电影,面向的最大的观影人群就是小朋友。他们对电影的质量要求没有成人那么苛刻,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也不如成人深入,那么他们最主要的观影选择就在于“脸缘”。比如在电视上能够看到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等,“赛尔号”则是他们经常会玩的游戏,自然而然会带动一批小朋友拉着爸爸妈妈们前去观影,这些“亲子人群”成为了电影票房的一大部分贡献者。
然而,孩子总会长大,在小朋友们过了看动画片的年龄后,影片则更应该考虑如何提高“游戏粉儿”们的吸附力。
与其他儿童游戏改编的电影相比,《赛尔号大电影》采用了电影票兑换《赛尔号》里的精灵和道具的方式来吸引“老粉儿”或年龄较大的玩家观影。其中《赛尔号大电影6》作为与之游戏贴合的最紧密的一部,很多剧情与人物都被放入游戏中,影票兑换的精灵也是电影中出现的最新的精灵,这样的“影游联动”使得很多游戏的资深玩家成为了观影主力。
“影游联动”虽热 选择还需谨慎
将儿童游戏改编成电影的这种“影游联动”的模式近些年广受关注。2014年上映的《龙之谷:破晓奇兵》,斥资1亿元打造的这部由网游《龙之谷》改编的电影,最终票房5753万元。虽然没有玩过该游戏的观众认为影片的3D效果超出预期,但同时也由于作为一部游戏改编的3D电影,群众基础不够深厚,再加上3D票价相对较贵,失去了部分普通观众。在同档期的《小时代》与《后会无期》中夹缝里求生存的它,影片票房并未赚回成本。
《龙之谷:破晓奇兵》剧照
另一部观众熟知的游戏改编大电影则是《我叫MT之山口山战记》,与《赛尔号大电影》和《龙之谷》不同的是,“我叫MT”是由网络动画片改编游戏后,又改编成为大电影,是由剧集、游戏、电影三方共同联动的模式。虽然电影《我叫MT之山口山战记》是在动画重开,手游趁热上线后三个月后搬上的大银幕,但不少粉丝认为此部影片毫无诚意,除了几位熟悉的人物,其他毫无还原度可言。这一系列的长线运作并没有给影片的票房带来任何惊喜,最终票房只有1217万元。
《我叫MT之山口山战记》剧照
可见“影游联动”有的赚得盆满钵满,也有赔得无人问津。《赛尔号大电影6》将游戏与电影深度结合、影游同步使得它成为了“爆款”,更多失败者究其原因也是因为题材不适合大银幕、改编还原度差、观影人群少、画面质量欠佳造成的。
《赛尔号大电影6》的票房数字虽然看起来光鲜,但在今年暑期档票房整体高涨的情况下,第六部虽然拥有着近亿的票房,所占比例仅为暑期档总票房的0.78%,这与2012年上映的系列票房最差的第二部所占票房比例相当。由此看来,说它是系列最佳,甚至票房“黑马”并不准确。但不可否认的是:影片背后的商业运作以及对观众、粉丝内心的用心揣摩将是游戏改编电影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影游联动”的未来将会如何,我们也拭目以待。
十万个冷笑话电影观后感,600字以上,要原创,不要网上马上就能看见的那种,好的文章再加100到20
先谈一点观影感受。这是我第一次在放映国产动画的影院中看到上座率超过90%的情况,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平时所谓不会看国产动画的青年男女饶有兴致地看一部国产动画电影,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所有观众都等着片尾曲结束后才离场,总之这是我第一次清楚地见识到粉丝电影的样子与效力。以后别再说年轻人不看国产动画了。《十万个冷笑话》的制作成本相比如今国产动画市场上各种三维CG大片,可谓相当低了,但是它的内容却有远超其他动画之处。
首先是节奏。这部影片的节奏相当快,决不会婆婆妈妈在一个场景,能在2秒钟说清楚的事情决不会用5秒钟。语速也比较快,符合年轻人口味。高速推进的剧情意味着极大的信息量,也意味着观众自然而然会很高的集中度。有些低幼动画虽然语速上为了适合小朋友的观看需求不能过快,但在节奏上推进太慢,情节信息量显得非常匮乏,难免让人发困。
其次是智商。影片在情节设计上有超出观众预期的创意,即所谓的“真没想到”,通过一个个的“真没想到”让观众对影片感到解渴、融入、喜爱甚至钦佩。美国大片在剧情模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多是通过“真没想到”的场景、造型来实现的;日本动画在形象大抵类似的情况下多是通过“真没想到”的世界观来实现的;十冷则是通过“真没想到”的嘈点来实现的。且不说皮诺曹和白雪公主的结合,就说小金刚的家庭、男主角从黑洞中被救出来的方式,都让人感到意外。影片智商这个东西真的很重要,导演如果还没有观众的智商高,那还拍什么片子。
说到十冷,很难不提到二次元群体所热衷的吐嘈文化。其实什么是吐嘈呢?
