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十大卖座功夫片李连杰创造影史纪录少林武当谁与争锋

时间:2022-10-16 14:26:52阅读:2494
上世纪八十年代,内地最为风靡的电影类型,当属各类武打功夫片。改革开放以后,电影再度成为内地观众的一种精神娱乐需求,但在新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商业娱乐电影起步较晚,现实题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主流。…
  • 著名演员李保田的儿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但一直未踏入影视圈,近几年,李与李保田…

上世纪八十年代,内地最为风靡的电影类型,当属各类武打功夫片。

改革开放以后,电影再度成为内地观众的一种精神娱乐需求,但在新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商业娱乐电影起步较晚,现实题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主流。

这种情况到了七十年代末开始出现改变,香港电影人受邀来内地拍摄电影,1979年出现了第一部完全在内地取景、并由内地演员主演的武打功夫片《塞外夺宝》。

这部电影正式开启了后来的香港与大陆合拍片的先河,在之后《少林寺》的推波助澜下,众多八十年代轰动一时的武打功夫片正是在此背景下,成为几代观众的银幕记忆。

同时期,国内电影厂受到这股风潮的影响,也开始了武打片的探索之路。

1980年,北影厂推出了惊险片《神秘的大佛》,此片在武打场面的设计上虽然较为简单,但却是内地电影人首次将武打动作设计作为电影的一大看点,具有相当重要的探索意义。

本期文章将回顾八十年代的十部功夫片,尽管其中的有些电影现在看来,技术已经很落后,但论及影响力,这些电影在当年可谓部部轰动中国,成为国产功夫片发展的里程碑。

侠女十三妹

Super Lady

关键词:国产首部3D武侠片

票房纪录:1986年国产电影卖座亚军,发行收入1940万元

改编自清代作家文康的侠义世情小说《儿女英雄传》,讲述了清朝雍正年间的一桩公案,官宦之女何玉凤的父亲遭到奸臣纪献唐构陷,导致何家被抄家灭门,何玉凤流落江湖,得到高人相助,拜师学艺后下山复仇的故事。

情节虽然放在当时的武侠片领域,不算很有新意,但本片的一大卖点是,当时比较时髦的立体电影技术,其实也就是如今所说的3D电影的概念。

早期3D电影,在国内通常被叫做立体电影,这种技术发明很早,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正式投入电影拍摄使用,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厂拍出了中国第一部立体真人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由此开启了国产立体电影技术的探索。

早在七十年代,港台电影人率先将立体电影技术运用在武侠片领域,成龙就在台湾拍过一部立体武侠片《飞度卷云山》。

受此影响,北影厂决定探索立体武侠片的拍摄经验,因此与日本公司合作拍摄了这部《侠女十三妹》,电影拍摄前后长达两年,剧组做了大量的技术探索,为此耗资数百万元,在当时可谓国产电影史无前例的大制作。

影片由《少林寺》女主角丁岚主演,“南拳王”邱建国和武打明星王群参演,《武林志》中的“东方旭”李俊峰担任武术执导,老戏骨葛存壮饰演大反派纪献唐,演员阵容相当强大。

本片中的立体电影技术,需要在看电影的时候佩戴特殊的偏光眼镜才能感受到,电影中以十三妹大破能忍寺这场戏,最能体验立体效果。

即使如今只看普通版本,也能够感受到当时剧组为了凸显立体效果,而故意设计的女主角在暗器横飞的机关阵内挥舞刀剑,仿佛要刺破屏幕的既视感。

海市蜃楼

Mirage

关键词:国产首部西部冒险动作片

票房纪录:1987年国产电影卖座亚军,内地发行收入2620万元,香港票房1600万港币

1984年,导演徐小明在内地拍摄《木棉袈裟》大获成功,三年后,徐小明与主演于荣光再度联手,远赴西北戈壁取景,拍摄了这部西部动作片《海市蜃楼》。

电影的故事改编自倪匡的“卫斯理”系列幻想小说中的其中一篇《虚像》,但因为没有拿到版权,所以在上映时全部改了角色名字,但主要的故事情节都遵循原著。

影片讲述了上海摄影师唐庭轩意外在沙漠戈壁中,拍到了一位出现在海市蜃楼中的红衣女郎,从此念念不忘并带着好友毛德威一起重返沙漠寻找虚像女神,结果发现对方竟然是个冷血残忍的沙海女魔头的故事。

徐小明导演的《海市蜃楼》,绝对可以说是八十年代商业娱乐电影的标杆之作。影片融合了动作、冒险、爱情、枪战、西部等元素,动作设计精彩、场面火爆刺激,既有充满异域风情的沙漠戈壁风光,同时又有着跌宕传奇的冒险故事,尤其是结尾还是一段让人唏嘘的悲剧。

主演于荣光在此片之后,成功打入香港电影圈,凭借后来与张艺谋、巩俐合作的《古今大战秦俑情》进入香港发展,女主角帕夏·乌买尔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她原是新疆歌舞团的演员,后来又出演了电影《国际大营救》,如今已经定居香港,以开饭店、当大学舞蹈老师为生。

