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论坛告诉你电影市场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电影市场论坛
图集
现代社会,看电影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而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2018年刚开年,第一季度的票房就刷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纪录。
根据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2018年一季度,全国电影市场共产出票房202.17亿元,较去年的144.6亿上涨39.82%;观影人次5.61亿,较去年的4.11亿增长36.44%。202.17亿的单季度票房,折合美元约32.2亿,超过了北美市场2015年第二季度30.85亿美元。影片的口碑和票房也逐渐呈现正相关的趋势。
票房之外,影院的发展和电影产业息息相关。根据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年报的统计,影院数和银幕数都在大幅度飞涨,影院的收益却在减少,甚至出现了“万达院线爆米花收入4个亿,占卖品总收入72%,居全国院线榜首”这样的新闻。
所以电影市场不仅仅是卖电影票这么简单,电影本身的成本和利润,影视媒体行业的投资、影院的运营、院线的分配都是市场的一部分。人口、城市和经济水平等方面也是电影市场需要关注的,比如三四线城市影院在票房逐渐增大的情况下该如何发展;观众的观影习惯会不会对票房产生重要影响等等。
北京国际电影节今年特地开设了“国际电影市场论坛”,让国内外的电影人们在一起探讨世界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方向。其中名为“影院经理人大师班”的环节,将邀请来自中国、日本、英国、法国的嘉宾们共同交流。
来自日本的嘉宾秋元一孝是日本松竹多元影院总裁。他曾在松竹中央和丸之内皮卡迪利等电影院工作过七年,之后又成为电影展映工作的选片及策展人员,并先后担任影院的经理、副主任和总裁。多年的影院工作经验让他对电影市场有着透彻的认识。
来自英国的嘉宾克莱尔·宾斯是英国Picturehouse影院的联合总经理。她参与影院的各方面工作,负责运营这家英国最具创新性和最成功的社区电影集团。另外,她也参与运营Picturehouse娱乐公司,负责海外采购部分的工作,参与采购了包括《假面真情》、《龙虾》、《酒会》等多部影片。
克莱尔·宾斯在电影行业拥有40年的工作经验,曾获得由英国知名电影杂志《银幕》(Screen)和英国独立电影奖颁发的职业成就奖。美国主流影视杂志《综艺》(Variety)称她是伦敦娱乐产业的25个领航人中的一员。除此之外,克莱尔在《卫报》评出的电影力量100强中位列第70位。
来自法国的嘉宾让-玛丽·杜拉是法国UGC院线公司欧洲前董事总经理,法国Ymagis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他于1992年进入UGC,主要负责欧洲影院业务的运营工作,之后进入欧洲最大的放映和发行服务供应商Ymagis,担任总经理。2015年7月,他离开 Ymagis的管理岗位,担任董事会成员兼审计委员会主席。现在,让-玛丽·杜拉是一位电影和视听相关方面的自由顾问。他受法国国家电影艺术中心委托编写关于影院未来发展的报告,也担任法国委员会RIAM理事会成员,负责为媒体和电影业的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此外,让-玛丽·杜拉还是法国电影学Fémis的常任讲师,负责研究2016年和2017年的展商。
来自中国的嘉宾有五位,第一位是北京聚合影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讲武生。
他从2015年开始步入电影制作与投资领域,是著名电影发行人,电影出品人,曾担任多家著名企业公关顾问、品牌顾问、多家培训机构主讲嘉宾。被业界和媒体誉为 “中国娱乐营销实战派专家”。
在他的带领下,影联传媒累计发行了近60部影片,创造了130亿以上的票房。《战狼2》、《无问西东》、《七十七天》、《血战钢锯岭》、《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心花路放》等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均由讲武生及其带领的团队担任主发行。
第二位是原希杰希界维(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CGV university Team长蔡婷。
她是一位资深影院运营管理人,曾任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区域总经理,总部运营中心训练经理。有着18年连锁服务行业运营经验,对影院运营有着独到的见解。
此外,还有北京冠宇影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CEO,中国城市发行放映协会理事金波。他曾担任北京博纳国际影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营运管理中心总经理,从事电影事业15年。
山东鲁信电影院线总经理王征和四川太平洋院线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王彦。
电影市场的发展需要统筹兼顾,需要国内外的充分交流和沟通。“国际电影市场论坛”的开展,势必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有哪些电影论坛/社区值得推荐?为什么?
