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结局「李隆基怎么抢了儿媳妇」
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儿子李亨, 这爷俩都是唐朝的皇帝,我们都知道皇帝乃万乘之尊,杀伐果断冷酷无情,按说和怕媳妇沾不上边。
怕媳妇都是民间那些窝囊男人干的事。令人意外的是,这爷俩都怕媳妇,尤其是李亨,你都不知道怕媳妇怕到什么程度了?他爹病危都不敢去看望一眼。
就这样,一代雄主李隆基被儿媳妇活活折磨死了,只留下一声叹息。
年轻时的李隆基
说起李隆基那就话多了,他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简直是判若两人。前半生可谓是杀伐果断英明神武,后半生则是昏庸无能贪恋女色,最终死在了女人手中。
咱们简单回顾一下李隆基的前半生: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3子,人称李三郎。
李隆基和杨贵妃
李旦是谁呢?李旦是武则天的小儿子,他曾两废两立当皇帝。李旦第1次当上皇帝不久,就被他的母亲武则天废了。第2次当皇帝是他的儿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一手促成的。
当时李隆基是禁卫军的统领,他和有政治野心的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废了韦皇后立的傀儡皇帝,把李旦复位当上了皇帝。
李旦也知道,凭自己的能力不可能复辟当上皇帝,为了感激老三做出的贡献,没过多久他就把皇位禅让让给了儿子李隆基。
也就是说按继承皇位的顺序,李隆基是三子不具备,但是他有从龙之功,其他几个兄弟无人能及。
李隆基凭实力当上了皇帝,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幸福不会自己从天降,拼搏争取才是硬道理!
李隆基当上皇帝后并非一劳永逸,当皇帝有当皇帝的难处,他的姑姑太平公主觊觎他的皇位,姑侄二人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了。
太平公主像他母亲武则天一样有很强的权利欲。
太平公主
慢慢他发现这个侄子不好掌控,于是就萌生了想把李隆基废掉另立傀儡的念头。
就在姑姑将要动手的时候,李隆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姑姑抓了起来。
听到消息,老爹李旦哭着求儿子放了姑姑,李隆基为斩草除根,不顾亲情斩杀了姑姑。
从这点可以看出,李隆基绝不是一位优柔寡断之人。他知道该出手时必须出手,杀了姑姑以后就没人敢和自己叫板了,从此李隆基静下心专注治理国家,于是出现了开元盛世。
李隆基
李隆基的前半生有多么英明神武,他的后半生就有多么样的昏庸无能。
其昏庸之处有两点,第1点是他在50多岁的时候娶了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杨玉环就是人们常说的杨贵妃。
第2点就是重用边将安禄山,宠信奸相李林甫。李隆基的失误,最终造成了安史之乱,大唐由盛转衰。
安禄山
安史之乱发生后,李隆基带着杨贵妃和一些重臣及他的长子李亨儿媳妇儿张良娣一干人等逃往蜀地四川。
当走到马嵬坡的时候,禁卫军发生哗变杀了宰相杨国忠,士兵们认为造成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宰相杨国忠引起的。
另外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族兄,士兵们为了防止杨贵妃秋后算账,于是逼着李隆基把杨贵妃杀了,否则我们不保护皇上了。
李隆基为了自保,违心赐死了杨贵妃。
杨贵妃之死
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是太子李亨联合禁卫军统领陈玄礼发动了政变,目的就是推当时的太子李亨上位当皇帝,让老皇帝李隆基靠边站。
说实话,太子李亨最初没有这种想法,只不过是陈玄礼和禁卫军等首领先斩后奏处死了杨国忠和杨贵妃,迫于无奈,太子李亨被逼着,和他老爹李隆基分道扬镳。
李隆基继续往蜀地逃亡,李亨则北上平叛。
按李亨的性格来分析,我认为他主动夺权的成分不高,谁愿意做一个乱世皇帝呢?不管愿意不愿意,事情走到这一步,李亨不得不去做。
实际情况,和李亨一起北上平叛的人数并不多,令他感动的是张良娣始终不离其左右,并且行走在他的前面。
张良娣
良娣是李亨妃子的称呼,地位仅次于太子妃,由于他姓张,叫什么不知道了,于是历史上称她为张良娣。
到后来李亨称帝,张良娣被封为了皇后,她就是历史上的张皇后。
大家请注意,当时北上平叛的李亨还是太子,所以咱们称张良娣还不能称张皇后。
