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家庭剧排行榜,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类似题材电视剧
2011年,演员海清成为了不少非洲人的偶像。
那一年,由她主演的《媳妇的美好时代》被非洲国家坦桑尼亚引进。
尽管中非文化存在巨大差异,但该剧却以温情剧情内核触动不少非洲家庭,随之在当地热播。
而女主海清对新时代好媳妇毛豆豆的诠释,更鼓舞到不少非洲妇女,让演员本人也至此走红非洲。
随后多年,海清多次受邀参加与非洲有关的活动,还成为坦桑尼亚动物保护形象大使,一跃成为非洲之友。
而海清和《媳妇的美好时代》异国他乡的走红,也侧面反映国产家庭剧的文化传播力。
纵使存在文化隔阂,不同国度的人们从繁杂的家庭生活获得的感悟却是相似的,这也是家庭剧内核穿透国界的魅力所在。
而在国产家庭剧领域,像《媳妇的美好时代》这样能代表中国扛起大旗的作品还有很多。
下面我们就来放眼过去30年的国剧领域,好好盘点一番那些优质家庭剧,并为他们一一排名吧。
第10名: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2000年)————京城胡同里的平民小品
2000年1月,国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开播,为我们揭开老北京胡同里的烟火气。
该剧改编自作家刘恒小说,以北京大杂院里的张大妈一家六口人作为主背景。
通过性格乐天的张家长子张大民视角,导演将市井生活以嬉笑怒骂的方式呈现而出。
贯穿全剧,《张大民》显现了极为鲜明的优点:
以喜剧画风打开生活百态
尽管老张家一家人家境穷苦,多口人日常挤在狭窄空间,但身为家中老大哥的张大民却用自己的乐观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无论是日常与家人相处还是与邻居对话,张大民的贫嘴画风始终如一,一言不合就犯贫的风格很是有趣。
当家里的鱼被猫叼走时,他那揣着200斤体格上房抓猫的画面更是逗笑大伙。
主演梁冠华此时还没“晋升”为狄大人,当时才30出头、体重200多斤的他却也早年出色的话剧功底和憨态可掬的形象将张大民演得很生动。
尽管剧作尾声进入了悲情氛围,张大妈罹患老年痴呆,霍思燕饰演的张家四妹因病离世,就连男主也下了岗,但在短暂悲伤过后,张大民及时调整过来的乐观姿态让人触动。
片尾,他与儿子的这段对话,就成了全剧的灵魂注脚。
当儿子小树抛出“人为什么要死”的哲学问题时,张大民以那句“没意思也得活着,没人枪毙你就别死”点破生活真谛。
不出意外,这部笑中带泪而又细嚼有味的国剧播出后取得广泛好评,随后更是席卷金鹰奖等各大奖项,可谓拿奖拿到手软。
直至如今,国产家庭剧天花板上,张大民依旧在那里乐呵呵地“坐着”呢...
————远播海外的婆媳关系教科书
家庭剧里,婆媳关系往往是绕不开的热门话题。
2009年开播的《媳妇的美好时代》中,海清扮演的女主毛豆豆就遇到堪称地狱模式的婆媳难题..