《海市蜃楼》的一大意义在于,它是内地影史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西部片,比后来的《双旗镇刀客》要早了五年之久。

黄河大侠

Yellow River Fighter

关键词:武侠片中最精彩的剑术对决

票房纪录:1988年国产电影卖座冠军,内地发行收入1700万元

影片由导演张鑫炎执导,也是《少林寺》团队在八十年代又一部功夫片经典。

电影最初定名叫做《盲侠》,故事灵感来自于日本剑戟片《座头市》,但在拍摄期间改名为《黄河大侠》,影片由西影厂与香港银都合拍,是八十年代合拍武侠片领域最后的一座高峰。

和《少林寺》一样,本片同样依托于历史背景,讲述了乱世背景下的侠客恩仇故事。电影发生于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当时西北黄河流域的段、柳、李诸王互相攻,导致民不聊生。

身怀剑术绝技的大侠马义偶然结识了江湖卖艺人车天,两人阴差阳错卷入诸王权力斗争,导致马义被人毒瞎双眼,但他却靠着手中长剑和高超剑法为民除害,成就黄河大侠的威名。

不同于《少林寺》那样的功夫小子喜剧,《黄河大侠》的故事基调要更加严肃。情节不再是单纯的报仇雪恨,而是融入了家国情仇、除暴安良的大义,让影片在刀光剑影的武打类型之外,又多了一层主题升华的意味。

主演于承惠,人称“双手剑圣”,他本人既是主演,也是本片的剑术指导。

出演此片时,于承惠已经38岁,投资方本来不同意让他担任主演,害怕票房不好,但导演张鑫炎却力排众议,想用这部电影将他的剑术风采,给记录下来,因而在片中得以完美展现了于承惠飘逸潇洒的神奇剑术。

事实证明,张鑫炎导演的这次力保,成就了一部经典武侠片,此后内地武侠电影中再未出现过如此精彩写实的剑术表演。

大上海1937

Great Shanghai 1937

关键词:武侠宗师晚年暴力美学大作

票房纪录:1987年国产电影卖座冠军、内地发行收入3010万

张彻在香港被誉为武侠宗师,他的电影最为人知的特点,便是喜欢让男演员袒露胸膛,上演惨烈至极的盘肠大战,由此开创了独具个人特色的阳刚暴力美学。

1985年,台湾创业失败的张彻,受邀来内地试水合拍片,首部电影就是1986年的《大上海1937》。影片在内地上映后引发了轰动,据《中国电影年鉴》记载,发行拷贝数量达365个,观影人次达4.1亿人次,发行收入3010万,是1987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

影片的故事取材于,历史上真实的上海滩大亨「张啸林遇刺案」,片中的主人公林怀部确有其人,电影做了大幅度虚构,讲述曾是上海滩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门下弟子的青年林怀部,为国锄奸经历连番厮杀,最终和小刀杨藩一起,联手诛杀汉奸张啸林的故事。

本片虽然是一部民初功夫片,但带有强烈的张彻个人风格。

对于当时的内地观众而言,张彻独有的夸张酷烈的暴力美学,在当时的内地银幕上可谓极为罕见,抗战题材与武打元素的结合,也给予观众一种新鲜感,尤其是片中对于小刀杨藩,这一冷酷高手形象的塑造,在当年甚至比男主角还要受欢迎。

此外,《大上海1937》也是张家班第六代弟子的首次亮相。

张彻来内地之后,选择了一批京剧武生担纲主演,以本片中的主演徐小健、董志华、穆立新、杜玉明为代表,在张彻晚年的几部电影都有出演。

值得一提的是,小刀杨藩的扮演者董志华,曾在周星驰《功夫》中饰演了五郎八卦棍高手油炸鬼。她的妻子王京花是著名经纪人,夫妻俩有个同样做演员的儿子董子健。

自古英雄出少年

Little Heroes

关键词:轰动一时的儿童功夫片

票房纪录:1984年卖座电影季军、2.6亿观影人次

这部《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投资人是霍英东之子霍震寰,除了是商界大鳄的身份外,他曾担任过香港武术联合会会长、亚洲武术联合会副主席,出于对武术的热爱,霍震寰出资投拍了这部电影。

导演牟敦芾,作品以险怪猎奇著称,偏好重口味,有一部堪称童年阴影的代表作《黑太阳731》。

也因此,尽管本片是一部以儿童为主角的武打功夫片,但仍然可以从一些情节中,看出导演牟敦芾的个人趣味,比如清兵鹰犬会生吃活鱼,从被褥中掏出虫子等场面。

故事讲述了清朝咸丰年间,四川地区的天地会组织遭到朝廷围剿,一帮天地会遗孤在逃往川贵分舵的过程中,经历险象环生的追杀与冒险,并最终成长为少年英雄的故事。

饰演大丈夫妻子的张小燕,曾连续多次获得全国武术冠军。铁彪的扮演者熊长贵,在当时是和李连杰、赵长军齐名的武术运动员。反派司马力的扮演者李殿芳,出身四川武术队,后来成为峨影厂的职业武打演员,出演过《峨眉飞盗》、《通天长老》等电影。

