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延翔在流量时代如何做一个好演员

时间:2022-08-12 10:54:12阅读:3767
从第一次接触拍戏到现在,演员延翔已经有18年的业内经验。18年的演员生涯里,延翔饰演的配角远远多于主角,但他饰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性格鲜明,观众对角色记忆深刻,却难记住演员。在当代娱乐圈,20岁、30岁甚至40岁…

从第一次接触拍戏到现在,演员延翔已经有18年的业内经验。18年的演员生涯里,延翔饰演的配角远远多于主角,但他饰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性格鲜明,观众对角色记忆深刻,却难记住演员。

在当代娱乐圈,20岁、30岁甚至40岁的男演员都被贴 “少年感”标签时,生于1988年的延翔,却早早被打上了“八路专业户”、“反派专业户”的印记。从陕北绥德的黄河边走到北京,再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成为职业演员,再成为央视电影的主角,延翔这样评价自己的演员之路:我这十几年只干了一件事,钻研戏,我的整个青春,全部生命,都在演戏上。

以下是延翔的自述

我来自陕北

我的家乡是陕西绥德县,“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说的就是我们那。陕北人和别的地方农村人不太一样,就算是农民对唱跳也感兴趣,不觉得这是不务正业。我们陕北出歌手,大家都知道,这也是地方氛围。我所以初中没毕业直接去北京读艺校,家里也没有反对,和这个也有很大关系。

绥德是一个非遗城市,有几十种非遗文化,可能是从小耳濡目染,我从小就喜欢传统文化,喜欢看民间艺人的手艺,崇拜工匠精神。这也影响了我的演戏风格。我也能十几年如一日钻研演技,学习演戏。

陕北的职业演员比较少,2017年拍陕北民歌改编的电影《赶牲灵》的时候,全国找演员,最后找到我,因为我会说陕北话,也是职业演员,符合要求。2019年拍《高楼万丈平地起》的电影时,是莫言题词,选定我为男一号,我的陕北出身好像也成为了优势。

我爱我的家乡,我希望自己能做得比较好,以一个好的形象,去影响一些陕北的年轻人。我记得刚到北京时,我学普通话就很难,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在手稿上,每天出来和人交流,才练得比较好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传达一个正能量形象给大家。

作为一名陕北演员,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推广家乡,告诉大家,陕北人是怎样的,陕北的非遗文化是怎么样的,陕北的民风是怎样的。陕北人很淳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纯粹,做演员也应该有这种纯粹。

我现在的生活很简单,有戏就拍戏,拍完戏我自己在家待着,买菜做饭,或者去大街上溜达,和大爷们聊天下象棋什么的。我喜欢去人多的地方,去观察人,去探索别的人的世界。我特别喜欢去逛菜市场,农贸市场,去看车展,我去寻找有特点的形象,这已经灌输到我的生命里面了。哪怕走在大街上,本来要去干什么,突然看到这么一个典型的人,我就会想,什么时候能把他放进下一部剧里?看到一个人在大街上边走边笑,我就会想,他是不是遇到什么好事了?会试图理解他的内心世界。为此,我曾经去宋庄(北京著名艺术区)生活了一段时间,每天去捕捉艺术家的生活状态。

回顾这十几年的演戏生涯,我只干了一件事:钻研戏。我的整个青春,全部生命,都在演戏上。

陕北到北京

第一次见到剧组拍戏,我才读初二。那时候,唐国强老师和郭连文老师主演的央视大戏《延安颂》摄制组在绥德取景,就在黄河边上。绥德是一个老城,相对闭塞,很少有外地人去。一下子来了这样一个剧组,浩浩荡荡的人群,还有几十辆军车,很多人去看热闹。

我当时十四五岁,正是爱看热闹的年纪,在我们学校操场上,远远能看的剧组。我经常从学校走到黄河边去看摄制组拍摄,看到一群人穿着部队的衣服,看到剧里的毛主席、刘少奇这些人,一下子被吸引了。连续几天都去看摄制组拍摄,就在摄像机后面,摄制组的工作人员、演员也注意到我,找我聊天。演刘少奇的郭连文老师问我,对拍戏感不感兴趣,家在哪,聊了很多。之后他还让我演了一个陕北小孩,穿着军装跟着部队走了走。

我们陕北人好客,过了几天我就把郭老师生拉硬拽拉我家做客,让我妈给做饭,说,这是我的客人。那时候老师告诉我,演员是怎么回事,说你要真感兴趣,就得去上艺校,去考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这些学校。简单一顿饭,老师留了一个电话后走了,但这顿饭却奠定了我之后的职业生涯。

我不想去上学了,和家里闹着要去北京上艺校。给郭老师打电话说了,老师推荐了几个学校,我就只身一人从陕北去了北京一个综合艺校读书。

2002年的陕北农村和北京的差距之大,让我被震撼了,但是我来不及感受北京的繁华,就开始投入学习。因为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四年后考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

我在整个4年的艺校学习期间,经常和当年拍《延安颂》摄制组的老师交流,请教问题。摄制组的老师也会鼓励我,说我长相有辨识度,像古代人,说演艺圈还没我这类长相,演戏没问题。

我基础不好,不像有些同学多才多艺,但我好问,好学。当时班上有个同学有武术功底,我每天早上五点多拉着他一起去河边练功,从蹲马步开始,坚持练了几年,也有了功夫,同时我还学了声乐。我一改在普通学校时的散漫,变得非常认真,这所有的动力,都是要去考电影学院。

