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芳华为例浅析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是什么,从电影艺术角度看芳华

时间:2022-10-07 09:33:28阅读:1078
自音乐进入电影以后,它就成为了电影这门艺术的一部分,从开始只为了填充电影声音上的空白,到现在需要运用音乐来烘托气氛,激发情绪,突出主题等等,给观众带来极强的震撼和共鸣。电影音乐已然成为其它艺术无法取代…

自音乐进入电影以后,它就成为了电影这门艺术的一部分,从开始只为了填充电影声音上的空白,到现在需要运用音乐来烘托气氛,激发情绪,突出主题等等,给观众带来极强的震撼和共鸣。电影音乐已然成为其它艺术无法取代的位置。就以电影《芳华》为例,浅析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电影《芳华》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由冯小刚导演,讲述舞蹈者们从文工团辉煌再到解散这十年的芳华青春。反映出七八十年代那些年轻人的美好与阵痛。电影配乐是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之子赵麟,影片再现了一段段熟悉的红歌和宏伟的交响乐,音乐一响就能将观众思绪拉回到了影片的年代。

1

音乐的抒情作用

音乐是最长于表现情感的艺术,在电影中充分发挥情感功能,从而深入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微妙的情感状态,使观众能够透过银幕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色彩,促使影片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何小萍得知穗子父亲平反时,夜里趴在床上蒙着被,流着泪为父亲写信,何小萍独白声起,音乐也缓缓响起,还有何小萍读爸爸的回信时,舒缓的音乐加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也把观众的情绪拉入其中,这段也成为影片最令人感动的片段,让观影者动情,甚至感同身受,想起自己的父爱母爱,不禁潸然泪下。

2

音乐的渲染作用

音乐可以在影片中某个场面营造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强化视觉效果,提升画面感染力。

例如何小萍在战场后方救治伤员这段,背景音乐有两条旋律,主旋律是深情舒缓的,另一条是不安的提琴断奏,不时的贯穿盘绕主旋律中,又掺杂着伤员们的嘈杂声,强有力的渲染了战争的残酷,也渲染出护士们奋力救治和战士们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伤员们迸发出的血浆,与紧张不安的背景音乐结合,强化了视觉效果,将气氛推向高潮,也把观众们的心提了起来。

3

音乐的突出主题作用

每部电影都有烘托的主题,电影音乐具有深化主题的作用,电影多采用主题曲的形式表达主题,让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影片主题。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华 铮铮硬骨绽花开 漓漓鲜血染红它 啊~啊~ 绒花绒花 一路芬芳满山崖世上有朵英雄的花 那是青春放光华 花载亲人上高山 顶天立地迎彩霞 歌曲《绒花》

《芳华》以一首经典的歌曲绒花开始,又以绒花结束,突出了影片的主题,每个人的芳华都像绒花一样,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我们要让它开的绚烂,开的芬芳。韩红以真挚的情感,纯净的旋律诠释了剧中人物的芳华人生,泛起涟漪激荡每个人的内心,也勾起观众们的岁月记忆,催人泪下。

4

音乐的映像作用

电影音乐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一部好的影片,往往有一段或多段优美的音乐,正因为这些音乐,才让影片被历史留住,若干年后,当旋律再想起,思绪就会把我们带回电影的片段中去,这就是电影音乐的独特魅力,勾起人记忆的作用。

电影中,战争取得了胜利,文工团完成应尽的使命,宣告解散。在最后一场--告别演出上,台下坐着“负伤归来”患上精神病的何小萍,舞台上,《沂蒙颂》的音乐响起,台下的何小萍彷佛从疯癫状态被唤醒。她独自走向侧门,在空旷的草地上独舞。她跳起了熟悉的《沂蒙颂》,那段芭蕾舞也是影片中很精彩的一个点。可能过几年后,电影《芳华》不会被人们津津乐道,但当《沂蒙颂》音乐响起,人们脑海中还会浮现何小萍在草地上那段优美的独舞,当《绒花》响起,人们会想起那个文工团每个生动的角色,战斗英雄刘峰,命运多舛的何小萍,明眸皓齿的萧穗子……

