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不好看「这部电影我不推荐」
如果不是看了崔卫平的文章,我是不会知道《密阳》这部电影的。电影时长两小时十六分钟,观看过程中,我暂停了三次,去做别的事情或是玩手机,因为观看过程中我一直想要放弃。过往所看的电影,绝大多数都是曲折离奇的故事片,我已经养成了深度的重口味,偶尔看这种注重个人内心感受的纯文艺片,无法集中注意力,视线经常会跑偏。
《密阳》当然是一部好电影,只是不适合重口味的男青年们。全度妍饰演了一个撕心裂肺的绝望的女人形象,她也因为这个角色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影帝宋康昊虽然在影片中出演男一号,但他的存在感不强,因为他的角色和戏份都是服务于女主角李申爱的,说简单点,他的角色就是李申爱的舔狗。
寡妇李申爱以想到亡夫的故乡生活为由,带着儿子来到十八线小县城密阳,她办了一个钢琴培训班,亲自授课。她和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则喜欢和她玩躲猫猫。对于母子二人而言,生活崭新的一页已经翻开了,然而,意外却来了。申爱与新结识的妇人们去唱卡拉OK,深夜回家的她,遍寻儿子不得,正在焦急的她,接到的却是绑匪的电话。因为交出的赎金远低于绑匪的要求,儿子被撕票,吊诡的是,绑匪是儿子幼儿园的老师。走投无路之际,申爱皈依了基督教,教堂里那么多人都在尽情地宣泄情绪,申爱也嚎啕大哭,她应该是感觉到自己不再孤独,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吧。
马克思说过,宗教是精神鸦片。申爱越是全情投入教会活动,看起来就越是快乐,以至于后来她想到去见凶手,按照上帝的旨意宽恕他。会见室里,申爱有点奇怪凶手竟然看起来气色很好,凶手语调平静,说在牢里也经常和上帝沟通,上帝早就原谅了他,所以他现在无罪一身轻,心宽体胖。申爱彻底崩溃了:“我还没有原谅他之前,上帝怎么可以原谅他?”她开始和上帝对抗,去商店里偷cd,然后在宗教集会上用流行歌曲替换掉宗教音乐,“假的,一切都是假的”歌声在会场飘荡。她甚至色诱牧师,牧师裤子都脱了,但由于牧师意志以外的原因,他最终还是放弃了。
申爱最后选择自杀,可是血流出来的时候,她又恐惧了,跑到大街上去求救,她到底还是想活下去。当信仰拯救不了人生的痛苦时,既然死不了,还是坚持活下去吧。影片的最后,宗灿举着镜子,申爱对镜剪去青丝,无论如何,生活还是要从头开始。
《沃伦》丨这部影片备受好评,但我真的不想推荐你去看
这部电影最大的失败,就是过于真实,真实到普通人的感官根本无法接受。影片中的暴力、血腥、杀虐,已经残酷到令人奔溃的程度,更可怕的是它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这更让人毛骨悚然。我一直觉得自己对此类片子已经百毒不侵了,可没想到这部电影竟然让我产生了生理不适,甚至觉得恶心。
我想能够与这部电影匹敌的,估计也就前些年一直被封杀解禁封杀解禁的《索多玛120天》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推荐大家看的原因,但我却又想写点什么, 因为这样一部比惊悚片还让人惊悚的电影,真的能够唤起人类对历史的认知吗?
影片的背景源自于历史的真实事件改编——沃伦大屠杀。
对于这场屠杀,我也是因为这部电影才听说,历史上讲的少之又少。资料少无可厚非,因为那时候战争年代所发生的惨案,不知道多少屠杀事件都是没有记录的,可能有些人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清楚。
影片开始于一场盛大的婚礼,这场婚礼是导演意图交代名族矛盾的背景。在宴会上,牧师和村民就开始谈论关于名族的矛盾的言论,指责乌克兰人过于强调民族主义。而在餐桌上,乌克兰人则认为波兰人欺压乌克兰人,正在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
这场婚礼也在波兰人、乌克兰人、犹太人最后一次拍摄了大合影后结束,而这时这次合影,也成了三个名族间和平共处时光的最后一抹余晖。
影片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导演真实地给我还原了地狱般的杀戮现场。
剜眼、剥皮、剖腹、剁手、砍头、五马分尸、裸体枪决……乌克兰人在对波兰人的残忍屠杀中,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更可怕的是画面毫无避讳这些残忍的镜头,真实到让人作呕。
要知道,在影片开始的婚礼上已经交代,沃伦地区是波兰人、乌克兰人、犹太人混居的地方,波兰女主角还嫁给了乌克兰人,可昨天还在一起喝酒聊天的邻居,结果隔一天就必须对他痛下杀手。这种种族狂热下的杀戮,让人无法理解。
这部电影我始终没办法安静的全程看完,甚至我都无法用文字去形容影片中画面的血腥、恶心,那是一种钻心的刺痛,无法直视的残忍。
看完后我不断在想,类似《沃伦》《索多玛120天》这样的影片,真的适合在现在社会上存在吗?