整整四年的时间,我都用来学习、跑剧组,这所有的动力都为4年后的考试做准备。剧组当中很多都是中戏的人,我会问他们往年的考试情况,我愿意问,不怕被人笑话。电影学院考试有声、台、行、表,每一门课,我都找到一个对应的老师。有时候老师们忙,可能也顾不上,我就去用真诚去打动别人。所以中戏、北电的考试,我自己在底下已经演练了无数次了。

2006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招60多人,有3000多人报考,我考上了。

十年磨一剑

知道自己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时,我正在北京大街上,忍不住就乐了,一边走一边乐,因为在这之前,演艺圈离我的生活很远,北京离陕北也很远,但收到通知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即将融入北京和演艺圈的生活了。

我在考上北电之前,4年的艺校学习,也有过一些拍摄经验,但我觉得那不是专业演员。我从陕北来到北京上艺校的第一天,笔记本上写着“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在北京电影学院里,我跟着那么多老师、教授学习,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表演,一节课都没落下。十几年过去了,我依然按着斯坦尼的规则、套路在演戏。

做专业的演员后,再回头看自己年少时对演员的憧憬,其实差异很大。因为在电影学院系统学习几年后,才知道演员应该去塑造人物,不是背剧本这么简单。接到戏后,需要做丰富的案牍工作。

总的来说,我觉得自己的演艺生涯里,前十年都是在学艺,学表演用了八年,4年艺校,4年电影学院。毕业后在片场学经验,学习一些额外的技巧:找光位、找摄影机的位置、去和对手演员沟通……这些至少用了2年。前后加起来10年,我才觉得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演员了。

一直到2012年之后,我毕业6年,才觉得自己能熟练运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才能比较好地塑造角色。再之后就是寻求突破。三五年前,给我一个重要角色,我心里都没底,演什么,怎么演,知道观众希望看什么,怎么能把自己和角色脱离出来?但现在我就很自然了,不管是多大的团队,我把准备工作做好,然后简单交流就能塑造一个相对比较精彩的角色。

现在是流量时代,好多人不追求方法、过程,只追求结果,追求商业上的粉丝化、流量化,用什么方法去创作作品、诠释角色,他们不会去考虑。我不是,我享受演戏的过程。我接到一个戏的时候,会沉浸在里面。不论角色大小,我会不断在想,怎样赋予这个角色更多,自己在家,在片场也会不断在想。我非常害怕在片场留下遗憾,担心这部戏没发挥好,所以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一部剧让我觉得我释放了我的全部能量,我无能为力了。希望下一部剧,能让我有这种感觉。

邂逅正午阳光

有很多人对我饰演的角色有印象,可能是《如果蜗牛有爱情》、《知否》、《解救吾先生》,其实在那之前,我拍了不少军人角色的戏,所以有“八路专业户”的标签。但现在我和正午阳光的合作已经有五部戏了。

我接到知否的邀约时,有点惊讶,问导演:里面主要都是大流量明星,为什么还会给我留这样一个角色?导演说,我在蜗牛里面的拍摄让他印象很好,因为蜗牛里面有个场景,我饰演的角色要从三楼跳下来,吊威亚。我主动提出要自己跳,我希望能把人物饰演得更鲜活、完整,然后我就跳了。这个事在剧组就传开了,导演很感动。其实我觉得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自己的戏自己完成,这没什么,但大家觉得这个人很敬业,赋予了角色更多意义,也给导演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拍知否时,他就给我留了一个角色。今年新出的《乔家的儿女》,导演又找了我。

知否开拍之前一个月,我首先把六本原著小说看完了;然后再去网上看网友对角色的评论;再对着剧本,按照我的方式,把所有台词都试完;最后再把每一场的戏一个人在房间演完。这也是我拿到接到一部戏后,所做功课的步骤。我还有一个创作方法,和别人不一样,我把所有台词背完、记住之后,再把这些词全部忘记,在喊三二一之前,我大脑里是没有台词的,我要感受片场此时此刻人物的一种状态。台词是自然而然出来,学术里面叫下意识。因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这是自然反应,真实的技巧。但如果专注力不够,一分神,和对手就会出现忘词,卡壳,难度非常大,专注力要特别集中,要全身心投入到其中。导演不会这样要求,但我自己会要求,演戏的时候有些很微妙的东西只有演员和对手演员能摸捉到。这是我从电影学院出来,实践后学出来的一些操作方法。

知否本身也是一部非常用心的剧,剧组最开始开会的时候,大家对剧的意见是,打造宋代人的众生相,让大家感受到宋代人的真实生活。所以里面的茶道、饮食、服饰等都是经过严格考究的。因为这部剧偏家庭伦理,经常有吃饭的场景,明兰家吃什么菜,国舅家吃什么菜,皇宫的点心有什么,都找专家考证过。包括里面有个流水席,当时只有一张很模糊的古代照片,通过电脑模拟出来的场景,历史上有的,我们就还原在剧里面。成功源于细节,正午阳光这些年来出一部爆一部,不是没有原因的。而好的职业演员,应该将生活中摸捉到的细节呈现在一个画面里面,去引发观众观影的思考,这才是职业演员和影视剧的意义。纯娱乐没什么意思,看电影时在视听上享受,娱乐过后能引发思考,内心能得到收获,这才是一部好作品。好演员与好作品相互成就。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