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博和朴槿惠及文在寅的三角关系(韩国前总统文在寅将赦免朴槿惠)
导读:如今的韩国政坛政治斗争正在掀起腥风血雨,现在的韩国的几方政治势力斗争有多乱,大概每天都会上演不同的故事,从韩国总统文在寅,到韩国前总统朴槿惠,韩国前前总统李明博,甚至韩国最大的在野党也都加入了这场混战之中!或许朴槿惠能在这场混战之中寻找到一线曙光!
而到了昨天韩国执正的共同民主党也做出了反击,共同民主党方面表示:“身为前任总统,李明博歪曲检方搜查的发言与其前总统身份不符,于国于民都很无礼,对此深表遗憾”。而自由韩国党(原新世界党)方面就文在寅的表态评论称,李明博的声明不应是让文总统生气的问题,现政府应该冷静反省为什么检方的调查会被认为是“政治报复”。
而昨天事件的主角韩国总统文在寅也发出自己的怒火,据悉:韩国总统文在寅昨天 表态回应称:李明博将检方的调查说成是对卢武铉死亡事件的‘政治报复’,令我难忍怒火”。韩国有学者观点称:文在寅总统的反驳措辞强硬,直接对前任总统喊话,非常罕见,李明博及其执政时期身边亲信前景堪忧。
而韩国总统府青瓦台新闻发言人朴洙贤表示:前总统李明博说青瓦台是在动用检方进行政治报复,这对现任政府是一种侮辱。这样的言论否定了大韩民国司法秩序,不是一个当过总统的人该有的政治风度。
谁也没有想到从烛光集会上台的韩国总统会掀起如此大争议的政治报复行动,令韩国再次陷入政治斗争的风暴之中,不过在这一场你来我往的政治斗争或者有一个将因此受利,那就是朴槿惠,如今的朴槿惠在韩国的政治版图之中已经失去了话语权,但是文在寅若在韩国失去民心,朴槿惠因此迎来一线曙光也是可能的!
如何理清民国时军阀混战的历史?
民国的军阀割据:
旧时拥有军队、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割据一方,称为军阀割据。军阀割据以东汉末,唐末,清末最甚。
主要就清末,民国时期的军阀历史进行简介:
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关。因当时的中国经济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各个地方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这为军阀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了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它们分别在中国扶植各派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这样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也就促进了中国各派军阀的割据纷争。政局的动荡,军阀的割据、纷争乃至混战,使社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给广大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公元1850年洪杨之乱使清政府命令省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武装。各地方部队领导人同时又兼各省督抚,在拥有兵权的同时握地方大权。如曾国藩督两江,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曾国荃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等。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宣布脱离清政府,从此各地基本以省为单位进入军阀混战。
中山先生建立中华民国,胜利的果实被袁大头窃取,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各个地方拥有军队的军阀们便开始了混战时期。不仅如此,每一个军阀也根据地区的不同也分为了不同的派别。护国运动使袁世凯称帝梦破灭,他的统治随之结束。但护国运动并未能动摇北洋军阀统治的社会基础。北洋军阀仍控制着北京中央政府。
军阀公开分裂: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公开分裂成许多派系,其中主要的是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今河北)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今安徽)。与此同时,原先依附于北洋军阀的各地军阀也纷纷裂土称雄,分别把持着或大或小的地方。这些不同派系的军阀之间或者为了争夺对北京中央政府的控制权,或者为了保持与扩大自己占据的地盘,进行着连年不断的纷争,并不时引发战争。
军阀割据时期的三大军阀是指: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冯国璋的直系军阀、段祺瑞的皖系军阀。
直系代表人物有曹锟,李纯,陈光远,王占元等,分别任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督军,构成直系的基本势力。
皖系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大权。段祺瑞依靠曹汝霖等亲日派官僚,急欲取得日本的援助,积极主张对德,奥匈宣战,但遭到黎元洪和多数国会议员的反对。
奉系: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
晋系,山西阎锡山;桂系,首要是广西李宗仁,白崇禧;粤系,广东陈炯明;西北,马步芳,马步青;山东,张宗昌等。
军阀割据时间节点:
1917年:5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皖系便煽动10余省区的军阀通电"独立"发兵进逼北京。7月,张勋乘机拥清废帝溥仪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迅速打败张勋,重新控制政权,皖系不惜出卖国家利权,向日本大借外债,他们乘机编练"参战军",扩充皖系实力,鼓吹以武力统一全国。秋,发动内战,妄图消灭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护法力。
1918年:秋,组成以安福系议员占绝对多数的新国会,史称安福国会。皖系又利用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取代冯国璋任总统,压制直系军阀,以便实行一系专制。皖系武力统一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公愤,也为直系将领所反对。直系在英,美支持下,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为争夺中央政府的权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1919年: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成为直系首领.直皖军阀的权力争夺日益加剧。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皖系被直,奉军击败,北京政府由直系控制,皖系军阀逐步被消灭。直奉联合发动了直皖战争,打败了皖系军队,一起控制北京政府。直皖战争后,直奉之间因在地盘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8月,粤桂战争爆发,桂军以沈鸿英为攻粤总司令与陈炯明指挥的粤军作战。11月,桂军撤出广东,第一次粤桂战争结束。
1921年:6月,旧桂系再次出兵广东,旨在重新控制两广地区,却仍以桂系失败告终。
1922年:4月爆发首次直奉战争,结果奉军战败,退出关外。直系控制北京政权后,仍推行武力统一的政策,驱逐徐世昌,扶出黎元洪复任总统,策动广东的陈炯明发动军事政变,驱逐孙中山出广东,同时派杨森督川,孙传芳督闽,沈鸿英督粤。
1923年:2月,吴佩孚制造了"二七"惨案。6月,曹锟在京驱逐黎元洪,10月,曹锟经贿选窃踞总统职位。直系由此而声名狼藉,财政经济状况也日趋恶化。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吴佩孚腹背受敌,主力被歼灭,率残部仓皇南逃.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北京政权实际上被奉系首领张作霖控制,原属直系的浙江督军孙传芳,跃为直系后期最有实力的首领。10月,孙组织浙,闽,苏,皖,赣5省联军,自任总司令,以东南5省首领自居。吴佩孚则乘机到汉口自称苏,浙,鄂,赣,川等14省讨贼联军总司令,重新纠集直系势。
1926年:6月,北伐战争前夕,吴佩孚拥有兵力约20万人,占据湖南,湖北,河南和陕西东部,河北南部,控制着京汉铁路。孙传芳拥有兵力约20万人,占据着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省。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先在湖南,湖北消灭吴佩孚的主力,接着在江西,福建击溃孙传芳军队。不久,直系军队的残部也分别被消灭。
1928年:6月,奉军统领时任安国军政府的张作霖在返回奉天(今沈阳)时被日军炸死,其子张学良继任奉军总司令。12月,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信奉三民主义。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和北洋军阀割据时期的结束。
(文章内容与图片均来自网络,如侵权,立告之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