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松最好的电视剧,王劲松 新剧
2016年4月14日,在山东省某地一家叫源大工贸的公司里,聚集了一帮社会闲散人员。
由这帮社会闲散人员组成的十余人催债队伍,受地产公司老板吴学占指使,向该公司老板苏银霞要债。
当日,催债队伍的成员多次骚扰苏银霞的工厂,同时用不堪入耳的羞辱性话语辱骂对方。
事态发酵一段时间后,几名催债人员更是将语言暴力升级为肢体暴力和凌辱。
包括但不限于殴打,将烟灰弹到苏银霞胸口,将其子于欢的鞋子脱下捂在苏银霞嘴上。
其中最骇人听闻的,是该队伍成员杜志浩甚至脱下裤子、露出下体,当着其子的面侮辱苏银霞。
在长时间的凌辱之后,接到报警的警察赶往现场,在接待室留下了一句“要账可以,但不能动手打人”随即离开。
看到警察离开的于欢情绪崩溃,想要阻止,却遭到催债队伍的阻拦。
最终,他在混乱中拿起桌上的水果刀乱捅,致使催债成员一死、两重伤、一轻伤。
于欢犯案后被捕,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
但因为这个案件情节的曲折,社会上的舆论渐渐发酵,众人对于欢保护母亲的行为感到同情。
之后,于欢获得了许多亲友和网友的声援,他的案件开始出现了转机。
在舆论的监督和检方的调查下,最终,于欢一案在二审中被判防卫过当,刑期改为五年的有期徒刑。
2018年,“辱母案”入选“2017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
这一桩轰动一时的案件,在当时引起了“全民说法”的热潮,让普罗大众更深刻的认识到法律的意义和温度。
近日,不忌讳尺度过大,“辱母案”通过新剧《底线》重回观众视野。
与案件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不同的是,在这部剧中,我们能看到它在司法体制内引发的一次“惊心动魄”。
新剧《底线》作为一部法治剧,本身自带光环之外,还被官方一路保驾护航。
除了由最高人民法院的监制,甚至定档时间的消息都由最高人民法院官微放出。
19日首播后,《底线》已经连续4天拿下了卫视收视第一的成绩
不得不说,这气魄,果然是“正规军”。
在这来势汹汹的热度中,我抱着百闻不如一见的心情打开了这部剧——
一句话总结,你永远可以相信官方出品。
取材于真实案件的剧情,环环相扣;
一个个社会痛点节奏紧凑,映入眼帘;
清一色老戏骨,全员演技在线。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部法治剧,《底线》不晦涩、不高冷,反而生动、接地气。
谈情感人真挚,说理一丝不苟。
司法体制在这部剧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同时也紧紧抓牢了每一个值得探讨的当今社会议题。
剧中的老、中、青三代法官,在令人望而生畏的制服之下,个个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这部聚齐了靳东、成毅、蔡文静、王梓权、王一楠、王劲松、刘敏涛、左小青、王秀竹、张志坚、刘钧、翟万臣等近20位实力派演员的大剧,一开播就把场子震住了。
1、故事主角:一群接地气的法院“打工人”,日常就是一个头两个大
作为一部由最高检监制的法治剧,我以为整部剧的基调会是——
这样的。
或是这样的。
没想到,一开场就激情跑酷的靳东,在我点进这部剧的瞬间就打破了我对法院人的刻板印象。
靳东饰演的堂堂立案庭庭长,一大早就遇到了“飞车党”。
但这“飞车党”并非要抢劫,而是给他塞了一个黑色塑料袋就飞驰而去。
靳东打开袋子一看,大惊失色,拔腿就追。
穿过大街小巷,终于将塑料袋还给“飞车党”后,我们才知道原来这是亲戚企图想要行贿赂之事。
而方庭长刚正不阿,甚至拿出了奥运冠军的奔跑架势,也不想让对方得逞。
这样的开头,真是幽了我一默。
