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朱一龙和童瑶,朱一龙童瑶拥抱番外
谍战剧一直是国产剧中比较特殊的存在,该类型剧受众广但总体数量比较少,尤其是近些年高分谍战剧越来越少。
除了2015年8.6分的《伪装者》和2017年8.8分的《风筝》以及2020年的8.1分的《隐秘而伟大》之外几乎没有评分在8分以上的谍战剧。
一方面是因为总体上愿意拍谍战剧的导演越来越少,在缺少好剧本的情况下拍出来的东西一旦不严谨,那将面临观众最严厉的批评。
另外,观众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即便连一向拍高质量谍战剧柳云龙交出的《胜算》也只拿下7.0分,曾交出过《潜伏》的孙红雷新作《新世界》甚至只有5.6分。
而且现在的谍战剧逐渐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以前谍战剧基本上是张嘉益、高明、孙红雷等老演员为主,而现在的谍战剧一般采用青年演员主演,老演员当配角的模式,我们暂且称之为“青年谍战剧”。
目前恰恰有一部青年谍战剧《叛逆者》确定在6月7日定档央视八套,这部剧由周游导演、朱一龙童瑶主演、王志文甘当男二,众多实力派加盟。
虽然剧的宣传并不多,但结合各种因素分析可以发现这部《叛逆者》真的可以好好期待一下,原因有三:
首先全面实力派,阵容看点多
谍战剧的特殊性在于角色复杂性,不管是正派还是反派表演不能只局限于表面,所以谍战剧好不好看第一眼就是看演员阵容。
《叛逆者》男一号朱一龙严格意义上已经不算流量明星了,毕竟在很多年前的《情定三生》已经认识他,沉淀了这么多年后他的演技绝对是处于实力派这一档了。
近些年朱一龙的角色也比较多变,谍战剧也是他最新的尝试,敢于挑战自我这一点就值得夸奖。
女一号选择新晋金鹰视后童瑶,童瑶从《将夜》《大江大河》后事业起飞,说实话她的外形条件不错,而且演技在85后花旦中也是拔尖的存在,观众基本不用担心男女主演技拖后腿的情况了。
男二号是从出道以来每一年作品数量不多,但几乎部部精品佳作的王志文,有趣的是这部剧也是王志文从2018年的《归去来》之后三年内第一部电视剧。
王志文在圈内以两点闻名,第一是台词功底独一档,第二是接戏挑剧本。这部《叛逆者》能被王志文挑中,那自然有它的优秀之处。最重要的是王志文甘愿当配角给青年演员“抬轿”,这就是《叛逆者》豪横的底气。
另外,《叛逆者》配角名单中的姚安濂、王阳、李强、代旭、袁文康清一色都是演技得到过认证老中青三代演员,唯一的变数是在《大秦赋》中尬演过的朱珠,不过作为一个配角,她的戏份应该不会影响整部剧的观感。
一部剧演员阵容够强,最享受的就是观众。
其次播出平台优势大
当然《叛逆者》第二点明显的优势就是登陆央视电视剧频道,作为覆盖率最广的专业电视剧频道,8套热播剧的质量向来让人放心。
再者在8套与正版视频平台同时上线最大的好处就是兼顾年轻观众与中老年观众,可以大胆预言这部《叛逆者》播出收视率定然不会低。
最后就是同类型竞争小
原本谍战剧的数量就少,佟大为《绝密者》在女主出事后播出艰难,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新播谍战剧,而《叛逆者》此时播出就是最好的时机。
从2019年后国产影视剧市场进入“主旋律”年,尤其是今年又有《觉醒年代》这样的高分年代剧在前,后期播出的《光荣与梦想》《理想照耀中国》多少让观众有些审美疲劳。
此时谍战题材《叛逆者》则是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市场同题材作品少也能成为剧热播的优势。
《叛逆者》能够为“青年谍战剧”正名?当然,《叛逆者》严格意义上还是属于青年谍战剧范畴,那这部剧能否为青年谍战剧正名也就成了最值得关注的一点。
目前国产青年谍战剧主要还是呈现“偶像剧化”的趋势,制作方通过当红演员作为噱头吸引年轻观众,所以导致一种现象,在看剧的时候大部分观众为了看明星而不是专注剧情。
这样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明星粉丝偏向性地抛开剧情与角色为剧打高分,这样就失去了评分的真正意义。
事实上近些年的国产青年谍战剧确实不争气,拥有黄轩、陈赫的《瞄准》评分才6.1,秦俊杰的《天衣无缝》也才6.2分,任嘉伦的《秋蝉》5.8分,张鲁一的《爱国者》也才5.6分,张若昀王鸥的《谍战深海之惊蛰》收于6.3分。
可以看到这些青年谍战剧普遍是在及格线上下徘徊,这也就证明这些剧没有靠剧情质量真正征服资深的那一批谍战剧迷。
青年演员可以耍帅,只是演有城府的谍战人员还是显得有些稚嫩,除非像《隐秘而伟大》“顾耀东”这个角色那样有一个明显的成长过程。
而《叛逆者》中朱一龙塑造的角色林楠笙也有明显的成长线,他与王志文塑造的顾慎言的关系与“顾耀东”“夏继成”两人有些类似,最重要的是这部剧中是王志文出山给朱一龙抬轿,这一点让我有信心相信这部剧可以为青年谍战剧扳回一局。#朱一龙##朱一龙新剧叛逆者定档#
如何评价朱一龙、童瑶、王志文主演的电视剧《叛逆者》?