说起张良娣也是历史上有能力的女人,史书记载:她小时候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冰雪聪明。她之所以能成为仅次于太子妃的良娣,完全得益于李隆基。
原来李隆基小的时候,由于生母杨氏得罪了武则天被赐死,他的姨妈也就是他母亲的姐姐收养了李隆基,换言之,李隆基是被姨母养大的。
李隆基当了皇帝以后为了感恩,就把姨母儿子的女儿招进宫,做了儿子李亨的妃子,这个女儿就是张良娣。
李亨
纵观张良娣这个人,小时候和她长大以后有很大的区别。李亨做了皇帝以后,张良娣转正做了皇后有了权利的张良娣,也就有了政治野心,人也就变了。
话接前言,在逃亡的路上,张良娣还是一片赤诚,她走在李亨的前面,说是为丈夫挡枪。
生下儿子三天后,他就起身为战士们缝补衣裳,李亨说让她注意身体,张良娣说,为了早日收复失地,我应该尽绵薄之力。这时候的张良娣是一个完美的女人,重情重义,有家国情怀。
天宝十五年七月十二日,北上平叛的李亨在灵武城南门城楼登基称帝,改年号为至德,史称唐肃宗,并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而后平叛很顺利,安禄山、史思明被杀,官兵收复了洛阳、长安两京,局势稍稍平稳,李隆基以太上皇的身份回到了长安。
两年后,张良娣转正当上了皇后。
有了权势的张皇后,心中权力欲怪兽被激活,她仗着李亨的宠爱,勾结宦官李辅国干预朝政,她想效仿武则天拥有无上权力。
这时太上皇李隆基成了她打击的对象,她认为削弱太上皇的权利,无疑是增加丈夫和自己的权利,此后她千方百计折磨李隆基,把太上皇身边的宠臣一个个调开,最终李隆基成了孤家寡人。
老年的李隆基
一个孤老头子没有了权力,无疑成了任人摆布的木偶,张皇后把公公从优雅的环境赶到了偏僻的宫殿。如此对待太上皇,就连伺候李隆基的太监高力士都看不下去了,望着曾经神武英明的李隆基变得邋邋遢遢,高力士只能暗暗流泪,他能有什么办法呢?
就连当今皇上李亨都拿自己的媳妇没办法,李亨想看老爹一眼都不敢,张皇后用软刀子杀人的办法慢慢折磨太上皇。
呜呼哀哉!李隆基一生栽到了两个儿媳妇的手上,一个是杨玉环,一个是张皇后,这两个女人都不是省油的灯,李隆基最终落得了一个晚景凄凉的下场。
张良娣
宝应元年,受尽儿媳妇欺负的李隆基凄惨死去,享年77岁。
同年,疾病缠身的李亨也死了。不过,张皇后还是没能够把持朝政,由于李辅国的背叛,她被继位的唐代宗李豫废为了庶人,最终幽闭而死。这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武惠妃、张良娣是不是都想效仿武则天?
导语:
唐朝出了个武则天以后,唐朝女人们的地位一下子就被提高了。尤其是武则天身边的那些女人,每一个都把武则天当成偶像。
甚至有人希望能成为第二个武则天,这样的人还真不少,而且都聚集在武则天身边。或许是跟武则天相处久了,觉得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自己的野心也就膨胀了。
武则天有四个儿子,前面俩儿子都早逝了,三儿子李显和四儿子李旦都先后做过皇帝,后来一个被武则天给赶下了台,一个主动退位让贤给武则天做皇帝。
李显被赶下台以后,被封为庐陵王,备受武则天的压迫,多次想要自杀,一直都是他媳妇儿韦皇后陪在他身边。
帝复位,光艳动天下,侯王柄臣多出其门。尝作诏,箝其前,请帝署可,帝笑从之。又请为皇太女,左仆射魏元忠谏不可,主曰:“元忠,山东木强,乌足论国事?阿武子尚为天子,天子女有不可乎?”与太平等七公主皆开府,而主府官属尤滥,皆出屠贩,纳訾售官,降墨敕斜封授之,故号“斜封官”。---《新唐书》
李显对自己的媳妇儿非常感激,所以他曾经承诺,如果将来他重新做了皇帝,那么韦皇后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那么好了,神龙政变以后,李显再次被张柬之等人扶上皇位,从此以后李显对韦皇后那就是言听计从了。韦皇后在后宫和武三思私会,李显也是不管不顾。
可是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却并不满意自己的地位,她认为自己的奶奶武则天是个英雄,她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武则天那样的女人。所以安乐公主一直希望唐中宗李显能够把她立为皇太女,也就是未来接班人的意思。她是老李家的女儿,自认为反对的声音自然要比武则天时期小得多,可是李显不完全是个糊涂蛋,他多次拒绝了自己的女儿。结果安乐公主和韦皇后心里就不高兴了,此时韦皇后称帝的热情也被点燃了,她想着成为武则天,将来把皇位传给女儿安乐公主。于是母女两个人就商量了一番,狠心把唐中宗李显给毒死了。这件事可就玩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果断发动起义,把这母女俩都给宰掉了。
