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开始学布光
学员练习作品一览
本文约2800字。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注:以下照片,均为学员所拍摄的原片,目的既在于更为直观地展示整个光线的学习过程。
目录 楔子 光线的认知 室内布光 室外布光 挑战楔子经常有朋友在后台问我,对于学习光线毫无头绪,不知道如何入门,让我推荐几本书入门。关于布光,一般我都会推荐先看zack的《单灯布光》,再看乔麦克纳利的《热靴日记》、《雕刻光线》以及大卫豪比的《逐层布光》。
虽然布光的逻辑都是一样的,但zack的东西,我觉得还是有点太旧了。
而老乔的案例大多涉及凌乱繁杂的多灯,对于新手来说实在太晦涩了。
同时考虑到年代的关系,那时的一些方法思路,会因为当器材局限而不得已为之。
而如今的闪光灯器材放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外星科技。那么我觉得有必要在对学习光线的路径顺序,做出一定修正,以符合当下这个时代的器材逻辑与策略。
光影大师课正好手边有个案例,月初一名学员从香港飞过来上海进行了为期5天的定制课程培训。
下面我以该学员的学习顺序,深入浅出地讲解一下每一阶段应该如何学习光线,其主旨是什么?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这次他带了常用的镜头,合16-25L III、35LII、85 art以及70-200L IS II以及一枚保富图的A1。他平时还会用一支B1x以及一些原厂附件。
因为本身是做内衣公司的,平时会有很多朋友想找他拍私房。有自然光和后期的基础。所以这次主要想学习闪光灯与私房摄影的内容。
这里我们只讲解闪光灯相关的课程内容——
day 1 认识光线学习光线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认识光线。
什么是好的光线、什么是差的光线?
什么是柔光、什么是硬光?
硬光vs柔光
什么样的光位有什么样的优缺点,适合拍什么感觉,又需要注意什么?
顺光难道就平么?
传说中的伦勃朗光难道就那么好么?
人像布光时,是什么决定了主光的光位?
光位练习
当我们在说『光线不好』的时,实际上我们在说什么?应该如何解决?
什么是光质?硬光就是光质差么?
为什么大多教程都说,柔光适合拍人像,但我那么喜欢用硬光去拍?
每次我都会抛出一大堆问题给学员,迫使他们将原有脑海里的碎片化的知识组织起来,转化为自己真正能够理解的东西。然后再通过实际演示,去让学员自己拍摄体验,他以前的认知是对是错。
如果错了,那么错在哪里?
这一阶段的目标即对光线的基本原理、形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又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更新。
然后再是关于衰减的理论认知与逐层布光的实践练习。
我让学员一同参与了一次5灯的布光。
这样学员就能实际体验到,每一个灯的加入,是出于什么目的,又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对布光有更为直接的认识 。
知道再复杂的效果,也是由数个简单效果复合而成的。
当他能控制5个灯了,再回到平时只需要去布1-2盏灯就会变得很轻松。
学员练习作品
day 2 实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irbnb 场景介绍
在经过day 1 的理论讲解与练习后,我给学员安排了一天的民宿实战。
每次教学,我都会安排不同的场地。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模拟实际拍摄的情况,来训练解决问题的思路。
part 1 沙发『模拟自然光』
F1.4 1/100s iso 400 @35mm
第一个场景我定位客厅中央的沙发区域。
因为拍摄那天是阴天,所以我要求通过学员通过布光,将拍摄区域营造出阳光照进屋内的氛围。
这是室内布光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布光手段。
在正式布光前,我让学员先拍一张自然光预览场景。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除了光线外,沙发上的靠垫太乱了,背景处的白色家电也过于显眼。在这里,我要求不拉上沙发后的红色帘子,以给画面提供更多纵向空间的信息。让整个画面更有层次。
同时构图的时候不要拍到右边的玻璃。
在动手布光之前,先要对场景进行调整。
F1.4 1/100s iso 400 @35mm
确认场景后,再让学员进行布光,并最终得到下图——
F1.4 1/100s iso 100 @35mm
自然布光的精髓是什么?