当然,电影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当属古灵精怪的大丈夫。

扮演者郝勇并不是学武术出身,而是一位杂技演员,他因出演本片而成名,在1985年的春晚上,他和张小燕再度同台,延续了电影中的角色关系,做了一段武术杂技表演。

《自古英雄出少年》定位是一部儿童功夫片,因此故事比较简单,但是胜在打戏密集,故事诙谐有趣,人小鬼大的大丈夫与武艺高强的妻子之间的反差人设很有喜感。

武术队演员的真实功夫,川藏地区的绮丽风光,充满童心童趣的武侠冒险故事,造就了这部电影的成功,从电影院到露天电影场,这部电影已然成为很多70、80后观众的童年回忆。

《木棉袈裟》

Holy Robe of the Shaolin Temple

关键词:《少林寺》后又一部经典之作

票房纪录:1985年国产电影卖座冠军、香港票房1510万

1983年,电视剧《霍元甲》的导演徐小明顺应潮流北上内地,拍摄了这部《木棉袈裟》,也是继《少林寺》之后又一部让内地观众为之着迷的武术电影。

影片上映后风靡大江南北,不仅创下了当年国产片最卖座的票房纪录,更获得了金鸡百花电影节合作片特别奖,和1984年的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电影讲述明朝末年,锦衣卫指挥使派遣手下的杀手祁天远围剿少林,抢夺宝物木棉袈裟,少林弟子慧能奉命带着袈裟逃走,偶遇草原少女林英,一同对付作恶多端的祁天远,展开正邪对抗的故事。

主演徐向东出身河北武术队,鹰爪拳功夫独树一帜,同时还是当今武术界学历最高的一位“大侠”,饰演反派的于荣光,是京剧武生出身。

本片最精彩之处是徐小明设计的武打场面,一招一式都实实在在。尤其是徐向东和于荣光的马上大战,漂亮的骑术和激烈的打斗融为一体,这种实拍出来的武打场面,要远胜于如今那些靠特效堆出来的伪武侠剧。

顺带一提,影片的国语版配音阵容相当强大,集结了童自荣、丁建华、伍经纬、乔榛等当时上海电影译制厂最优秀的配音艺术家。他们精彩的配音,是这部电影能够在内地风靡几代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少林寺弟子》

The Disclple Of The Shaolin Temple

关键词:少林题材跟风之作

票房纪录:4.9亿观影人次

在整个八十年代的合拍功夫片领域,最为风靡的类型要数少林题材的功夫武打片。

由于李连杰版《少林寺》的巨大成功,令很多港台片商看到了商机,纷纷来内地跟风拍摄少林题材的武打功夫片,导致在《少林寺》之后的几年时间当中,大量少林武打片扎堆上映。

其中的代表作有很多,李连杰又拍了《少林小子》和《南北少林》,同时期还有《少林俗家弟子》、《新方世玉》系列、《绝处逢生》,《八百罗汉》等等。

这部《少林寺弟子》在当时的少林武打片中,并不是多么出色的作品,甚至可以说影片拍得十分糟糕。

故事讲述了一对杂技班的姐妹流落江湖,遭到一名少林叛徒的迫害,导致父亲惨死,姐妹俩只好求助在少林寺出家的哥哥下山报仇,经过一场恶战,姐妹俩大仇得报,哥哥也替少林铲除了叛徒。

本片中的男主角聂建国也是一位武术运动员出身,只是后来并未在电影圈继续发展,虽然请了很多武术冠军参演电影,但本片的动作设计实在稀松平常,各种弹床起跳的武打设计仿佛停留在六十年代,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武打片。

故事简单粗暴,服装美术简陋至极,取景穿帮比比皆是,面中常常出现现代厂房,现代水塔,现代电线杆之类,无论是制作还是故事,都不及同时期的很多少林题材影片。

可就是这样一部二流电影,却在当年收获了创下了4.9亿观影人次的惊人纪录。

卖座的原因则是因为电影成功蹭到了《少林寺》的热度,电影最初拍摄时并不叫《少林寺弟子》,原本叫做《杂技女侠》,只是片方为了蹭热度而改名,比李连杰的《少林小子》更早问世,又有

女主角丁岚出演,被宣传为《少林寺》续集,自然大获成功。

《武林志》

Deadly Fury

关键词:内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功夫片

票房纪录:1983年票房亚军,4.26亿观影人次

这部《武林志》是由北影厂拍摄出品,于1982年开拍,在1983年九月上映,是内地第一部完全独立拍摄的武打片。据《中国电影年鉴》记载,影片在当年创下了惊人的4.26亿观影人次。