但同时,也巧妙的点题了本剧的关键词——底线。
用一个生活化的场景,观众最能接受的方式,展现了司法人正直清廉的严肃主题。
而之后,一段张志坚饰演的师父和靳东饰演的徒弟聚会的桥段,更是生动。
法院几代师徒往那儿一坐,谈笑间,交代清楚了人物关系。
师爷的生日宴,徒弟、徒孙到场齐祝贺,一句话不离本职工作。
师徒之间的情谊,几代人对于中国司法的坚守,尽在观众眼中。
到了上班时间,镜头来到法院,几个配角一一出场。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一楠饰演的高龄法助王姐——办公室里的社交达人兼最佳段子手。
她挂在嘴边的那些苦大仇深的上班言论,真的是人间真实了。
几人在办公室的互动,更是让观众大呼真实。
剧中对于主角团日常的着墨,是为了要把观众拉进法院亲自看一看,把“司法”这两个冷冰冰的字放大为每个鲜活的个体。
正是每个角色的生动、真实,与我们别无二致,才能够体现司法从业者的职业精神和每一个案件故事的人情冷暖。
当观众们与每一个角色熟悉之后,自然而然入戏,案件也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2、剧本:脱胎于现实案例,伦理深度与人文关怀兼备
作为一部法治剧,《底线》很敢拍,其中的案例件件典型。
同时,这些案例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让剧集在娱乐之外还具备了普法的社会意义。
一、辱母案
《底线》开篇放大招,第一个案件,就是前文说到曾轰动一时的辱母案。
在我们如今的视角里,案件里的儿子是为了保护母亲而激情杀人。
剧中女法官却对儿子提前准备管制刀具的想法,心存疑惑,认为他或许是蓄谋伤人。
在案件的定性上,她与坚持儿子护母伤人的同事发生争执。
作为主角,怎么没有一眼洞察是非的能力?
而这恰恰是点睛之笔。
相较于同事因为被私人情感左右后武断的偏向儿子,女法官的疑虑展现了一个司法从业者的理智与原则。
诚然,当母亲被凌辱后,儿子的激情犯罪显得十分合情。
但究竟是不是正当防卫?
一切还是要从证据作为判断。
为什么要如此谨慎?
因为私人的情感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最佳受害者”。
但从法律的角度出发,要做的是还原案件的真相,每一个案中人得到最公平的判决。
《底线》跳出了上帝视角的局限性,还原案发当时审理该案件人员的内心挣扎,与案件发展的曲折过程。
这一切正展现了法律的严谨,与司法人员的职业修养。
二、主播猝死案
第二个案件,则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
带货主播在工作时猝死,责任方究竟是给予太多高强度工作的公司,还是让年轻人背负巨大金钱压力的父母?
这一案件的背后,是当代年轻人最关心的两大社会议题——
工作压力和原生家庭。
在公司的“半强制”要求下,主播在连轴转的工作里,身体逐渐超过负荷。
但公司两手一摊,我们和她签的是经纪合同,一切纯属自愿。
而重男轻女的父母则在有意无意中,不断给女儿“施压”——屡屡索要巨款,直播之余还让女儿兼职主持多场婚庆节目。
可父母又是一脸悲痛,我们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死的可是我的女儿啊。
父母向公司索赔,公司又想“甩锅”给父母。
两边都是为了一个“钱”字,在法院中僵持不下,便利用网络打起了舆论战。
直播公司也在此时发现“流量密码”,利用大众对此事的高度关注,吃起了人血馒头。
“资本追逐利益,父母随机分配。”
剧中靳东用这一句话概括了这个案件,年轻的劳动力走入资本市场被压榨到最后一丝价值用尽,而原生家庭对于她的冷漠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年轻生命的逝去,公司、父母没有一方无辜,法律又将如何判定“真凶”?
