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电视剧1~6集观后感,功勋44集讲了什么
电视剧《功勋》是一部单元剧,一共8个单元,每个单元6集,每个单元为我们讲述一位共和国功勋人物的爱国感人事迹。在追剧的过程中,我经常被这些可敬可爱的人物形象感动到热泪盈眶,甚至是泪流满面。
如今,电视剧在袁隆平的“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故事中画上了句号,认真追完了这部剧,露珠感觉自己必须写点什么来表达一下自己追剧的心情,以及,对这些功勋人物的敬意。
感受一:
这些功勋人物太不容易了,在那样一穷二白、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不负国家所望,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他们的名字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默默无闻,但是,是他们以及他们所带领的团队,为国家的强大与富裕做出了贡献,是他们专心专注、忠诚爱国的赤胆忠心,成就了他们的事业,成就了他们的富国强国梦想。
这些功勋人物,是各行各业的英雄,他们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只要国家需要他们,他们就义无反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李延年以及他的战友们,饿着肚子顶着压力研究氢弹的于敏和同事们,扎根基层哪里困难哪里艰苦就自愿去哪里建设的张富清,为了天下人民能吃饱肚子而一生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的袁隆平,以及为了治疗疟疾而倾尽心力研制出青蒿素的屠呦呦,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功勋人物,是英雄,是国之柱石!
我们国家需要的,是如他们这样的奉献者,而不是靠着噱头和扮丑直播带货的网红;我们青少年该崇拜的,是这样为国奉献、醉心科研、追求专业与卓越的英雄,而不是那些靠整整容动动嘴皮子唱唱歌扭几下腰就赚得盆满钵满的流量明星。
娱乐明星可以有,但不应该成为主流追求。
感受二:
一个人要想在某一行业取得成功,尤其是卓越的成就,除了才华、专注、坚持不懈的努力外,还需要一个健康长寿的身体,以及一个在身后默默支持自己的灵魂伴侣。
从执行秘密研究氢弹任务的于敏,到悄悄研制核潜艇的黄旭华,从一心扑在基层百姓身上、顾不上照管家庭的张富清,到全身心投入抗疟疾药物研究的屠呦呦,再到长在稻田里、全国各地到处跑、多次遭遇失败被人骂疯子傻子的袁隆平,哪一个功勋人物的背后,不是站着一个默默关心伴侣、一心照顾家庭的好丈夫、好妻子。可以说,没有另一半的倾力支持,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就没有他们取得的成就。正所谓是“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
除了伴侣的支持,要想取得卓越成就,还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如果病病殃殃或者身患重疾,即使再有天赋和才华,那么能够奋斗的时间也有限,所做出的成绩也有限。能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这些功勋人物,哪一个不是长寿老人?
感受三:
一部受欢迎的优质电视剧,并不一定非要有多么酷炫的题材,多么激烈的矛盾冲突,也不需要多时尚的服化道,更不需要那些狗血低俗的三角四角恋情来吸睛,只要做到“真诚质朴、以情感人”就够了。
《功勋》中,除了展现这些功勋人物的报国之情、奋斗的艰难足迹,余下的,就是一些生活中朴实无华但是却打动人心的细节。这些细节之所以打动人心,一是这些功勋人物的经历原本就令人敬佩和感动,他们的人生都是一部部传奇,二是导演和演员诠释得好。
从《山海情》到《觉醒年代》再到《功勋》,好剧,不怕质朴,好剧,自带振奋人心打动人心的力量。
感受四:
《功勋》的主演,都是比较有名的演员。总体来说,都演得不错,但是非要来比较一下的话,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如果以我的观剧感受,来给这8位功勋人物的扮演者的演技和感染力来排一排顺序的话,我会这样排:周迅、雷佳音、郭涛、蒋欣、王雷、黄志忠、佟大为、黄晓明。
看得出黄晓明虽然在竭力贴近角色,但是依然会时不时露出他那一贯的耍帅总裁范,演技还是略显浮夸。佟大为演谁都是那副腔调和样子,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导演喜欢找他演年代剧,或许是因为他的气质,比较干净单纯的样子,都四十多了倒一点都不显老。
蒋欣继“华妃”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她形象的角色。她这次诠释的铁娘子申纪兰,很有感染力,值得肯定。
张富清的故事,郭涛演绎得很好,很到位,虽然有人说这个故事比较平淡,但是基层工作本身就是这么琐碎的,反正《默默无闻张富清》这个单元我看得很投入。能感觉到郭涛是全身心投入这个角色中了,让人觉得他就是张富清老人本人了。
雷佳音和周迅,真是宝藏级的好演员,他们的诠释很打动人,眼神、神情、动作等细节都很传神。
感受五:
每个时代,都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每个时代,都有一批先行者在践行着梦想;每个时代,都有为了国家和民众默默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每个时代,都有人在默默守护着百姓的幸福与安宁。
能够生在华夏,长在红旗下,是我们的幸运。愿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文/第一滴露珠)
