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看电影的回忆「年少看电影的记忆」

时间:2022-11-19 04:31:26阅读:3838
电影放映机最近在微信公众号看到一篇莫言深情回忆他童年看电影的文章,让我感同身受,我想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人都有那种体会。我虽然没有狂奔十多里去追电影看的经历,但也有买不到票翻墙去看电影的尴尬故事。记得在外…

电影放映机

最近在微信公众号看到一篇莫言深情回忆他童年看电影的文章,让我感同身受,我想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人都有那种体会。我虽然没有狂奔十多里去追电影看的经历,但也有买不到票翻墙去看电影的尴尬故事。

记得在外读高中,我们学校离南昌陆军学校很近,早上天还没亮就可以听到嘹亮的军号声,而每当有电影放的时候,也会听到学员传出校外此起彼伏的拉歌声。解放军学员看电影之前那种拉歌比赛宏大而热烈的场面比看电影还过瘾。

我记得有部葛优演的电影叫《寡妇村》,买不到票就翻墙混进人群去看,那时电视是稀缺产品,只有极少数家庭有,唯有电影才是一种可供大家看的公共资源,不管是什么电影,只要有就会排除万难,想方设法去看。

露天电影

我们乡地处鄱阳湖的一个小岛上,夏季来临就是大水环绕,汪洋一片,好像与世隔绝一般,精神文化生活极为匮乏。但一年也有好几次看电影的机会。

我记得放电影的是一个白净卷着头发的瘦小伙子,名字叫毛计(只是谐音,具体姓什么至今还不知道),是乡村最受欢迎的红人。

八一电影制片厂标志

每到暑假的时候,听说毛计会从县城带电影到乡下来放映,就会同几个同学早早地守在湖边等班船靠岸,一看到毛计提着一个电影拷贝的箱子走下跳板就欢呼雀跃,大声对周围的人说:“毛计来了,毛计来了,今晚有电影看了!”然后跑回家,看母亲还没有收工,又跑到地里跟母亲说毛计来了,今晚有电影看了,母亲也会放下农活提前收工,接下来就像过年一样早早的做饭,早早的炒些花生、豆子等在看电影的时候供我们吃。

而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就会拿凳子去操场占位置。看电影最佳的位置就是坐在放映机桌子正中的前面,就不会有人阻挡视线,这样就可以达到最佳观影效果。

我们占了位置是轮流守着的,不能离开,有时姐姐会端着饭到放电影的操场,等我吃完了,她又拿回去,她们吃完饭洗完澡换我回去,我最后会跟着母亲在电影没放之前坐到位置上,然后就是一边剥花生,一边叽叽喳喳讨论,猜测今晚的电影是什么片子。

电影《打击侵略者》剧照

我记得有一部抗美援朝的电影叫《打击侵略者》放了无数遍,但百看不厌。有老人问今天又来了什么电影,听清了的人就知道是《打击侵略者》,耳朵背没听清楚的就会问:“打得不愿打?”然后我们重复说是《打击侵略者》,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老人才知道听错了音。

我们小时候看的电影绝大部分是战争题材片,像《地雷战》《地道战》《洪湖赤卫队》,很多都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看到那金光闪闪的五角星和激昂雄壮的音乐出现在屏幕上就会热血沸腾,豪情万丈。

电影《小花》剧照

小时候看电影看的就是热闹,每当有电影放的时候,乡政府门口远远近近的人都会跑过来,像赶集一样摩肩接踵,而我们还没下课就心不在焉,看电影幕布挂起来没有,放电影的桌子摆出来没有,有没有人早早就占了好位置,而每当有电影放映的时候家里也会有好吃的东西拿出来庆祝一下。

再就是看电影里的英雄人物,看到《打击侵略者》的丁大勇端起机枪冲锋陷阵,炮弹打到身边燃起大火身上受伤仍然坚守阵地,会深切感受到英雄人物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其实那个时候看电影比老师上政治课还有效果。丁大勇实际上是黄继光,杨根思等抗美援朝英雄代表的原型。