由于丈夫余味的特殊家庭构造,毛豆豆嫁入婆家时遇到两个不同风格且水火不容的婆婆,甚至捎带手“附赠”一个充满敌意的小姑子。
面对如此糟糕的开局,相比于常规婆媳剧里的“受气小媳妇们”,毛豆豆却得体地将潜在矛盾一一化解。
面对不同秉性的两位婆婆,她以回避锋芒的方式与其相处。
面对婆婆的刁难,她先是以善意隐瞒、回避乃至逃跑的方式远离一线冲突现场;
其次,她还投其所好与婆婆对聊爱好话题,时不时的撒娇更让婆媳隐隐变得像闺蜜般融洽。
到了故事最后,在两位婆婆间已自如切换的她,更主动出击拉拢婆婆们和好,俨然一个情商爆表的中国好媳妇形象。
这一系列高情商操作,也让网络上有了“娶妻当娶毛豆豆”的说法。
通过《媳妇的美好时代》趣味诙谐的剧情本身,人们看到了新型的婆媳关系解法,掰开本不该有的婚姻焦虑面,感受着令人憧憬的美好。
从内核角度来说,这是一部毫无观剧压力的正三观国剧,看了绝不会添堵。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婆媳关系在全世界都是个“课题”,这让专注于“谈婆媳”的《媳妇的美好时代》的海外推广很轻松。
除了远播坦桑尼亚引爆收视热浪外,该剧还在伊拉克和日本等国家取得不错反响,东京电视节甚至还为其颁发了最佳海外作品奖。
显然,一本优质的“婆媳关系教科书”在全世界都是“值钱”的。
第8名:不要和陌生人说话(2001年)
————提高离婚率的反家暴宣传书
一众家庭题材作品里,《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绝对是最奇特的一部。
作为中国首部反家暴题材作品,它以刻画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来为我们揭露家暴的危害性。
剧中,冯远征饰演的医生安嘉和看似外表人畜无害,但内里却存在着扭曲心理。
当得知妻子年轻时曾被性-侵,心理不平衡的他立马露了本性,病态地限制妻子与陌生男人接触,一旦对方有所谓“越矩”举动,他就疯狂倾泄暴力。
当梅婷饰演的女主梅湘南在镜头前一次次被掌掴、殴打,甚至被羞辱性踩脸,搭配上冯远征极具狰狞的表情,无数人的心灵深处瞬间产生激荡。
在一张张家暴组图的叠加伤害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以血淋淋的方式为外界带来家暴话题的深刻探讨。
据报道,自该剧开播后的2个月里,北京的离婚率明显提高,这也被不少媒体解读为与“安嘉和打老婆”有关。
直至如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影响依旧深远,每当相关新闻出现时,“安嘉和”总会上线成为“家暴反面形象大使”。
这部20年前的国产神剧,至此仍是一封效果显著的反家暴宣传书。
第7名:激情燃烧的岁月(2001年)————越吵越幸福的军旅家庭
当安嘉和用不断的家暴把家庭打散时,同一年,电视银幕却有另一组家庭在幸福地打闹着。
2001年下半年,军旅题材家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热播,让军人家庭石光荣一家步入观众眼帘。
孙海英饰演的男主石光荣是个戎马半生的战场老兵,步入和平年代后,他与女青年褚琴组建起家庭。
当石光荣那份无处安放的“革-命激情”融入到家庭生活时,一些极具戏剧张力的喜感场景随之出现。
一方面,石光荣带着惯性思维,以军旅作风管理家庭。
在军队当久了领导的他,常常板着一张脸教训妻子和孩子。
要么一言不合喊着“处分”妻子,要么不惜父子闹翻也要送儿子到最艰苦地方锻炼。
在很多直线条操作下,口无遮拦的老石引得家里鸡飞蛋打、很是吵闹。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这位老兵却也被日常柴米油盐改造了风格。
尽管时常与妻子吹胡子瞪眼,但每次吵架后,石光荣挤出笑容快速认错的场景却也相当真实。
尽管以军事标准对待子女,但随着孩子们长大,石光荣随着下意识地八卦女儿婚事、唠叨着小儿子生活,喜感小老头形象瞬间显现。
尽管与妻子褚琴几十年磕磕绊绊,但两人却也在互吵半辈子之下愈发增进感情,他们的爱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
作为观众的我们在感受老石一家趣味画风的同时,也从他与褚琴数十年爱情中不断收获着感动。
随着该剧在北京卫视12个月里连播5轮,这部将军中情怀杂糅进家庭生活的国剧因趣味而温情的内核打动人心,一举成为年度爆款。
随后,它还接连拿下金鹰奖优秀作品奖等各大奖项,取得相当的成功。
直至今日,该剧仍时不时在各大电视台播出,老石一家吵吵闹闹中带给我们的感动仍在继续...