导演是第四代导演张华勋,也是著名导演张扬的父亲。在当时,他是内地为数不多有过拍摄武打片经历的导演。早在1980年,张华勋就拍摄了惊险片《神秘的大佛》。

受限于内地当时的拍摄技术,影片中的武打场面与两年后上映的《少林寺》相比,完全就是花拳绣腿。也因此,导演张华勋憋了一口气,决定拍摄一部真正的功夫片。

受到港台电视剧《大侠霍元甲》的影响,导演张华勋联合北影厂的编剧谢洪,翻阅了大量民国时期的武术文献记载,先后访问了几十位武术家,通过对近代史上的民间武术家传奇故事的梳理,写出了《武林志》的剧本。

故事讲述清末民初,列强虎视眈眈的背景下,武林高手东方旭隐居在天津卖艺,结果与当地神州武术馆的馆长何大海不打不相识,适逢俄国大力士设擂比武,何大海上台打擂却遭到洋人暗算,东方旭挺身而出,毅然上台打擂,演绎了一场民国武林的传奇往事。

相比同时期的港台功夫片,《武林志》带有鲜明的内地武打片的风格。

电影虽然以武打功夫为卖点,但同时融合了民族斗争、历史传奇等正剧设定,武术打斗也不再是单纯的功夫奇观,而是为了反抗帝国列强。

尤其是在武打戏方面,电影强调硬桥硬马的真功夫,因此几乎不用特技,尽可能还原传统武术的魅力,对于八十年代的内地功夫片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开创意义。

武当

The Undaunted Wudang

关键词:北《少林》,南《武当》

票房纪录:1983年国产电影卖座冠军,5.4亿观影人次

眼见少林题材的泛滥,当时作为国内老牌电影厂之一的长影厂决定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了与少林齐名的武当,改拍了这部功夫片《武当》。

电影讲述了讲述了清朝末年, 以武当拳派后人陈雪娇、 司马剑为首的民间武师挫败日本浪人的挑衅,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武士,捍卫民族尊严的故事,也是一部宗师打擂片。

编剧谢文礼在八十年代的内地影坛,绝对是票房保证,先后创作了《镖王》、《黑匣喋血记》、《峡江疑影》、《海狮敢死队》、《游侠黑蝴蝶》等卖座的武打惊险片。

男主角赵长军是著名的武术家,其在武术界的地位相当高。动作巨星甄子丹,年轻时就曾拜赵长军为师学武整整一年。

长影厂拍摄《武当》,其目的就是有意和香港电影人一争高下,因此张鑫炎启用李连杰,长影方面就找来了齐名的赵长军,巧合的是,赵长军之前也曾接到《少林寺》剧组的邀约,想让他试镜觉远,但当时赵长军无心演戏,因此拒绝了邀请。

《武当》采用的是“武林高手打擂,抗击列强侵略者”的套路,故事上升到家国大义的层面,和同时期的《武林志》的创作主题很类似,它们代表了当时内地功夫片的一种文艺创作理念——功夫不只是杀人技,更是保家卫国之道。

《少林寺》

The Shaolin Temple

关键词:影响深远的功夫片杰作

票房纪录:观影人次约7亿到8亿(可能更高),发行收入过亿元

如果要评选华语影史最具影响力的功夫片,这部《少林寺》绝对可以入围前五。

尤其是放眼内地电影史,本片的地位极为特殊,毕竟,能够像《少林寺》一样,真正称得上现象级的功夫片,在八九十年代的内地电影市场,可能有且只有这一部。

1982年,《少林寺》横空出世,迅速风靡大江南北。影片在后来被常常提及的一种说法是,在当时电影票均价一毛的情况下,票房过亿元。

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根据《当代电影》的资料记载,影片在1982年上映,仅仅六个月内就在全国创下3亿观影人次,而当时的电影都是长线放映,《少林寺》在很多地区热映了两三年的时间,因此这个数字只会更高,票房过亿只能说是保守估计的结果。

影片不仅在内地大受欢迎引发轰动,同时该片作为第一部在香港上映的内地功夫片,在香港创造了1616万港币的超高纪录, 之后又被引进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在日本创下40亿日元票房纪录,次年于韩国上映,创造了51亿韩元的票房纪录。

这些在当时可谓惊人的票房数字,证明了《少林寺》的空前影响力。

除了票房方面的成功之外,《少林寺》更带动了八十年代的功夫片热和合拍片热,从此武打片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类型,在当年,甚至有不少青少年看了电影之后远离家乡到少林寺学武。

当时各大电影厂纷纷开拍武打功夫片,极为推崇启用有真功夫的武术运动员出演电影,不像现在都靠替身和慢镜头,由此捧红了一批功夫明星,在当时他们还有个特殊称谓:影武双星。

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少林寺》捧红的李连杰,同时期的还有赵长军、徐向东、范冬雨、王群、邱建国等等,他们各个身手不凡,在内地银幕上打出了一片天。

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八十年代的功夫片略作盘点。

实际上还有很多经典武打片未算进来,如《南北少林》、《少林小子》、《南拳王》、《少林俗家弟子》、《神鞭》、《八百罗汉》、《金镖黄天霸》、《无敌鸳鸯腿》、《风尘女侠吕四娘》、《游侠黑蝴蝶》等经典电影,未能在文章中细数。

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外国电影和港台电影的进入,让功夫武打片进入衰退,影响力逐渐减退。时至今日,硬桥硬马的传统功夫片,已经越发在银幕上难觅踪迹了!

