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帧电影为何成为话题「120帧电影为何成为话题」

时间:2022-12-22 02:21:30阅读:1188
作者:任姗姗李安导演的电影《双子杀手》,让120帧又成了热门话题。继2016年推出首部120帧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李安在自己设定的坐标上,又往前跨了一步。《双子杀手》是一部科幻题材的动作片,依然延续1…

作者:任姗姗

李安导演的电影《双子杀手》,让120帧又成了热门话题。

继2016年推出首部120帧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李安在自己设定的坐标上,又往前跨了一步。《双子杀手》是一部科幻题材的动作片,依然延续120帧 4K 3D的技术组合,并且为适应120帧的要求,首次用CG特效 动作捕捉打造了人类主角。简单说,《双子杀手》技术升级了,投入更大了。随之带来的讨论也更热烈了,最大分歧在于120帧:这样的技术革新是否必需?

我们知道,当前电影的通用格式是24帧/秒,这一标准从有声电影时代沿用至今。随着大片时代的到来,24帧显出不足,快速移动的画面容易出现拖尾、虚影、模糊等问题,在3D条件下则更为明显。高帧率拍摄让画面更清晰稳定,细节也更丰富连贯。近些年,一些导演开始尝试用高帧率拍摄电影,李安则首次尝试120帧,让每秒银幕更新120张画面。

120帧 4K 3D是什么体验?观看《双子杀手》如同置身巨屏高清电视前。观众眼中的世界清晰了数倍,感观变得极其敏锐,大量过去不被留意的细节冲击视觉,每个画面都蕴含巨大的信息量。高度清晰感带来了高度真实感:高速行驶的摩托车剪裁风的形状,子弹运行的轨迹被捕捉得清清楚楚,观众如同站在街角目击银幕上的一切,光线、灰尘、枪火、影子、水波、飞虫,触手可及。

100多年来,电影一直被视为造梦的艺术。某种程度上,模糊为电影带来特有的韵味,电影的魅力常在于与真实的似与不似之间。120帧改变了传统的观影感受,也因此被批评者认为像电视不像电影,失掉了电影感。

所以,到底是科技解放了艺术,还是消解了艺术?120帧的争议在于科技与艺术这对矛盾关系。

电影从诞生起就与科技密不可分。从最早的无声电影到上世纪20年代的有声电影,再到30年代的电影有了色彩,50年代出现宽银幕,七八十年代的立体环绕声,以及本世纪的《阿凡达》掀起3D电影技术新浪潮……电影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推动,新技术让电影释放新魅力,也带来新的电影美学。当然,任何新生事物总有一个被接受的过程。

120帧的革新还与数字时代带来的焦虑有关。很多人认为,在这个被大屏小屏占领的全媒体时代,传统电影、传统电影院的生存正在遭遇挑战。论视觉效果,智能电视已经可以达到4K、8K,家庭影院让人们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大片的视听感受;论沉浸感、参与感,电子游戏比电影拥有更天然的优势。今天,电影如何巩固自己的观众群,满足不断升级的观赏需求?这是电影业求解的命题。

在追逐技术革新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电影不仅是一种观赏体验,也是一种叙事艺术。因为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好看依然是他们走进影院最重要的理由。在一个贫乏的故事面前,高新技术只会沦为炫技,不可能长久地挽留观众。这一点,中外电影都有过教训。

电影也许需要一场自我革命。这场革命,需要电影人、市场、观众、评论家一同完成。24帧经过100多年的完善,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创造,一部又一部作品的观众反馈,才塑造了众多经典。120帧只是一个开始。它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需要故事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观念的革新。(任姗姗)

120帧电影为何成为话题「120帧电影为何成为话题」

当我们在谈论李安120帧每秒的电影时我们到底在谈什么?

