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明星们的娱圈冒险擦边球花钱变脸有人轻松年入百万

时间:2022-08-11 22:23:10阅读:1803
以前网络不发达,电视节目上曾兴起过一阵“明星模仿秀”的风潮,收视率倍儿高。但那会儿也只是看个热闹,上完节目,这些“模仿者”也就泯然众人矣。如今情况大不同,这些“山寨明星”找到了网络根据地,靠着直播、短…

以前网络不发达,电视节目上曾兴起过一阵“明星模仿秀”的风潮,收视率倍儿高。

但那会儿也只是看个热闹,上完节目,这些“模仿者”也就泯然众人矣。

如今情况大不同,这些“山寨明星”找到了网络根据地,靠着直播、短视频“异军兴起”,已经形成一条从“整容变脸”到“四处商演”的完整产业链。

普通人长得像明星,一般来说,也就是多了个聊天的话题。

在“心思活泛”的那些人眼中,这是一条赚钱捞金的捷径。

可能很多网友不知道,山寨明星们竟然还有个艺术团,而且做得像模像样。

艺术团的名字,就叫做“中国山寨明星表演艺术团”,简单粗暴。

在这个团体中,当红的明星基本上都有模仿者,看得人眼花缭乱。

2020年热播综艺《哈哈哈哈哈》中,有一期中曾出现过一众“山寨明星”,与黄渤、邓超等知名明星同台献技。

节目效果十足,真邓超遇到了“假邓超”,旁边还坐着个“山寨版”的孙俪。

而这些山寨明星,后来还多次出现在该综艺中,明显是拿下了节目组的“合约”。

而促成这门生意的,就是像“中国山寨明星表演艺术团”的机构。

比如说另一家云集了各种明星脸的“明星帮”。

这个号称“中国第一模仿天团”的团体,“帮主”的山寨版葛优王东林,“护法”是山寨汪涵和山寨李宗盛。

有圈子,就有高低。

在这个圈子,山寨演员也分三六九等。

如果长得很像某个大牌明星,那么出场费和接到商演的机会很多,收入甚至超过一些三线明星。

比如“山寨汪涵”张强曾对媒体坦言:“自己年入四五百万,是有可能的。”

而在直播领域和短视频平台中,山寨明星们也是人气颇高。

“山寨赵丽颖”一场直播下来,光是网友的打赏钱,就已经超过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而那些“剑走偏锋”的山寨明星,收入就少了很多。

比如“矮大紧”的模仿者,一般接不到商演机会,只能靠“合影一次100元”的项目,来增加收入。

“二八法则”到哪里都会出现。

这个圈子中,挣大钱的也是20%的少数派。

剩下的大多数,则是跟着喝汤,好点的时候一场商演能拿到几千块,行情差的时候,几百元一场的表演也能接。

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只能喝汤,自然有人会“别出心裁”,“擦边球”打得飞起。

最出名的,是林俊杰的模仿者范一贤。

一开始他还是有理想的“好青年”,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表示,自己模仿林俊杰的目的,是最终唱出自己的作品。

但最终的作品,却是打着林俊杰的旗号,滥竽充数。

小手段还很多,比如宣传海报上,林俊杰的名字写在C位,然后在不起眼的地方加上一个“小”字。

不仔细看,都以为真是林俊杰来了。

范一贤的胆量越来越大,后来索性打着林俊杰的旗号,开起了演唱会。

这次连“小”字,都懒得加了。

因为报价便宜,长得像唱得好,各种商演也是络绎不绝地找上门来。

靠着“一身本事和胆量”,范一贤当年的年收入,已经高达二三百万。

后来,正主林俊杰实在受不了,一纸诉状将范一贤告上法庭。

和范一贤走上相同道路的,还有模仿谢霆锋的黄宁。

玩得大的时候,嘉宾席上直接写着“谢霆锋”的名字,黄宁落座时,俨然一副本尊出场的模样。

有的模仿者,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比如模仿汪峰的丁勇。

他甚至连汪峰的感情生活,都要山寨一番。

汪峰求婚章子怡的那一套,丁勇也有模有样还原了一遍。

我要是那姑娘,绝对不会去丢这人。

随后,善用法律手段的汪峰,将丁勇告上法庭,并索赔50万。

结果丁勇确实挺勇,不但不虚,还在社交平台发文称:“长得像也是我的错?”