80年代十大卖座功夫片李连杰创造影史纪录少林武当谁与争锋

70到80年代经典老电影

70到80年代经典老电影如下:

1、《少林寺》

80年代十大经典武打片,南拳王不幸离世,李连杰在世界成名的前夜1979年4月,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创始人宗道臣访问嵩山少林寺,并与时任香港长城影业公司董事长的廖一原接触。宗道臣表示希望长城影业能够拍摄一部少林寺题材电影,让他能够拿到日本去放映,以推广少林文化,弘扬少林精神。

2、《海市蜃楼》

80年代十大经典武打片,南拳王不幸离世,李连杰在世界成名的前夜。徐小明导演在《木棉袈裟》成功之后,又于1987年推出了西部冒险动作片《海市蜃楼》。电影故事改编自倪匡的小说《虚像》,有原著党认为小说故事遭到“魔改”,但“海市蜃楼”女神变反派的设定,还是令当时的内地观众感到十分新鲜。

3、《大上海1937》

邵氏在1985年已经宣布停产了,《南北少林》是刘家良在邵氏最后的作品。与之同样处境的还有张彻,他因受到李翰祥的影响,也来到内地,《大上海1937》就是他在内地拍摄的第一部作品,出品方是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和香港三洋影业有限公司。

4、《神鞭》

《神鞭》是天津作家冯骥才于198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讲述清末民初的天津卫一个身怀“辫子功”绝技的小贩傻二的传奇故事。其故事涉及义和拳运动和庚子事变等历史事件,颇具讽刺和现实意义,但西安电影制片厂1986年将其改编成电影时,则更偏向于动作电影。

5、《少林小子》

由于《少林寺》的成功,内地电影公司也纷纷效仿拍摄少林题材电影,张鑫炎也决定赶着这波热潮,集合原班人马再续传奇,于是在1984年推出了在漓江边取景拍摄的《少林小子》。《少林小子》原名叫《龙凤村》,讲的是少林弟子与武当一家相爱相杀的搞笑故事。

80年代十大卖座功夫片李连杰创造影史纪录少林武当谁与争锋

精选李连杰十部经典电影,力量与美感结合,永远的“功夫皇帝”

李连杰是华语影坛最具份量的武打巨星,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他的功夫使力量与美感结合在一起,从而造就了力量、速度、柔韧三者有机融于一体的武术美感,更有着“功夫皇帝”的美誉。他的武打技术被美国称为“好莱坞动作美学的标准”,是继李小龙之后华语动作电影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从1975年到1979年,李连杰连续五年获全国武术比赛的冠军,被北京市体委授予特等功,还被评为“勇攀高峰的突击手”,是七十年代武术界的常胜将军,也被称中华武术的第一高手。1979年,在第四届全运会上创造一人夺得5块金牌的奇迹后因膝盖受伤逐渐淡出武术圈,而李连杰所缔造的空前纪录,至今尚未有人打破。

出道至今,他出演了逾五十部电影,基本上都是动作片,几乎演遍了所有的大侠英雄类角色,其经典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他的功夫片更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作为慈善企业家,创办中国第一家民间公募慈善基金“壹基金”,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TOP10、《少林寺》

导演: 张鑫炎

编剧: 卢兆璋 / 薛后

主演: 李连杰 / 于海 / 丁岚 / 于承惠 / 计春华 / 王光权 / 胡坚强 / 孙建魁 / 刘怀良 / 张建文 / 阎涤华 / 王珏 / 杜传扬 / 崔志强 / 寻峰 / 潘汉光 / 方平 / 潘清福 / 蒋洪波

1980年著名导演张鑫炎带着自己的电影班底从香港来到大陆拍摄武侠电影《少林寺》,张鑫炎选了当时在国内武术界创下金牌记录的李连杰作为这部武侠电影的男主角,这是运动员李连杰的第一次触电影,拍摄电影时的李连杰年仅十七岁。1980年5月,《少林寺》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实地开拍,整部影片投资120万元(当时一人的工资一月十几元,一斤猪肉才5毛钱)。

《少林寺》的拍摄一反旧武打片的花架式表演与镜头技巧的卖弄,在导演特意的长镜头下,完整的展示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尤其以各种兵器绝活与李连杰的少林拳为代表,让观众真正欣赏到了中国武术的真功夫,影片放映后在国内掀起一股强劲的武功热和李连杰热。

《少林寺》对于中国的武侠电影意义非同一般,它可以说是中国内地武侠电影的启蒙之作,而对于内地电影观众来讲,它是最初的武侠电影精彩印象,而它也的确是出色的。对于李连杰来讲,这既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李连杰以功夫真、演技好、气质纯深得观众的喜爱,当年被日本媒体评为世界十大影星之一,成为了青少年心中的英雄,他们纷纷来到少林寺拜师学艺,走上了武术道路(知名演员王宝强即为其中之一)。

