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真相从江阳与吴家父女的三场戏看出他的平凡与可贵

时间:2022-08-12 02:07:52阅读:4991
《沉默的真相》改编自紫金陈的小说《长夜难明》。该剧在2020年9月份播出,到今天,豆瓣已有74万人打出了9.0的高分。与同样是改编自紫金陈小说的电视剧《无证之罪》、《隐秘的角落》相比。它可以说是三部作品中最让人…

沉默的真相》改编自紫金陈的小说《长夜难明》。

该剧在2020年9月份播出,到今天,豆瓣已有74万人打出了9.0的高分。

与同样是改编自紫金陈小说的电视剧《无证之罪》、《隐秘的角落》相比。

它可以说是三部作品中最让人感到压抑、绝望的作品。

在这个黑暗的故事中,要说一个最让人心疼的角色,那么非江阳莫属。

导演向观众展现了非常多江阳脆弱的部分,与传统伟岸光正的主角相比,江阳更像是一个执拗的普通人,。

我们可以从全局最讽刺的一条线——江阳与吴家父女的戏份来一探究竟。

早期的江阳妥妥的人生赢家。业务能力过硬,早早当上了科长,有个漂亮、恩爱的女友吴爱可,检察长的岳父也很看好他。

直到李静找到江阳,向他讲述了侯贵平案的蹊跷,希望他能够为侯贵平翻案。

这时江阳,第一反应就是犹豫。

没错,作为后期追光小队的核心,第一次听说侯贵平案的反应竟然是犹豫!

江阳已经凭借着自己的专业能力模糊地意识到背后的黑暗与危险,他作为一个刚来没多久的科长,不太愿意牵涉其中。

犹豫、逃避,这恐怕是每一个普通人面对未知危险的第一反应。

这个犹豫,也更让观众体会到江阳之后的坚持,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努力。

如果说侯贵平是勇往直前,在黑暗中横冲直撞撕开一道口子的勇者,那么江阳就是兜兜转转,小心翼翼前行的普通人。

回到剧情,还没等江阳考虑完,吴爱可就已经火急火燎地要替江阳揽下这个案子,吴爱可甚至因为江阳的犹豫而不开心。

于是江阳硬着头皮接下这个案子,可以说这个时候,江阳一大半都是为了讨女友开心。

很快,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困难。

他们拿不到李建国手里的卷宗,寄希望于法医陈明章手里的验尸报告。

陈明章以一千块来考验江阳翻案的决心,直到江阳真的拿出一千块,他还反复劝阻江阳不要轻易入局,级别根本不够。

江阳又露出了同样的表情。脸色凝重,低头不语。

一直到此刻,江阳都还没真正进入侯贵平案,如果现在停手,一切都还有回旋的余地。

但是,吴爱可再一次火急火燎地回复了对方,语气中还带着一点不屑和骄傲:我爸是市检察院的副检察长。

江阳成功拿到侯贵平的尸检报告,这也意味着他推开了那扇通往深渊的大门,即将在这条道路上一去不返。

可以看到,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精明的陈明章还是小心的江阳,在这个问题上都非常慎重。反倒是吴爱可非常急切,她才像是最富正义感的人。

如果吴爱可能够陪着江阳走下去,那么一切都没问题,但很可惜,她没有做到。

拿到尸检报告的江阳,在侯贵平案中越陷越深。

随着调查的展开,尤其是江阳见到了侯贵平家庭发生的惨案后,江阳再也无法欺骗自己,他的底线和正义感不断督促着他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

起初,吴家父女还是站在江阳这边的,但吴检察长也遇到了阻力,几乎帮不上忙。

一切还是要靠江阳自己,随着江洋等人的调查深入,江阳受到了各种威胁。可惜的是,每次的关键线索都会被人先行掐断,每次都差一点。

然而,江阳三人行动出现失误,被人抓住了机会,朱伟被抓,江阳被吴父保下。

吴父以所谓的过来人身份,劝江阳放弃,还说了句“回到本职工作上来”。但我们知道,吴父当不了江阳的过来人。

江阳已经回不了头了,吴父便委婉提醒他去和吴爱可分手。

当笔者第一次看到这场分手戏的时候,一度以为要上演苦情大戏。

因为吴爱可之前在剧中的形象实在是太好。

她是全剧最富女性魅力的角色,她漂亮、活泼,早期有她在的戏份是为数不多的暖色调。

开头警局的采访,导演也精心为她设计了一个又大又亮的场景,一身白衣的吴爱可坐那儿俨然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在笔者的想象中,吴爱可会不顾危险,一直陪着江阳走下去。

