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音乐的各种潜能体验两款台式音频设备的不同玩法
在如今的音频市场中,便携化是一个大趋势,不论是各类耳机,还是播放器、解码设备皆是如此。但这并不代表台式设备没了市场,随着用户手中各种音频设备越来越多,如何充分发挥它们的潜能,挖掘更多新鲜玩法,台式设备反而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所需要的不过是厂商在产品规划、设计上的创新和与时俱进。今天我要体验的两款台式音频设备有着不同的定位,但相同的是,它们都能让你手中的音频设备变得更好听、更好玩。
更发烧的蓝牙“全能王”飞傲BTA30 Pro
飞傲BTA30 Pro产品规格
蓝牙芯片:CSR8675
蓝牙版本:蓝牙5.0
DSP芯片:CT7302
DAC芯片:ES9038Q2M
蓝牙接收格式:SBC/AAC/aptX/aptX HD/LDAC
蓝牙发射格式:SBC/aptX/aptX LL/aptX HD/LDAC
光纤解码采样率:96k/24bit
同轴解码采样率:384k/24bit;DSD128(DoP)
USB Audio采样率:384k/32bit;DSD256(DoP)
模拟输出接口:RCA(Max 3Vrms)
数字输出接口:光纤 同轴
数字输入接口:光纤 同轴
数字输出采样率:同轴可支持到384k/24bit;DSD128(DoP) 光纤可支持192k/24bit
USB接口:USB-C
尺寸:120mm×55mm×25.8mm
重量:145g
参考价格 799元
飞傲曾在2020年底发布过一款特别的产品BTA30,它同时具有蓝牙接收与蓝牙发射功能,解码能力也不错,可以让用户将家中的各种新老娱乐、听音设备,不论有线无线通通打通,组合成各种无线玩法。不过飞傲在研发BTA30时更多考虑的是扩展普通用户群,在发烧玩家看重的一些规格和功能上有些不足。好在一年后,BTA30 Pro来了。它有着怎样的进步?一起来看看。
BTA30 Pro的造型和BTA30几乎完全一致,不过厚度增加少许,重量也多出30g。在BTA30上我曾提到其镜面顶盖不够耐脏耐磨问题,在BTA30 Pro得到改善。在保持铝合金机身的同时,顶盖从BTA30的亚克力材质改为铝合金,不但让机身整体的视觉效果更为统一,质感更加出众,也解决了上述问题。
其实细数BTA30 Pro的变化还有很多。虽然机身正面的按键、旋钮无论从布局还是数量来看,相比BTA30都没有变化,但实则功能却有不同。其中两个按键控制的功能变得丰富不少,原本的电源开关增加了音源输入切换以及PAIR2的功能,原本的PAIR键则增加了暂停、编码格式切换的功能,标识也改为“LL/HD”。这些都是根据此前BTA30用户反馈的信息,在操作便利性方面进行的改善。
顶盖一角增加了5个指示灯,让用户可以更容易了解BTA30 Pro当前的工作状态。
同样从这一角度出发增加的功能还有顶盖一角的5个指示灯,包括了输入源指示灯、Bypass指示灯以及蓝牙状态/编码格式/采样率指示灯,让用户可以更容易了解BTA30 Pro当前的工作状态。在增加实体按键功能的同时,BTA30 Pro依旧可以和FiiO Control App配合,用户通过App在手机上就可以对BTA30 Pro的蓝牙接收/发射状态进行相应设置。
正面的按键、旋钮数量及布局虽然和BTA30一样,但两个按键叠加了更多功能,能实现的操作比BTA30更为丰富。
相比外在设计与操作功能方面的变化,BTA30 Pro内部的提升更为明显,也更显价值。它新增了XMOS XUF208 USB解码芯片,搭配时钟匹配管理系统,可支持384k/32bit采样率,相比此前PCM的48k/16bit采样率提升明显,还能硬件解码DSD256。同时得益于USB解码能力的增强,BTA30 Pro在USB输入、蓝牙发射模式时,增加了对LDAC格式的支持。另外在DSP芯片部分,BTA30 Pro也升级到CT7302EL,可以满足多种格式的解码需求,适用面更广。DAC芯片改用ES9039Q2M,性能相比上一代产品更加出色,同时加入薄膜电容进行调音,增强高频的透亮听感。