是衰减。
在室内模拟自然光的精髓是什么?
是衰减 遮挡。
只有解决了根本问题后,再去考虑填充阴影,给背景增加细节等工作。
光位图
airbnb 场景介绍
在这里,我们就地取材,把一株植物放在置物架上去遮挡掉一部分光线。
因为这样的斑驳的光影效果更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中关于夕阳的视觉经验。
F1.4 1/60s iso 400 @85mm
通过控制衰减以及光影的遮挡,我们不但获得了更为自然的效果,
同时也扩展了模特的活动区域。
从沙发一头到另一头,攀攀的脸部都获得良好的光照。
因为距离灯光较近的,光线较强的一端,被植物挡住了;而本来离开灯光远,光线较弱的一端,因为没有遮挡,最终的亮度也并不会低。
这其实和雷达罩的原理是一样的。
F1.4 1/60s iso 100 @35mm
part 2 夕阳与午夜『滤色片是灯光包中必备的附件。』
F1.4 1/200s iso 100 @35mm
有了刚才的经验,这次我们来到了厨房,继续巩固下刚才所学到的内容。
这里我想到的是许多日剧场景中,女主人在夕阳的厨房里的场景。
不过填充光需要再暗一点。太亮的话,就会失去氛围而显得不够自然。
光位图
airbnb 场景介绍
这里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不是技术上的,而是审美理念上的——
既如何处理生活化/故事化场景中的人像照明问题。
在平面摄影当中,一般更为关注如何去拍模特,而会加入过多的补光。有时这样会削弱整个光线的可信度。
相反在电影摄影中,拍摄的第一要务是渲染场景氛围,讲述故事的一整段动态画面。而不会在意某一帧的光线是否完美。
有时些许的瑕疵与不完美,反而能够增加影像的肌理与质感。
F1.4 1/200s iso 100 @35mm
同样的布光,把主灯的1/2cto 换成1/4 ctb,填充光拿掉滤色片后再减弱一档输出,配合手动K值,瞬间将原来的夕阳光线转化为午夜月光照进厨房的场景。
唯一的缺点是,强力反光罩在白色家电上产生了高光点,这点在现实中的月光是不会出现的。需要使用柔光纸去进行微调。这里便不再深入了。
part 3 餐桌『模拟室内光源的秘诀是什么?』
F1.4 1/200s iso 100 @35mm
在室内如果想打出自然的环境光效果。秘诀在于模仿室内灯光的方向。
第一张,我先给学员用单灯打了一个顶光,效果很不错。但是阴影略微浓重了一点。
随后我又加了一盏灯用来照亮攀攀的轮廓、裙摆暗部以及给背景再增加一些细节与深度。
F1.4 1/200s iso 100 @35mm
光位图
airbnb 场景介绍
part4 回到沙发『光线的冲击力』
F2.8 1/125s iso 100 @16mm
当天的最后一个场景,我们又回到了沙发前。
所不同的是,这次我需要一个更为fashion,更有冲击力的光线。
裸灯或者通过银色材质反射的光线都能让物体产生闪亮的高光点。
『正面的硬光是最具有冲击力的光线。』
顺光与硬光,这两种处于大众用光鄙视链最低端的元素一旦组合在一起,将会产生闪亮的效果。
为此我特意带上了两块丝绒布用来改善场景。
可以看到整个画面的光泽都被照亮了。
F2.8 1/125s iso 100 @18mm
布光图
airbnb 场景介绍
day 3 混合自然光
F5.6 1/200s iso 100 @18mm
除了常规的附件光效学习外,正好那天夕阳不错,我又额外给学员加了一次混合自然光的练习。
我们模拟了一次可以单兵作战的外拍情况。
首先要确定的即是如何配置灯光、镜头。
在这里学员需要深入实践单灯硬光之于外景时的运用方法。
爬天台时的小花絮
cookie『创造』
F2.8 1/200s iso 100 @70mm
因为学员带了一盏A1来,所以我针对这个情况,我让他以A1单灯拍摄一组照片。