第6名:人世间(2022年)————且艰辛且前行的人间真相
2022一开年,国剧领域就迎来一部王炸。
由雷佳音、殷桃等人主演的《人世间》1月底开播,立即在国剧领域实现热度断层领跑。
随着开播期间累计43天拿下全网热度冠军,并打破央视5年来收视纪录,连创纪录的《人世间》被冠上年度剧王称号。
该剧改编自茅盾文学奖作品《人世间》,以东北某平民社区“光字片”为背景,讲述这里的平民人家周家近50年起伏变化的故事。
《人世间》鲜明的特点,在于真实地呈现生活的苦涩原色;
从性格各异的周家三兄妹,到周父周母,再到光字片的邻居们,无一不在品尝人世间的苦味。
雷佳音饰演的周家小弟周秉昆生性纯良,但却因各种原因两度入狱,而他也由于发展不如哥哥姐姐而与父亲产生隔阂,日子过得敏感而卑微。
殷桃扮演的女主郑娟则遭遇丧夫、被恶人侵犯后产子等不幸。
尽管得遇周秉昆不离不弃,但随着对方坐牢多年,再次没了依靠的郑娟只能学会坚强。
再加上当上领导后积劳成疾的周家大哥周秉义,为爱情奋不顾身却遭对方抛弃的周家大姐周蓉,一众角色的遭遇均体现着人世间的艰辛。
但在总体偏丧的基调下,《人世间》却也有着满满的暖心一面。
尽管生活层层压迫,但以男主周秉昆为代表的人们,还是保持着乐观。
与隔阂重重的父亲大吵一架后,周秉昆那句“当爸了还有爸揍我,不就是幸福吗?”令人心下一暖。
而在教育儿子时,他的一句话更是道出全剧主旨:
觉得苦吗?自己嚼嚼咽了。
纵使人世间有种种不公平,周家众人夹缝中坚强求生的姿态却令人触动。
在“失望的人世间”寻找光亮,也成了这部剧最值得称道的主旨。
第5名:金婚(2007年)————编年体的金婚爱情
提到家庭剧,自然少不了张国立、蒋雯丽主演、郑晓龙执导的《金婚》。
2007年,该剧在各大电视台热播,携手走过50年婚姻路的男女主佟志文丽的金婚感情令人羡慕。
相比于同类型剧,《金婚》有个很出彩的设定:
以编年体形式讲故事
全剧总集数共计50集,导演则以“一集一年”的方式呈现主角婚后50年每一年的婚姻生活。
在这样的设定里,每集都有不同的家庭问题留给男女主解决,每集也几乎都有争吵发生。
而这样的设定,也使得该剧产生了两大特有特色。
一是诗意化地呈现携手变老的过程;
尽管故事时间线从主角20岁拍到70岁,但观众这50年跨度看下来却不会有“瞬间变老”之感。
由于每一集的间隔剧情只过了一年,男女主每年都的容貌变化都是细微而渐变的,但这份潜移默化一起变老的画面,却也像极了生活中携手变老的每一对夫妇。
二则是拓广了对婚姻问题的讨论面;
剧情里,编剧没有将这对金婚夫妇的婚姻故事局限在某段情节,而是以50年50余次不同的争吵,来涵盖婚姻生活里潜在的各种问题。
这其中包括前期的超生问题和婆媳关系,包括后续令人头痛的育儿经、甚至还包括两人人到中年的婚姻危机。
种种问题汇聚而来,堪称一本婚姻问题百科全书。
以特色性的编年体形式,导演组将婚姻里潜在遇到的种种问题抖落而出,仿佛带镜头外的我们提前感悟一遍婚姻生活。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由于《金婚》故事后期男主曾一度有过“精神出轨”的情节,这也被不少粉丝认为降低了金婚夫妇感情的含金量,一度影响了一定的评分。