电视剧《功勋》优秀的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电视剧《功勋》优秀的观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视剧《功勋》优秀的观后感1“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最近一直在刷到这句话,之前没怎么在意,但在10月1日国庆晚会胡歌的微电影让我对它开始有印象,而这两天的《功勋》剧集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功勋》的第一篇章讲的是7连指导员李延年,精彩的剧情,逼真的画面,还原度极高的音效,每一帧都是电影质感,这一篇章总共有6集,每一集都有泪点。
作为指导员,感觉他就是全能的,他了解每个战士的基本情况,更相信他的兵,所以他能理解小安东的所作所为,所以会有后面的“锄奸行动”,让那六个战士成了真正的。英雄。
他足智多谋,跟连长相得益彰,一个想到头,一个就能把尾给做完美了,所以有了他们配合完美的夺下364.6高地。
他勇敢无畏,为了能支援八连、九连,不顾炮火纷飞,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做了一次试验,得出了敌人炮火的规律以及保护自己的方式,成功保住高地……
最后的最后,三个连只剩下几个人了,还能记得宁死不当俘虏,要拿着最后一颗手榴弹冲进敌群,好在,集结号响起,他们成功活了下来。
当然,如果没有一如既往信任他的上级领导,他的工作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完成,比如差点就被人临阵换将,比如那次完美的“锄奸行动”。
很可惜,这双手没能写出心中那份感动的十分之一,那一群群都只是孩子,大多数人把生命定格在了最年轻的时候,只能说,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新闻报导,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从韩国运回辽宁沈阳,时隔72年,他们终于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只是归来仍是少年。虽说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但中国人讲究的还是叶落归根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而今天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呢?
电视剧《功勋》优秀的观后感2《功勋》截取“人生最有华彩的一部分”,着力发掘人物的“高光时刻”。可以说,每一位在时代中出场的功勋人物,都肩负着一段“小人物”的大故事。再现功勋人物,则是用一段段小故事来讲述“大人物”。于是,我们在《功勋》中看到,有大国重器的时代所需,就有于敏、孙家栋、黄旭华一心报国的奋斗;有黎民苍生的生计所系,就有袁隆平、屠呦呦呕心沥血的钻研;有父老乡亲的家国所依,就有申纪兰、李延年、张富清满腔热血的赤诚。这样的故事,是千万个同路人的缩影。正如每个单元片尾的字幕致敬:“献给为……作出贡献的……”。声誉卓著的“功勋”,出自每一位平凡的个人;而无数个平凡人,打造着奋斗的“高光”,成就着时代的“不凡”。
《功勋》的每个单元片尾,画面自过去穿越时空,视角由往事观照现实,郑重作出回答:为什么“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为什么“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其实,先辈的功勋早已密不可分地融进了祖国的山河、融进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愁与哀皆忘,追一个信仰”。今天,连续剧《功勋》迎来收官,结束追剧的你我,不妨对标先辈们执着追求的“希望与前途”,在民族与国家的星空里,成就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高光时刻”。
电视剧《功勋》优秀的观后感31949年10月1日——2021年10月1日,祖国母亲迎来了它第72个生日。经过72年的风风雨雨,励精图治。我们的祖国母亲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还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太平盛世,但这样的生活是怎么来的呢?
国庆期间,我就观看了这样一部电视剧——《功勋》。剧情主要讲述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每集的电视剧开头都有这么一句话:“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就是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先锋们,无所畏惧,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们等等中国人团结一致,目标一致,才会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电视剧的1~6集讲的是“能文能武的李延年”:一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的故事。李延年是七连的指导员,他不仅聪明还很勇敢。七连之所以能经常打胜仗,基本上全是指导员李延年指挥的!有这么一场战斗,七连包括李延年自己只剩了十一个人。他们弹尽粮绝,每个人都给自己留下了最后一枚手榴弹,在准备进行最后的战斗时援军来了,最终把敌人打了个屁滚尿流。
看完这部剧让我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也让我更加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没有这些先辈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梁启超先生的话: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之后我要好好学习,努力长大后为国家做贡献!!