高通旗舰蓝牙芯片CSR8675支持蓝牙5.0标准,除了提供常见的SBC、AAC、aptX编码格式支持之外,还为BTA30 Pro带来了aptX LowLatency(下文简称aptX LL)、aptX HD、LDAC支持的能力。其中它还专门提供了一键aptX LL功能,只需要发射模式下双击前面提到的“LL/HD”键,就能启用aptX LL优先功能,对于游戏玩家,以及追剧、看电影等应用场景下的用户来说,aptX LL低延迟的模式更有利于他们拥有音画同步的无线声音体验。
背部除了一根可拆卸的蓝牙增益天线之外,还提供了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类型、数量与BTA30保持一致。
BTA30 Pro背部的接口依旧丰富,包括了RCA模拟输出接口、光纤输入输出接口、同轴输入输出接口和USB-C接口,其中USB-C接口兼顾USB输入和供电,接口的丰富程度足以满足了大多数用户的输入输出需求。此外背部还有一个可拆卸的蓝牙增益天线,以提供速度更快、更稳定的无线连接。
通过FiiO Control App,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对BTA30 Pro的蓝牙接收/发射状态进行相应设置。
BTA30 Pro有三种使用模式:蓝牙接收(RX)、蓝牙发射(TX)与DAC数字解码,前两种无疑是其应用的精髓。开启蓝牙接收模式,用户可以通过它的光纤、同轴、线性输出接口与有线音箱、功能等设备连接,从手机、平板电脑、音乐播放器、电视机等设备发出的蓝牙无线声音信号,通过BTA30 Pro接收并解码后,便可以让不具备蓝牙功能的音箱、功放也能获得“无线”活力。
开启蓝牙发射模式,BTA30 Pro的有线连接对象则变成了游戏机、电脑、电视机、CD机等设备,它们的声音输入BTA30 Pro,转换为无线信号发射给蓝牙音箱、蓝牙耳机,让没有蓝牙功能或不支持高清编码格式的设备,也能实现LDAC高清编码传输,或aptX LL低延时传输。值得一提的是,BTA30 Pro支持UAC1.0模式,与PS5的适配性很好,用户可以在App上切换UAC1.0和UAC2.0,以适应不同的设备接入需要。
DAC模式则是让BTA30 Pro变成解码器,将数字音频转为高质量模拟音频输出或通过同轴、光纤输出。它还可以作为数字转盘使用,配合手机与解码器,实现手机流媒体的解码放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Bypass功能,它实现了输出输入同时工作,让BTA30 Pro能同时连接各种设备。在蓝牙发射模式下,可以支持光纤输入到光纤输出 蓝牙发射输出;在DAC模式下,支持光纤输入到光纤输出。这个功能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电视机光纤输入BTA30 Pro后有线输出到音箱,同时还能连接蓝牙耳机,球迷朋友晚上看球可以安心戴上蓝牙耳机,不用担心影响家人休息。
我先试了一下BTA30 Pro的蓝牙发射功能。用支持LDAC和aptX HD的蓝牙耳机与BTA30 Pro无线连接,BTA30 Pro处于蓝牙发射模式,与笔记本电脑通过USB接口连接。默认情况下,通过观察BTA30 Pro的指示灯,可以判断它与TWS耳机的连接处于LDAC编码格式,此时可以通过编码格式按键可以在aptX HD、aptX、SBC和LDAC等两者都支持的格式之间切换。我在电脑播放新闻节目、电视剧的情况下观察了一下两者搭配的音画同步表现。整体表现让人满意,即便仔细观察主播、演员的口型,也不会有明显音画不同步的感觉,用户手中即便没有支持aptX LL的耳机,也不用担心声音的延迟表现。
再试了一下BTA30 Pro的蓝牙接收模式。通过RCA接口连接M200有源音箱,然后用手机通过蓝牙与BTA30 Pro连接,默认工作在LDAC编码格式下,此时M200变身成一台支持高清无线编码格式的“无线”音箱。在这样的组合下,整体听音感受是不错的,M200温润饱满的声音很好地展现了出来,BTA30 Pro没有额外“调味”,而是还原产品本来特质。BTA30 Pro依旧能同时连接两个蓝牙设备,实现“一拖二”。不过这次它将两个设备的配对键独立,一个配对键对应一个耳机,在实际使用中操作确实简单不少。我用它同时连接两对蓝牙耳机,和家人一起听音乐,看电影,声音同步,连接稳定,体验很不错。