但或许,在完美的金婚夹杂着“不完美一面”,才是生活的真实折射。
第4名、家有儿女(2005年)————老少咸宜的国民家庭剧
《金婚》这种以婚姻生活为主题的剧毕竟受众受限,但有的家庭剧却做到了“老少通吃”。
就比如,打进无数人童年的《家有儿女》。
自2005年开播,《家有儿女》就以其轻松诙谐的剧情打动观众,专注6点档的该剧成功成为人们在《新闻联播》前的开胃小菜。
尽管该剧原本主打儿童群体,但由于剧情的轻松幽默和老少咸宜,该剧最终在更广泛收视群体里产生热度。
热播期间,该剧就一度登陆31家省市台联网一举刷新国内纪录,强势走进家家户户的电视机里。
该剧讲述两个离异家庭重组结合成全新五口之家的趣味家庭故事。
男主夏东海与妻子刘梅在组建家庭前,各自都带有孩子。
尽管家中三个小孩并不完全有血缘关系,在刘夏二人的引导下,这组重组家庭不却过得极为和谐。
而三个萌孩的童趣画风更是成为剧情的一大亮点。
无论是乖巧聪明的大女儿夏雪、古灵精怪的大儿子刘星还是呆萌画风的小弟夏雨,三大活宝一联手,总能以俏皮地抓住观众的心。
而在趣味剧情之余,《家有儿女》还将问题对准了儿童心理疏导、青春期叛逆等多个亲子问题,让不少观众也从剧中父与子的相处模式中得到启迪。
直至如今,这部寓教于乐的国剧仍是各大平台的重播常客。
80、90、00后,乃至10后的童年,好像真的都一样。
————有家也有国的宅门情怀
2001年,以刻画京城医药世家白家兴衰为主题的《大宅门》登陆央视。
这部质感满满的年代家庭剧,最终以17.74的收视率摘得央视年度冠军,也拓宽了国产家庭剧的边界。
在导演郭宝昌结合个人经历编写的剧本下,《大宅门》带着浓浓的京味扑面而来。
该剧以京城白家老字号“百草堂”为主背景,围绕白家老宅子几十年兴衰变化,一众京城形形色色人纷纷登场。
大宅门之外,上到贝勒王爷、格格公主,下到纨绔子弟、穷酸逃犯,不同的人因不同原因聚百草堂,仿佛一出近代中国浮生绘。
大宅门之内,一个个主要人物形象也极为鲜明。
包括斯琴高娃饰演的强势二奶奶白文氏、陈宝国饰演的豪气少爷白景琦,还包括充满怨气的七姨太太杨九红、中饱私囊的太监总管王喜光等角色。
各色人等汇聚这个古朴的白家老宅,为白家的兴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也在几十年的变迁下感受着世事无常。
尽管《大宅门》讲的是白家老宅的故事,但在剧情末段,导演兼编剧的宝爷将“家”的定义升华了。
剧集末尾,此时正值日寇入侵京城,此前纨绔半生的白家三老太爷白颖宇却宁可吞药自杀也拒当汉奸,并以自己的死呼吁同胞拒当亡国奴。
而紧接着,白家此时的当家白景琦更当众立下遗嘱,宁死也拒绝与日寇妥协往来,故事也随着白七爷极具气节的决死宣言里推向高潮...
这段故事结尾,也最终将全剧基调从百草堂里的“家庭故事”,上升到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
不得不说,从小家过渡到大家,《大宅门》拍得很是局气!