电视剧《功勋》优秀的观后感4电视剧《功勋》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整天,脑海里都浮现剧中人一个个牺牲时的场景。最震撼我心灵的,不是金天一、春兰、乔老板、项政委、梅津和卓越的牺牲,而是剧中年仅七岁的巧丫的牺牲。
剧中巧丫戏份并不多,是廖飞和卓越先后租住的康西公馆的老板娘的女儿,聪明可爱,廖飞和卓越都先后教过她学写字,她对廖、卓二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卓越准备离开新京去东林镇潜伏,外出办事出门前答应巧丫给她买糖人回来。巧丫开心地等着姐姐回来,等来的却是带兵去康西公馆抓卓越的黑木茨。年幼的巧丫由高兴变得恐惧,然而当黑木茨把大院里的人都赶去屋子里监视时,巧丫选择了院子一个角落躲藏起来。卓越满怀喜悦拿着买好的糖人回来,走到大门口时,巧丫从角落冲出来提醒卓越不要进大院,黑木茨残忍地枪杀了巧丫。
那句“姐姐,姐姐你别过来,有日本人,他们要抓你!”以及中枪后喊出的一声“姐。”,让卓越难以接受活泼可爱的巧丫瞬间死在她面前,顿时泪流满面,买的糖人也掉落在地上。若不是巧丫的妈妈还有叔叔冲出来和日本鬼子拼命,全部被枪杀,巧丫妈妈临死前提醒卓越快逃,恐怕她还难以回过神来。
直至廖飞协助卓越脱险,帮她更换成日本医生的身份,在火车站送别后,卓越离去时泪流满面,仍难从悲痛中释怀,镜头回放巧丫死前的那两句话。巧丫的死让卓越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残忍,也激发了她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决心要出色完成谍报任务。
第十九集开头这火车站离别的一幕,让我也不禁热泪长流。说不清楚为什么,心里堵得慌。是剧情太伤感,还是我太难过。
再次听柳云龙唱的《功勋》,在那深沉、激昂的片尾歌声中缓缓站起身来。
《功勋》的确在剧情方面有不少的漏洞和缺憾,即便如此,这部电视作品依然是成功的,特别是演员精彩出色的演绎,使该剧从人性化的角度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的鲜活的人物,不论好坏形象都很真实。通过他们各自的命运告诉我们,是罪恶的战争把人类本是美好的感情变成仇恨和伤痛;把智慧和才华变成杀戳的帮凶。它告诉我们要铭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的珍贵,而我们只有用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奋斗,让她强大、繁荣,永远不受侵略。
电视剧《功勋》优秀的观后感5《功勋》展现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历,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连天的前线能和战士打成一片,于敏会在家里和妻子畅想如何品尝北京烤鸭来解馋。原来,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来,他们离观众并不远。
不过,在最危险的地方,李延年从未退缩;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于敏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哪里有需要,张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平凡”的英雄在关键时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
祖国的强大,让他们不会再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里,感受战争的恐惧和残酷;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会让他们再体会到粮食短缺的艰难,永远不用像于敏一样,去“偷”自家的鸡蛋给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实的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再有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奋进的力量。新时代的“功勋”,正召唤着我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拼搏进取。
电视连续剧《功勋》观后感
《功勋》观后感篇一:《功勋》观后感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观看了电视连续剧《功勋》后,我受到了很多启发,我为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精神而热泪盈眶,并且,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有这样的英雄前辈而感到自豪。
剧中,无名英雄于敏有许多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爱国主义精神在于敏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当隐姓埋名做研究和出国留学的选择题摆在于敏面前时,于敏说道:“你想要和平,就要有不怕打仗的底气,什么是底气,我们造的就是底气,核平衡才是平衡,咱不欺负别人,也不能让别人欺负咱们,不平等只能挨打,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于敏断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打算,选择了条件异常艰苦的氢弹研究,以史为鉴,在如今全球化时代,他的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
其次,于敏无私奉献、大力协同的品质让我不禁感慨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崇高品性。正如于敏的妻子玉芹说的:“他将一生奉献给国家,我将自己奉献给他。”这是于敏的家国情怀,是大奉献。在与科研战友夜以继日地攻坚克难中,他与战友团结协作,失败、总结、再失败、再总结,纵使条件艰苦,他们始终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辛勤耕耘,终有收获。剧中,有两个细节让我难忘,一是于敏将家里妻子为他和孩子准备的鸡蛋拿出来,用作奖励科研有突破的同事,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二是于敏与陆杰的战友情,他们相互挑战、相互激励,而后,相互扶持,这种情谊,着实让人动容。
最后,作为一名学生,观看了于敏为科学献身的示范后,我深受触动,思考了很多。于敏始终相信科学,敢想敢干。他说道:“搞科研,搞理论,讲的是实事求是。搞科研,需要灵感,不是蛮干。”正确的理论指导正确实践。正是由于这般脚踏实地的科研态度,我国氢弹研究少走了许多弯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将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其中,戒骄戒躁,做真正的研究。
忠孝最是难两全,隐姓埋名数十载。无名英雄于敏,是国家之幸,是民族之幸,更是吾辈之幸。无论条件如何,他始终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英雄光辉照亮未来的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应该继承先辈优良传统,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争取为国家和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