可以看到,飞傲BTA30 Pro在保持前作丰富模式与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内外升级,实现了产品力的提升。它是市面上少有的支持双向LDAC的设备,特别是在USB输入、光纤输入时还能支持LDAC发射,这种能力赋予了用户手中的各种设备,在不同应用场景下都能获得高清编码无线传输的能力。只要你能想到的设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多媒体音箱、解码器、播放器、游戏机、耳机……BTA30 Pro都能将它们激活,实现无线连接下的不同玩法。而更高规格的输出能力,则将“Hi-Fi”标签烙印在了身上,足以满足那些对音质有更高要求的发烧玩家。
带着更好的变化归来飞傲K5Pro ESS
飞傲K5Pro ESS产品资料
USB解码芯片:XMOS XUF208
音频DAC芯片:ES9038Q2M
耳机输出功率:≥1.5W(32Ω负载),THD N<1%
输出阻抗:1.2Ω(PO)
失真:<0.0009%(UAC IN/SPDIF IN)
信噪比:≥118dB (A计权,32Ω)
分离度:>80dB(USB DAC/OPT/COX),PO输出
音频输出:RCA/6.35mm
音频输入:USB-B/OPT/COAX/RCA
DSD支持:硬解64/128/256/512
重量:约480g
尺寸:120mm×146.5mm×55mm
参考价格:1199元
缺芯的话题是贯穿最近一年多时间的热点,不论是消费电子,还是汽车,涉及使用芯片的行业或多或少都有此困扰。音频市场也不例外,特别是在2020年10月AKM工厂发生火灾,导致相关芯片无法供货后,受到影响的品牌和产品不少,飞傲K5Pro台式解码耳放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款上市后广受好评的产品,飞傲当然不会轻易放弃它。这不,换芯之后的飞傲K5Pro ESS重装上市,它是否能延续此前产品的不俗表现?一起来看看。
虽然是台式解码耳放,但K5Pro ESS的个头并不算大,120mm×146.5mm×55mm的“三围”相比K5Pro长了十多毫米。工艺上依旧采用了CNC打磨的全铝合金机身,表面辅以阳极氧化与喷砂工艺,质感坚硬扎实,触感细腻。
开机后音量旋钮周围的RGB指示灯会根据音源的不同采样率亮起不同的颜色。
一体冲压金属音量旋钮是K5Pro ESS正面醒目的元素,与前面板结合的地方向内凹陷,形成了一种自然立体的视觉效果,工艺水准不俗。旋钮依旧兼顾音量调节及电源开关,阻尼适中,调节起来很顺滑,颇具档次感。K5Pro ESS上应用了ADC曲线重构,旋钮调节级数精细无跳变,能有效解决音量左右偏音和噪音问题。旋钮与面板的结合处还隐藏有一圈RGB指示灯,开机后渐亮,工作时明暗相间的渐变效果都是体现质感的细节,灯光柔和不刺眼。除了起到美观的视觉效果,它还会根据音源的不同采样率点亮不同颜色:48KHz及以下为蓝色,48KHz以上为黄色,DSD为绿色。
旋钮的右侧是一个6.3mm耳机接口,附件中有一个3.5mm转6.3mm转接头。左侧的两个拨杆式开关依旧得以保留,各有三档,其一用来选择输入模式,包括USB DAC、LINE IN和SPDIF IN,另外一个用来选择高、中、低三档增益,后者能有效扩大了耳机的适配范围。值得一提的是,K5Pro ESS采用的是纯硬件式增益电路,能确保低增益下搭配高灵敏度耳机使用,音乐动态范围和保真度不受影响。
背部设计有众多接口,包括同轴输入、光纤输入、RCA线路输入和线路输出以及USB-B输入接口、电源接口。
大多数接口都集中在机身背部,包括同轴输入、光纤输入、RCA线路输出/输入、USB-B输入接口以及电源接口,接口类型丰富,可以很好地覆盖现在主流的音源以及各类音箱、耳机,可玩性不错。可以看到K5Pro ESS配备了外部适配器,通过DC15V接口供电。据悉其内部设计了二次电源变换电路,前后级音频电路也分别独立供电,在有效抑制电源适配器纹波的同时,也避免了供电串扰。背部右上角的ESS和SABER HiFi标志,是它和K5Pro一眼就能分清的差异。略显遗憾的是K5Pro ESS并没有将USB接口改为目前更普及的USB-C,日常使用只能依靠附件中的USB-A to USB-B数据线。好在台式耳放不会有经常移动的需求,倒也无伤大雅。