第2名:父母爱情(2014年)————细水长流的老一辈爱情
看了这么多的家庭剧,或许该有部剧让人明白爱情本质了。
2014年开播的《父母爱情》,就以笑中带泪的温情基调,让人感悟老一辈细水长流的爱情。
该剧并没有跌宕起伏和大喜大悲的剧情,而是以朴实无华的家庭生活带给我们感动。
故事由海军军官江德福与资本主义小姐安杰的组建家庭展开,贯穿男女主数十年的相处里,互相包容的爱情真谛随之显现。
尽管两人在性格、社会层次上存在巨大差异,但面对眼前的爱人,他们均选择用包容、肯定的态度对待彼此,这也让他们的爱情历久弥新。
先是男主对女主的迁就;
女主安杰是个娇生惯养的富家小姐,对生活品质存在高要求。
尽管生活习惯与安杰不搭,但冒着被外界嘲笑为“三洗丈夫”(洗脸洗脚洗屁股)的风险,江德福也一一满足妻子要求。
而被调到孤岛工作时,江德福还身体力行地为妻子盖了间私人厕所,这份专属的爱令人羡慕。
另一边,女主也对男方投来满满的体贴。
在江德福因“大老粗”身份遭到质疑时,伶牙俐齿的安杰主动开启护夫模式,甚至不惜与疼爱自己的姐姐开吵,也不让丈夫失了面子。
尽管两人生活中也有着种种摩擦,但两人始终会有一方迁就包容,这也使得这份父母辈的感情历经岁月洗礼,依旧飘散着爱情淡淡的清香。
在细水流长的温馨剧情触动下,带给外界最真实感动的《父母爱情》最终在豆-瓣平台上收获9.5分的超高分。
如今,《父母爱情》已被制作成多个外语版本远播68个国家,随着安杰与江德福的“爱情事迹”远播海外,“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的纯朴爱情正打动着越来越多的人。
第一名:我爱我家(1993年)————国产情景家庭剧标杆之作
《父母爱情》已然足够出彩,但论影响深远,或许只有《我爱我家》才能坐上TOP1的位置。
作为入选“共和国70年十佳电视剧”榜单唯一一部家庭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的历史地位早已毋庸置疑。
该剧以90年代北京一个六口之家——老贾一家为基点,通过这一家子人日常的相处和与亲朋邻里的往来,带我们感受满满的小市民生活气息。
贯穿120集的剧情里,它以诙谐而又极具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出一个个百姓故事,并在笑声中带给观众真能量价值输出。
伴随着文兴宇老人爽朗而又极具辨识度的笑声传遍千家万户,《我爱我家》也在过去30年里成为现象级的情景喜剧。
这样一个被央视评为“既通俗又深刻、既市井又有内涵”的作品,也为后世情景剧和家庭剧树立了一个极高的标杆。
除了剧情的出彩之外,如今回看这部作品,我们会发现《我爱我家》完全是一部演艺圈大咖秀。
在120集剧情里走马观花出场的配角里,不乏一些如今的圈内大咖。
包括李雪健、王志文、濮存昕、蔡明等人均以配角身份出彩参演,形象也各具亮点。
而这其中最影响深远的配角,无疑是瘫倒沙发的葛大爷,他那走红多年的葛优瘫正是出自《我爱我家》。
可以说,无论是剧情还是阵容,《我爱我家》都是国产家庭剧的顶配标准,真正的标杆之作。
以上就是近30年最好的10部家庭剧,其剧集排名参考豆-瓣评分和评论意见,结合各维度综合表现给出排名。
沧海难免有遗珠,庞大的国剧领域里优秀作品还有很多,这也使得很多优质作品未能进入本次榜单,在此还望各位网友提出宝贵意见。
而这份榜单虽然分了先后,但一个个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动却未必要有“高低之分”。
这10部名头响亮的家庭剧虽然来自于不同年代,但历经岁月的考验,他们带给我们的真实感动都是相似的。
也庆幸这些国剧之光的出现,带给电视机前的我们真挚的感动,并为我们照出家最该有的模样。
青石电影 | 乐乐德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近30年最受欢迎的京味儿剧《大宅门》分最高《东四牌楼东》难进榜
京味儿电视剧在所有电视剧中算是别具一格的存在,它似乎有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与浓浓的 历史 沉淀感。大到一座城楼,小到一碗豆汁儿,都有皇城底蕴和文化交融其中。特别是那一口地道的京腔京调,总能让人在欣赏故事之余捕捉到一些老北京们的生活气息,去细细地嚼,仔细的品,那一番风味和魅力。