从这两个案件中,法律以颠覆性的形象出现。
在此之前,我们以为法律是非黑即白,以为法庭上只有原告和被告。
但在《底线》的前两个案件中,剧集就用真实、细腻的镜头告诉我们,没有那么简单。
法律之外,还有伦理,还有人情。
司法人员的存在,超过一个裁决者的身份,他们要从世事纷扰中找到人间正义的一个最佳平衡点。
仅仅是前8集,我们就能看到《底线》作为一部好剧的潜质。
引人入胜的案件情节,紧凑的节奏,和动人的细节一一拿捏。
如果让我提炼一个对于《底线》的关键词,我想那一定是真实有力。
3、亮点:笑点与泪点齐飞,普法之余还接地气
看完《底线》的前八集,有这几点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一、笑点与泪点齐飞
剧集的节奏紧张有序,几个案件多线进行,每个都主题清晰。
在这些案件之中,展现的不外乎是人生百态。
在辱母案中,儿子对母亲的维护感人至深,而他的愤怒能让观众也同样共情。
主播的猝死让人惋惜,而她原生家庭的漠视更让我们痛心,也不由得思考起自己身边的故事。
这些生动的人情冷暖让我开始反思,在社会案件中最值得关注的或许不是判决。
而剧中对于法院日常的刻画,还带了一丝幽默明快。
社会上的各路人马在这里聚集,人心之间相互撕扯被表现的明明白白法院中多得是鸡飞狗跳。
这些人性的表演时刻,在探讨沉重案件的同时,能给观众带来一点感官上的调剂。
二、普法之余还接地气
每一桩贴近现实的案件,都让我们可以在电视剧中看到生活的影子。
而在剧集中展现的司法工作者,也摆脱了印象中高高在上的样子,让观众觉得亲切可爱。
正是这种“贴近”,能让观众感受到法律就在自己的不远处。
剧集中的主播猝死、职场骚扰等案件,就是我们可能随时会面临的生活风险。
我们可能也会在生活中遭遇案件里的侵害,但同样会有一批亲切可爱的司法工作者会对我们施以援手。
但剧集在展现案件的同时,也让我们对于侵害提高警觉,并且在剧中也给出了一些预防侵害的前车之鉴。
三、兼具理想与现实主义
如果说,剧集中的案件是对现实的一个映射。
那么我认为,《底线》中对于司法从业人员的刻画,带有理想主义的光辉。
主角们的正直、理智和职业性,让观众深受感染。
同时,或许也能给许多同样是司法从业者的观众,一些榜样的力量。
《底线》作为一部法治剧,不生硬、不死板,生动有趣之余还有内涵。
怎么说呢?
这部剧,入股不亏!
4、靳东担大梁,配角阵容堪称顶配,全员演技在线
从主演到配角,甚至连客串清一色都是观众缘、演技兼备的好演员。
入坑《底线》的观众,或许有一半都是被豪华的演员阵容吸引来的。
先说说,靳东。
靳东近年来的戏路,越走越窄。
因为总是出演“精英”,引来许多观众的吐槽:
一成不变,让人审美疲劳。
而靳东这次出演的方远虽然优秀但足够接地气,脱离了“精英”的模板。
在舒适圈内,让观众眼前一亮,靳东这次的操作有点东西。
话说回来,总被叫作“老干部”的靳东,这次真的演了老干部。
他在剧中,操着一口方言、戴着银框眼镜、头上还有点点白发,手上拿着保温杯的样子真是绝了。
在庭上一丝不苟,私下里他却是带着可爱的圆滑,为人处世用一个词概括:
软硬兼施
上头派来调查工作的年轻人,不懂基层民情但非常有正义感,他反驳对方又能不让局面尴尬。
看到吵架的当事人,又直接震慑,
“要打架是不?打赢了进公安局,打输了进医院。要不你们商量一下打个平手?”
人物形象生动鲜活,性格讨巧,专业能力过硬。
作为男主,一下就让观众对剧集的好感度直线上升。
再说说,一众配角。
王劲松、张志坚两位老演员一出场,属实把我拿捏住了。
两人性格鲜明,前者是柔,后者是刚。
同为法院的老前辈,两位老演员演出了各自的清醒与威严,一下子就把法院的光明形象立住了。
成毅、蔡文静饰演的两个年轻配角,对于司法正义的坚持与执着,也是《底线》能够取得观众好感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两个人饰演的角色是一对冤家,但是在大是大非上又同仇敌忾,这种嬉笑怒骂的同时全员搞事业的氛围,你叫观众怎能不爱?