电影《芳华》剧照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手机的盛行,不再会有人去露天守着一块电影银幕欢天喜地看电影,电影成了放映大厅的专属品。我家就在天幕影城的后面,很少去关心有什么电影要放映,就是有热映的电影也会在手机和电脑上看,懒得赶热闹。

我记得在电影院只看过几场电影,有一场是冯小刚导演的《芳华》,被演员优美的舞蹈和韩红荡气回肠的歌曲《绒花》震撼了,内心的英雄情节又澎湃而起,就像当年看《小花》一样,有想当兵的愿望。

有时失去的总觉得美好,而眼前的却不好好珍惜,现在除了手机,电视机都成了摆设没人去看,看电影也要看是不是热门的,其实支持电影也是守住那份曾经的美好,因为电影里有过去的梦想和渴望。

儿时看电影的回忆「年少看电影的记忆」

有哪些电影最能勾起你童年的回忆?

我的童年时代,正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用宋丹丹的话来说,“改革春风吹满地”。当时,一批老电影解禁公映,电视机还未普及,看电影是农村主要 娱乐 方式,《平原游击队》《三进山城》《钢铁战士》《红孩子》等填满了童年的记忆。

但要说 记忆最深刻的,是豫剧电影《朝阳沟》 。

豫剧《朝阳沟》诞生于1958年,由著名戏剧家杨兰春创作,讲述城里姑娘银环高中毕业后,随恋人栓宝到农村落户发生的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故事,极富生活气息。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这出戏拍成戏曲艺术片。

我的老家在河北南部农村。那时农民看电影,都是公社放映队到村里放露天电影。一部影片在公社放映队手里,也就几天时间,随后就要交回县电影公司。遇上好电影,各村争抢,还发生过“截胡”的事——半路上拦截放映队,抢到村里放电影。


豫剧在河北南部也十分流行,尤其是上点年纪的人特别爱听戏。《朝阳沟》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看这部影片时,天都快亮了。

原来,公社放映队为了化解争抢矛盾,采取了一夜之间到各村轮流放映的方式。轮到我们村时,都鸡叫三遍了。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被大人急忙忙招呼起来,跑到街中心空旷的场院上,睡眼惺忪看银环和栓宝的故事。


那是一个文化饥渴的时代,老电影复映及时满足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几乎每一部电影都让人津津乐道。《朝阳沟》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以当下的语境,可说是掀起“现象级”观影热潮。一些经典唱段、唱词,很快流传开来。

那时我年纪小,可耳濡目染,居然也记住许多唱词:“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心里话……”“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希望你到咱家,知道啥再说啥,别光说那外行话……”


经典咏流传,几十年来,依然还能从荧屏上看到这出戏的唱段,每每都勾起童年的记忆。

现在想来,陪伴渡过童年时代的露天电影,不仅留下美好的记忆,也汲取了最初的文化营养。也正是因为童年时这样难忘的经历,让我始终有电影情节,深深喜爱上了电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学毕业后回乡,露天电影的盛况已经消失不见。戏曲片——这一深受农民欢迎的电影类型,也早淡出了银幕。


一声叹息。

赌神》赌神、赌侠、赌圣,就差看赌鬼了。从小看到大的电影, DVD变成了笔记本,小屁孩也结婚生子。曾经幻想着像发哥 一样手带扳指玉,口嚼巧克力,一身风衣,大杀四方。

发哥气场太强了,站在那里熠熠生辉的样子,我还以为他有两米高。他完全向我证明了,男人梳那种满满发蜡的大背头也是如此英俊毫不油腻。

看前面赌神装逼耍帅那段我还对发哥的演技不以为然,到后面他成了巧克力,睁眼后的几个瞬间就被发哥征服了。为他疯为他狂为他哐哐撞大墙!!

