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怎么合理的排片「高评分低排片率影片引争议院线是如何排片的」

时间:2022-12-25 03:32:46阅读:2177
本报记者 郭梦仪 北京报道今年的暑期档和中秋档,排片成为了业内备受争议的话题。包括《明日战记》《狼群》等电影,不少观众都在抱怨“影片好、但排片少”,《狼群》的主演之一张晋曾含泪寻求电影排片。事实上,近年…

本报记者 郭梦仪 北京报道

今年的暑期档和中秋档,排片成为了业内备受争议的话题。包括《明日战记》《狼群》等电影,不少观众都在抱怨“影片好、但排片少”,《狼群》的主演之一张晋曾含泪寻求电影排片。

事实上,近年来就不断有片方对院线排片公开抱怨,例如在2016年,《百鸟朝凤》的导演吴天明曾公开下跪,求院线给予排片;2017年,《闪光少女》宣发团队集体下跪求排片;2018年,导演冯小刚公开指责万达给《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太少;今年暑期档,《明日战记》主演、监制古天乐也公开表示院线排片少。而这些公开请求、炮轰排片的出品方或宣发团队,其电影往往在豆瓣等电影打分平台均有着7分以上的成绩,可以说在观众当中拥有不错的口碑。

不过也有《红海行动》《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等上映初期排片较低,但最终逆袭成为档期排片最高的影片的案例。

针对上述现象,《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多位从业者了解到,排片率更多取决于发行预售以及上座率。排片经理会根据提前观影体验和预售情况决定影片前三天的排片,根据上座率的高低决定未来的排片,而排片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票房的10%~20%。此外,记者还联系采访了多家上市影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排片率不合理?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9月9日,由张晋主演的中秋档军事动作片《狼群》在全国上映,影片虽然有张晋、李治廷、蒋璐霞等一众明星出演,但截止到9月23日,该片的票房却只有2351.7万元。

事实上,电影《狼群》的票房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并不意外。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在9月9日首映日,《狼群》的全国排片大概是10.7%,次日就下降到2.8%。CGV影城(清河IMAX店)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狼群》的预售并不高,因此首日的排片高一点,大概是4场,后面就没排片了,一直到9月23日。

与《狼群》相似,暑期档的科幻片《明日战记》也同样拥有豪华的明星阵容,集结了古天乐、刘青云、张家辉、刘嘉玲等一线明星,制作成本也比较高,但票房不佳。公开资料显示,《明日战记》从2015年就开始筹备拍摄,在该片中担当主演且兼任监制等多个角色的古天乐花了7年时间打磨,最终电影的出品方为深圳电影、天下一电影、寰亚电影、万合天宜、猫眼、宏寰文化等,发行方只有猫眼。相比同样暑期档的科幻片《独行月球》的开心麻花、猫眼和淘票票三方,在宣传和排片方面,《明日战记》显得较为弱势,尤其是《独行月球》发行中有两方是线上电影票销售的主要渠道。截至目前,《独行月球》票房30.31亿元,依旧占据日票房排名前三,《明日战记》票房6.68亿元。

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数据显示,即便在《明日战记》的首映日,《独行月球》的排片高达48.6%,《明日战记》只有28.9%。到8月12日,《独行月球》排片率下降到37.9%,《明日战记》为20.8%。9月12日,《独行月球》排片率为21.6%,高于《明日战记》的13.8%。而最终,《明日战记》票房仅有6.53亿元,片方分账票房2.35亿元。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明日战记》票房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院线排片较少,尤其是上映前几日的排片率相对同档期对手没有形成绝对优势。一位不愿具名的影视公司总经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独行月球》的排片占比一直很高,前期一度高达60%,即便是《明日战记》上映后,也能达到40%以上,直到《断桥》上映,才降到30%。反观《明日战记》,上映首日排片只有29%,如今更是降至15%。

上述人士表示,排片少的原因,是因为部分港片资本在内地市场的院线资源方面较为弱势,《明日战记》的上座率和《独行月球》相比相差不大,后期更是反超了《独行月球》,说明观众对《明日战记》的接受程度并不低。而8月19日上映的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又进一步压缩了《明日战记》的排片。

而《明日战记》在香港8月25日首映之后将宣传重点转移到了香港市场,内地排片率在8月26日开始大幅下降,从8月25日的18.2%下降到13.1%。后面虽然有所回升,但是再也没有回到18%。

预售 上座率或决定排片量

“首先要说明一点,排片工作是影院的主要工作之一,排片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票房的10%~20%。”在北京一院线工作7年的小王(化名)告诉记者,正因为排片很重要,所以大型的院线在总部会下发排片指导,尤其是重点影片的上映,但这也只是粗略的全国性指导。剩下的就是各自门店对于自己的情况进行微调。一般的排片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上下幅度范围在5%左右。而每个影院的经理要为自己的业绩负责,无论宣发团队怎么宣传,最后排片还是影院经理来定。某部电影预售高,等于提前锁座,把三分之一的影厅与时间分配给预售好的电影是很正常的做法。而随着每日的上座率,会有相应的调整。