《叛逆者》是一部非常“浪漫”的谍战剧。当然,我所说的“浪漫”并不在于剧中的感情戏,而在于整部剧的基调。
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性质,我将这部剧与《潜伏》相对比来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性质,我将这部剧与《潜伏》相对比来说明。与《叛逆者》相比,《潜伏》是一部非常“写实”的谍战剧。可以说,前者是一首抒情诗,后者是一篇记叙文。
从剧情进展来看,《潜伏》的情节是事件推动的,核心事件就是“我党卧底在国党内潜伏”,或者简单来说,就是“谍”。由此展开一系列小的事件,涉及隐藏身份、圆谎、传递情报等等。对于这种剧来说,线索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将每一个细节呈现出来,才能让观众信服。而在这一点上《潜伏》显然是非常优秀的。
而推动《叛逆者》进展的,其实更多的是感情和情绪,而非事件。这种方式的核心在于“感染”,就是去调动观众的某种情绪,寻求思想和心理上的共鸣,激发某种感情。在这种情况下,感情进展的合理,远重于情节的合理。对此,最典型的情节就是《论持久战》前后的剧情。
很多喜欢这部剧的观众,也不得不承认,这部剧有些地方不是那么严谨很多喜欢这部剧的观众,也不得不承认,这部剧有些地方不是那么严谨。甚至当我们用放大镜去考究这部剧的各种细节,最多也只能说,这部剧的历史线是没有问题的,而很多情节的逻辑,是被有意识模糊掉的。比如左秋明是如何在十分年轻的年纪就坚定不移地相信我党,并且潜伏进特训班,一直在为潜伏到高层做准备,比如顾慎言让陈默群救男女主时是如何做到瞒天过海,靠着两口棺材就完全不被发现的。
林楠笙如何在重庆几年间就与戴笠和毛人凤发展了如此好的关系,仅仅靠刺杀上村净和破获电台吗?当然,很多热爱这部剧的观众,可能会从中找到很多细节或者说得通的逻辑来解释这些地方,但是我仍要强调,普通观众、尤其电视观众,不会被“放大镜”和“进度条”说服。好感与考究,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不能颠倒。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潜伏》就像杜甫的诗,当你读到他的诗句,比如“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就能看到当时的画面和场景。而《叛逆者》就像李白的作品,比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你能明白他要表达的是什么,而且能感受到激荡的感情,并被其感染。而这种“浪漫”的抒情性,原因主要在于两点。一是时间跨度,二是角色设定。
从时间跨度来看,《潜伏》的剧情是45年到49年,时间跨度并不长从时间跨度来看,《潜伏》的剧情是45年到49年,时间跨度并不长。而且这时抗战已经胜利,时代背景比较单纯,就是国共内战。
而《叛逆者》是36年到49年,背景相对比较复杂,甚至连全面抗战都还没有开始,国党还是主要的执政党。要讲述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中的故事,就只能在每个重要的时间点选取某些重要的事件。而每个事件没有必要、也没有办法详述,通俗点说,就是“让观众get到要表达的点就可以了”。与之类似的,就是《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虽然时间跨度不长,但是那个时候重要的人物太多,思想的碰撞太繁杂,因此也只能选每个人物在重要的时间节点的重要的事情来表现重要的内核,而不能详述每个人的细节特点。
从角色设定来看,在下面所附的回答中,我曾经简单说了一下,余则成是成熟的,而林楠笙是理想主义的。但是我这里要说的是另一个方面,是跳出剧情之外,从抽象的角度来说。那就是,潜伏的角色都是非常现实的,而叛逆者的角色都是非常理想的。
这种“理想”的意思是说,他们的象征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当你看着他们的时候,想到的不是他们本身,而是他们这一类人。前者的共性是利他的共性,而后者的共性是利己的共性。这两种共性,其实都是人性,只不过是人性的两个方面。当把这两个方面分开并在每个角色身上放大的时候,利他和利己的对立就会激发我们的共情,引起我们的思考。
或者可以说,时间跨度让这部剧需要选择一种规避细节的方式,而角色设定引导观众忽视细节的不足,专注于情绪的共鸣,从而整体上达到一种浪漫的感觉。所以,《叛逆者》提供了另一种表现谍战的思路,不再局限于“谍战”本身,而是将“谍战”作为表达感情的手段。在这个方面说,我认为它也可以算是“新颖”。
朱一龙、童瑶、王志文谍战大剧《叛逆者》定档6月7日晚央视八套播出,你会去看吗?
这部有明星聚集的大电影,《叛逆者》,聚集了很多的大碗,是非常期待的。尤其是朱一龙,童谣很期待他们俩的cp,老戏骨的王志文。更让人期待他的精彩表演。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