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圻和唐国强版朱棣「同样是演朱棣把于荣光和唐国强王学圻放一起比较差距就出来了」

时间:2022-08-12 03:42:35阅读:3932
只要说起清宫剧,雍正系列绝对是拍的最多的。而说起明宫剧,恐怕就要属明成祖朱棣是最多的。最早的《永乐英雄儿女》,《大明天子》《穿越时空的爱恋》《名扬花鼓》等等,都是讲述明成祖时期的故事。这个永乐大帝也是…
  • 国家话剧院著名国家一级演员。曾在《红色摇篮》、《井冈山》、《开天辟地》等三十多部…

只要说起清宫剧,雍正系列绝对是拍的最多的。而说起明宫剧,恐怕就要属明成祖朱棣是最多的。

最早的《永乐英雄儿女》,《大明天子》《穿越时空的爱恋》《名扬花鼓》等等,都是讲述明成祖时期的故事。

这个永乐大帝也是一代传奇,扮演朱棣的人也很多,如今最经典的还要说唐国强和王学圻。唐国强那完全是被电视剧剧名给耽搁了。

郑和下西洋》中唐国强扮演了永乐大帝,也是被很多人称之为最经典的版本。

2019年的《大明风华》,明明朱亚文所扮演的朱瞻基和汤唯饰演的孙若微是主角。

但实际上完全被扮演朱棣的王学圻和饰演朱高炽的梁冠华给抢了风头。

前几天又一部明宫剧播出,许凯和吴谨言所主演的《尚食》。和《大明风华》一样,依然朱瞻基和孙皇后是主角。

剧中,于荣光饰演了明成祖朱棣。

于荣光可以说也是一个老戏骨了,演技还是很不错的,也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角色。

但是如果把于荣光所演的朱棣和唐国强王学圻放在一起比较的话,还是明显能够看出差距的。

我们看《郑和下西洋》里边的唐国强所塑造的朱棣。

给人的感觉真的是雄姿英发,威猛霸气,让人感受到永乐帝的大气魄。里边的扮相也是非常的不错,尤其是那一身黄金锁子甲真的让人觉着太赞了。

再加上唐国强一身正气国字脸,演技也是非常在线的,气势很足,真是让人感觉到一代大帝的风采,关键是气质体型都和明成祖朱棣很像。

唐国强可以说演了很多的帝王,但是往往都是属于仁爱亲和的形象,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但最霸气的也还是朱棣了。

而《大明风华》中王学圻所饰演的朱棣,以及梁冠华所饰演的朱高炽可以说是给这部剧最长分的。

整部剧的主心骨可以说就是王学圻所饰演的朱棣。

他既是一位帝王,也是一个父亲。有威武霸气的一面也有怀柔温情的一面,尤其是对于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能够让人感觉到高处不胜寒,但也能给人体会到帝王背地里的脆弱的一面。

王学圻所塑造的朱棣十分冷峻,看起来一丝不苟,但是又十分的重视亲情。

不论是表情还是细节,亦或是语言真的是让人觉着过目难忘。一代铁血帝王和慈善长辈完全是无缝接换。

可以说唐国强的朱棣是威武霸气的,而王学圻的朱棣是更加的鲜活和有感染力。

而我们看于荣光所饰演的朱棣,如果没有看剧名,差点让人以为演的是关老爷子。

虽然说于荣光的朱棣造型和历史画像相似,但总得给人感觉有点过于端着了,是一代雄主,但是却有些不食人间烟火了。

论霸气威武,还是不比唐国强,但要说接地气又没有王学圻的细致。

于荣光一直给人是硬汉形象,所塑造的关云长一身傲骨冷峻非凡,的确是很不错,和陆树铭所塑造的关老爷子各有特色。

《尚食》里的朱棣,总觉着还是演的有点过了,说实在的更像朱元璋,而不是朱棣。

就像在朝堂吃肉这一幕,毕竟是一代帝王,当着众大臣的面吃个肉,恐怕不会做出这样的表情吧,所以给人感觉还是有点用力过度了。

吃完之后拿碗的这个动作,就像平常吃饭一样,意思是给我再来一碗。还是不适合在朝堂龙椅之上做出来,如果是私下里用膳,觉得还是可以的。

很多时候都是眯着眼睛的,就像《新三国》里边的关云长一样,作为皇帝端坐龙椅之上面对众大臣,恐怕很少会是这样的表情姿态吧。

这样的状态应该还算是正常的,所以总的来说于荣光所饰演的朱棣。冷峻严酷不苟言笑。但总让人觉着还是稍微有一点儿用力过度了,比起唐国强和王学圻还是有一点差距的。

总的来说《尚食》这部电视剧呢,其实更多的展现的是美食。

抛开其他的不谈,倒也真的是推出了一部还不错的美食大剧,里边儿的食物以及烹饪的一些场景,服道化也都还是非常精良的。

唐国强王学圻和于荣光三人所演的朱棣,大家更喜欢谁呢?

电视剧《郑和下西洋》质量如何?