作为武则天最宠爱的小女儿,太平公主对权力的热爱,其实早就被培养起来了。早年她嫁给薛绍的时候,小日子过得很幸福。
可惜薛绍被武则天给宰掉了,太平公主的人生彻底陷入了绝望。此后虽然又改嫁了可是太平公主的性格大变,开始不断和其他男宠有接触。
唐中宗被毒死以后,太平公主伙同李隆基,打算把唐睿宗李旦重新扶上皇位。于是他们俩发动了政变,推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掌控的政权。此后太平公主因为功劳很大,长期得到了唐睿宗的庇佑。唐睿宗时期,太平公主大权独揽,7个宰相有5个都是她提拔上来的。甚至到了唐玄宗登基以后,太平公主依旧不肯放权,甚至打算推翻唐玄宗,自己来做这个皇帝,毕竟她老妈就是皇帝,而她也是老李家的孩子。可惜他遇到的对手是唐玄宗,一个手段和城府都比她高明的人,最终太平公主被杀,她的势力也顷刻间被瓦解。
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本来就是罪臣之后,在后宫之中只想要好好活下去。因为有才华,所以被武则天看中,不断得到提拔,才有了后来的地位。
上女安乐公主适三思子崇训。上官婉儿,仪之女孙也,仪死,没入掖庭,辩慧善属文,明习吏事。则天爱之,自圣历以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及上即位,又使专掌制命,益委任之,拜为婕妤,用事于中。三思通焉,故党于武氏,又荐三思于韦后,引入禁中,上遂与三思图议政事,张柬之等皆受制于三思矣。---《资治通鉴》
上官婉儿在唐中宗时期,和女宰相没有什么区别。朝中不少大事都是由她来做出裁决,唐中宗李显也十分信任她。
当然了为了活下来,上官婉儿和李显、武三思等人之间,也有说不清楚的三角恋关系。可是我认为上官婉儿纯粹是为了自保才会如此。
她不可能有称帝的想法,因为她没有什么根基,而且她本人是比较守规矩的。最多是为了活下去,才会不得已参与到政务处理上来。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好歹也是皇家血脉。唐玄宗为了得到武家和李家的双重支持,迎娶武惠妃也就是议事日程上的事情了。
婚后俩人的关系还真的不错,因为武惠妃不仅长相甜美,而且与唐玄宗交心,两个人先后生了4个儿子和3个女儿,可见有多相爱。
后期唐玄宗甚至想要把武惠妃封为皇后,可惜朝中反对武三思的浪潮实在是太高,作为武三思的侄女儿,自然也是受到了牵连。
武惠妃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能够成为太子,所以她找个机会陷害了当时的太子李瑛以及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使得他们仨都被唐玄宗给杀了。
他们被杀以后,武惠妃因为惊吓过度一病不起,或许她只是想废掉李瑛的太子位,并没有想要害死他,可唐玄宗的手段太毒辣了。
此后武惠妃就病死了,她这么做纯粹是为了儿子李瑁,不可能是自己要登基做皇帝,当时已经不具备女主登基的基础了。
皇后宠遇专房,与中官李辅国持权禁中,干预政事,请谒过当,帝颇不悦,无如之何。后于光顺门受外命妇朝,亲蚕苑中,内外命妇相见,仪注甚盛。先在灵武时,太子弟建宁王倓为后诬谮而死。自是太子忧惧,常恐后之构祸,乃以恭逊取容,后以建宁之隙,常欲危之。张后生二子:兴王佋、定王侗。兴王早薨,侗又孩幼,故储位获安。---《旧唐书》
张良娣其实和武惠妃十分相似,这位大姐长相甜美,也比较聪明。嫁给了太子李亨以后,被封为良娣。唐肃宗称帝以后,张良娣被封为淑妃、皇后。
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废掉太子李豫,改立自己的儿子李侗做太子。可是李豫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很深的基础,所以不是张良娣所能撼动的。这件事失败以后,张良娣被幽禁了起来,随后又被贬为庶人。
不管她们有没有称帝的想法,反正她们在历史上都搅起了不小的风波。可以说这些都是武则天带来的。
过去女性在历史上出现的角色,很少有唐朝这么突出的。唐朝的女性,自从武则天以后,在性格上得到了解放,所以她们逐渐也就有了别的想法。
有想要当皇帝的,诸如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也有想要靠儿子把持朝政的,比如张良娣、武惠妃等,只有上官婉儿是为求自保的。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新唐书》
《旧唐书》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