首先我们要分析A1的特点,它相比普通热靴拥有造型灯优势;相比影视灯,它的光又更硬。所以在闪光灯系统里,排除极昂贵的附件外,A1是用来拍摄cookie的最佳灯光。
F2.8 1/200s iso 100 @88mm
关于保富图A1多提两句,它刚上市的时候,我就diss过所谓『最小影视灯』的说辞。
通过这次学员的课程,我也大致有了个了解。
论裸灯的光线质感,的确非常棒,远超普通热靴,我认为和普通的影视灯已经没有区别了。
但是即使搭配原厂的Soft Bounce,在1米左右进行同轴补光,仍旧会产生明显的阴影。那么与主光配合时,就会形成双重阴影。
而这种情况在他们的宣传视频里比比皆是,这也是我忍不住吐槽的原因。
day 4 测验
在第四天一开始,我针对前期的教学内容给学员定了一个小测验。
要求他在白背景有几种布光拍法?10种! 中,选择几个样板模仿拍摄。
虽然在一些细节上还是略有不足,但是能够那么快地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进步速度还是挺出乎我意料的。
至此学员完成了他这一阶段的光线学习。
这套学习顺序,适合没有太多闪光灯经验,但又希望深入光线的同学参考学习。
完。
学员测验作品
学员测验作品
学员测验作品
学员测验作品
学员测验作品
布光的一般步骤与规律
影室布光的一般步骤与规律宁广博客^|5uy]!W!}影室灯光不像自然光,摄影师完全可以根据主观构思和表现需要,运用娴熟的布光技巧,去营造出奇妙的光影效果。但由于影室布光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它从一方面来说,可使摄影师将布光的效果发挥到极至,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却增加了布光的难度。为了提高布光的效果和速度,布光时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与规律。宁广博客 vd@v*hf6}
宁广博客#Y1N} d N6n
1.确定主光宁广博客)Y7H%k*]3MMa5h%e
主光是主导光源,它决定着画面的主调。在布光中,只有确定了主光,才有意义去添加辅助光、背景光和轮廓光等。在确定主光的过程中,要根据被摄体的造型特征、质感表现、明暗分配和主体与背景的分离等情况来系统考虑主光光源的光性、强度、涵盖面以及到被摄体的距离。
)X w.i&{gXZP R0对于大多数的拍摄题材,一般都选择光性较柔的灯,像反光伞、柔光灯和雾灯等作为主光。直射的泛光灯和聚光灯较少作为主光,除非画面需要由它们带来强烈反差的效果。宁广博客 {)p$r-a$si
主光通常要高于被摄体,因为,使人感到最舒适自然的照明通常是模拟自然光的光效。主光过低,会使被摄体形成反常态的底光照明,而主光过高又会形成顶光,使被摄体的侧面与顶面反差偏大。宁广博客,D3VWxLq.F
宁广博客MG sr [7vj
2.加置辅助光
?2b2R%{$yI:O0主光的照射会使被摄体产生阴影,除非摄影画面需要强烈的反差,一般地,为了改善阴影面的层次与影调,在布光时均要加置辅光。宁广博客._K6Z*_ h:n#{E
辅光一般多用柔光,它的光位通常在主光的相反一侧。加置辅光时要注意控制好光比,恰当的光比通常在1: 3~1:6之间,对浅淡的被摄体光比应小些,而对深重的物体光比则要大些。在加置辅光时还应注意避免辅光过于强烈,辅光过强容易造成夹光,并产生多余而别扭的阴影。为了控制多余的阴影,布光时除了使辅助光强度弱于主光外,有时还经常采取适当降低光位或将辅助光尽量靠近机位的方法使投影投向被摄体后方。宁广博客qc8d5h@&[
