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电视剧越来越毁三观了,知否三观不正
前几天曾认真分析了一遍知否的华点和槽点,当时信誓旦旦地说这剧华点和槽点一样多、谁也压不倒谁。没想到才过去不到一周,我就被生活狠狠地打了脸——观众做错了什么要被编剧这样践踏?
最近有个很火的问题是“你从什么时候准备弃剧《知否》的”。有人觉得三观有问题,也有人“说不上来为什么,只是单纯地觉得没动力看下去了”。
今天我们从技术上分析一下,为什么《知否》看到现在越来越没劲了。
知否前期有许多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个人物身上都有自己的故事线,或简单或丰富。除了明兰与祖母回老家时出场的品兰淑兰等人物几乎是在两集之内集中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其他人物的故事线基本都是经过长期的铺排,起承转合娓娓道来的。
可以说,除了“专门冲着某某”来看剧的一部分观众,也有很多观众是在看剧之后被前期的一些故事线和人物命运所吸引了。
但前期的几条线目前处于怎样的状态?
盛府的“中年三人组”线:盛紘,王大娘子,林小娘——这是一组十分强有力的三角关系,在年轻一辈的成年主演出场前就已经出场。由于这三个人物不是主角,编剧写的也相对轻松,既没有“抹黑”谁也没有“洗白”谁。再加上三位演员精湛的演技,使三个人物呈现出了非常精彩的真实感:他们“坏”得有理有据,“好”得真情实感。观众时而憎恨他们,时而同情他们,时而又为他们的演技拍案叫绝。
而到目前,随着墨兰出嫁,林小娘身死,三角关系已然结束。这条线的故事算是已经有头有尾地讲完了。
盛府“姐妹相争”线:墨兰,如兰,明兰——这条线上主要的斗争双方是墨兰和如兰,剧中提到的嫡长派与贤能派。明兰算是韬光养晦,隔岸观火。作为古代女性,这条线上斗争的结局基本上就是嫁了什么人,或者说,分到了家中多少的资源与支持。
目前,随着三姐妹出嫁,三个人各得其所,斗争已然结束。不要跟我说婚后她们三个还会有其它斗争或攀比,在我看来,讲到现在,她们不但是各自出嫁,并且各自的婚姻观价值观也很明确了:墨兰攀附权贵,如兰追求爱情,明兰随遇而安。在观念已经定型并有结果的情况下,后面即使有争斗也只能说意气之争了。所以这条线也已经基本结束,除了交代一下三人婚后近况来告诉大家不同选择的代价,其他的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明兰为母报仇线:随着林小娘下线,这条线告一段落。
顾府矛盾冲突线:这条线比较错综复杂,有顾廷烨父母那一辈的恩怨情仇,也有顾廷烨与曼娘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有顾廷烨与大哥的恩怨,与顾府一干人等的恩怨。
这条线在顾廷烨气死父亲,曼娘携子出走时就已经有过一次阶段性成果。随着皇朝更迭,大哥去世,顾廷烨拜将封侯,为母亲争得诰命……这条线上的矛盾点也在一一完结。到现在为止,几乎只剩下曼娘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解决清楚。
齐国公府线:前期主要的矛盾冲突点在平宁郡主与齐衡母子二人在齐衡婚姻问题上的对立。然而经历了邕王逼婚、皇朝更迭中齐衡变成鳏夫、郡主装疯等一系列事件后,齐府的画风已然从母子对立变成了母慈子孝不再对立。这条线上的矛盾点已经完结。
至于中间的一些支线:余大姑娘和余三姑娘、永昌伯爵府、盛家老家、贺家等,也早早地在前期就各自结束了他们自己的主要剧情。
然后就是最重要的,顾廷烨、盛明兰、齐衡这三个人的感情纠葛。其实从齐衡被逼婚放弃明兰,到明兰嫁给顾廷烨,也已经算是两次阶段性结局了。现在这条线还在进行,有一种狗尾续貂,“强行延续”的感觉。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前期曾经让我们感兴趣的故事,基本都有了结果;前期让我们喜欢或讨厌的人物,基本都有了结局;前期复杂的,多元的,错综的各条线,基本都已经收尾。除了顾家还留了一点点尾巴,和正在强行延续的男女主男二感情线,前期的故事已经基本都结局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告诉我后面还有三十多集。明白了吧,为什么忽然就“没动力看下去”了。