一些影视出品公司有自己的线下影院,那么该片在排片方面就会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哥,你好》的出品方就有万达。一方面可以优先排自己的片;另一方面可以第一时间获知别人的排片信息,制定最佳宣发方案。”小王说。

此外,小王表示,国内外的影片在排片上有所区别。引进的好莱坞分账大片,由于前期宣传力度大,以及市场对好莱坞制作产品的信心,因此在上映的前三天都会给予35%以上的排期,期望值特别高的影片,甚至可能会出现如《复仇者联盟4》这样的极端排映,排片率达到85%甚至是100%。

而国产影片一般扎堆在暑期档、贺岁档排片,影城一般会对几个大片进行相对的平均排映,大概在30%以上,中间穿插一些小制作影片,不过一旦一部影片上映前三天上座率不高,排片率会大幅度减少。

另外,目前很多片方(发行方)还有第三方选座平台(猫眼、大众点评)都会对影片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补贴活动,如9.9元一张的电影票等。这些补贴活动也是有排片比例要求的,必须满足百分之多少排片比例,才会进行补贴。同时能够有钱做补贴的影片通常质量也不会太烂,所以影城一般会选择满足排片要求以参加补贴活动。但是,这个排片比例的要求是有时限的,一般是影片上映的第一天。

(编辑:张靖超 校对:颜京宁)

影院怎么合理的排片「高评分低排片率影片引争议院线是如何排片的」

《哪吒重生》高口碑低排片,影院到底是怎么排片的?

个人认为电影院排片是为了盈利,那么既然是为了盈利,电影院需要的只是一个科学的盈利方法,目的就是为了多赚钱。我觉得电影院排片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一、看电影中的明星

这些明星包括谁做的导演(导演,制作人与明星演员界限越来越不明确),里面都有哪些当红明星?等等!比如周星驰、徐峥、吴京、成龙、邓超,黄渤,张艺谋,冯小刚等人,以他们为主制作的电影都不会太差,电影院排片的时候都会首先考虑。

二、看电影的前期宣传和固有影响力

这就是电影体裁方面的情况了,前期宣传就是电影上市之前的造势,当然,制作方都会有很多手段,不过现在电影院和制作方都更关注电影的固有影响力,就是说这个电影题材有没有历史?比如眼下热播的《捉妖记2》和《唐人街探案2》,这两部电影都有第一部打好了底,形成了人们的口碑和对下一部的期待,所以,电影院排片也会重点考虑。这也是为什么有一部电影上市之后比较卖座,然后制片方就会不停地拍二三四五六部等的原因,比如叶问系列,黄飞鸿系列,碟中谍系列,X战警系列,终结者系列,变形金刚系列,功夫熊猫系列,绿巨人系列,指环王系列,星球大战系列等等。

三、电影院参与制作的电影

从如上几点也能看出,一部没有名演员名导演参与的没有前期基础的全新电影要想打开市场有多么艰难。那么就没有一点办法了吗?也不是的!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电影院直接参与制作拍摄和播出,比如今年的春节档电影《红海行动》为什么能异军突起?就是因为其是博纳影业投资拍摄制作的电影,自家的孩子当然要好好爱待了,所以《红海行动》起码在博纳影业不缺良好的排片,只要质量不错,票房当然也就可以了。

四、名人效应

我们所知道的电影还有郭德纲的《祖宗19代》,如上的几点郭德纲基本是啥也不靠呀。但是不要忘了郭德纲是名人,而且基本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名人,这是会有一种名人效应的,更何况它还是一个笑星呢?所以《祖宗19代》的排片靠的主要是郭德纲的名人效应,至于他跟各大院线老板有没有关系往来咱就不知道了,就是有关系意义也不大。 不过他这部影片也是奔着搞笑喜剧去的,正适合春节这种喜庆的节日,况且郭德纲在全国有着数量庞大的粉丝人群,喜欢他的搞笑相声的人也愿意去电影院看一看,所以,电影院也会相应的排上他的片子,当然,比前面三个因素来,单靠名人效应还是要略嫌单薄一些的,如果不是电影的质量和口碑都极好的话,票房的表现可能会很让人失望。

以上就是我认为影响电影院排片的因素。

影院怎么合理的排片「高评分低排片率影片引争议院线是如何排片的」

电影院如何排片的?

电影院的排片是根据,首日是根据电影的导演以往的成绩来排片的,比如国内的周星驰,吴京,张艺谋,冯小刚等等拍的电影场次肯定是要多于其他导演场次的。

以后就是看口碑,口碑越好排片率就会越高,不过也是要观众买不买帐如果观众不买帐口碑再好排片率也不会高,影院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影院就是为了赚钱。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越多观众买票的电影,就会排片率很高,观众决定了电影院如何排片。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