一是言论自由。吐嘈无论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状态,还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内容,最终反映的是言论自由这一宗旨。这点和二次元中另一种文化“恶搞”很像。只不过在中国,这个吐嘈还有禁区。西方国家有些动画片吐嘈的是政治,是政治家、各种社会名流和话语权的掌握者,而我们好像还不能这么做。太乙真人被戏谑成太2真人,充其量也就是拿古人发挥一下。
二是带引号的“牵强附会”。吐嘈往往把不相干的两个事物硬说到一起,还能迸发出逻辑,它能从一个现象生发出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解释和点评。《十万个冷笑话》的“冷”其实就体现在这种随意性逻辑的迸发状态上,否则你就没法理解白雪公主和皮诺曹相爱的合理性、没办法解释哪吒的身形。有时候,这种“牵强附会”是二次元人群对世界的一种理解方式,吐嘈不过是把这种思维逻辑“口吐莲花”出来而已。
所以看十冷,必须要透过二次元人的视角,看到二次元新人类对世界的解构与重建的方式。为别人打工、加班不加薪、掌管能随意改写历史的时光机器的时光鸡、和那个无名的却能炸掉整个世界的“吐嘈英雄”其实就是这个群体本身。只有这样,你才明白影片中的“冷笑话”其实不是瞎胡闹,影片中的各种吐嘈其实不是无意义的。
最后提一点建议,就是在解构世界的时候也要注意版权问题。在看十冷系列片的时候我就提出过质疑,为什么它可以堂而皇之地用葫芦娃的素材,还进行了革命性改编,难道不构成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这部经典作品的侵权吗?一方面说,它是经典动画在二次元的解读,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它颠覆了传统形象,对美影厂的动画品牌价值形成了冲击。
我们在十冷中也看到了列车上转瞬即逝的“千与千寻”。千寻和无脸人,这两个形象的版权应该在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吧,它允许你在动画电影里放了吗?抑或是说,中国的版权法案有明确声明,这种借用不算侵权呢?
我个人觉得,《十万个冷笑话》作为二次元人对世界的一种解构与重建,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当你要用经典的时候,如果它是像白雪公主、哪吒故事那样无版权的内容,你可以随意用,一旦涉及如葫芦娃、千与千寻这样的版权作品,还是要小心谨慎。毕竟,上面所说的“牵强附会”不是肆意妄为。
《人潮汹涌》上映十余天后上座率逆袭,刘德华真的能拯救这部剧吗?
春节期间你看电影了吗?今年春节档被称为竞争最激烈的春节档,因为上映了太多部好片。
《人潮汹涌》由饶晓志导演,根据日本电影《盗钥匙的方法》改编,讲述了冷血杀手周全(刘德华 饰)和落魄龙套陈小萌(肖央 饰),在一次意外中交换了彼此的身份,从而引出一系列阴差阳错的幽默故事。
相比《唐探3》和《你好,李焕英》,《人潮汹涌》的票房就显得不是太理想了,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排片率太低!
排片率太低,刘德华拯救排片率《人潮汹涌》排片率在2月23日达到10.6%,这是影片上映12天来,首次排片率超过10%。
娱评人吴清功指出:《人潮汹涌》是春节档7部电影中,唯一一部既没有被猫眼、淘票票投资,也没有被万达院线投资的电影,所以排片率很低。
《人潮汹涌》前四天的排片率分别是:8.5%、3.8%、3.0%、2.9%。饶晓志2月12日深夜发微博呼吁院线多排片,但排片率依然在2月15日跌到谷底。
最后刘德华坐不住了,他在短视频平台发了一个视频,含泪求排片,终于感动了院线经理和观众。
刘德华的影响力比饶晓志大多了,刘德华一方面是给影院压力,一方面是呼吁观众去看。如果影院多排片了,但是观众不去看,那又会降下来的。
从2月16日起,《人潮汹涌》的排片开始持续上涨:4.1%→4.9%→5.8%→6.8%→7.7%→8.5%→9.7%→10.6%。
刘德华这次还能逆袭成功呢?在《人潮汹涌》上映前,导演饶晓志就因为预售票房低很着急!
刘德华安慰饶晓志:“我哪一部戏的预售是好的呢?”
确实,刘德华主演的《追龙》《扫毒2》《拆弹专家2》的预售票房都不好,但最终都因为好口碑逆袭了同档期的电影,既叫好又叫座。
刘德华的粉丝再次陪偶像坐了一次过山车,粉丝纷纷呼吁:“华仔,你不要再逆袭了好吗?能不能一开始就占据优势,不要再做追赶者了!”
其实,这不是刘德华能控制的,他能控制的只是拍好戏,至于排片、票房什么的,都是片方、宣发、观众决定的。
我认为刘德华这次肯定还能逆袭成功,票房过10亿应该没问题。
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人潮汹涌》算是一个起跑比较晚的选手。电影从大年初一垫底开始,就一直在努力,希望这部电影能获得对得起他质量的好票房!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