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讲电影演员赫本的一生,赫本去世时有多少岁
答案:从上至下分别致敬电影《罗马假日》《蒂凡尼的早餐》《甜姐儿》。
距离奥黛丽·赫本去世已经快过去30年,但“赫本风”仍然在人间吹着,吹进时尚圈,也吹进影视圈。
在日本导演今敏的代表作《红辣椒》中,女主角拿起乐器暴打坏人的画面俨然在致敬《罗马假日》里赫本的同款动作。赫本在片中是高贵的公主,在一次出逃后与男主角及朋友参加了一场派对。在面临被便衣特工带走的情况下,她随手拿起了一把吉他,帮助男主他们一起赶走特工,柔弱的公主与暴力场面形成对比。
《罗马假日》剧照
张曼玉第一次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的角色也与赫本有关。她主演的电影《不脱袜的人》在设定和人物造型上与赫本代表作《蒂凡尼的早餐》非常类似。张曼玉饰演的黄小姐也是初来大都市的女孩,和赫本片中角色类似,虽然她们都追求奢华、爱慕虚荣,但却心地善良,关键时刻有自己的决断。张曼玉戴着眼罩趴着睡觉、对着橱窗照镜子,打开门睡眼惺忪地看着男主角……种种情节既致敬了经典影片,也有了本土化改编。
《蒂凡尼的早餐》剧照
集各种经典电影的彩蛋于一体的电影《爱乐之城》中也致敬了赫本,女主角站在凯旋门背景板前接受化妆造型,旁边男人拿着一串气球,整个画面都致敬了赫本在《甜姐儿》中的演出。《甜姐儿》中的赫本是被偶然发现时尚天赋的女孩,因为一次机会她去往巴黎,在参加时装发布会前,于凯旋门前拍摄了写真。
《甜姐儿》剧照
撰文 吴龙珍
校对 李立军
奥黛丽赫本的电影有哪些(女神奥黛丽赫本11部经典电影)
在她逝世27年后,奥黛丽赫本仍然是最受欢迎的电影明星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获得EGOT的人之一 (艾美奖,格莱美奖,奥斯卡奖和托尼奖)。
人人都认为奥黛丽·赫本高贵而优雅,她的美丽永恒不变;提及时尚,人人都会立刻想起她。是每个女人想成为的女神。
真正让赫本能够在死后依旧被广为流传的最重要原因,就只有一句话,
始于颜值,陷于演技,忠于人品。
赫本在二战期间成长,因为父亲信仰法西斯所以赫本很小时就与父亲分开,在长达二十年的生活中,赫本都缺失了父爱,可即便这样,赫本还是找到了父亲并担负了赡养他的责任(当父女重逢时,父亲连一个拥抱都没有主动给女儿)。赫本没有怨恨没有不甘只有对亲情的包容。
她的原则是,不论别人做了什么,我们都要做到自己应该做的。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11部她主演的经典电影,供大家欣赏。
《蒂凡尼的早餐》(1961年)
虽然这部电影并没有为赫本赢得奥斯卡,但恐惧平穷的派对交际花霍莉·戈莱特仍然是她最具代表性的角色。
一边看着橱窗里的珠宝一边吃着廉价早餐,多少女孩子梦想着上流社会以及美好的爱情愿景,这个角色塑造的太成功了,除了赫本找不到第二人演绎。
《罗马假日》(1953年)
奥黛丽赫本+格利高里·派克+罗马=浪漫爱情。
这部电影成为好莱坞黑白电影的经典之作,奥黛丽·赫本也因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乔装打扮的安妮公主偷溜出来到罗马大街上闲逛,遇见了精明的美国记者,罗马的一日,他们一起吃冰淇淋,骑摩托车,到处闲逛参观,一不小心坠入爱河,一天结束,时光虽然短暂,可是轻松惬意的时光让他们体会爱情甜美。
如果说电影史上,一位女演员通过一部影片获得了近乎于女神的地位,无可置疑的,只有奥黛丽·赫本和她的《罗马假日》。而当年她所掀起的发型与衣着风潮,更是成为了这段传奇的美丽延伸。
《龙凤配》(1954年)
赫本很早就读过萨穆尔·泰勒写的喜剧《龙凤配》,里面的浪漫情节几乎是每个女孩子梦想过的,也感动了当时年轻的赫本,强烈的希望自己可以演里面的女主角,终于梦想实现,这部影片由比利·怀尔德执导。
赫本穿着纪梵希的华丽礼服,扮演了一个司机的女儿萨布丽娜,从小暗恋着花花公子戴维,而他的哥哥莱纳斯深深为萨布丽娜的魅力所折服,向她表白。
《窈窕淑女》(1964年)
为了该角色,赫本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但影片中她的歌声还是由玛尼·尼克松(也曾在西城故事中为娜塔利·伍德配音)配唱。
茱莉·安德鲁斯是这部影片的第一人选,曾在百老汇饰演过伊莉莎,但被拒绝,作为当时的舞台剧女演员,朱莉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童话歌舞片《欢乐满人间》的演绎中使她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项。
即使唱歌都是配音,这部影片仍然是音乐界的最爱。