而王秀竹、王一楠、王莎莎等一众饰演的小配角,戏份不多,但没出场几次就把人设交代的明明白白。
八卦的老油条、勤恳的小徒弟、说一不二的法官等等,正是这些人物形象集结在一起,在主角的身后打造了法院的整个生态圈。
无论是主演还是配角,对整个故事的推动都各有助益。而好演员们,更是让每一个人物生动鲜活的存在着。
他们组成的这个故事饱满、立体,无论是从哪一面品都有滋有味。
5、法治剧也能接地气,现实题材也能温馨感人,这剧能行!
这如今的大环境下,年轻观众成为了电视剧行业想要讨好的首要目标。
而电视剧的题材类型,也在年轻化的同时,少了一些对现实和深度的探讨。
《底线》的开播,让浮躁的电视荧幕暂时沉淀了下来,并且让观众也能加入到这场对现实社会的“座谈会”中。
首播即拿下双冠军,热度一路飙升,这是因为《底线》把法治剧也能拍的接地气,现实题材也能温馨感人。
最重要的是,剧集还引起了一个思考:
“面对人性的私欲时,我们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就算剧集没能给我们一个精准的答案,但是每个人都去思索自己的“底线”,凝聚起来的那个东西就是正义。
面对这一部制作精良,并且有强烈社会关怀的剧集,真的要好好的点个赞!
青石电影 | 雀雀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播出8集,收视率稳居前三,王劲松新剧又拿到了“收视王牌”?
有时候常常在想,一种类型的剧,如果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出来很多部的话,观众们是会接受?还是极为排斥?
《爱奇艺》的迷雾剧场,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连续交出了《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等多部佳作之后,不少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内,都“爱死了”这个系列。
这说明了一个极为简单的道理:观众们,厌恶的不是“数量”本身,而是烂剧。
近一段时间,随着建党100周年的临近,各种献礼剧呈现了“井喷之势”。
前有《觉醒年代》这样的口碑佳作,后有《啊摇篮》这样新颖题材的作品接连上映,观众们目不暇接。到底哪部剧最值得一追,成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作为一个追剧人,我给出了自己的推荐:
《光荣与梦想》。
这部剧如今已经更新了8集,收视率一直稳定在卫视黄金档的前三。
当然,我相信,如果该剧放在央视这个更大的平台上播放,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收视成绩。
但是无妨,一部好剧,是终究不会被埋没的。
正如那句老话说的,真金不怕火炼。
那么这部由唐国强、王劲松、倪大红、张桐等主演的电视剧,能否再度拿到“收视王牌”,我相信大概率会的。
《光荣与梦想》以40集的篇幅,讲述了自巴黎和会之后,五四运动爆发到新中国成立之间,共计数十年的风云变幻。
这几十年中,无数革命前辈、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再度崛起,矢志不渝、九死一生,才终于将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带领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我看来,这部剧独有的3大魅力,是它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
首先,演员阵容强大。
不得不承认,起先,我是被这部剧堪称梦幻一般的阵容,吸引进来的。
我们不妨先看一下该剧的选角:
张桐继《觉醒年代》之后继续饰演李大钊;
吴刚饰演陈独秀;
倪大红饰演“青帮三大佬”之一的黄金荣;
王劲松饰演蒋介石;
马少骅饰演孙中山先生。
其余参与出演的中生代和青年演员,更是多达数十位。
包括但不限于李小冉、黄晓明、郭涛、李乃文、李晨、张一山等等。
但如果你仅仅认为这又是一部靠堆砌所谓“明星”来吸引观众的剧集,恐怕就过于武断了。
在《光荣与梦想》中,很多演员的造型在尽量接近真实人物原型的同时,更多地,是在演绎出这个人物的“精气神”。
就像张桐饰演的李大钊先生,如果仅从外形上,你远不能说他和李先生极度相像。
但我们已经在《觉醒年代》中看到了,他是真的演绎出了李大钊先生的精髓了。
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一个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一个奋斗不止的革命先驱。
这些身份与标签,都在张桐饰演的李大钊先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第二点,清晰明快却不失厚重的 历史 节奏感。
