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圣沭河巨峰500千伏线路工程(智圣沭河巨峰500千伏线路工程)

时间:2022-08-12 01:57:45阅读:2153
9月18日,随着最后一档导线缓缓牵引到位,山东智圣-沭河500千伏线路工程实现全线贯通, 为实现该工程按期投产送电打下坚实基础。山东智圣—沭河500千伏线路工程全线贯通智圣-沭河-巨峰500千伏线路工程是山东省电力重…

9月18日,随着最后一档导线缓缓牵引到位,山东智圣-沭河500千伏线路工程实现全线贯通, 为实现该工程按期投产送电打下坚实基础。

山东智圣—沭河500千伏线路工程全线贯通

智圣-沭河-巨峰500千伏线路工程是山东省电力重点工程,途经临沂、日照2市8县区,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临沂、日照电网与山东主网的联系,有效加强临沂东南部、日照电网网架结构,提高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上海庙-临沂特高压直流电力的疏散消纳,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承担了线路工程2标智圣~沭河段施工任务,线路全长50.2公里,新建铁塔118基。

无人机展放导引绳作业中

该工程建设任务重、跨越施工多、协调难度大、安全质量管控压力大。需跨越高速公路2次,高速铁路1次,电气化铁路1次,国道1次,省道2次,河流4次,钻越1000kV线路1次,跨越500kV线路1次,220kV线路2次,110kV线路2次,35kV线路2次,县道5条、10kV以下线路81条,一般公路、土路150余处。工程自2020年6月20日开工建设以来,面对困难考验,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不等不靠、奋勇拼搏,多措并举、奋力攻坚,安全优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个别塔基协调难度较大,加之疫情对工程进度有一定的影响,项目部积极统筹各项资源,及时推进基础、组塔队伍进场施工,详细制定“一基一方案”。与此同时,考虑因疫情导致的时间紧、任务重,跨越高速、跨铁路,多次跨电力线的实际,项目部大力加强与地方政府以及属地电力公司的沟通协调,对跨路手续、施工方案打好“提前量”,统筹电力线路停电计划,细致排定工期,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确保了跨日兰高速铁路、长深高速公路、兖石电气化铁路及跨电力线路施工顺利完成。

审核:丁厚勤

ID:jrtt

诸葛亮被后世尊“智圣”你认为他配吗?

诸葛亮被后世尊为智圣,这个称号诸葛亮当之无愧!而且他整整一生都保持着高智慧,是其他人无与伦比的。诸葛亮无论是在正史记载,还是民间传说,文学传记,都享有崇高的智圣的称号。

诸葛亮生于乱世,自小目睹国家危难,人民遭殃的苦难景象。作为一个有理想抱负的政治家,他自比管仲、乐毅,希望寄托于自己出将任相,建功立业,而从他跌宕起伏的光辉人生,他被后世尊为智圣主要表现这几方面。

冷眼看天下。

诸葛亮隐居隆中,躬耕于南阳,居住于卧龙岗,闻达不求于诸侯。诸葛亮看似乐耕种田,实则时时关注时局的发展,观察天下大事,每天抱膝长吟《梁甫吟》,就是真实抒发自已悲天悯人的情怀,心怀治世的壮志凌云。

诸葛亮在荆襄地区是名人,他有自已的文化朋友圈,当时他受到天下名士司马徽的赏识,与当地学士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徐庶皆是好友,他们学各有所长,术有专攻,但唯有孔明胸怀大志。他们聚会在一起,常常纵谈天下,讨论国家大事,等等对局的看法。这里常有真知灼见,思想的火花,是诸葛亮思想理论发展平台。

诸葛亮背后有扎实的政治基础。岳父黄承彦是沔阳的名士,亦是荆襄地区有威望的士族,与荆州刺史刘表是连襟,蔡瑁是荆襄首屈一指的实力权,是他女儿黄月英的舅舅,这些良好的政治关系为诸葛亮提供了真实的情报信息,成为诸葛亮探讨时局,观察天下的窗口。

诸葛亮要实现恢复中原,匡扶汉室的美好愿望,必须时刻关注时局的发展变化,朝廷上下、各地诸候重要人物的政治动向,以及每个政治集团的内幕活动。这些为他研究时局和天下形势,提供了稳妥的信息保障。

诸葛亮心怀壮志,在一片宁静的田野庄稼地里,用一双冷静而深遂的眼晴,深刻又清晰的头脑观察着天下,在这个动乱的世界里,寻觅一条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待时局有变,即将出山。而这时诸葛亮才二十多岁,就用高超的智慧为自己铺垫未来。