相比外在的“不变应万变”,K5Pro ESS内部硬件的变化才是重点。其中作为核心的DAC芯片更换成ES9038Q2M,算得上是ESS在便携应用领域的旗舰级DAC型号。和上一代产品相比,ES9038Q2M的指标有全面提升,包括失真减少50%,LO串音衰减增加6dB以上,分离度更好,动态范围增加3dB。XMOS XUF208 USB解码芯片搭配时钟匹配管理系统,支持768k采样率和DSD512硬解,直接将规格“拉满”。同时,K5Pro ESS为模拟音频放大和驱动留出了更大空间,二阶LPF 模拟音量调节 电压放大 电流驱动的四级专业架构,更好地保证了声音动态范围与完整性。飞傲还将AM5耳放模块上的“绝技”应用到K5Pro ESS上,将耳放级TPA6120推荐的10Ω输出阻抗降低到1.5Ω以下,使得其输出能力提升60%以上。32Ω负载输出功率可达1.5w,300Ω阻抗下还能输出20Vpp的摆幅,不论用户手中是低阻还是高阻耳机,都能很好地驱动。
我将K5Pro ESS通过USB接口与PC连接,搭配的耳机是阻抗为300Ω的森海塞尔HD600。将增益拨杆调到高增益,K5Pro ESS的推力能够轻松驱动HD600,感觉余力还不小。用这一组合聆听大编制音乐,声场空间定位比较准确,横向与纵向空间都体现出一定的广度,边界轮廓还是比较清晰的。
在聆听流行音乐时,K5Pro ESS能很好地将HD600厚润、扎实的人声展现出来,结像饱满清晰,高频的表现自然柔滑,低频的量感适中,整体的耐听度不错。再通过RCA接口与M200连接,相比用电脑直连,M200的声音表现更为充沛有力,一些原本被模糊掉的细节,此时可以被更好地捕捉到。同时它的声场空间也被扩大了一个级数,显得更加通透清晰。
核心芯片的变化,虽有迫不得已的因素,但是K5Pro ESS作为飞傲新推的产品却一点都不将就。除了保持此前产品在设计、接口、硬件配置方面的优点之外,飞傲也借此在K5Pro ESS上进一步优化升级,新的DAC芯片配合更好地调校,让K5Pro ESS在失真、分离度、动态范围等多个规格参数上相比此前的产品有明显提升。这使得K5Pro ESS能够更好地展现其全面的桌面应用实力:轻松推动大耳机、外接有源Hi-Fi音箱、激活手机、便携播放器与Hi-Fi耳机、音箱的搭配潜力……对于希望在桌面构建一套能适配多种设备的解码耳放的玩家,飞傲K5Pro ESS会是一个值得他们重点考虑的产品。
台式无损播放器与台式解码器区别到底是啥,推荐一下合适的如何?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无损音乐播放器和音频解码器的区别如下:1.性质不同:“无损音乐播放器”属于播放软件,需要进行下载安装后使用;“音频解码器”属于外置硬件,需要连接设备后使用。2.使用方式:“无损音乐播放器”能够直接播放无损音乐文件格式(FLAC/APE/MPC/WV);“音频解码器”需要与光驱连接,从而获取音频信号。3.使用条件:“无损音乐播放器”使用需要电脑有足够的空间下载安装;“音频解码器”播放时必须有音频输出设备,音频解码器本身不能输出声音。“无损音乐播放器”可以播放无损音乐(FLAC/APE/MPC/WV),音乐原声经过有损压缩后,为MP3格式,经过无损压缩后为FLAC/APE/MPC/WV格式。“音频解码器”将CD机或其他数字音源播放器一分为二,把读取的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再输出给放大设备进行重放;纯解码器是不能直接连耳机的,必须通过外置放大设备连接耳机后才能出声。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播放器一般是集解码播放一体的,解码器是纯解码用,要配合播放器使用,有些播放器品质不好的配上更好的解码器后效果会更好些。
楼主可入个艾巴索DX200二手机(闲鱼2800元左右),若不差钱,直接上DX220(闲鱼奔4000以上)。听过山灵5(不是5s),头领802(其推力大,别的一无是处),综合其不如DX200(我有一个) 若再不差钱,直接上头领‘太子’,不是‘红衣太子’。
带解码的串流台式播放器 好一点点有源音箱就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听觉了。音源,音质都有了保障。
无损播放器的作用是读取音乐文件,形成数字信号。解码器的作用是读取数字信号,并转换成模拟信号。通常播放器都带解码器!
