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的风险(危险中毒在线观看)
生活中你可能听过喝农药中毒,误服老鼠药中毒,化工厂爆炸了会中毒······其实远远不止这些,生活中易引起中毒的情况非常普遍。以下便是例子
我们的环境早就不在青山绿水,而是各种污染物的排放,生命孕育之初,毒物便已共存。
买来光彩亮丽的衣服,也可能包含甲醛、可分解的芳香胺和转运过程中可能的污染,最好洗洗后晾干再穿,尤其是贴身的衣服;明确可能污染的衣服,需要进行专门的消毒处理后才能再次穿戴。
民以食为天,所以食物中毒也是最常见。爱吃腊肠、臭豆腐、剩饭剩菜的时候要想到有可能会引起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一些工友误把工业盐当成食盐引起的群体中毒也不少见。发芽的马铃薯毒性可大,其中的龙葵碱轻者可引起恶心、呕吐,严重可引起昏迷抽搐。
对于喜欢尝鲜的人们来说,整点儿野菜,尝尝蘑菇,那些叫不上名儿来的野味可能会引起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对于长期服用一些中药调理身体的老年患者,更要警惕是药三分毒,定期查肝肾。
马上就是夏天,食物变质时间缩短,冰箱成了家庭必备,也要警惕长期存放的食物可能会合并细菌感染,特别是海产品、肉食可能污染肉毒梭菌引起中毒。出现不适,保留好证据便于尽快找到中毒原因
有人说:感情深,一口闷,殊不知,醉酒后可能会出现的十三种死法。对于近期感冒的患者,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时千万不要喝酒。有时候用酒精擦浴降温都可能会出现可怕的双硫仑反应。除了头孢类,还有甲硝唑、酮康唑等都可能出现该不良反应。
对于我们每日代步的车子,车内的污染猛于虎也!外出游玩的情况也可能会出现动物的蛰伤引起中毒反应。
转载前请先与我们取得联系,
欢迎您给中华医学科普平台投稿:
并转发我们的作品
什么是危险废物的毒性?
危险废物的毒性分为急性毒性和浸出毒性。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 24 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中毒甚至死亡的效应。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急性毒性初筛》 (GB5085.2-2007)的规定,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将(1)经口摄取:固体的
半数致死量≤200mg/kg, 液体的半数致死量≤500mg/kg;(2)经皮肤接触:半数致死量≤1000mg/kg;(3)蒸气、烟雾或粉尘吸入:半数致死浓度≤10mg/L 的废物定义为具备急性毒性特性的危险废物。浸出毒性是指固态的危险废物遇水浸沥,其中有害的物质迁移转化,污染环境,浸出的有害物质的毒性称为浸出毒性 。根 据 《 危 险 废 物 鉴 别 标 准 浸 出 毒 性 初 筛 》GB5085.3-2007)的规定,按照 HJ/T 299(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硫酸硝酸法)制备的固体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含量超过浸出毒性鉴别标准限值,则判定该固体废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特征的危险废物。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