当然,喜欢京味儿或许还有着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对我来说这座城即是封建王朝结束的地方,又是新中国开始的地方,在这种新旧两个世界的碰撞之下,对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到底会产生出一种什么样的影响呢?京味儿剧也许是除了难嚼的 历史 书之外一个通俗有趣的窗口,能让人了解这一方厚重的文化 历史 与崭新世界,长衫与西装的碰撞与交融。就像我们对以往的都城西安,洛阳,开封,南京都有一种莫名的崇敬感是一样的。
这也许还是京味儿剧《东四牌楼东》刚刚播出便引来一片热议的原因之一。关于这部剧的好坏从目前播出的剧情来看反响和口碑暂时不容乐观,不知后续可否低开高走,给喜欢京味儿剧的观众们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想,观众们之所以有吐槽之声并不是因为要求过高,而是在它之前有太多出彩的京味儿剧令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下面我们就一起回忆一些脍炙人口,酣畅淋漓,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京味儿剧。
01 《甄三》1986年 / 7.3分
要说想看最纯正的京味儿剧那您就得往前数数,1986年的《甄三》可谓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京味儿电视剧,那一口地道的京味儿旁白保准让您一秒入戏,感觉真就进入了那个年代的北京城似的:热闹的天桥,各种撂摊儿的行当,变戏法的,说相声的,玩口技的,卖小货的,耍中幡的,耍大刀的等等有意思的事,应有尽有,目不暇接。看这部剧,真就给人一种穿越回了曾经的老北京,看着长袍短褂带着抹额逛街的人们,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浓浓的京味儿。
甄三是剧名,同时也是这部剧主角的名字,故事讲述了甄三自幼父母双亡,跟着骆爷在天桥当学徒,没想到得罪了天桥恶霸赵九爷,骆爷最后含冤而死。甄三则拜在跤王满八爷门下,练就了一手摔跤的绝活儿,最终取得全国摔跤赛的冠军,严惩了赵九爷。
虽说那个时代的影视作品在制作技术条件上还比较粗糙,但却贵在比较真实地呈现了时代风貌, 通过对旧 社会 江湖艺人坎坷生活的描写,介绍到了许许多多发生在天桥的真实故事和民间手艺。 要说京味儿剧还真不是会说几句北京话就能称得上是京味儿剧,想了解真实的老北京,还真得从这样的片子中寻找一些答案。
02 《皇城根儿》 1992年 / 7.3分
电视剧《皇城根儿》是赵宝刚导演的早期作品,由王志文(当年26岁),许晴(当年23岁),孙淳,大宋佳,李勤勤,尤勇,葛存壮等人主演,如今看来这部剧也奠定了后面许多影视剧大腕演员的基础,如今也是越沉淀越香。
全剧以 葛存壮饰演的老中医金一趟所拥有能够治好各种疑难杂症的 “再造金丹”为线索, 围绕一家人在四合院里的生活和纠葛展开。 还有利欲熏心之人一心想要得到“再造金丹”的配方,将它批量化生产以获得巨大的利益。“再造金丹”的存在也让这家人纷纷被卷入了阴谋和感情的漩涡之中。
导演不急不慢地讲述这个故事,直到最后三集才将前27集的所有谜团彻底打开, 众人之间尔虞我诈,当面对峙,高潮迭起,精彩程度令人拍案叫绝,就像是在看一场人艺的大戏。
03 《渴望》 1990年 / 7.7分
说到电视剧《渴望》想必每个人都能聊上很多,它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当时可真是达到了万人空巷的效果,风靡了全国。即使在偏远的农村没有几家有电视机的情况下,也都会自备小板凳集中到有电视机的家里看这部剧。那时候一到傍晚,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看《渴望》去呀”!
