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驴是什么动物「野驴怎么叫」

时间:2022-08-12 09:40:32阅读:4730
野驴分布于中国的内蒙古、甘肃、新疆。国外见于蒙古。又名蒙古野驴、赛驴,大型有蹄类动物,外形似骡。体长可达260厘米,肩高约120厘米,尾长80厘米左右,体重约250千克。吻部稍细长,耳长而尖,尾细长,尖端毛较长…

野驴分布于中国的内蒙古、甘肃、新疆。国外见于蒙古。又名蒙古野驴、赛驴,大型有蹄类动物,外形似骡。体长可达260厘米,肩高约120厘米,尾长80厘米左右,体重约250千克。吻部稍细长,耳长而尖,尾细长,尖端毛较长,棕黄色。四肢刚劲有力,蹄比马小但略大于家驴,颈背具短鬃,颈的背侧、肩部、背部为浅黄棕色,背中央有一条棕褐色的背线延伸到尾的基部,颈下、胸部、体侧、腹部黄白色,与背侧毛色无明显的分界线。野驴属典型荒漠动物,外形似骡,体长可达260厘米,肩高约120厘米,尾长80厘米左右,体重约250千克。

野驴,又名蒙古野驴、赛驴,大型有蹄类动物,外形似骡。体长可达260厘米,肩高约120厘米,尾长80厘米左右,体重约250千克。吻部稍细长,耳长而尖,尾细长,尖端毛较长,棕黄色。四肢刚劲有力,蹄比马小但略大于家驴,颈背具短鬃,颈的背侧、肩部、背部为浅黄棕色,背中央有一条棕褐色的背线延伸到尾的基部,颈下、胸部、体侧、腹部黄白色,与背侧毛色无明显的分界线。

野驴属典型荒漠动物,栖居于海拔3800米左右的高原开阔草甸和荒漠草原、半荒漠、荒漠地带。集群,日行性,营迁移生活。性机警,善持久奔跑,喜水浴、会游泳。耐干渴,冬季主要吃积雪解渴,以禾本科、莎草科和百合科草类为食。

野驴叫声像家驴,但短促而嘶哑。发情繁殖期8~9月,雄驴间争雌激烈,胜者拥有交配权。孕期11个月,每产1仔,3~4岁性成熟,寿命25~30年。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61年繁殖成功。

野驴为中国Ⅰ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分布于亚洲腹地的野驴,并非是现今家驴的祖先,家驴源于非洲野驴。野驴善于奔跑,甚至狼群都追不上它们,但由于“好奇心”所致,它们常常追随猎人,前后张望,大胆者会跑到帐篷附近窥探,给偷猎者可乘之机。

野驴分为亚洲野驴和非洲野驴,都是强壮、能吃苦耐劳的动物。它们有很强的耐力,即能耐冷耐热又能耐饥耐渴。野驴的动作在马属动物中是最慢的,但它们能长时间不喝水,这一点是马和斑马都不能相比的。它们虽然奔跑速度没有马或斑马快,但步伐稳健而有耐力。野驴的视觉、听觉、嗅觉均敏锐,尤其是视觉和听觉更发达。

蒙古野驴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在海拔3000米~5000米的亚洲中西部荒漠地带,有一群长的像骡子的驴,它们常常因为强烈的好奇心靠近猎人而被捕杀,这些“憨憨”就是蒙古野驴。

蒙古野驴外形像骡子,体型比家驴要大,体长可以达到2.6米左右,肩高1.2米,成年体重大概在500斤左右。蒙古野驴跟我们平常所见得家驴区别比较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濒危的蒙古野驴,是怎样一种动物。

1、蒙古野驴生存能力极强,戈壁荒漠是它们生存的天堂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受北温带气候和北冰洋冷空气的影响,干旱少雨,属于典型的荒漠戈壁,长有稀疏的植被,然而这里是蒙古野驴生活的“天堂”。

蒙古野驴拥有极强的耐力,既能耐冷耐热,又能耐饥耐渴,但是在戈壁荒漠的环境下,植被较少,这也决定了蒙古野驴只有不停的觅食,才能够保证足够的能量。

蒙古野驴主要食用一些口感很差的植被,比如芸香科、大戟科、蒺藜科和蔷薇科植物,这些植物的蛋白和脂肪含量,要远低于其他植物,但这是没办法的事,在荒漠地带只有这些可以吃。

