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幻电影里纷纷点名的2020都是什么样的,2020年有哪些科幻片
欢迎来到未来世界——2020.。
2019的故事已经画上句号了。不管怎样,这或幸福、或遗憾一年已成为过去,而我们依然开始满心欢喜的期待着2020的到来。
前几天的热搜#小时候以为的2020#一下子勾起了大家儿童时代的美好回忆。在那时候,2020是个出现在作文里的神奇时代。一切不可思议的科技元素都会在2020出现:汽车满天飞、机器人女友、隐形斗篷、穿越时空……
△图片来源于知乎
时间过得飞快,那么我们曾经对2020的那些幻想都实现了吗?
在电影《银翼杀手》(1982)中(它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译名——《公元2020》),构建的未来恰好是2019-2020年。未来都市的画面充满了赛博朋克感。
电影中让人最印象深刻场景画面就是巨型LED灯箱组成的动态广告。这在八十年代看起来十分未来的景观设计,在这个2020年却非常轻而易举的实现了。不论是广告投放还是粉丝应援,巨型LED灯箱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外,电影中的德卡和瑞秋的视频通话功能在当时看来天方夜谭的事情,如今也已经完全普及了。
虽然科技已经飞速发展,但电影中的核心设定“复制人”——拥有和人类一样的外表、超乎寻常的智力和体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却在现实的2020缺席了。
他们可以被理解为现今的AI机器人,但我们现在的AI机器人技术还远不能达到“复制人”的高度。机器人的动作尚不能处理的像人类正常活动一样,更不要它们会萌生出人类情感了。
电影中有一段经典台词被称为“科幻史上最美遗言”:“我见过你们不敢想象的事物,我看到了战舰在猎户座肩上熊熊燃烧,我目睹了C射线在汤豪舍之门外的黑暗中绽放闪耀。这些时刻终将全流逝在时间的洪流里,就像在雨中的泪水一般。是时候…...去死了。”
在复制人与人类的相互斗争、相互羁绊中,他们不断的自我思考、自我怀疑。本质上探讨了“我是谁?我在哪?我又到哪里去?”的问题。说到底,这其实讲述是我们人类自己的故事。
《机器战警》(1987)中的未来,同样也是2020年。
其中设定是主人公因伤残疾,被科学家改造成了一个“半人半机械人”的人物形象。
当一个人变得怎样我们才开始认为他不再是人,Cyborg这一概念的出现,模糊了人和机器的界限。让我们对灵魂和记忆有了新的思考。
同时电影中财团勾结地痞流氓,为经济利益随意开发智能机器人。讽刺了资本主义草菅人命、唯利是图的态度。
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设定,却真的在今天实现了。61岁的科学家彼得·斯科特·摩根被医生确诊为患了渐冻人症。他并不想甘于命运的安排,所以他诞生了一个疯狂的计划,把自己改造成半机器人,也就是“彼得2.0”。
博士把他的脸渲染了三维头像。这个“真人替身”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会用肢体语言回应别人。他把自己的声音储存在电脑里,霍金团队帮他打造了一个AI系统。他还接受了三重造口术,解决了吃饭和排泄问题。行动则依靠电动轮椅。
虽然不似电影中那般具有英雄色彩,但他确真实的将自己变成了“电子人”。
说起科幻片中的“神预言”,那要属1988年的神作《阿基拉》。
大友克洋导演在电影中中大胆预测了日本的未来图景。最有趣的一点就是他成功预言了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
如今,日本作为东道国正在筹备第32届奥运会。因为《阿基拉》神奇预言,大友克洋还特别为奥组委拍摄了奥运场馆宣传片《阿基拉:东京重生》。
《阿基拉》中的少年形象看似是定格在上世纪的不良少年,与赛博朋克格格不入。但却暗讽了当时日本社会风气低迷的状态。日本青年不太叛逆,逆来顺受,对政治、运动都失去了热情。
人们对2020不仅体现在电影中,美国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格伦·西博格(Glenn Seaborg)在1951年出版了一本书,名为《一个科学家的坦言》(A Scientist Speaks Out)其中作者谈到了2020年,人类可能会培育出具有高级智慧的动物,比如说非常聪明的猿类,可以代替人类进行体力劳动,甚至可以让猿来为人类驾驶汽车。
但如今看来,人类保护濒危动物都来不及,更别提培育出高级智慧还会驾驶汽车的猿类了。
另外还有科幻作家亚历山大·卡赞采夫(Alexander Kazantsev)的作品《星球塔》(Planeta Bur)改编的美国科幻电影《史前星球之旅》(1965)。这部电影的时间场景也是设置在2020年。
届时人类已经在月球上建立了永久基地,人类宇航员成功进入金星探险,并且在金星的表面发现了许多奇异的动植物,甚至包括已经在地球上灭绝的恐龙。
那部分科幻作品的脑洞都会联系到火星生命迹象,如果说火星上有生命活动尚有可能的话,那么金星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显然这个想法在这个2020是不会实现的。但我们仍然期盼着,有一天在这个世界上可以看到恐龙的可爱身影。
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对太空探索,对环境思考的最美好憧憬吧。
对于2020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想象。
小时候的我总是在担心,如果有一天地球毁灭了我该不该坐着诺亚方舟逃到太空中去。
也许随着四季变换的衣服并没有出现,但目前的时尚行业中“黑科技”的确是越来越多,越发令人惊叹了。
在电影《回到未来 2》中,穿越到2015年的主人公 Marty McFly 找到了一双 Nike Mag 滑板鞋,就在 Marty McFly 踏地的一刹那,球鞋自动绑好了鞋带,并根据 Marty McFly 的脚自动调整了松紧度。这极具未来感的设定,令人印象深刻。
这项神奇技术,nike真的实现了。在 2016 年上半年发布了首款能自动系鞋带的球鞋 Nike HyperAdapt 1.0
当用户穿上球鞋时,压力传感器会驱动马达,马达便会收紧鞋带到最合适脚型的松紧度。
与此同时,传感器也会记录并根据用户的体重、行走重心来对球鞋松紧进行微调,随着穿戴次数增多,球鞋的松紧度也会变得越合适。
除此之外更有可自由变换的衣服。
遇水变短的裙子。
关灯后更加酷炫的面料。
这些都让我们的世界离幻想中的2020更近了一步。
人类生来爱幻想,从古时候的嫦娥奔月到今天的星球大战,也许幻想会成为现实,也许永远不会实现。科幻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未来的思考,也是担忧。我们在沉浸赛博朋克带来的视觉盛宴时,也在探索着废土世界的可能性。未来,真的会越变越好吗?
△疯狂的麦克斯
任何形式的科幻,人与人性都是永恒的主题。在酷炫特效下,隐藏的是哲理之心。我们赋予机器人灵魂,探索的人类本身的情感羁绊;我们营造出世界末日,反思的是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用科技造就神话,它像是幻想者的乌托邦,在那个架空世界,人性的善总是能闪闪发光。
曾经以为2020是那样遥远和未知。但现在2019已然结束,2020的到来,与我们之前经历的每一年一样普通,电影里的世界末日、星球大战、外星人入侵、时空隧道、太空遨游…这些通通都没有。
有的只是我们对“待完未续”这四个字的遗憾与期待。当我们仍要带着它们踏上新的征程。
继续幻想,继续充满希望。
你好,2020。
—End—
该原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关注: Qthemusic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