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辅助光可以一个,也可以多个。在使用各种灯具作辅助光的同时,别忘了尽量多使用反光板,它往往能产生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宁广博客4~3FrDc.sdv*S/~9mw
*X7H@3O8Kp&~1m03.设置背景光
*?f;Z;gs:C;~*e0背景的主要作用是烘托主体或渲染气氛,因此,在对背景光的处理时,既要讲究对比,又要注意和谐。宁广博客~)_,[)g$Y
拍摄细小物体时,往往因主体与背景距离很近,一般难以对背景单独布光,此时主光兼作背景光。在主体与背景光比的具体控制中,可通过选择合适的灯距、方位和照明范围来控制,或用各种半透明的漫射体或不透明的遮光物在主光与背景轴线上适当部位进行遮挡,以得到适当的亮度。
P:X1dX)j,Jx0当被摄体较大,且被摄体与背景有足够的距离时,可对背景单独布光。背景光一般不会干扰主体的布光,并且容易控制背景光的覆盖面、亮度和匀度。在具体的布光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主体与背景明度相近的局部是否会出现“并”的现象,或者要求亮度均匀的大面积背景是否其中央与四周的照度确实均匀一致,对这两种情况,千万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目测,最好能用测光表作认真的检测,因为人眼对亮度的微小变化往往不敏感,而胶片却会忠实地给予记录。另外,对经常拍摄的高调或低调照片的背景光布光时应明白,它们的背景光并不像我们想象的越亮越好或越暗越好。背景亮度过强,所产生的的漫射光不仅很容易使镜头产生眩光,而且会影响被摄体的光效。拍摄低调照片时将背景控制得过黑也没有必要。一般地,拍摄高调照片时将背景亮度控制在比被摄体最亮处高一个EV值较适宜,而拍摄低调照片时将背景亮度控制在比被摄体最暗处低一个EV值即可。
2n(W+u.tQBqj0
B0Ps:hL Pp2_04.加置轮廓光
%i^SfEX:V*K0轮廓光的主要作用是给被摄体产生鲜明光亮的轮廓,从而使被摄体从背景分离出来。轮廓光通常从背景后上方或侧上方逆光投射,光位一般为一个,但有时根据需要可用二个或多个。轮廓光通常采用聚光灯,它的光性强而硬,常会在画面上产生浓重的投影。因此,在轮廓光布光时一定要减弱或消除这些杂乱的投影。对这些投影的消除或减弱,除了调节灯位外,有时巧妙地借助反光器作轮廓光投射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轮廓光布光时还应注意轮廓光与主光的光比,通常轮廓光是亮于主光的。此外,布光时,应根据拍摄主体的需要选择硬光还是柔光作轮廓光。柔光的获得通常有二种方法,一种是将伞灯、柔光灯等尽量靠近被摄体,这样才能使轮廓光的亮度高于主光,但这样做往往较费劲;另一种方法较简便,只用将扩散片用于聚光灯便可使光柔化。有一点应当明确,轮廓光并不是每幅画面必需的光线,只有当画面需要时才添加,不然,就会有画蛇添足之感。
人像摄影单灯布光技巧
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脑中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布光计划,要根据被摄对象的外貌、状态、内心情感等因素构建布光方案,然后根据艺术表达方案来选择具体的灯具设备,从而创作出精美的艺术作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人像摄影单灯布光技巧
一、布光前准备
1.灯的种类:常明灯和闪光灯。本讲主要以影室闪光灯为例。
2.灯的强度:主光源尽量选择最高强度,可根据实际拍摄情况调整灯光的强弱。
3.灯的距离:1米2左右。