因为不同于《觉醒年代》和《中流击水》那般专注于某一重大 历史 时期,想要用短短四十集的篇幅,讲好一个横跨数十年的“故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这一时期,涵盖了太多的革命前辈、先烈、 历史 人物,以及各种大事件。
《光荣与梦想》采取了一种较为巧妙的方式,来为观众们呈现了这一 历史 时期:
多线并进,大事不虚,旁白负责补充和转场,还顺带插进真实 历史 画面,增加全剧的厚重感。
或许很多人在看这部剧时,会和我产生同样的感受,这不是一部“戏”,而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那些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们,一个个从 历史 教科书中,自然鲜活地走到了我们面前。
整部剧节奏清晰明快,却也不失 历史 的厚重感。
第三点,细腻的人物刻画。
在《光荣与梦想》的第一集,已经进入暮年的毛泽东主席,看到已故的妻子杨开慧送给他的梳子,睹物思人,潸然泪下,陷入到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这样的场景,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为了新中国奉献一生的人,他也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在长期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他失去了他的妻子,失去了自己的儿子。
虽九死,犹未悔也。
而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主席,也曾像那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样,在受到同僚排挤之后,去找陈独秀先生“诉苦”。
他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者,也曾经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年轻人。
《光荣与梦想》中,黄埔时期的陈赓大将,也被塑造得很有意思。
很多人知道陈赓大将,是曾经的“黄埔三杰”之一,能征善战,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陈赓大将生性乐观幽默。
这部剧中,很好地还原了青年时期的陈赓大将。
仅仅通过几个画面和几句台词,就将他的性格准确地勾勒出来,并很好地传达给了观众们。
如果有人问我,最近有什么剧可推荐,我首选的就是这部《光荣与梦想》。
就像曾经,不遗余力地安利《觉醒年代》一样。
连续4天收视第一,湖南卫视又双叒叕拿到“收视王牌”了吗?
与其说湖南卫视的收视率又拿到了“收视王牌”,还不如说是湖南卫视的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是湖南卫视的收视保障,最强的应当是属于《快乐大本营》。除开综艺节目,只要是在湖南卫视播出的电视剧,都会上热搜榜。2021年湖南卫视又播出一档新剧《陪你一起长大》,讲述的是四个不同家庭,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故事。教育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热门的话题,随着剧情的播出,各种的议论层出不穷,这也就是湖南卫视连续4天拿下收视率冠军的原因。其实湖南卫视收视率高还有其他原因,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电视节目的编排湖南卫视的节目编排,基本上是白天电视剧,午饭和晚饭时间播出新闻,晚上是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凌晨以后是重播或者其他节目。收视火爆的节目都会放在黄金档播出,自然同一阶段湖南卫视最高。
优质内容和流量嘉宾
湖南卫视的节目一般都是根据当下的热点话题为主,来制造综艺节目效果。请来的嘉宾也是当下流量最强的明星。在内容和嘉宾的双重保证下,收视率上涨是必然现象。懂得观众的喜好才是最重要的,保留了最好的节目《快乐大本营》,保证周六晚收视率。每天白天重播热播剧,比如《还珠格格》,《何以笙箫默》等。也保证非黄金段的收视率。
优秀的团队湖南卫视有很多优秀的主持人,背后也有很多优秀的导演、摄像、策划等幕后工作人员。除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向往的生活》等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其实在节假日的时候,比如《跨年演唱会》,《春节联欢晚会》,《中秋之夜》等节目收视也很高,也是因为优秀的团队制作的。这也是湖南卫视收视率高的独到之处。
你喜欢看湖南卫视的节目吗?或者你喜欢看湖南卫视哪个节目呢?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