能演大能演小的只有发哥,能忘掉演员自身符号的只有发哥,你们都觉得孙红雷陈道明那样的才是好演员真的错了,孙红雷演什么都是孙红雷,陈道明演什么都是陈道明,但发哥演什么你都会忘记他是周润发。

这部电影已经不仅仅是“经典”可言了,更是承载着许多人的少年时代!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问题“有哪些电影最能勾起你童年的回忆?”

说起自已的童年,心里有好多话想说。我是85年农村出身的,当时那个年代,有台电视就不错,当时的话看电影一般是通过DVD来看的。

在我的印象中80后最喜欢的电影

1. 香港的古惑仔系列电影主要包括:《人在江湖》、《猛龙过江》、《只手遮天》、《战无不胜》、《龙争虎斗》、《胜者为王

2。周润发的赌神系列电影主要包括:

英雄本色》、《纵横四海》、《监狱风云》、《喋血双雄》、《赌神》

3.周星驰的 搞笑 电影主要包括:

逃学威龙》。剧中饰演周星星。

《赌侠》。剧中饰演赌圣阿星。

食神》。剧中饰演史蒂芬·周。

千王之王》。剧中饰演黄师虎。

龙的传人》。剧中饰演周小龙。

百变星君》。剧中饰演李泽星。

喜剧之王》。剧中饰演尹天仇。

大内密探零零发》。剧中饰演零零发。

《大话西游》。剧中饰演至尊宝。

4.林正英的鬼神电影主要包括:《灵幻先生》、《僵尸先生》、《一眉道人》、《非洲和尚》、《驱魔道长

想当年大家看这些电影的时候都是同龄的伙伴,大家三五成群在一起观看这些经典影片!看了又看,回想当时全是满满的美好回忆!那个心酸的童年,这四部经典系列老电影,是80后抹不去的记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发表一下你的观点。谢谢。

个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林正英的系列僵尸片《僵尸先生》《僵尸家族》《一眉道人》《驱魔道长》《僵尸叔叔》《人鬼神》等等。

小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经常跟着同村的大孩子一起在他们家看电影,他们从街上买来的DVD碟,一开始不知道是看恐怖片,结果看了之后又害怕又想看,就跟着一起看反正看的时候人多,那时候基本上把林正英的僵尸片看了个遍,也就是这个时候知道了林正英这个名字这个人,很记得他在电影里说的关于僵尸的话,人分好人坏人,尸分僵尸死尸[捂脸],人最怕三长两短,香最忌两短一长,还有僵尸怕阳光,憋着气会让僵尸找不到你,还有能制服僵尸的糯米,鸡血,墨斗,符,桃木剑,让那时候的我以为世界上真的有僵尸存在,一直不敢一个人走夜路,甚至不敢一个人呆房里,要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缓过来[捂脸]!

现在没有人能再拍的出像英叔这样的恐怖片了,很接地气!也很贴近小时候农村的一些旧习俗!

正好趁现在疫情时期,可以宅家重温下英叔的经典僵尸片!

(一)记得在看《画皮》之前,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鬼,而且走夜路也不会害怕,自从看了《画皮》以后,我心里就有了鬼,有月亮的夜晚,总是朝一些人家的大门口望一望,看看有没有影子和鬼啥的。

(二)爆点就是:貌似电影中有一个挖心的画面,那真真地吓死人,恐怖到极致,当时吓得趴下去没敢看,抬头时,好像血淋林的一块心已经抓在了鬼手里。

(三)这个《画皮》应该是在80年代看到的,后来同小伙伴玩捉迷藏的时候,总是互相扮演张牙舞爪的鬼藏在一些木柜子里,然后慢慢伸出五指来制造恐怖气氛,每次总有人被吓哭,但这个 游戏 却未曾因此停止过。

(四)又一次和小伙伴结队去村北看电影的时候,月亮满满的,当我们快到目的地时,路过一个长长的巷子,走着走着,发现有一个小孩纹丝不动的站在那里,头戴一幅挂着两个垂鬓的小帽子。

