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莹与慈禧,那年花开月正圆慈禧和周莹对话

时间:2022-10-15 10:04:35阅读:2189
前几年一部《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电视剧热播,让不少人对那个在清朝末年,靠着天赋和智慧而纵横于商界的奇女子周莹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她身上还有清末首富、慈禧太后干女儿等身份标签,更让人对她的人生经历产生了…

前几年一部《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电视剧热播,让不少人对那个在清朝末年,靠着天赋和智慧而纵横于商界的奇女子周莹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她身上还有清末首富、慈禧太后干女儿等身份标签,更让人对她的人生经历产生了兴趣,那么历史上的周莹和电视剧里演绎的有什么不同呢?

实际上的周莹的人生经历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励志史,但她在大获成功后,其最终的结局却颇为悲凉,按照剧中的演绎,周莹原是江湖艺人周老四的养女,但真实历史上,周莹是一位正儿八经的大家闺秀。

周莹的祖上在明朝时以贩卖布匹和瓷器发家,攒下了可观的积蓄,据记载,周莹的太爷爷还曾经出任过刑部员外郎一职,也就是说周家曾经阔过,只不过由于周莹的父母先后早亡,导致家境至此中落,不得不跟着兄嫂相依为命。

到周莹16岁时,兄嫂给她做主,将她许配给当地巨富吴家的少爷吴聘,初一看,周莹嫁入大富之家似乎是一桩良缘,况且吴家跟周家在早年间就相识,她和吴家少爷也算是青梅竹马,也算是好上加好了。但实际上这桩看似美满的姻缘,背地里却大有玄机。

吴家少爷吴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病秧子,本来吴周两家约定是在两人满十八后方才成亲,但因吴聘已经重病缠身,吴家便急不可待的要求提前成亲,他们说想通过成亲的方式来冲喜,意图扭转儿子的病情。

吴聘虽身体病弱,但对周莹还算是有良知,在新婚当夜告知了周莹病情,并高诉她如果不愿意可以选择离开。但周莹并没有抛下吴聘,而是冷静且理性的接受了这个现实,对此,吴家深受感动,继而对新进门的周莹也愈发敬重。

但不幸的是在两人成婚不久,吴聘便撒手人寰,自此周莹刚成婚不久便成了寡妇,祸不单行,吴聘去世后不久,吴家的顶梁柱吴蔚文又在外出途中遇难身故。如此一来,吴家面临着崩盘的危险,吴家产业中一些心怀不轨的人也在打着侵吞吴家产业的心思。并且当时正值清末,时局动荡,一个不小心,吴家将会彻底没落。这是当时周莹所面临的局面和困境。

然而她并没有像小女人一样哭哭啼啼,在悲痛之余,她意识到想要重振吴家只能是靠自己。可是还没等到她巡视,当时支撑吴家产业半臂江山的成都“川花总号”以及扬州的“裕隆全”这两个商号就出事了。

据记载,这两家商号的管家在听说吴家父子先后去世的消息后,就动起了歪心思,想把自己管理的商号据为己有,而周莹听闻此事后并没有当面去质问二人,而是采取了秘密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后再一举扳回局面。

靠着多重手段,周莹迅速的将吴家的产业整顿一新,让底下人对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新东家,逐渐变得认可。在此之后,周莹要求所有人诚信经营之外,还在稳定人心方面下了大功夫。

据记载,当时周莹提出了一个“阳俸阴俸”的措施,这其中的一些理念,甚至已经涉及到了现代的养老金和抚恤金。阳奉就是吴家发给那些曾经在吴家工作过,但如今老弱多病无法继续工作的人,而阴俸是是在这个领取阳俸的人死后,吴家继续为其子女发放生活补贴。这样一来,凡事忠心耿耿为吴家工作的人,生前生后都有了保障。

同时周莹还提高了员工薪酬,设置了年终奖之类的奖金制度,她还提出了“股份制”,这样一来,不仅吴家的资金得到了扩充,也让那些掌柜和伙计们能获得更多利益。这些举措,放到今天来看可能觉得平平无奇,随处可见。但在那个年代,由一个女子提出并推行,单是这份气魄和执行力,就足以令人佩服之极。

周莹在接管吴家产业几年里,整个吴家上下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勃勃的场面她的大名也被更多的人所知。

后来她做出了“还田于佃”的决定,即把大部分田地减低或是免除租金,交给佃户耕种,且定下合约20年不变,这种方式在当时可以说是很先进的思想。她还给租住吴家房屋的佃户终身免除房屋租赁费用,还对损坏的房屋免费进行修整。而周莹也通过此举赢得了不少人的尊重。