1982年《少林寺》公映,内地以当时一毛的票价,累计票房高达一亿以上。有媒体评论说,光头和尚觉远的形象已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此片在中国造成万人空巷的局面,影片在香港及亚洲、澳洲和美洲一些国家上映后,也立刻轰动影坛,让李连杰声名鹊起。

TOP9、《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

导演: 程小东

编剧: 徐克 / 邓碧燕 / 陈天璇

主演: 李连杰 / 林青霞 / 关之琳 / 李嘉欣 / 李子雄 / 余安安 / 袁洁莹 / 刘洵 / 任世官 / 钱嘉乐

《东方不败》耗资3500万港币,其中李连杰的片酬就达到1200万,是当时香港影坛片酬仅次于成龙的巨星,本片虽然正如其名,塑造了一个极富吸引力的东方不败形象,但它所刻画的令狐冲也魅力十足,堪称李连杰所饰演的古装侠客里最精彩的一个。

该片是李连杰和徐克合作的第一部充满侠义英雄气息的动作片,徐克的创意和李连杰的功夫搭配的简直天衣无缝。

武打设计在写实中加入了唯美与浪漫元素,金庸原著的意境被刻画得美不胜收。该片摒弃了传统武侠片中舞台程式化的武打动作设计,镜头角度多变,快速剪辑的运用使得片中每个动作都呈现出了运动中的节奏感。该片美轮美奂的场景、潇洒飘逸的动作、动人心魄的乐曲令一代人为之动容、为之记忆留心。

片中李连杰所使用的“独孤九剑”更是传神,程小东以倒拍的方式拍摄,人与剑交相呼应,达到“人剑合一”的效果,令观者如醉如痴,这是香港电影中的剑术对决里极精彩的一幕。

TOP8、《方世玉》

导演: 元奎

编剧: 刘镇伟 / 陈建忠 / 蔡康永

主演: 李连杰 / 萧芳芳 / 陈松勇 / 李嘉欣 / 胡慧中 / 赵文卓 / 朱江 / 郑少秋 / 郭涛

《方世玉》是李连杰自组正东公司后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早期的一部经典代表作,该片分为上下两集,讲述了少年英雄方世玉的个人传奇故事。这一年的李连杰风头正劲,才刚刚三十岁,正是一个动作演员的巅峰时期,他的“功夫皇帝”之名就是因此片而来。

影片以青春风格重新给方世玉定位,李连杰一如《黄飞鸿》中的潇洒,大决斗时方世玉与九门提督在染坊的那段长短棍恶斗可以媲美《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中高潮戏李连杰与甄子丹的生死决斗,成为 娱乐 性非常强且经典的动作片。

这部影片与以往不同,加入了很大一部分感情戏。让人难以忘记的就是李连杰独自救母的场面,再配上那感人的音乐,想必看过的人都会记忆深刻。本片在很多打斗的戏份中还加入了浪漫的动作,比较枯燥传统的 历史 故事在改编出来时,加入了比较现代的语言风格,还有很多 搞笑 的剧情和一些感情元素,这样就把整部影片更深层次的美化后传递给观众。

TOP7、《太极张三丰

导演: 袁和平

编剧: 叶广俭

主演: 李连杰 / 杨紫琼 / 钱小豪 / 袁洁莹 / 袁祥仁 / 刘洵 / 于海

《太极张三丰》主要讲述了武当开派祖师张三丰的传奇事迹,以及创立太极拳的各种由来。李连杰的太极拳招式大开大合,飘逸洒脱,有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看的人赏心悦目。无论是从武打设计、配乐,还是演员表演,此片都堪称一绝,迄今仍然是不少功夫片迷的至爱。此外,这也是李连杰和杨紫琼两大动作影星的首次合作。

本片也是袁和平的巅峰之作,在酒楼里、在街道中、在军营中,各式的武打动作层出不穷,令人叹为观止。2008年5月,《太极张三丰》被美国《 娱乐 》杂志评选为电影史上19部最伟大的功夫片之一。

另外,说起太极大家都应该很熟悉的是在一个国外访谈上,有一次,他接受美国一个脱口秀节目的采访时,主持人嘲笑中国的太极拳是花拳绣腿,是给老年人玩的,引得现场观众大笑连连。李连杰二话不说,直接起身打起了太极,而这时侯主持人居然站起来,故意用滑稽的动作模仿李连杰,现场观众笑得更厉害了。而就在大家还没看清楚李连杰的动作时,他对着主持人的桌子就是两脚,这个老外主持人被吓了一跳,下意识的往后一缩,还没缓过神来,桌子已经裂开了,另老外尴尬不已。

TOP6、《中南海保镖

导演: 元奎

编剧: 陈嘉上 / 陈建忠

主演: 李连杰 / 钟丽缇 / 郑则仕 / 邹兆龙 / 梁荣忠 / 黄锦江 / 元奎 / 伍卫国 / 朱威廉 / 迈克尔·米勒

《中南海保镖》是李连杰在当时极为难得的一部时装片,片中的他留着精致的小平头,英挺硬朗,棱角分明,穿起军装更是格外有型。而影片结尾,他和邹兆龙的那场对决,两人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可谓打的过瘾,看的痛快,直到现在都让人记忆犹新。