结语

电影音乐在影片中起着无法比拟的作用,其他元素无法取代。音乐不仅烘托了情节气氛,刻画了人物个性,丰富了电影场面,也给观众带来听觉美的体验。

近两年,我国的电影发展突飞猛进,电影《流浪地球》北美票房超过了400万美元。这是带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一个好的载体,将中国元素的乐器,民族音乐等融合进去,让世界了解中国电影,了解中国音乐,记住中国音乐,这是中国电影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以芳华为例浅析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是什么,从电影艺术角度看芳华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电影音乐的作用之一,渲染背景气氛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种音乐不是简单重复画面的内容,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种背景氛围。这种渲染气氛的音乐对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起到重要作用的。
音乐可以烘托整个电影的气氛。一部电影的基调很大程度上是靠音乐来奠定的,这一点也许没人能否定,《海上钢琴师》片头的娓娓乐音,带出的温情与淡淡的惆怅,《泰坦尼克号》片头的那段女声的哼唱给人以来自天堂的慰藉,它无疑预示着这部电影的主题与命运。
音乐也可以为影片的局部渲染制造气氛。在一部影片中,有时某个场面表现的是人物的一种情绪;或是欢乐、喜悦,或是悲苦、伤心,或是紧张、惊恐,或是轻松、愉快等等;有时影片的某个场面营造的是一种特定环境的气氛:或是喧闹或是静寂,或是繁华或是萧条,或是庄严肃穆或是活泼热烈,等等,而此时往往很少对话或没有对话。在这种情况下,音乐从听觉这个角度介入,参与画面视觉内容的表达,使画面内人物的某种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强调,环境气氛得到进一步的渲染,从而达到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艺术感染力的目的。当然这种音乐要用得准确适度。
例如在《泰坦尼克号》中,用恢宏的圆号携管弦乐队所奏响的泰坦尼克号的主旋律,让人们看到那座被誉为不可沉没的船的同时从另一种感官角度对那个辉煌的场面做出了最恰当的烘托,宏大但极不张扬;印象深刻的还有《辛德勒名单》中德国人搜捕犹太人的那一场,短促的节奏单一的旋律伴随着人们无声且无比严肃的表情,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那种压迫与死亡的逼近感让每个人窒息,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音乐的作用之二人物形象及内心活动的塑造
1、 人物形象的塑造
这一点中我想提运用在歌剧中的“主导动机”作用,我比较喜欢《彼得与狼》这部交响童话,我也认为它把“主导动机”作用运用得十分得当。在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中,也有极好地展现且极为典型,每当木兰出现的时候,那段激昂的旋律,属于木兰的,反复出现在影片的不同阶段,将木兰这样一个勇敢、有主见、申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深深印在观众的心中;国王出现时,那一段管乐器的运用,一种威严油然而生;而匈奴的那一段大管等低音乐器的运用,给人以诡异、阴谋的感觉,如此形象鲜明的呈现,如果没有音乐,不知要逊色多少。再说《泰坦尼克号》(它的音乐如此经典使我不得不再次提及)只要镜头一拉向那艘大船,属于泰坦尼克号的那段旋律就会响起,而男女主人公的每次相遇也都伴随着那段耳熟能详的旋律,如此的反复与强调,两个线索、两个主题便鲜明的呈现给观众了,于是我们深深的记住了那艘无与伦比的大船,那段超越生死的爱情,音乐的作用不可估量,我们称之为经典,无可厚非。
2、 人物心理活动的呈现
《海上钢琴师》中那段小号手晕船时,1900给他弹的那段完全是信手拈来的音乐堪称经典,浪漫优美的音符跳动在摇摇晃晃的甲板上,就像摒弃了一切世俗单纯如水的1900在海上度过的一生,那时那刻,面对毫不安定的大海,1900的音乐是最好的答案,胜过千言万语。还有《闪亮的风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大卫精神失常之后,常常伴随他的那段唱诗班的颂曲,有如天籁之音,它无疑反映了当时主人公的心灵,那就是一片净土,世俗的禁地。还有《日瓦戈医生》中,那段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旋律总是时时刻刻用不同的音色和节奏,诠释着主人公不同的心理活动,动人至极。

以芳华为例浅析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是什么,从电影艺术角度看芳华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是可以在视觉效果的基础上,让人们的听觉动起来,两者结合,让剧情更充分地感动人们,震憾人们。揭示角色内心活动,表达角色内心情感烘托影片气氛、节奏强调影片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参与叙事,音乐的启承、转场、表现影片情节。音乐在电影中除为了直接加强气氛 外,也可以起反讽的作用,电影歌曲是电影音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分主题歌和插曲,对推动情节和揭示 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极富感染力。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