“举国皆哀刘慧芳,举国皆骂王沪生,举国皆叹宋大成”成为当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部感动千万人的电视剧也被视作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它创下的巅峰效应成为一个时代的神话。
《渴望》也绝对算得上是全国观众第一次全面地接触的一部京味儿剧,把胡同里的北京人真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至今那一句“悠悠岁月”都回荡在大家的耳边。
04 《情满四合院》 2015年 / 8.0分
《情满四合院》是刘家成导演,何冰、郝蕾主演的一部京味儿大剧。要说何冰绝对算得上京味儿剧专业户,只要有他的京味儿剧无论剧情怎样,他个人的表演都是相当出彩的,以至于一提到京味儿剧,脑子里自然浮现出何冰的身影。郝蕾在《情满四合院》中的表现也让人非常惊艳,表演不留痕迹,所以导致现在观众对她的要求也变得非常高。
《情满四合院》演绎的是90年代初老北京四合院里的故事,无论从场景到对白,还有何冰那一嘴地道的京腔儿都能让人获得对京味儿剧的满足感,所以当一有新的京味儿剧出现的时候,总会让人回忆起这样的经典剧。
05 《那五》 1988年 / 8.1分
《那五》也是非常典型的京味剧,并且主演也都是我们大家熟得不能再熟的著名演员冯巩、倪萍、牛群。
这部剧刻画的是晚清期部分八旗子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颓废又自恃清高的人物典型。虽说只有五集,可从每一个人物的细节,眼神,语言当中都能看到那种纯粹的老北京味儿,那种北京腔真是纯正的回忆,就连旁白都能让您感受到那种北京式的幽默。
《那五》也是80年代第一部讲述古玩行的电视剧,这部剧中那种旧思想迎接新生活的无措感表达得非常鲜明。是热爱京味儿文化的朋友不可错过的一部好片子。同样是演落魄八旗子弟,《东四牌楼东》中富大龙真应该学学这部剧中演员的那种骨子里的劲儿。
06 《我这一辈子》 2002年 / 8.2分
《我这一辈子》是由张国立自导自演,还有李诚儒、何冰、邓婕、刘孜主演的电视剧。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讲述了20世纪初的老北京一名巡警坎坷的一生,反应了那个时代小人物的悲凉。
这一部电视剧处处流溢着浓浓的北京韵味,从满屏的时代色彩,再到每一个角色的京腔京调,满街的小商小贩,高低错落的白墙灰瓦,大杂院的百态人生,胡同里记忆的故事,落魄贵族的生活落差等等,可以说每一个细节都呈现出浓浓的京味儿,似乎每一样事物都记录着厚厚的 历史 。
07 《五月槐花香》 2004年 / 8.2分
《五月槐花香》同样是由张国立执导,铁三角张国立、张铁林、王刚主演,讲述在民国时期琉璃厂古董行的故事,单看这几个人和这几点元素就已经充满了浓浓的北京味儿了吧!剧中的陈设、讲究、各种道具场景等都能将人一秒带入到当时的氛围之中,这也是张国立执导作品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剧中张国立那种小人物的隐忍与气节,现实与选择,都将当时的那种 社会 状态体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王刚那种自身本就自带的调调,更是为京味儿锦上添花。
还有张铁林,咱不管他现在口碑如何,也不管他在其他剧中演技如何,可在《五月槐花香》中,张铁林将那种落魄贝勒“倒驴不倒架”,“饿死腆肚行”那个劲儿表达得非常到位。
他可以落魄,人性可以不堪,行为可以招人恨,但是有一些骨子里的东西如影随形,这种感觉上的东西与人设无关,人设不好也有不好的表达方式,但是就是那股劲儿才能让人找到感觉。
08 《四世同堂》 2009 / 8.3分
《四世同堂》可以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京味儿剧,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长篇小说,讲述了北平小羊圈胡同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爷一家和他的街坊们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和侵略者占领时期表现出的双重性格,即不甘于屈服的民族气节和封建思想禁锢下的封闭、愚昧、妥协、敷衍、无聊、自私等心理活动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