4.灯的高度:放在被摄者眼睛高出30厘米左右。衡量正常布光灯的高度还可以是灯与地面夹角为30°-60°,或者被摄者鼻子下面的影子与鼻翼成同心圆。
5.相机的高度:拍摄人像特写照片相机与眼睛持平,根据被摄者脸型可以适当调整灯的高度。胖脸型灯可以稍高,瘦脸型灯稍低,人像半身或全身相机可以低一些,使被摄者的身材显得修长。
6.相机设置:快门速度:1/125s,白平衡:太阳模式或自动模式,根据拍摄意图选择光圈,ISO100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二.单灯布光方案
1.顺光(0°-15°时))——灯光紧靠照相机,与照相机镜头光轴形成30°左右的夹角。
顺光照明特点:被摄体者正面大部分受到光线照射,阴影面积很小,脸部几乎没有阴影,影调比较明快,明暗反差比较平淡,立体感较弱。在这种照明光线下,被摄者的立体感主要不由照明灯光形成,而是依靠本身的起伏细微地表现出来。在人像摄影中,如果要求洁净明朗、阴影很少的影调效果,适宜用这种光线。
2.前侧光I(30°角)——灯光与照相机镜头光轴形成30°左右的夹角。
30°前侧光照明特点:被摄者绝大部分收到光线的照射,呈现明亮的影调,光线对应部位脸的侧面出现阴影、鼻子下面的影子较小。脸的立体感增强,容易取得令人满意的造型效果。所以,这是人像摄影常采用的一种布光 方法 。
3.前侧光II(45°角)——灯光与照相机镜头光轴形成45°左右的夹角。
45°前侧光照明特点:光线对应部位脸的侧面的阴影和鼻子下面的影子增大,脸侧面的影子和鼻子下面影子没有交接,大约一指宽的亮区。脸的立体感增强,这也是人像摄影尤其拍摄男生常采用的一种布光方法。
4.前侧光(60°角)——灯光与照相机镜头光轴构成60°左右的夹角。
60°角前侧光照明特点:灯光对应部位的脸侧面的影子和鼻子下面影子交接上了,在模特内眼角、外眼角到鼻翼延长线形成一个倒三角形的亮区,这种布光可以称之为“三角光”,衡量三角光的标准有两点,一是三角光起始于模特的眼皮,终止于模特鼻子的延长线;二是鼻子下面的影子与另一侧嘴角形成一条连线。布光时通过调整灯的高低和水平角度来控制光影效果。这种布光光影效果明朗,层次分明,被摄者的立体形态进一步增强。它也是摄影者喜欢用的光线,尤其适合拍摄脸部轮廓立体感强的被摄者。
5.侧光(90°角)——灯光与照相机镜头光轴成90°夹角。
侧光照明特点:被摄者一半受光,一半不受光,形成“阴阳脸”。明暗各占一半,对比明显,被摄体的立体形态进一步增强。当拍人像的时候,如果被摄者鼻梁太高或太凹,不宜使用90°左右的侧光照明,因为脸部亮面与阴影面的交界线正好处在鼻梁上很容易暴露鼻梁的缺陷。拍摄正规人像通常不把主灯放在这一位置,如果想表达特殊情感,可以使用侧光照明。
6.侧逆光(120°-150°)——灯光与照相机镜头形成120度-150°左右夹角。
侧逆光照明特点:被摄者仅在侧面受到一点照明,绝大部分均处在阴影中,影调显得浓重,暗面的调子比较平。这种照明方案,能突出表现被摄体的侧面轮廓形状,因此也被称为“造型光”。在人像摄影中侧逆光一般不作为主光,布侧逆光的注意事项是鼻子和额头不要有光。侧逆光灯的位置靠前,鼻子和额头出现光斑。
7.逆光(180°角)——灯光在被摄者的后面与照相机镜头光轴形成180°的夹角。
逆光照明特点:被摄者正面完全处在阴影之中,只在边缘部位产生一条细细的亮轮廓。这种照明能突出表现被摄体的轮廓形态,因此也被称为轮廓光。
8.背景光——灯放置在被摄体后面对着背景照明,可以拍出剪影照片。
布背景光的注意事项:(1)灯不能穿帮:(2)最明亮部位从肩部开始;(3)明亮部位的边缘不应该太明显,应该逐渐地溶入周围的较暗色调区域。
背景光的作用:(1)改变背景的影调;(2)使模特和背景分离开来,从而产生一种立体感或深度感;(3)消除背景的杂质。
9.发光——灯光对准头部上方,发际线稍后的地方。