《中南海保镖》的枪战戏多,加强了电影的节奏感,极好地满足了观众“英雄美人”的观影心态。虽然从格斗设计上算不得李连杰电影中的上品,但气氛渲染却格外出色,片中倪星七分张扬狠辣加上三分邪气的动作风格与李连杰的迅捷沉稳对比鲜明,紧张与危险的情绪几乎溢出屏幕。

李连杰的身手继续延续《精武英雄》中的简洁明快风格,另外在许多动作上都很酷炫,许多镜头有非常漂亮的效果。擅长武打戏的李连杰跟大美女钟丽缇的感情戏也令人眼前一亮。

TOP5、《精武英雄》

导演: 陈嘉上

编剧: 陈嘉上 / 叶广俭 / 林纪陶

主演: 李连杰 / 中山忍 / 钱小豪 / 蔡少芬 / 周比利 / 秦沛 / 仓田保昭 / 袁祥仁 / 楼学贤 / 高桥利道 / 谭淑梅 / 彭子晴 / 张浚鸿 / 李文标 / 林刚 / 麦咏麟 / 黄新 / 卢庆辉 / 刘思乐

《精武英雄》是世界功夫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式作品,李连杰的武打技术被美国称为“好莱坞动作美学的标准”。

该片很明显是向李小龙那部经典的《精武门》致敬的意味,李连杰扮演民族英雄陈真,满腔热血,铮铮铁骨,穿上中山装的他更是正气凌人。影片摒弃了一贯的花拳绣腿,中国功夫、西洋拳法等各类拳种在片中均有展现,再加上有“天下第一武指”之称的袁和平保驾护航,此片简直集动作片之大成,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格斗教科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较大的影响力。

《精武英雄》的突破在于它没有将陈真设计成单纯的民族英雄,而是让陈真“中西合璧”,主动吸收西方的先进开明思想和知识技术,对于外来文化他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他采取同样的批判性接受态度,比如对待电影中颇具符号性质的霍家拳他主张剔除华而不实的部分,并且主张采用西方实用的锻炼方式。

最精彩的戏份是他和沧田保昭对打的部分,在对战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变攻击策略颇有点像《猛龙过江》致敬的意味。这是一个全新的富有变革精神的陈真,李连杰没有重复前人,而且他在电影中的表演形神兼备有板有眼,值得称道。

《精武英雄》中的功夫更简洁而实用,剧中对于武学的阐释,已经跨越了门派之别,上升到更高层次的中和、共融,剧中对于动作的表现,美轮美奂又大气磅礴,在全世界公认的功夫片教科书。

TOP4、《英雄》

导演: 张艺谋

编剧: 王斌 / 李冯 / 张艺谋

主演: 李连杰 / 梁朝伟 / 张曼玉 / 陈道明 / 甄子丹 / 章子怡

《英雄》主要讲述了战国末期,三大侠客欲杀秦王的故事。该片中国内地票房达2.5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共计1.77亿美元(约合14亿元人民币)。

由张艺谋导演的这部有着浓厚中国色彩元素的经典影片,得了世界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可。而在国内,也引来了一阵阵的热议。影片中在特效的运用上,当时来说已经非常的先进和优秀。对于李连杰饰演的无名,在雨中拔剑雨滴滴落的细节描写,展现了非常浓厚的艺术气息,将一位忧国忧民的热血刺客,演绎的入木三分。

该片被视为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拉开了商业大片的帷幕,对中国商业电影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影片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认为该片无论色彩的运用、动作设计及摄影画面都是上乘的创新,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获得多个国内外电影奖项。

据说,张艺谋曾经想过由成龙来演“无名”这个角色,但当时张艺谋考虑到成龙和无名这个人物的年龄和性格不符合,最终邀请了李连杰担纲主演,出奇招把重情重义的李连杰感动了,李连杰决意“自降身价”出演《英雄》,贡献了无与伦比的动作打斗。

TOP3、《霍元甲》

导演: 于仁泰

编剧: 王斌 / 周隼 / 杜致朗 / 李冯

主演: 李连杰 / 董勇 / 孙俪 / 中村狮童 / 鲍起静 / 邹兆龙 / 原田真人 / 杨紫琼

《霍元甲》筹备的时间长达两年,他和导演于仁泰为影片确立的创作方向是:第一,拍摄一部 娱乐 动作片,为此片中除了展示中国功夫之外,还会出现泰拳、拳击以及其他格斗拳术;第二,要发扬中国武学精神,李连杰拍此片的目的是,希望观众看过此片能够明白“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此时李连杰的电影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霍元甲》可以看成是李连杰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武学思考的一个总结。真正的功夫巨星都不是只会打斗的一介武夫,像李小龙本身也是一个研究哲学的学者,他们都非常注重自己的精神修养。李连杰从拍摄少林寺开始就研究佛学、哲学,多年的积累更是培养出他博爱、宽容的达观人生态度。李连杰以《霍元甲》为媒介传达出自己多年的人生哲思,我们可以看到,本片中的霍元甲和以往影视作品中民族英雄霍元甲的形象有所不同,主创对这一艺术形象更偏重于思想性的心路历程塑造,从他经历人生巨大打击到幡然醒悟有一个具体生动又富有内涵的过程。历经多年磨砺后蜕变的李连杰不再是当年那个武术运动员,现在的他更应该被称为武者,他用电影传达给了我们“止戈为武”的武学思想和博爱又不失原则的健全人格体系。