商业上提出了“以丰补歉”的想法,就是收购棉花时均按照丰硕之年的价格来收购,从而让更多的棉农更愿意将棉花卖给吴家,这就导致其他商家只能在周莹手里拿货。

周莹的众多经商之道犹如一剂强心针,帮助吴家走上了不曾有过的辉煌,其生意范围由四川、湖北、上海湖南、广东一直到西藏、新疆、内蒙等地。当时还流传一句“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饭不住别家店”。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仓皇西逃,一路直奔西安,一度陷入困境,而周莹在听闻慈禧太后的窘迫后,当即决定拿出10万两白银捐赠,周莹的慷慨解囊让慈禧太后对这位女商人颇为赞赏,写下来“护国夫人”的牌匾赠予周莹,还将其收为义女。

而到《辛丑条约》签订后,周莹再次捐出30万两白银,共赴国难,这让慈禧太后刮目相看,当即下旨册封周莹为一品诰命夫。周莹是认为廷在,国在,家也才在,就是这样的价值观,促使她两次慷慨解囊,虽然按照现在的眼光看,她的捐赠可能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周莹的思想,也是当时十分朴素的家国价值观。她用自己的方式和力量表达出了对这个国家的一份热爱。

可就是这样一位乐善好施的周莹,并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因为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吴家的产业上,日益操劳的她年仅40岁便撒手人寰,而当时的吴氏家族却以她是寡妇且没有子嗣,不许她葬进自己一手修建并出资的吴氏陵园“柏树坟”。还是当地曾经受过她恩泽的乡亲们,自发出资,择地修建了一座庙,将周莹供为“水娘娘”。

不得不说,这对于曾经一手重振吴家的周莹来说,真的是一种笑话,正应了那句“辛辛苦苦大半生,临了万般却成空”。

周莹与慈禧,那年花开月正圆慈禧和周莹对话

《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周莹结局是什么?

孙俪饰演的周莹终生未再嫁,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吴家,奉献在了商界,她也成为当年陕西的女首富。周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女子照样能撑起半边天。

只可惜,常年的奔波操劳,拖垮了周莹的身体,39岁那年,周莹病逝。临终前,周莹将自己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巨额财产,分给了和自己走过这段路的伙计们,仅留小部分给家人,而土地,更是分给了全村人。周莹出殡那天,十里八乡,上万人自发赶来送她最后一程。

但令人唏嘘的是,因周莹生前没有给吴家留下一儿半女,所以无法入吴家祖坟,只能被埋藏在距离吴氏陵园不远处的地方,后来这里,变成了乱葬岗。

人物评价:

从卖艺到励志,从寡妇到传奇,从街头混混到“慈禧干女儿”、“一品诰命夫人”,周莹一路经苦历难,一路浴血奋战,叱咤商海风云,震动清末四野,凭着自己的“野路子”,最终杀出了一条血路,硬是将一个行将倒闭的商业大厦建成了一个商业帝国。

她用爱做支撑,夫君走后独挑大梁;她用诚信经营祖业,树立起秦商一脉传奇;她凭借智慧勇气和独创精神,为女性进军商界做了非凡注释;她的许多义举和远见卓识,至今仍如大海潮汐般经久不息。

周莹与慈禧,那年花开月正圆慈禧和周莹对话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的结局是什么,在历史上的周莹

身为女子的她,在经商方面也丝毫不含糊,从盐商生意,到蚕丝,棉花,药材,茶叶等等,逐渐的,生意越做越大,周莹也逐渐的变成了人们口中的陕西女首富,一时之间名声大噪。
1900年,慈禧西安避难时,周莹向太后提供了10万两白银,慈禧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并收她为义女,从此母女相称,对于一个寻常人家的女人,这种殊荣是绝无仅有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她又向太后进交白银,同赴国难。慈禧感于她的义举,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她不仅在国家危难关头慷慨解囊,对乡里更是乐善好施,正因为如此,她才在社会、商界和平民百姓中赢得了无与伦比的人气和名声。
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这一件件义事,使她成为关中地区远近闻名的“女商人”。由于战乱和天灾,关中地区涌现出饥民大潮。周莹决定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灾民。她在关中受灾地方开设粥厂,让泾阳、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粮店开仓放粮,将粮食分给周边穷苦人家。泾阳、三原两县在修县志时,特别将她的善举载入史册。
她是叱咤风云的女秦商,108家分店遍及全国各地;她是乐善好施的活菩萨,捐资助饷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她虽有无数光环,但一场悲剧的婚姻,让她成为一个不幸的女人。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