再说大家最近频频提起的“三观”问题。
我向来是不唯三观论,因为一部作品的主角不一定非得是好人。好人不一定非得处处好,坏人也不一定非得处处坏。甚至有时候,善恶不那么泾渭分明,主角不那么完美无瑕,故事的魅力更大。
但是这次,我也有点坐不住了。
我不反对一部剧把女主角写成藏愚守拙、趋利避害、感情凉薄的人,也不反对一部剧把男主角写成自私自利、居功自傲、爱在失败者面前耀武扬威的人,但是反映一部剧本身价值观的,是编剧对他们的态度。
很可惜,截止到目前,看不出编剧对这两种人有一丝一毫的反思或省察(或许后面有,但目前没有),能看出的反而是剧里剧外对这两种生活态度的褒扬。
剧中男主角曾经有过被全家人背叛和被爱人背叛的经历,基本上前期唯二与男主角真诚交好的就是齐衡和盛长柏。男主角对于这两个人的所作所为却是抢走了齐衡心爱的姑娘,差点害死了盛长柏单纯的妹妹。
不但如此还毫无悔意,反过来说发现了如兰的私情高兴得睡不着觉,并指责齐衡不会把握先机,不能豁出去。男主为了达成娶到女主的目的,连续坑了齐衡、贺弘文、长柏、如兰,可谓是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果然十分能豁出去。
当然,“仁慈”的编剧没有让他在这中间闹出人命,或者捅出大篓子。但旁观者在看他振振有词地指责齐衡懦弱时,想到的只会是“我还是当个懦弱的人吧”。因为在这部剧的设定里,区分懦弱和不懦弱的标准是愿不愿意为了娶一个姑娘而把一群人的性命脸面终身幸福置于不顾。我觉得我是不愿意的,谁愿意谁去吧。
剧中女主角绝大多数时候是被动的,藏拙的。对待她遇到的三个男人没有爱情(目前看起来像是爱顾廷烨,但我有理由相信那是演员自己的感情流露,剧中设定是把老公当东家的),对待她的姐妹没有什么手足情,甚至对待把她养大的祖母看起来也没什么深厚的感情。
当初几次设计墨兰的时候,虽然是墨兰自己犯错,但背后设计者也让人感觉毛骨悚然。说句难听的,会咬人的狗不叫。
编剧在前期提到过“郑伯克段于鄢”的典故,有可能对此典故十分推崇——女主对于墨兰的设计处处都是郑伯和共叔段的影子。
至于其他各种让人不舒服的段落,都成了小case了。齐衡老婆发现齐衡以前喜欢过女主,于是在自己家没有宅斗的机会时跑到别人家创造条件也要宅斗。齐衡一当官,第一件事就是收拾顾廷烨。顾廷烨家亲戚倒了霉,顾廷烨两口子鼻孔朝天推三阻四不帮忙。顾廷烨跟太后耍无赖,让皇帝下不来台,就差自封天王老子了……
每件事你都不能说是没理由不合逻辑,但生演出来就是让人打心里恶心。
更可怕的是,编剧写出这样的男女主,写出这样的故事,似乎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还很受粉丝推崇。走到哪都不乏盛赞好甜好美好萌的,还不允许人发出质疑。你一质疑就是别有用心,不知道谁派来要黑这个剧的。阻断了交流,搞得我也不知道是我一个人看了难受还是别人也看了难受在那憋着呢。
为什么烂剧那么多我都不在意,唯独批判这部虽然很差劲但并不能简单归类到烂剧类别里的剧?因为制作方是曾经拍过《父母爱情》《琅琊榜》等作品的团队。那时他们还没那么火,但是每一部认真对待的剧里,每一个角色都那么可爱。
但是从《欢乐颂》开始似乎就渐渐变味了,故事里缺少了人性的闪光点、缺少了真正暖心的感染力。充满光环的主角身上往往充斥着编剧对配角小人物居高临下的藐视、对上位者毫无原则的吹捧,几乎同样的事情,主角做就是充满逼格理当受称赞、配角做就是蠢而不自知活该被骂。
也正是从这部剧开始,正午剧中那种“每个人物都可爱”的感觉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每个人物都惹人讨厌。
作为真正喜欢过正午阳光作品的观众,批评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去“黑”,相反,在这个好作品缺失的年代,我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希望他们能更好。否则,连正午都堕落了,还能指望谁好好拍剧呢?