即使双方要分手,也要拉扯十几个回合,最后也得男方违心地撂下狠话,让女方以为他不爱她了。

但很遗憾,这场戏拍得简短、克制,一共三句对白。分手的戏份甚至比前一场江阳与吴父的戏份还要少。

江阳试探地说出“我们性格挺不合适的”,吴爱可顺着台阶就下了。恐怕江阳说句“其实我喜欢男的”,吴爱可同样会头也不回地走掉。

因为她清楚一切,她害怕了。

吴爱可作为旁观者,清楚地看见了江阳的遭遇,再加上来自父亲的阻力,她不想再往前走了。

她甚至没有劝江阳放弃,因为她内心肤浅的正义感在作祟,她希望有人能替侯贵平翻案,但她不希望那个人是自己。

在这样的复杂情感下,吴爱可没有多说一句话,红着眼一个人离开了。

迫切推着江阳入局的吴爱可就这么放弃了,至此,江阳失去了最大的庇护,但是前方,还有无数的挫折等着他。

失去了吴家父女的支持后,江阳等人依旧进行着调查,他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直到江阳被诬陷入狱,江阳除了一条命,他已经失去了一切。

靠着陈明章和朱伟的接济,江阳开了家手机维修铺,维持着所剩无几的体面。

吴父来到江阳的手机维修铺,看望出狱后的江阳,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送上一封迟到的举报信。

吴父一进门,先是惊讶,然后是愧疚。他怎么也没想到曾经干练的科长沦落到这个地步。

面对江阳惊讶的目光,他从不安中挤出了一丝尴尬的笑容。

吴父四处打量着修理铺,但他越看越愧疚,他发现江阳过得实在是太潦倒了。

他带着一点侥幸和期待,问了江阳一句“你出狱的这半年来,日子过得怎么样”。他希望江阳给出的回答能让他得到些安慰,哪怕是句客套话。

但是江阳的遭遇一桩桩、一件件就像一个个巴掌,狠狠地扇在了吴父的良心上。

吴父拿出举报信,递给江阳。他解释着这些举报信,他越说越心虚。他声音颤抖,眼神逃避,他知道他对不起江阳,更对不起那些遇害的人。

江阳质问着“你为什么不调查”,吴父只能哭着回答“我没你那个勇气”,然后一遍遍说着对不起。

这封让人愤怒的举报信,就像是老天给江阳开的一个玩笑。他的尊严,他的一切和那些被害的女孩,就这么静静地躺在那张纸上。

我们可以说是有其女必有其父。

吴爱可用一句“我爸是市检察院的副检察长”推着江阳入局,结果调查没到一半自己就退缩了。

身为副检察长的吴父,拿着这么一封珍贵的举报信,直到自己快退休了才敢交给江阳。

吴爱可肤浅的正义让人恶心,吴父身为检察长手里有证据却不作为让人愤怒。

在这部剧中,导演将吴家父女刻画得非常正面,尤其是吴爱可,极尽所能地展现这个角色的个人魅力。

然而越是光鲜亮丽,就越是讽刺,越衬得他们的懦弱,衬得江阳的可贵。

他们的心中也有着基本的正义感,但是他们深刻地向观众展示了什么叫“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维护正义不是看谁先出发,而是比谁能坚持得更久。

我们可怜的江阳,他犹豫过,彷徨过,在没有真正接触之前,他还可以安慰自己,算了吧,也许事实就是如此,我一个小小的科长又能做什么呢。

可当他亲眼见到不公,见识到了惨案,他便再也无法欺骗自己,他无法停下追寻真相的脚步。他拿出了他的一切才终于换来了一场惨烈的胜利。

正是因为有着江阳这样的人,我们的世界才能越来越好。

如何评价电视剧《沉默的真相》?

《沉默的真相》以一桩大庭广众之下的杀人抛尸案开头,经验丰富的刑辩律师张超,提着沉重的行李箱走入地铁站。此时车站里几乎都是出站的乘客,张超不算强壮的身影与人群逆向而行,显得孤单而疲惫。

他不理会安检人员的阻拦,拖着行李径直冲进车站,并扬言箱子里装的是炸弹。经验丰富的刑警很快将张超制服,但拆弹专家在箱子里看到的不是什么炸弹,却是一具身穿白衣的尸体。