历史上大屠杀事件数不甚数,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胡图族激进分子对图西族的卢旺达大屠杀造成近百万人死亡;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政策,导致150万人死亡;也包括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南京大屠杀……在这些惨痛的历史事件背后,存活者都存在着挥之不去的黑暗阴影。
也许历史的确是需要被铭记和反思的,但说实话,看完《沃伦》这样的影片,在我感觉它已经不像是一部影片,而是一把利刀,将历史的躯体刨开,我只看到血淋淋的惨案现场,却没有时间去记住战争的惨痛教训。
有多少影评是因为画面的残忍血腥而去推荐这部电影的?但其实不管从艺术上,还是叙事上,《沃伦》都很难称的上优秀。导演只顾去还原战况,却将影片拍出了毫无深度和艺术的流水账。
很多关于大屠杀的优秀战争影片,不单单还原的战争的残酷,而且在叙事、镜头、剪辑、演技和配乐上都让人震撼。比如《辛德勒的名单》《卢旺达饭店》《南京南京》等,导演并不刻意地区渲染那些残忍血腥的画面,但每一位观影者却能够被影片里的人物和故事深深的震撼。
而在影片《沃伦》里,只是一味的残忍,却看不到情感流露的故事画面。 难道真的我们已经麻木到需要通过直接感官去铭记历史的惨痛教训了吗?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漫长的一条道路,种族的矛盾直到现在依旧没有完全停息。新闻里还在不断报道中东、非洲、拉美各地时不时爆发种族冲突事件,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在很多落后的地区任然只是空谈而已。
历史需要去铭记,但当务之急,是需要我们别去重蹈历史的覆辙,别让当今社会的种族冲突,再成为未来人类需要去缅怀和痛心的历史。
在波兰,沃伦大屠杀纪念碑上写着: 如果我忘记他们,天主啊,也请你忘记我!
是啊,惨绝人寰的那种记忆是无法被忘记的!
但我想有一种释怀,是懂得如何去和解,如何与施害者和解,如何与历史和解,更重要的是如何与自己和解。
2017/06/20 弓谷所长
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第四期 day9
我一定不推荐《异星觉醒》这部电影,它吓到我了
这是一部不作就不会死的电影。就是长着一副透明鱿鱼外貌的外星人追杀5个宇宙员的故事。
(注:鱿鱼这外星物种长得像鱿鱼,简称鱿鱼怪,哈哈)
影片开头,太空空间站的场景很逼真,在飞船里面失重的场景,做得很细致。满满的科技感。
我选的明明看的是惊悚片呀,宇宙飞船的什么鬼?!
随后,获得到一个外星样本细胞,并命名卡尔文,还培育和试图叫醒它。
作死的故事开始了。影片一宇航员形容这小细胞赞叹道“太美了。”
殊不知,而背后它竟暗藏巨大的杀戮。
影片镜头多次特写了小白鼠,给观众带了想象空间。有什么东西正等着我们。
没错,就是这货小细胞。
我的朋友指着这货,“肯定是这东西有毛病!”
画风一转,“饲养员”休的手被这货吸走了。我靠,吓到我了。
演员不是一般的演员,能够对着空气演痛苦。心疼手。
这段片段十分精彩。鱿鱼怪吃人表演正式开始!
接下来套上各种乱七八糟的原因,一个女航空员跑到舱外,然后死了。
然后又是一个。
整部电影节奏很强,塑造不错紧张感。
在追踪鱿鱼怪,一个窗口又关一个窗口。给我带了紧张。
电影的进程随鱿鱼外星怪进化,吃一个人就进化,长大。
对应开头不断给白老鼠的特写,这怪物第一个吃的就是白老鼠。
啧啧,画面恐怖。老鼠血管都出来了。
视觉冲击强烈。后悔在选了这部电影。
最后剩下2个宇航员,为了防止这外星货跑到地球,要吸引它去比较远外太空。
结果,你们猜这外星鱿鱼怪死了吗?这外星鱿鱼有进入到地球吗?
最后还有宇航员生还吗?不剧透。
外星鱿鱼怪,没图就不放了。不断进化怪兽。
电影的选择素材很特别,故事的发生都是在飞船里面。是在飞船里面发生的惊悚片。
我想:这部电影除了炫耀吊炸天的电影特技之外,警示人类面对外来物种应持有小心谨慎的态度。
里面休有句话我很深刻,大概意思是:它需要生存,需要毁灭人类的意思吧。(记不清了)
life是不是就是非生即死的意思呢。
不多说,自己去看吧。
像我这种小仙女,不会再看了。
脑子,心脏都受不了。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