       如果实在搞不清也没关系,如此高帧数的画面带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逼真的沉浸感,主角就在你眼前,触手可及。你只需要走进电影院去感受到那种身临其境带来的惊艳就好。

     电影通过斯图尔特饰演的姐姐角色表达了对伊拉克战争的质疑:
  「 一直在找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找到了没有?」
  「 我们都是知道这场战争是为了什么?——石油 」
  美国人打着正义旗号入侵伊拉克,士兵相信他们真的是到别人家乡送温暖,帮助他人建设他人的祖国。然而伊拉克平民恐惧、排斥的表现说明一切,美国人给他们带来的只有一团糟的生活。

       记者们认为比利的英雄事迹是一种风光无限的谈资
  橄榄球运动员们要比利描述杀人感受
  在中场表演伴舞的年轻人眼里他们是一群“傻大兵”;舞台布置人员认为拖延他们工作的都是在找麻烦;场边观众一边尊称他们为“美国英雄”一边拿战壕里同性恋开涮
  菲姗觉得比利不可以有退缩的想法,在她眼里比利因为是英雄才可爱。
  姐姐极力促使比利留下来,她找医生安排好了一切只等比利点头,当她得知比利去意已决怒摔方向盘。
  一群经历短暂回国的美国大兵,在不同境遇中面对不同人,有人喜欢有人讨厌,却没人理解……
  姐姐不明白比利为什么非要回到战火硝烟,她不理解比利作为士兵的责任和义务
  菲姗不明白比利居然想要留下来,他不理解生而为人士兵也有柔弱的情感
     观众们不明白为什么比利不能够详细描述战场的感受,他们不理解那是战场最不堪回忆的残酷
  球场老板不明白为什么不接受“有点总比没有好”的理论,他不理解战壕里的感情是不能贱卖的。

120帧电影为何成为话题「120帧电影为何成为话题」

在60帧还没普及的情况下,《双子杀手》直接上4K120帧是不是太急了?

从赚钱的角度说可能过早上4K120帧有点急,《双子杀手》可能会亏损6000万美元,上4K120帧提高了制作成本。

但是从电影发展的角度来说《双子杀手》推动了电影技术的革新,给全球影迷们带来视觉盛宴,4K120帧的视觉效果是会带给影迷实打实的新体验的。

《双子杀手》直接上4K120帧有以下2点原因:

1、作为新技术,120帧拥有足够号召力

从电影技术层面上来讲,120帧成为业内、影迷、还有吃瓜群众关注的焦点,就如7年前的《阿凡达》3D备受关注一样。李安也曾谈到:“60帧到120帧之间,大概思索了将近一年,到60帧还是在拍电影,超过60帧是什么东西,我说不上来。”

120帧技术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卖点来提高一定的票房。

2、导演李安喜欢并勇于探索新领域

李安说:"吸引力很大,我觉得要开拓另外一个空间出来,好像是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李安从业生涯中一直追求进步,挑战自我,每一部作品都有观众未曾见过的新元素或者新技术,称得上是为导演中的冒险家。

新片《双子杀手》,又是一个好证明。

扩展资料:

早在20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电影,李安就使用了4K120帧拍摄,当时他是这样解释他采用这种技术的原因的:

过去我们看到的电影一般是每秒24帧或者每秒60帧,现在每秒120帧对观众的观影习惯来讲是新的体验,画质会更清晰,有人说演员的毛孔和眼睛里的血管都看得到。

其实我想说,120帧不是数学上简单相加的概念,它可以让观众看到人物的心态、气质,就好像我们看人物的时候不光有台词,还有潜台词,这种东西在2D银幕上是不能呈现的,必须靠技术提供的更多细节来呈现。

生活中人的眼睛最多可以看到每秒900帧,当我们离一个人很近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人不仅是“看”,更多的是体会。有人问我120帧是不是有必要,我觉得当一个演员的表演有更多内心的层次给你的时候,当他有更多思绪可以通过细节呈现出来的时候,你用这样的方式来看他和体会他,其实是一种尊重。通过细节把人看通透,不仅是画质上的犀利,还能带给观众更多同理心。清晰本身就有一种美感,当然我们现在才刚刚开始琢磨怎么呈现它、运用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子杀手

参考资料来源: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