死者江阳的尸体蜷缩在箱中如同婴儿,白色衬衫在黑色背景下特别惹眼。

如果说案件本身已经疑点重重,那嫌疑人张超的律师身份更显得格格不入。一个正常人的逻辑,怎么可能坐地铁去郊区抛尸,更何况是刑辩律师?他交代的作案过程语焉不详、前后矛盾,凶案现场的证物也有可疑之处。

更大的反转出现在庭审,张超突然翻供,称自己根本没有杀死江阳,甚至凶案发生的时候,张超都不在本市。

剧集的开头一下子抓住观众的好奇心,看到后来我们知道,张超的这场策划正是要制造轰动,促使上级机关组织高规格的专案组介入调查,从而揭开那个尘封的真相。

01 神探

由于案情重大,社会反响强烈,刑警严良介入了案件的调查。

严良的出场,有个一笔带过的铺垫案件,但细品却非常值得玩味。刚参加完高考的女生失联,犯罪嫌疑人车祸身亡,所有线索都随着接连几天的大雨消失不见。可因为高考放榜,受害者考了个本市的理科状元,上面下了死命令,一周之内必须破案。

对照着后边的张超抛尸案,其实是交代了江阳等人策划这个迷局的无奈动机。所有线索中断的情况下如何重启侯贵平案的调查,恐怕只有在数百人面前杀人抛尸的离奇凶案,才能组织起最高规格的专案组。

每个悬疑故事都要有一名神探,本片中的严良正是这个角色。他像所有著名侦探一样,性格古怪,还有些小怪癖。虽然没有直接交代他的背景故事,但通过卧底刑警刘明洋、儿子送他的网球等侧面描写,这个人物在侦探界算是比较丰满的。

第一次与张超对峙,几个回合下来,就把被人口中的“邪乎”展现出来:办案不按套路出牌,思考的角度刁钻,每一个问题都信息量极大。

之后的案件更加扑朔迷离,无论是九宫格照片,24天的破案时限,还是恐怖袭击式的爆炸案,都让地铁抛尸案影响越来越大。

严良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地铁抛尸案背后的侯贵平案才慢慢的浮出水面。

02 江阳

影片有一个三层嵌套的平行结构,严良调查的地铁抛尸案,只是“沉默的真相”的表层故事,也是三层故事里最悬疑的一个。

案件的匪夷所思是背后力量的刻意为之,张超等人知道,地铁抛尸案越离奇,所引发的社会关注才越强烈。

但真正的罪恶都是低调暗黑的,卡恩集团虽然嚣张,但行事小心翼翼不留下任何证据。所以核心案情比起表层案件来,悬疑性明显降低了不少。支撑剧情高能推进的是背后“熔炉”式的黑暗故事,和江阳、朱伟等人的友谊和成长。

这里的故事不再诡秘,甚至是比较直白的呈现给了观众的,矛盾冲突主要也集中在寻找证据,而非搞清事实。

如果说《沉默的真相》“高开”是因为表层的地铁抛尸案,“高走”则是因为侯贵平案。这并不是说揭露黑暗就比纯粹的悬疑推理高级,相反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高能案情先声夺人,观众也很难沉下心来,跟随江阳的脚步去了解一桩陈年旧案的前因后果。

而没有了案中案的厚重,《沉默的真相》也会像其他娱乐片一样,过目就忘。

这个逻辑有点像“美队”不小心发布私照,吸引了全网的目光,这时他再顺水推舟宣扬自己的投票主张,让巨大的关注度物尽其用。

剧情越往后发展,我越觉得故事的主角并非严良,而是江阳。他年纪轻轻进入检察院,前途一片光明。为了一个关系普通的同学的死亡案件,他倾尽所有追查真相,即使遇到巨大的阻力也没有放弃。

与他形成参照的是前女友吴爱可,在江阳犹豫之际,吴爱可就凭着天真的正义感怂恿江阳追查到底;可随着危险的到来,吴爱可的热情已经退却,反倒是江阳坚忍的走到了最后。

大多数人其实更像吴爱可,在无关痛痒时满腔热忱,却在伤及自身利益时选择退让。

剧中三个时间线上,无论是侯贵平、江阳、还是严良,都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真相和正义。如同剧中所展现的几次逆行一样,正因为他们做出了有别于大多数人的艰难选择,才让正义得到伸张、罪恶得到惩罚。

刚进入检察院的江阳意气风发,最初要为侯贵平翻案只是履行职责,可李建国的不配合反而激发起了他的狠劲儿。随着幕后黑手的威胁和阻力的增大,江阳到最后可能也会像“吴爱可们”一样选择放弃,还好朱伟和老陈这个时候加入了。