当前门楼子、角楼与白塔的出现,斑驳的 历史 之门就这样被打开了,无论是满堂有讲究的陈设,还是桌上凌乱的文房四宝、亦或是静静躺在角落里的坛坛罐罐算盘珠子,都让人沉浸在那样一段说老不老说新不新的氛围当中。特别是当骆玉笙先生那韵味十足的《重整河山待后生》的京韵大鼓一开口,那种厚重、年代浓浓的文化底蕴的感觉就出来了。
09 《茶馆》 2010年 / 9.2分
《茶馆》同样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何群导演,陈宝国、周里京、石小满、谢钢主演,虽说全员演技在线,但似乎听到陈宝国的名字,一个人就可以扛一部剧的感觉。
《茶馆》同样讲述世纪之交的老北京城的各种令人唏嘘的人生百态,除了用心的服化道、黄土街、木阁楼等元素不讲,从这部剧的每一位人物特点中去体味浓郁的京味儿,每一个人都表达出了他们自身携带的那种京味儿,连配角龙套都透露着浓浓的味道。当然《茶馆》有很多的版本,每一版都不会让喜欢京味儿的人失望。
10 《大宅门》 2001年 / 9.4分
《大宅门》堪称是一部史诗大剧,老戏骨颇多,连张艺谋与姜文都抢着打酱油,至今仍在京味儿剧中排名第一。
《大宅门》同样也成为了举国家喻户晓的一部大剧,由郭宝昌执导,讲述了中国百年老字号“百草厅”的兴衰史以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之间的恩恩怨怨。
这部剧可以说戏骨云集,看得相当过瘾,斯琴高娃、陈宝国、刘佩琦、杜雨露、蒋雯丽、张丰毅、何赛飞、茹萍等等著名演员在这部剧里可都是实打实的戏骨,而不是什么上了年龄都叫戏骨的戏骨。这些人同台对戏,没有一个人能抢走另一个人的风头,每一个角色都是鲜活立体的,没有任何一个人物设定是谁的附属品,这才是真正的好剧。
剧中大宅门里的奢华、规矩,还有传承都演绎的入木三分,服化道剧更是恢弘巨制,把观众深深的带入到大宅门里的生活,这部剧也将京味儿的感觉潜移默化的植入到各地观众的印象里,似乎这才是真正的京味儿。
其实,好的京味儿剧太多了,还有一些受到篇幅限制不能跟大家一起回忆,像什么《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海马歌舞厅》《编辑部的故事》《贻笑大方》《前门楼子九丈九》《琉璃厂传奇》等等,有这么多好的京味儿剧在前,后面的也难免会被大家进行比较。大家还记得哪些京味儿剧呢?还有哪些京味儿剧是大家心中的经典呢?欢迎留言探讨。
文 陌
家庭剧电视剧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哪几部?
第一部是《乡村爱情10》,是企鹅影业和本山传媒联合出品的乡村轻喜剧,由付_和孟令宇共同执导,张继编剧,李海兵剧本修改,毕畅,贺树峰,王小利,唐鉴军,刘小光,蔡维利,于月仙,宋晓峰等主演。该剧本季主要围绕象牙山年轻人的婚恋故事展开,刘能和谢广坤携手成立大龄青年婚姻理事会,为解决大龄青年单身问题出谋划策,却闹出一系列嘀笑皆非的故事。
第二部是《天伦》,是由广西电视台,浙江唐德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李德恕,李响担任编剧,曾执导过《血色浪漫》《末代皇妃》的著名导演滕文骥和王为担任执导,演员陈小艺,练束梅,崔林,陈婷等联袂演绎,讲述了平凡的女性丁香的不平凡的人生。
第三部是《二胎时代》,金灿灿是一个85后妈妈,育有一个女儿,年轻时髦又带点儿孩子气的她早年辞职在家专心养女,在女儿长到三岁半时,母性泛滥的她突然萌生了再生二胎的想法。此想法一提出,虽然得到公婆的大力支持,她迅速办理了二胎准生证。但是,母亲竟然极力反对。不仅如此,她还发现自己和丈夫二人的经济收支状况竟然保证不了二胎家庭的生活质量。
第四部是《千金归来》,第五部是《咱们结婚吧》,第六步是《新世界2016》,第七部是《嘿,孩子》,第八部是《虎妈猫爸》,第九部是《小爸爸》,第十部是《门第》。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