(五)然后,我们上去和她说话,她不吭声,去摸了摸她的头,小女孩仍然是站定不动。再问,还是不动。于是,我们觉得不对劲,就哇地一声吓跑了。

(六)这个情节貌似有点梦幻,但至今仍觉得蹊跷,到底是真是假。想来,如此清晰,又如此模糊。

由于当时的条件问题,看不到电影的,这边说说印象最深刻的电视剧,那就是最早版本的 《还珠格格》。

由赵薇、林心如、范冰冰、苏有朋、周杰、张铁林等领衔主演,堪称经典。

为什么印象如此深刻?

1、其实这是一部宫廷内院的故事,但是因为当时还小,只是当热闹看了。

因为当时家庭条件问题,没有电视,都是跑到隔壁小卖部看的。每天放学回家,吃完饭,就去等着。有时候小卖部提早关门,还偷偷在门缝里看。

2、特别喜欢里面的紫薇和小燕子,

小燕子古灵精怪,大大咧咧,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非常有灵气,又喜欢为别人打抱不平。一个善良又充满正义感的女孩。

这跟自己的性格形成反差,深受其影响,特别羡慕。

紫薇,温柔尔雅,善良又有才华,跟小燕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3、剧情笑点频频,看得非常开心。皇阿玛的两根胡子甚是可爱。里面美女如云,帅哥又多。

每次画画,特别喜欢画他们头上的那个撑子,有时候画的小燕子还真的挺像。

那个时候,特别喜欢小燕子、紫薇、金锁,几乎有电视的人家都在看,大人在看、小孩在看,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此后,大街小巷,女孩的闺房墙壁、伞、门窗、笔记本子封面,全都是《还珠格格》的画报,不只是我喜欢,是大家都喜欢。

这就是我印象深刻的原因

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而我的童年,苦并快乐着

朋友,谢谢您的邀请

儿时看电影的回忆「年少看电影的记忆」

哪些电影能够勾起80后共同经历的美好回忆?

电影《千与千寻》重映这件事已经在网上刷屏好几天了,这部经典动画的重新上映勾起了无数成年人的美好回忆,走进电影院,看一部自己很多年前看过的动画片,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那个年少的时代,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带着自己的娃一起去电影院刷动画片了,边看,还可以边给娃讲:这是妈妈小时候看的动画片。

电影是部好电影,即使是时隔多年后再看,也让人感觉无比的温馨,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刚刚在国内上映的《龙猫》,同样在上映前有种期待的心情,5天破亿的票房,直接超越了很多同期的电影。

大家发现没有?《千与千寻》和《龙猫》都是“老片子”,为什么还能在重映的时候如此火爆?

宫崎骏的电影非常经典,自不必说,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到了喜欢怀旧的年纪,也这是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才有了“情怀电影”的成功。

不过说起“情怀电影”,就不得不提《魔兽世界》,这部暴雪的经典大作,依托游戏的成功和80后庞大的粉丝群体,首映当天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高水平的制作,对原著和游戏场景的高度还原,都直接get到了粉丝的心,看情况,第二部是肯定要拍的,只是什么时间能够上映的问题了。

相比《魔兽世界》电影的慢工出细活,《变形金刚》无疑算是高产的系列了,自2017年系列5和去年的《大黄蜂》之后,影迷们还在期待着系列的延续。

这部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如今被改编成了科幻大片,熟悉的人物,不变的恩怨,配以现代电影技术的炫酷特效,无论是观看质量还是情怀共鸣上,都算得上是让影迷尖叫的佳作。

除了看电影回忆童年,它还让人想起小时候曾经拥有过的变形金刚模型,现在想想,那时候手里有个这样的玩具,还真是奢侈。

80后最早的一批马上奔4了,能让我们拿来回忆的东西越来越少,难得有这些优秀的电影作品还记得我们,也让我们在这个年纪再感受一次儿时的快乐。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