有时候实在找不到吃的,蒙古野驴甚至会刨开地面,食用这些植被的根部,生活实在艰苦。但不管怎样,能够在气候恶劣、食物短缺的戈壁荒漠上生存,足以说明蒙古野驴极强的生存能力。

2、蒙古野驴有完善的预警系统,但又因为强烈的好奇心而被捕获

在亚洲中西部的戈壁荒漠上,还生活着蒙古野驴的天敌——狼,它们时刻盯着成群的有蹄类动物。

在长期艰难的生存环境下,蒙古野驴进化出一套自己的预警系统。蒙古野驴在觅食的时候,几乎每隔一秒就抬一次头,一边咀嚼来之不易的植被,一边环顾四周。

一旦发现任何异常,蒙古野驴便停止取食,头颈高举,目光直视,盯着可能存在危险的方向。它们还会把尾巴收紧,耳朵向前竖立并频繁转动,身体做出随时逃窜的姿势。

但是蒙古野驴感到有危险时,不会盲目逃跑,它们通过视觉、嗅觉和听觉,来确定危险的方向和大小,并以此来决定是否逃窜。

蒙古野驴能够如此淡定,跟它们的奔跑的速度有关,它们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45公里/小时,狼群都拿它们没办法。

蒙古野驴是群居动物,所以遇到危险时会通知同伴,一旦危险解除,又会互相通知已经安全了。

但是蒙古野驴的好奇心非常重,有时候发现猎人的帐篷或者临时营地,它们不到不远离,有时还会主动靠近猎人的帐篷或者汽车,这简直就是送上门的“憨憨”!

3、蒙古野驴的雄性,靠争斗来获得交配权

每年的春夏季节,是蒙古野驴的交配季节,它们都是以家族性小群体的方式活动,一群蒙古野驴中,只允许一头成年雄性存在,这头驴是族群的首领。

如果能近距离观察蒙古野驴,你会发现雄性野驴往往伤痕累累,这是在争夺交配权的斗争过程中留下的。获胜的雄性野驴获得整个族群的交配权,战败的则远离族群,往往单独活动。

雄性蒙古野驴一般4岁性成熟,雌性3~4岁生育头胎,它们每年7月份开始交配,第二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产崽高峰期,蒙古野驴每胎一崽,孕期11个月。

雄性蒙古野驴也只有在发情期的时候,才会为了交配权与其他雄性进行争斗,它们通过撕咬、刨扒和踢等方式将对手赶出族群。而到了非交配秋冬季节,蒙古野驴又聚集成大型活动,大群的蒙古野驴一起活动觅食。

4、蒙古野驴有随着季节变化而短距离迁徙的习性

蒙古野驴平时的活动非常有规律,早上到水源处饮水,白天到草原觅食、休息,晚上回到山林深处过夜。

蒙古野驴移动时很有秩序,喜欢排成一路纵队移动,它们经常沿着固定的路线行走,在草地上可以看到蒙古野驴留下的20公分左右宽的路径。

5、蒙古野驴分布的范围越来越小

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捕猎者的猎杀以及气候的变化,蒙古野驴分布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小。现在的蒙古野驴,主要分布在东起内蒙古二连浩特,沿中蒙边界狭长地域至新疆北部盆地,主要集中于新疆北部的卡拉麦里山保护区和内蒙古中部的乌拉特梭梭林保护区。

但是在历史上,蒙古野驴的分布范围曾非常广泛,根据古生物学资料显示,马科动物中的野驴就是由早更新世的西洼利克马起源的,后来经纳玛马而演变成为现代的野驴。

在中国,野驴化石最早发现于第四纪中、晚更新世地层中,特别是晚更新世的中、晚期。亚洲野驴在地质时期的分布十分广泛,在约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它们曾生活于德国等欧洲原野。

中国在9个省19处发现过野驴化石,这些化石出现在人类旧石器时代。但是现在的蒙古野驴,只分布在卡拉麦里有蹄类动物自然保护区,已经是濒临灭绝的品种。这一切都要归咎于人类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在利益驱使下对蒙古野驴的猎捕。

总而言之:蒙古野驴已经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属于濒危品种,它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的荒漠地带,生存力极强,但也承受不住人类的破坏和猎捕!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