现在应该买带串流的播放器,方便,音质也有保障。
仙籁B2网络数字音乐播放器的音质就挺不错,它是一款自带解码/耳放的播放器,这款音乐播放器一体机的解析力还可以,歌曲原本的很多细节都可以还原出来,不像以前的一股子数码味,流行曲还原出来的声音很有磁性,它的声音更接近自然一点,清晰度高,乐器的分离度高,高音非常清脆,一点都不刺耳,完全可以作为入门级HIFI无损音乐播放器使用。舒适!
从CD到无损音频,重听最爱的音乐—aigo H05播放器
说起这听音乐,小时候都是听磁带开始,然后是CD,MP3到现在的流媒体,说真的还真有点怀念当年的听歌的时候,一张专辑能听很久。几年前接触到了hifi这个概念,相比当年的MP3,高端一些的音频播放器可以播放各种无损音质,例如最早通过CD转录的WAV,当时能播放这种格式的音乐播放器都不便宜,而且播放效果也更好。虽然手机也可以通过播放软件播放各种无损格式,但是内置的播放芯片依旧是无法与专业的音乐播放器比拟的。这不最近搬家的时候整理出来几箱当年买的CD,当年的CD机已经无法使用了,所以入手一款音乐播放器——aigo H05,准备搬家后慢慢的将这些CD整理一下,都转成无损格式的音乐来回味当年的感觉。播放器大家都熟悉,只是曾经的那种小巧的mp3不多见了,现在多是这种功能比较全面的,而且变大了一些。aigo 音乐播放器H05采用了大屏设计,也是播放器产品的趋势所在。
黑色机身显得比较沉稳,顶部可以看到一个旋钮,这是音量调节的旋钮,正面的底部为触摸式的按键,一共有5个触摸按键,这个设计很像安卓机的菜单按键模式,用来控制选项、确定、返回和菜单等功能。
在播放器的顶部可以看到一个宽大的音量旋钮和两个耳机接口,标有BAL的2.5mm的平衡接口,另一个耳机图标的是3.5mm的耳机接口。相比于普通的单3.5mm耳机接口的播放器,具备BAL平衡接口的播放器可以输出更好音质。
侧面有4颗实体按键,用来控制电源开关、上一曲、下一曲及播放暂停功能。开关按键下方还有一个电源指示灯。底部有一个USB-C接口和一个TF卡槽。因为aigo H05播放器自身不具备内存,所以必须使用储存卡保存歌曲。
侧边框为金属材质一体成型,背面采用了玻璃材质,手感不错,而且边框还不易残留指纹,这点绝对是好评。
开机后指示灯会亮起,在息屏时也能知道是否开关机,不用反复按键通过屏幕来确认。进行简单的设定后就可以使用了。
如果插入了内存卡,机器会自动扫描歌曲。播放器的界面分为两个部分,顶部的导航条是一直存在的,导航条下方则显示菜单内容。导航条的左侧显示的是音量直,然后是耳机接入的方式,当前时间,耳机高低增益以及电量。通过正面的触摸按键的左右来进行选择,按OK键确定,不得不说这个触摸按键的震动反馈,非常的明显,就我个人而言,感觉震动反馈有点大。
播放界面有三种视图样式可选,街头模式字体比较夸张,菜单模式画面比较简约,画廊模式每屏只展示一个功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画廊模式,如果能自定义图标为歌曲封面循环展示就更完美了。
设置选项中,可调整的内容还是挺多的,例如歌曲扫描方式自动还是手动,字体大小,屏保效果、时间等,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修改触摸按键的震动大小。