慎重选主。

据说诸葛亮在和夫人黄月英评论天下英雄人物时,在谈起曹操和孙权时,诸葛亮常皱起眉头,而说起刘备则会喜形于色。诸葛亮肯定是要出山的,造福于国家和人民,选择品德兼优的老板一起创业,成为重中之重的选择。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相,实则汉贼,诸葛亮志向是匡扶汉朝,与曹操势不两立,诸葛亮绝对不会同流合污。孙权身边围绕很多拔尖人才,况且他弟弟诸葛均已经在那里为官做事,也不是他理想中的人选。

刘备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汉景帝阁下玄孙,世称刘皇叔,是天下闻名的英雄,而且宽厚仁爱,以德作为行为准则,受到天下人的敬仰。刘备无论身份还是名声,都是自己不二人选。

诸葛亮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此生追求的目标,他自身品德高尚,更希望找一个志趣相同,人品俱佳的老板,一起打天下。慎重选主,表达诸葛亮从一而忠的高风亮节,也是他不同于别人的智慧的表现,看看三国有多少人选主不谨慎,这个不行又换下一个,甚至有人还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

择时而出。

诸葛亮自称卧龙,他像一条潜龙潜伏在地中,锻炼自己,磨炼自己,时机不到他不会出山,没选好老板他不会出山,这就是他最有智慧的表现,这种智慧是超人一筹的,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真正做到这一点,真是没有几个人,择时而出表现是自己对时局看透,出来肯定就会不鸣则罢,一鸣则惊人,能力挽狂澜,为迷茫的大家指出一条光明大道。

局势的迅速发展,已经迫使诸葛亮不得不出山了。一是刘表逝世,曹操已经收复中原,南下夺取荆州之势,荆州危在旦夕。二是刘备已经四十六岁了,混了一辈子还是一事无成,悔恨交加,而曹操打荆州更有灭刘备的思想,一切都在弦上。

《隆中对》三分天下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我想这句话是对诸葛亮最好的诠释。孔明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自古至今有几人能及。闻名天下的隆中对是诸葛亮最高智慧的体现。

刘备是英雄,他有英雄之志向,有英雄之气魄,但他没有英雄之地,即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那就无法发展壮大,只能颠沛流离,四处投奔他人。刘备有帝王之术,有皇亲国戚的背景,有善于用人识人的能力,有良好的声誉,但他缺乏明确的政治目标,即没有一条成才之路。所以他四十六岁了,还是一无所有,在他势穷力孤之时,孔明给他指出一条康庄之路。

刘备三顾茅庐,以虔诚之心感动了孔明,刘备、孔明就在这南阳卧龙岗旁边的三尺茅庐里,两人一见如故,倾心相谈,孔明为刘备制定了宏伟蓝图,治国政治纲领,创业真经。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三足鼎立之势,已是天下大势所趋。

孔明的《隆中对》推出,彻底改变天下的形势,也彻底改变了刘备的命运,从此,刘备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由弱到强,敢于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如果没有孔明的《隆中对》,刘邦的前途很难让人想象。《隆中对》是蜀汉和刘备数十年的基本国策。一直作为政治纲领指导着蜀汉发展壮大。一个人的眼光能够看二三十年,这个人不具备高智慧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一生保持名节,清正廉洁,鞠躬尽瘁,成为古今完美的贤者。

诸葛亮治国严谨,理政爱民。他创造了一个廉政的蜀汉政权机构,大家以他为榜样,为官清正,勤勉节俭,诸葛亮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廉政时代。

诸葛亮立法公开,执法公正,这在同时代是让人大开眼界,不可思异的事,他治军严明,以信为本,让大家心悦诚服。

诸葛亮除了俸禄,没有多余的财产,直至死都是如此,甚至死时,他嘱咐家人下葬时,只须挖一个洞,棺木能放进去就足够了,自己穿平常的衣服即可,也无须放其他配葬物。

诸葛亮一生保持洁身自好,正是他明智的地方,看看古今那些爱权爱财,鱼肉百姓的人,那个不留下千古骂名。而诸葛亮的明智,让他万古流芳。

上面分析是关于诸葛亮在正史记载智慧的表现,诸葛亮在文学、影视、民间传说更是神乎其神,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智斗司马懿等等,这些不只是智圣的表现,更是超越了神仙,这些真假暂且不谈,但足以说明诸葛亮智圣的形象深入民心,人人推崇备之,几千年来常胜不衰。

中国历史几千年,具备高智慧高智商数不胜数,但他们表现只是一种,只是在某一方面有超过常人。而诸葛亮整整一生,无论在政治、军事、战略、文学、书法,还是在做人的品德,为人处事,都表现了高智慧高情商,甚至达到完美的境地,诸葛亮尊称为智圣,当之无愧,情之所至,理所当然。

以上是本人的拙见,欢迎大家交流学习,指出不当之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