发光的作用:表现头发的质感、细节和头发的高光部分。
放置发灯注意事项:(1)鼻子、额头不能出现光斑。(2)如果头发有分缝的话,发灯应该对准头发的分缝,如果没有分缝,它应该对准头顶;(3)发灯的亮度要适中,使用过强的发灯会使头发的细节受到损失,过弱的发光无法使头发与背景分离。(4)选择较暗的背景。
发光过强,头发的细节受到损失。
发光过弱,无法使头发与背景分离。
11.顶光——灯光从被摄者头顶垂直向下照射与照相机镜头光轴夹角成90°顶光照明特点:鼻子下面影子拉长,眼窝和脸颊下部阴影面积大。人像摄影一般不采用顶光布光方案,当要表达特殊情感时可以使用。
12.蝴蝶光——灯光介于顶光和正常照明顺光之间与照相机镜头光轴夹角成90°
蝴蝶光特点:鼻子下面形成对称的影子,影子的下边缘位于鼻子底部和嘴唇之间。脸颊两侧产生阴影,立体感增强。蝴蝶光可以使被摄者显得消瘦,也是人像摄影用的较多的一种布光方案。
13.脚光——灯光位于被摄者的下方,由下向上照明,与照相机镜头光轴夹角成90°
脚光特点:被摄者脸部形成的影子与正常照明的影子相反,下部明亮上部阴暗。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使用这种光线照明。
人像摄影的布光技巧林布兰光(Rembrandt lighting)
这名字来由,正是画家林布兰所常用于绘画的布光手法,脸上那三角形的光位正是标记。与环形布光不同,鼻子与面颊的影子是相连的,不过更重要是阴影那边的眼睛,依然有眼神光,以保持炯炯有神的面貌,并且照片也具戏剧感。
拍摄时对象要稍稍转离光源,当然光源位置要高过头部,让鼻子的投影与面颊的投影相连。不过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这布光,颧骨较大的人会比较理想,而鼻梁不够高的人则较难布光。因此,好的布光应该根据具体拍摄对象而做出改变,不能一概而论。
派拉蒙光(Paramount Lighting)
派拉蒙光(Paramount Lighting)又称蝴蝶光(Butterfly Lighting),这个布光的命名,来自于鼻下所制造的蝴蝶形对称影子。
光源设定在相机后的正上光,这样会制造出面颊与下巴的阴影,因此会更突出两颊颧骨,并且让面孔看起来更瘦、下巴更尖,能提升对象的魅力。不过有时会使用反光板作补光之用。
显宽光(Broad Lighting)
这不是一种特定布光设定,而是一种风格,不论分割、环形布光都可以使用。
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受光的那一边面转向镜头,于是受光的面会看起来较宽阔,然后面部整体看来都较大较阔,适合面形瘦削的人。
显瘦光 (Short Lighting)
与显宽光正好相反,较暗的那一面朝向镜头,这样面部看起来好像被尖削了,而且更有立体感与气氛。
布光方法与显宽光相同,不过是方向相反。
分割布光 (Split Lighting)
顾名思议,就是把面孔一分为二,一面光,一面暗,会制造出较强烈的戏剧感,适合个性或气质较强的人物例如艺术家、音乐家等,当然阳刚味也会较重。
要制造这个效果,就是把光源以90度置于对象的左边或右边,可稍稍移前或后,以迁就不同面形。留意布光须跟随对象的面孔而改变,头部转向的时候,灯光也应跟随。
环形布光 (Loop Lighting)
这种方法能够让鼻子在面颊上投下一些阴影,要到到这样的效果,光源要稍稍高于眼睛和相机的平面30-40度。(视具体脸型而定)
猜你喜欢:
1. 人像摄影如何进行单灯布光
2. 人像摄影技巧学习
3. 单灯人怎样进行像布光
4. 室内人像摄影三灯经典布光技巧
5. 人像摄影如何进行三灯布光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