aigo H05的播放设置可调整的内容很全面,输出选项可以选择耳机、line out适合不同的设备,EQ内置了8种风格,也可以自定义三组个人设置满足不同听感的需要。而且还针对不同抗阻的耳机可以调整高低增益,让不同的耳机都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功率,DSD增益补偿、LR升到平衡以及数字滤波器,都是为专业发烧友们定制的功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备类型进行全面的调整。
在音频格式的支持上,除了常见的mp3、m4a、aac等音频格式,也支持flac、ape、wav等无损音频格式,基本上是通吃各种音频格式。aigo 内置了的ESS的9038Q2M解码芯片,这块解码芯片针对移动音频设备进行了设计和优化,被很多小型音频播放设备所使用,解析力强、电流输出足、驱动性能强劲,可以应对不多种同抗阻的耳机。
aigo H05信噪比为119dB@1KHz,支持24bit/192KHz的音频,频率响应为20Hz-40KHz,失真度平衡端 0.0006%,单端 0.0005%,支持耳机的抗阻为8Ω至300Ω。从这些参数上来看,绝对是要比手机好很多的,信噪比达到了119分贝,可以说基本上听不到底噪。抗阻最大达到了300Ω,各种大型耳机也都可以推动,不用担心推力不足无法发挥出大抗阻耳机的效果。
接下来说说听感吧,现在大家多用手机的来听歌,我就来对比一下现在手上只有一个iphone 6是带有3.5mm耳机单端接口的手机了,导入几首不同风格的歌曲来测试一下,iphone 6使用自带的音乐播放软件,aigo H05不使用任何EQ设置来播放音乐。自己平时听歌比较杂什么类型都听,对比聆听了多种风格的歌曲,比较明显的感受就是解析度提高了,使用aigo H05播放器可以更多的听到一些细节,例如一些铺垫的背景音色,而且层次感觉也明显了,如果听录音质量高的音源效果会更好。
平衡端接口相比3.5mm单端接口可以更有效的消除底噪,让播放的声音更加的干净,自己给耳机更换了一条2.5mm平衡接口的耳机线,真的就是一耳朵的区别,声音的分离度、层次感、声场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声音也更加的干净,人声也那种贴耳感。一个好的播放器也是要配好耳机和好线材才能得到更好的声音体验。
播放界面可以歌曲的封面,不过需要先通过电脑软件进行设置,如果有动态歌词,也是可以显示的,这点我倒是没想到,要是能和各种播放软件一样可以封面和歌词来回切换就完美了。
除了单独作为播放器使用,aigo H05也可以当做DAC使用,可以连接电脑作为电脑的声卡。只需要将USB模式手动切换为DAC模式,连接电脑后会自动识别音频播放器为声卡,连接电脑后播放器的界面会显示DAC的图标和0KHz/0Bits的码率数值,随便播放一个音频屏幕上的参数就会改变为32kHz/24Bits,这个是默认的数值,想要更好的音质就需要手动在声音设置中调整选择。最高可以选择352.8KHz/24Bits,但是可能会出现播放问题,直接选192KHz/24Bits就完事了。
aigo H05这款播放器的4寸屏幕视觉效果不错,就是非常容易去点屏幕,毕竟现在这么大屏幕很难不让人觉得这是一个触屏设备,底部的触摸按键反应灵敏,就是振动反馈有点重,如果可以自己设定振动反馈就好了,再有就是返回按键和菜单键有点偏小不方便按动。3000毫安电量足够长时间使用了,而且type-c接口充电也非常方便。2.5mm平衡端口和3.5mm的单端口可以使用不同的耳机。而且播放设置也可以对耳机的增益、数字滤波、EQ、DSD增益补偿、LR声道平衡等进行全面设置,功能丰富,性能优秀。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