支撑士兵战斗的不一定是国家荣誉,可能只是站在他们身边的战友。铁三角里少了任何一个人,他们都不可能坚持到最后。

最先被整的是刑警朱伟,江阳老陈为了朋友义气也咽不下这口气。后来是江阳被诬陷入狱,等他出来的时候眼中的光芒已消失不见,剩下的只有破案的执念。

印象最深的是江阳弄丢钱包的那场戏,过往种种的委屈和失落都在这一刻爆发。最终张超、江阳他们共同策划了地铁抛尸案,当然是为了正义,但同时也为了彼此。

江阳是剧中成长弧光最完整的角色,他当然是个正直的人,但绝不是天降猛男,不是一开始就抱定某种信念的“受难者”。最终江阳选择用自己的生命作为启动调查的第一颗面包屑,还说自己没有遗憾,但真的如此吗?如果一早知道结局,他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03 原著

“迷雾剧场”已经是二度改编紫金陈的小说了,比起《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口碑大爆,其他悬疑剧,比如《在劫难逃》和《十日游戏》,就没有引起太大反响。

这当然与制作团队有关,但紫金陈作品的敏感性也起了不小的作用。两部作品共通的地方,就是底色都特别的黑暗,这种黑暗,冲击的不只是感官,同时也更容易击中观众的内心。

原著另一个成功的地方,就是第一层案件悬念设置十分精妙,很适合影视化改编。尤其江阳之死让我想起了《大卫·戈尔的一生》,是一个比较震撼的表达。

这次《沉默的真相》比起《隐秘的角落》,拍得更加尊重原著,虽然改得没有书里那么绝望,但该有的表达和批判还是比较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感兴趣的话也可以找来原著作对照,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细节。

04 细节

最后说几个可能被忽视的细节:

1. 在第一集的13分钟,严良开车时,广播里就播报了卡恩集团股价暴跌80%的新闻,而且就放在张超地铁案新闻的后边。这个细节除了暗示两件事情之间的关系,也提示了卡恩集团烂尾楼的由来。

2. 无论是张超坐出租车离家,还是拖着箱子进地铁站,他走的都是与大多数人相反的方向。其实剧中的几个正面人物,无一不是为了捍卫正义,而选择负重逆行。

3. 赵局长请严良出山的时候,他正与几个警察在路边摊上吃混沌。赵局长说“还真让我猜中了”,看得出来,这些警察经常光顾这家小店。

接着店主送来了馄饨,几位警察同声说“谢谢明洋妈妈”。所以这个馄饨摊正是卧底警察刘明洋母亲开的,之后好几次吃饭戏也都是在这里。

4. 严良找张晓倩了解情况,她没有透露江阳过多的信息,而是让他去找江阳当年的女朋友吴爱可。可以说从张晓倩第一次登场,她就一直在引导警察的办案方向。

5. 严良找到吴爱可,房间里的结婚照说明她已经结婚了。但照片中的新娘,其实就是每天在办公室里吃他们狗粮的同事。

6. 顾一鸣去提侯贵平尸检报告的段落,与江阳当年的调查画面平行剪辑,连汽车上的年检标志都没有穿帮。同样的场景做出不同年代的感觉,还放在一起对照。

后来还有好几次把侯贵平、江阳和严良的处境平行剪辑,执行得都非常漂亮。

7. 当江阳告诉吴检察长,村里的风言风语让侯贵平一家抬不起头来的时候,吴检察长的表情一言难尽。此时此刻,全剧的关键证据就躺在吴检察长的抽屉里。

8. 张晓倩目击侯贵平被害那晚,刚看完电影回来。从她嘟囔的台词“安红,俺想你”来看,看的张艺谋1997年的电影《有话好好说》。

9. 胡一浪与张晓倩吃饭,说觉得张记者看着有些面熟,这时给了张晓倩一个特写,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10. 陈明章辞职以后就有钱了,至于怎么发家的剧中没有讲明。但几次茅台酒的特写暗示了他的发财之道。

11. 江阳唯一一次痛哭流涕是因为钱包丢了,或者说他的一生都丢了。

12. 最后一集交代了整个案件的前因后果,一个“东方快车谋杀案”似的联盟成型了,江阳做出了《大卫·戈尔的一生》式的牺牲。追逐了十年的真相,江阳终于解脱了。

13. 地铁抛尸案专案组获得了集体奖章,紧跟着就给了刘明洋一个镜头。更多默默付出的人并没得到应有的荣誉,甚至有的人含冤而死。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