这部剧是唯一记述郑和一生的电视剧,同时也在写朱明皇室传奇,从朱元璋开始,建文帝,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跨越五帝时期和《大明风华》相匹配好的一部历史巨著,尤其是对明成祖朱棣这位伟大帝王创造永乐盛世拉开宏伟的篇章。也是该剧中最精彩的一段,因此唐国强版的朱棣是明剧中扮演朱棣最相像的一部电视剧,无可替代,而且把朱棣这个形象把握的入木三分,语言铿锵有力,眼神表现得出一种帝王应有的气质,所以这部剧也是尽可能还原历史,在语言方面借用明朝古籍也是下足了功夫,所以是一部不错的正剧。

为什么这样说,《郑和下西洋》即是在讲郑和也是在讲永乐大帝,因为永乐大帝成就了郑和,郑和也让永乐大帝名声打出世界,所以两个人之间关系是分不开的,不可能避讳的。郑和也因此从小被身在燕王时朱棣收留,作为王府太监,已和朱棣关系黏在一块,他自小陪伴朱棣两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做伴读,从小就表现出及其睿智的一面,也深受朱棣夫妇喜欢,郑和自此就开始接触大智慧,大学问,尤其请当时最智慧的大师姚广孝指点,最后成了为朱棣成就帝业不可多得的人才。另一面姚广孝帮助朱棣成就帝业同时也利用郑和为他实现了古今未有的七下西洋壮举,想试图把朱棣捧上千古一帝,所以这三个人物的三角关系也让这部剧显得意味深长。

剧情开头朱元璋一死,朱棣就不顾一切披麻戴孝千里奔赴来京,可是却被一些有心机的大臣示为装模作样,尤其是齐泰,黄子澄,方孝儒,除此之外他们也大动作搞个不停,语言激昂,能说会道,为了安抚那些不驯化的叔叔王爷,震慑他们必须服从先帝安排,想杀一儆百,剑指朱棣,拿出先帝亲笔遗诏,立皇太孙朱允炆为帝,消灭朱棣的气焰,却没料后来弄巧成拙,导致朱棣反心初起,在他认为父皇怎能把皇位给这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侄子,明明是糟蹋大明基业。其实朱元璋生前早就知道四子朱棣和自己性格相像,眼光超前,雄心勃勃,长期经营北塞,而且能征善战,有人也曾不断建议立他为太子,但一想起他具有残暴的一面,肯定不行,因为大明不能再折腾了,应像文景之治一样修养生息。却没料想,导致后来的靖难之役发生,由于朱元璋生前把和他建国奋勇杀敌的将军杀得为剩不多,像蓝玉,大明也无能将可用,加上朝中大臣怕藩王壮大势必影响国本危机皇权,于是极力削藩,采取过极手段,这也为朱棣起兵找到了口实,以清君侧为由,借用朱元璋皇明祖训:朝无正臣,必有奸恶,应率兵讨之。

《郑和下西洋》剧中恰恰把这段朱棣成就帝业的历史故事讲的凌淋尽致,儿子守城,父亲借兵,郑和运送粮草。除此之外还有一段戏,那才叫剧中精华,那就是朱棣和齐泰,方孝儒的对骂,可是精彩,在语言方面更足。齐泰骂朱棣小儿祸害大明社稷,你不怕窜取帝位天打雷劈,无论怎么做也洗不清谋逆之名,因此也把朱棣骂得哑口无言。齐泰骂完了,接着方孝儒更骂得厉害,当着太祖陵前把宣告帝位诏书说成反语,继续骂,认为嘴顶不过千军万马,但可以昭雪天下,让世上知道这个乱臣贼子,怎样做不耻之事,应得到该有的结果。朱棣听不下去了反问说:“朱允炆德不及凡夫,才不及学童,以空谈误国,对朱氏皇族忍心屠戮,互相操戈,岂能你一些大臣所为,你应当是祸国之一大人物。”方孝儒说:“你口舌再利也洗不清谋逆之名,太祖在看着你,在罚你。”从他们之间对话可以看出,以朱棣代表的改革派与守旧的斗争,也让这种结果不断延伸,以至于那些守旧派事事都在阻拦朱棣的宏图伟业,尤其是郑和下西洋,因此这部剧中明显认为在朱棣极力维护下,不顾大明一切困境,也要把郑和下西洋走下去,而且示为国策。

郑和本人也是很情愿,和朱棣一样性情相投,罗嘉良恰恰把握住了郑和的忠诚的一面,听皇帝的指哪走哪,这也是朱棣为什么重用郑和的原因。可郑和的积极程度却出乎朱棣的预料,他为朱棣展现海外不同风貌,带来了万国来朝局面,尤其是该剧中把朱棣迁都燕京,那壮举还原的很真实。可后来,郑和为了能让永乐继续下西洋,带了副欧洲威尼斯的骑士铠甲,给皇帝看,认为大明唯一没去过的地方就是欧洲,认为欧洲才是大明唯一可称得上的对手,这部剧也一面把欧洲提出来,从西方商人话中得出欧洲人也在试图探险,恰恰和大明相反为了财宝,也因此拉开了欧洲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所以两者形同对比,也是剧中反应的一个现实。

可郑和下西洋处处受阻碍,大臣们认为是劳民伤财,朱高炽在位后废止了它,继任者宣德又恢复了,但船队内部不断起哄,尤其是吴宣叛乱,违背郑和绕过好望角去泰西的命令,剧中后来讲郑和最远停留在个厄加勒斯特海域,就是好望角,虽然有些夸大,但也是个完美的结局。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