这部影片上映之前,李连杰曾说在潜意识当中,他把《霍元甲》当作最后一部电影,他和霍元甲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影片最后的反响并不如预期,但作为一部武学生涯的总结之作,对于李连杰来说,影片有其特殊意义。

尽管大家对这部影片褒贬不一,但想传达的核心还是正确的,本片更多传达的是一种自强不息源源不绝的民族精神。

TOP2、《投名状

导演: 陈可辛

编剧: 须兰 / 秦天南 / 林爱华 / 黄建新 / 许月珍 / 何冀平 / 郭俊立 / 阮世生

主演: 李连杰 / 金城武 / 刘德华 / 徐静蕾 / 郭晓东 / 顾宝明 / 石兆琪 / 王奎荣 / 汪汐潮 / 周波 / 魏宗万 / 余皑磊 / 李崇霄 / 张优 / 吴优 / 向佐 / 叶福生

“外人乱我兄弟者,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必杀之。”,提起《投名状》脑海中第一想到的就是这句经典台词。

《投名状》整部电影可以说文武兼备,武有武的精彩,文有文的深沉,尤其是武戏中的那几场战争,除了血腥,更让人看到了人性。它对中国武侠片中“兄弟义气”这一主题的挑战,更是勇气之举,在《投名状》里,欲望压倒了承诺,冠冕堂皇的理想原来只是肮脏的阴谋,“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口号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事实面前显得苍白而可笑。

在第二十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李连杰在闯荡影坛28年之后终于获得了影帝桂冠,这也为李连杰的人生填补了一个遗憾。最佳男主角对于一个动作演员来讲意义非凡,因为“动作”二字成就了他们的同时也拘束了他们,动作演员一生都被“动作”二字所束缚。

TOP1、《黄飞鸿》

导演: 徐克

编剧: 徐克 / 阮继志 / 梁耀明 / 邓碧燕

主演: 李连杰 / 元彪 / 关之琳 / 张学友 / 郑则仕 / 袁锦辉 / 邱建国 / 任世官 / 袁祥仁 / 熊欣欣

1989年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新锐导演徐克趁自己赴美国学习电影制作的机会亲自拜访了李连杰,并且真诚邀请他合作,这场见面在现在看来颇有点英雄相惜的感觉。当时的李连杰正处在《龙在天涯》失利后的郁郁不得志中,徐克的拜访让他真正有了到香港发展的想法。

1991年由徐克执导李连杰主演的武侠电影《黄飞鸿》上映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李连杰在关德兴等人对黄飞鸿儒家大家长式的传统演绎之后又一次让这个 历史 人物在华语电影史上大放异彩。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活泼生动又不失一代宗师的大家风范、正气浩然,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片中黄飞鸿和十三姨的爱情故事也被许多人称道。

《黄飞鸿》系列对于李连杰来说,意义极其重大,如果说《少林寺》让他声名鹊起,那么《黄飞鸿》系列无疑就是他的扬名之作。他共出演了该系列五部,片中的他一袭长衫,一个起手式,举手投足之间,其宗师形象可谓深入人心,那个开打前双手展开的架势,被无数人模仿,成为中国功夫中非常重要的架势,特别是他的招牌动作“佛山无影脚”更是在当时风靡一时。凭借这个角色,他一跃而成为华语影坛最具知名度的动作影星。

这部电影的打斗精彩富有创新意义,巧妙的动作设计给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视听震撼,同时徐克也将自己对于 历史 和 社会 的思考精心融入到电影中使这部武侠片终成经典,并且引起了一股港台武侠电影热潮,取得巨大成功。直到今天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系列仍让人津津乐道,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巨大成功让他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

影片中的李连杰用他一贯的矫健身手还有英俊正义的外表把黄飞鸿的角色演绎的特别有宗师风范,直到现在也是一个无人能超越的经典,这部影片刚一问世,大家脑海里新一代的黄飞鸿就这样产生了,从此只要一提起黄飞鸿就自然会想到李连杰,而他在当时也成为了焦点。而这部影片在电影史上也存在着重要的意义,打开了香港武侠片的新途径,而且就凭借这部影片李连杰一夜成为华语电影的功夫之星。

《黄飞鸿》不仅仅将侠者为国为民之仁义表现的完美,民族主义在里面表现的不卑不亢。李连杰以其矫健的身手和俊朗的外表完美的诠释了黄飞鸿一代武术宗师风范,将黄飞鸿不苟言笑、不解风情、内敛深沉、忧国忧民的正义形象诠释的淋漓尽致。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