更不用提赫本浑然天成的演技令人折服,从卖花女到淑女的蜕变,剧中蹩脚的英文和各大上流人士的服装,都值得现在的电影制作人学习其精细。
《谜中谜》(1963年)
超级巨星加里格兰特和奥黛丽赫本的强强联手对决戏让人看得真的很过瘾,无论是含情脉脉的爱情戏还是笑料不断的搞笑喜剧片段,二人珠联璧合,演技使得整个剧情精彩纷呈。
赫本凭借这部电影赢得英国奥斯卡影后的宝座,演绎的美国女子蕾吉努力寻找丈夫被杀的真相,本片悬念重重,剧情一波三折,却被影评人誉为“上乘的轻松喜剧片”,非常值得重新观看。
请略过02年的翻拍版本,缺乏原片的魅力。
《甜姐儿》(1957年)
《甜姐儿》原是百老汇一出音乐舞台剧,舞王弗雷德·阿斯泰尔这次同奥黛丽赫本合作出演这部电影,该片的舞蹈和音乐令人印象深刻,是赫本拍的第一部音乐片,演技和舞技都很出色,“甜姐儿”也一时成为赫本的代名词。
该片是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片中少数她的歌声未经配音替代的电影。
该片里面赫本的经典造型:黑色紧身裤,黑色高领毛衣,黑鞋搭配白袜。影片上映之后黑衣黑裤白袜打扮成为欧洲国家的时尚。
《黄昏之恋》(1957年)
如导演比利怀尔德的另一部电影《龙凤配》类似,赫本再一次扮演年轻女子,爱上年纪大的男子,这一次不用的是,加里库珀饰演的是一位年纪大(真实年龄56岁)的放荡单身贵族法兰肯,只玩情场游戏而不承诺,多亏了父亲侦探的婚外情经验,赫本饰演的艾莲得以用自己的“浪荡生活”吸引法兰肯。
电影结局苦乐参半,浪荡公子和痴情女子的错位爱情令很多观众潸然泪下。
《双姝怨》(1961年)
作为赫本唯一的一部同性恋题材作品,非常推荐大家观看。
根据1934年莉莉安·海尔曼剧本拍摄,即使在1961年,仍然是一个非常禁忌的主题。
讲述了卡伦(奥黛丽赫本)与玛莎(雪莉·麦克雷恩)两名女校长被学生恶意诽谤成同志的故事。
甜美的赫本与演技突出的雪莉共同演绎这个尖锐的社会题材电影,故事简单,黑白影像,导演尖锐的指向美国的天主教保守派。
《盲女惊魂记》(1967年)
《盲女惊魂记》堪称为赫本的演技巅峰作品,获得了她的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提名,扮演的是孤身一人的盲女,为躲避凶残狡猾的毒贩,几次经历凶险之境,最后惊险逃脱,赫本大睁双眼满脸惊惶无助的神情给人以深刻印象。
《丽人行》(1967年)
赫本和阿尔伯特·芬尼饰演一对夫妻驾车环游法国,在旅途中回忆他们十二年来的婚姻生活,挽回了濒临破裂的夫妻关系。
电影主要探讨了婚姻“七年之痒”的问题,完整且真实地为大家呈现出夫妻间难以避免的各种摩擦。
虽然导演斯坦利与赫本在《甜姐儿》与《谜中谜》两部电影中相处融洽,但是该片的合作堪称最佳。
整部电影就是赫本的夏季服装秀,从条纹喇叭裤、嘻哈太阳镜到华丽时尚的帽子,众多60年代后期的时尚行头,就算是到现在也是有人效仿的装扮。
《修女传》(1959年)
赫本经常说起此片是她最喜欢的电影,这也无疑是她最具戏剧性的电影之一。
该片获得8项奥斯卡提名,其中也包括最佳女主角提名。
这是基于一个真实的修女的故事,赫本饰演的一个清新隽永、纯洁可爱而又无法摆脱世俗叛逆和骄傲自满的修女形象,令人赞叹!
主要讲述女主角嘉比儿的修女生涯及其后期对宗教信仰质疑的故事。
“每种信仰每种生存方式都自有其意义和违和之处。宗教何尝又不是一种体制,只为适合的人准备。巫毒或神圣,痛苦或满足,请跟随你内心的方向。”
奥黛丽赫本的死因?
奥黛丽·赫本因患癌,1993年1月20日病逝于瑞士。
1992年11月,63岁的赫本完成对埃塞俄比亚客困儿童的援助计划,从索马里艰苦出差回来感觉身心都很疲惫。她以为是感染了阿米巴病毒,于是前往医院,检查结果是结肠肿瘤。
1993年1月20日,赫本因结肠肿瘤治疗未果过世于瑞士特落什那任所,赫本大儿子西恩回忆“当天原本只有600人的小村庄涌进超过2万5千人,我和端收到全球地粉丝寄来的信件和卡片,满满好几大包,那一刻,才知道她是超级巨星。”
扩展资料
1988年至1993年间,奥黛丽·赫本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帮助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孩子们,亲赴不少国家和地区,为孩子们呐喊、呼吁和募捐。
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1988年奥斯卡人道奖颁授予她。她也因此获得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联合国也在总部为她树立起一座塑像,并命名为“奥黛丽精神”,她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奥黛丽·赫本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