如果即便他们的水平在退步,可由于同行无敌手、观众依然一边倒地称赞,只出六分力也能赢得十分口碑,那他们又何必真的花十分力去做真正的好剧呢?
最后吃亏的,还是越来越难看到真正好剧的观众啊。
为什么说《知否》三观不正?
说知否三观不正是因为剧情、人设和节奏确实个人有些不太能接受。被删减的祖孙情、跳脱的长柏、没有智慧的怂爹、崩坏的初恋线。
高门闺阁女子随便和小厮接触、与齐衡私会,私会便罢,屡次脱口就谈自己的婚姻大事,以为是现代吗。本来想看明兰的古代奋斗史,满屏的都是初恋。
剧中的明兰一开始都知道齐衡高攀不上,自我约束很好,为什么从齐衡这里撕开了口子,不符合人设。另外,理解中国电视剧的万能女主套路。
关于盛明兰:
《知否知否》中盛明兰的人生,处处透着主角光环,堪称励志大女主中的又一典范。不过翻看北宋的历史,发现那个时期除了能够跟男儿一样上阵杀敌的巾帼英雄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之外,其他女性基本上都是依附于男人而存在,几乎没有像盛明兰这样励志的女性人物。
在那个尊卑有别的时期,家里面庶出的女孩本就没有什么地位,如果再得不到父亲的疼爱,嫁不到一个好人家,那她一辈子可能都没有出头之日。
盛明兰是家中庶出的女儿,她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她从小就不受父亲的喜爱,也不受嫡母的待见,并且家中的姐妹还经常刁难她。不过明兰深受祖母的喜欢,而明兰也没有因为生活环境不好而自暴自弃,一直都很听从于祖母的安排。这部剧的历史背景发生在北宋年间,不过在历史中,并没有盛明兰的存在,而是虚构出来的。
《知否》的三观是否有问题?
个人觉得没有。
《知否》让我明白,做人一定要有正确的三观,因为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知否》也让我懂得,做人要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活得更好。
做人一定要有正确的三观。
我一直在说《知否》是一部三观很正的电视剧,因为它给我们传达的就是这样一种正能量。
盛家老太太为这个没什么血缘关系的家穷尽一生,最终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和爱戴,让我们明白付出是会有回报的。
明兰在困境中不断努力,不伤害自己爱的人,却也不会轻易向想要伤害自己的人妥协,最终逆袭成功,成为了侯府的大娘子,让我们明白只要努力就会战胜一切困难。
如兰不趋炎附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婚姻,选择了和自己情投意合的文炎敬,也从不会嫉妒别人的荣华富贵,最终也和丈夫过上了恩爱的生活,让我们明白知道自己要什么才会幸福的道理。
长柏明白这世间的是非曲直,不因为顾廷烨的失势而远离他,更不因为他得势就巴结,在面对盛家老太太被害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偏袒,对自己的妻子也是呵护有加,最终成为了全剧中最想让人嫁的男人,让我们明白正确的三观是一个人成功的保障。
还有许多许多人,比如张大娘子,比如顾廷烨,比如官家,他们都在向我们传达着拥有正确的三观有多重要。
当然,这部剧中也有一些三观不正的人,比如林小娘,墨兰,康姨妈,小秦氏,她们有的为了眼前的利益丧心病狂,有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不惜对别人痛下杀手,有的人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而最终她们也都没有什么好的结局,让我们明白,只有三观正确才能拥有happy ending。
如果你现在处在困境中,千万不要因此而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想着走捷径。看看《知否》,所有想要走捷径的人最终都没什么好的结果,只有那些始终正直、善良、温暖的人才拥有了好的结局。
请相信,这不仅仅是电视剧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