随后成功蹭了这波热度,将自己的出场费提高了一倍。

除了娱乐圈明星,模仿者的“触手”,也伸到了各个行业的顶尖人物身上。

比如这个在马云地盘山寨马云的“马总”。

某宝真是不浪费每一个人身上的才华啊。

有走入歪道的,自然也有迈向正途的。

这类模仿者,是“山寨明星”的榜样。

比如模仿周杰伦、被业内称为“小杰伦”的周展翅。

后来,他开始厌恶这样的自己,甚至觉得可耻。

结果越是不想干的事,却偏偏越会出现。

电影《夏洛特的烦恼》向周展翅发出邀约,请他出演影片中的“杰伦”一角。

这个邀约,谁都不会拒绝,于是周展翅有幸参演了这部票房高达21亿元的电影。

如今的周展翅,已经完全放弃模仿周杰伦,不再做别人的影子,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还有陈小春的模仿者马永新。

因为人品不错,陈小春本人还和马永新一起合过影。

此后,马永新就成了陈小春的“小迷弟”,处处维护着自己偶像的声誉。

有商家曾出高价,想让马永新冒充陈小春出席他们的活动,马永新非但没有被利诱,反而还到社交平台斥责了这种无良行为。

和刘德华神似的杜奕衡,也是“模仿者”中的天花板。

他很早就因为神似刘德华,而成了天王的替身。

一次拍戏中,有场激烈的马戏,杜奕衡替刘德华出场,结果出了意外,差点丧命。

刘德华对此非常内疚,伤好后两人成为朋友,刘德华给杜奕衡介绍了很多影视资源。

2010年,杜奕衡成为姜文电影《让子弹飞》的主要演员之一,也算是正式踏进了娱乐圈。

《让子弹飞》中周润发和自己的替身,也是同时出现,给观众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表演。

山寨明星的事业天花板,可能就是这些人了。

长得像明星,不是谁的错。

哪怕整得像明星,也无可厚非。

但如果只是为了名利,借着相似的皮囊,用一些不光彩的手段,来实现财务自由,这条路可能并不好走。

稍有不慎,则会官司缠身。

到底是当别人的影子,还是活出自己的样子,对这些“山寨明星”来说,是一个终极问题。

——END——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听周杰伦的?

我第一次听周杰伦的歌,是《爱在西元前》,收录于杰伦2001年发行的第2张专辑《范特西》。这个专辑最著名的歌曲是《双节棍》,也是周杰伦早期最著名的歌曲。但我最先听到的却是《爱在西元前》,并且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说起来周杰伦第一张专辑是同名专辑《JAY》,那个时候杰伦还不出名,当时宣传的时候还在蹭徐若瑄的知名度,因为这首专辑2首歌曲《可爱女人》和《龙卷风》是徐若瑄作词。这个专辑让周杰伦初出茅庐就获得歌坛肯定,还拿下了金曲奖最佳专辑奖。一个刚出道的歌手第一张专辑就拿下金曲奖最佳专辑,当时震惊了很多歌坛老前辈。

不过当年我还在上高中,遥远的台湾一个新歌手拿下金曲奖大奖,还影响不到我们那,毕竟咱们是湖北襄阳,离台湾远着呢。所以当时周杰伦第一张专辑的歌曲我都没有听过。

那我是怎么听到《爱在西元前》的呢?

这个就得说到我们当时高中生涯了。话说咱们高中学习压力很大,湖北的考生大家都懂的。早上6点起床,晚上9点半下晚自习,一天要上10节课以上。就只有中午有2个小时休息时间可以放松放松。

大家的娱乐方式不多,除了看看报纸小说什么的,就是听歌啦。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连MP3都还没有发明出来。大家听歌都是用单放机,喏就是这个

听各种磁带。

除了单放机,还听收音机,收听音乐节目。就是在当年10月的一天吧,具体日子我不记得了。我在咱们襄阳音乐广播节目里听到了这首《爱在西元前》。当时主持人说这是台湾歌手周杰伦最新专辑主打歌曲之一。我还在想,周杰伦是谁啊?

但是听了这首歌以后,我震惊了。想不到歌还可以这么唱啊。

而且歌词写得相当有历史画面感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你在橱窗前凝视碑文的字眼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於我的那画面经过苏美女神身边我以女神之名许愿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一切又重演

这首歌歌词是方文山操刀,以我当时经常考语文第一的欣赏水平来看,这歌词写得实在是太牛逼了。融合了历史传说,把古巴比伦王朝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写进歌词,又新奇又很有点历史厚重感。

知道了这首歌以后我就去市面上找周杰伦的磁带,还真的有。当然是盗版的啦。

回来一首首的听,感觉世界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和《爱在西元前》类似的是《威廉古堡》和《对不起》,写的是欧洲文化。《双节棍》和《忍者》则是东亚功夫文化,《上海一九四三》则是过去的老腔调,每一首歌曲都是那么的惊艳。

这张专辑发行的时间是2001年9月,是让周杰伦彻底成为歌坛巨星的神专辑。如果让我选,这个也是周杰伦个人专辑中最棒的那个。

虽然后来的《七里香》、《叶惠美》等也很棒,但这个专辑胜在惊艳,如同一颗超新星爆发,突然出现在歌坛。

至今都过去了17年了。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