每年的节日,会有很多人去看电影庆祝。看电影在中国已经很流行了。电影有很多不知道你会在哪里选择电影,找到优质电影呢?下面我就来说说关于电影推荐的社区。
豆瓣电影
每当我想看电影的时候我都会来到豆瓣电影,找我想看的电影类型,豆瓣电影还有好多豆友制作的高评分的电影榜单。
豆瓣电影里有分享和评论社区,里面电影的数量和影评人有数百万,有很多家影院的加入,还汇集了千万热爱电影的人。是数以万计的用户在加入豆瓣后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产出高质量的内容,使用豆瓣电影的人也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时光网
无聊的时候就想找部电影打发时间,可以上时光网找你有兴趣的电影。时光网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资格管理人员,时光网网站关于电影的资讯每天及时更新,像关于电影市场分析,独特的电影推荐,时光网都有,极有价值。当你想看高分电影的时候,可以来时光网来找找,它一定不会辜负你的。
迷影网迷影网是一组国内影评人模仿了美国在线影评人奖的模式创立的电影网址,迷影网里做了很多视频,这里聚集了一组优秀而严肃的影评人,审核十分苛刻。创始人说,他们试图让迷影网成为与美国烂番茄类似的电影评论发行中心,为观众提供参考。
大家以后想看电影的时候可以去上面介绍的电影论坛里找好电影。
一部好电影的自以为正确打开方式(图文原创)
一直以来,我是个很喜欢看电影的胖纸,从少年,到中年。当然,我对于到哪里看电影,看什么电影,什么样的电影才是一部好电影,怎样以正确的方式“打开”一部好电影,还是有自己的标准的,俗称:我有我一套!
到哪里看电影?
那得看我当时要看的,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有的电影,在网上看看就好了;有的电影,我会到某电脑城,找某熟人(其实人家是熟女哦),买下蓝光高清碟片,然后正儿八经地在家里用家庭影院播放;有的电影呢,不去观影效果好、视听设备好、观赏氛围好的影院,买好票、拿上饮料和爆米花、挎着太太或者别人家的太太去看的话,那是绝对对不起电影也对不起自己的。
那么,我到底喜欢去电影院看些什么电影呢?
这个问题,如同“永恒的哈姆雷特”之问一样,是没有固定答案的。
原则上,我的观影胃口非常宽容,不排斥任何一种电影题材,甚至认定:每种电影,不管口碑和票房如何,必定有它存在的基础,也有它一度很想充满诚意地表达出来的诉求(虽然很多电影的诉求表达方式可以用俗套、恶心、混乱、无趣等词汇来形容),当然,也能至少为我们提供包括赞美和鞭挞两种方式在内的价值。
口碑好、票房高的电影,我是一定要看的——纯享受么,对吧;
偶然也会犯贱,去看那种已经被骂到连导演都怀疑人生的烂片,只是因为“大家都说它很烂,我只想看看它到底有多烂”。如果片子实在太烂,烂到简直一点节操都没有,我也可以借此清醒地观照一下自己:对于“恶俗”或“烂污”的耐受力,我的底线居然可以这么低!
其实,总体而言,我是个观影的“俗人”。有段时间,在某文艺男的操持下,一帮朋友搞了个“*&%¥影社”,每个周末,都到一个固定的地点集合,用酒肉充实肠胃之后,用电影来升华人生。不过,由于此文艺男真是个文艺到骨子里的人,所以,他每次选择的,都是深沉的、或是假装“深沉”的、“纯纯的”文艺片,我一直没弄清楚这家伙从啥子渠道,可以弄到那么多东欧的、中东的、非洲的小电影,每次开影之前,他都要深沉地上台讲上一段,希望把我们从对酒肉之欢的片面沉溺中引领出来,进入纯净的、升华精神的光明之路上去。很惭愧,看过几次之后,我发现,每次观影都是一个痛苦的、与自己的瞌睡作斗争的过程。直到某次忽然从半梦半醒中惊醒,银幕上,依然是晦暗的画面和乏味的台词,回头看看,已经很小的放映厅居然显得很空旷,因为影社成员们已经基本上走完了,剩下的几个家伙,和我差不多,要么,正在睡梦中,要么,正在与瞌睡做斗争!
哦,原谅我,我不否认文艺片也有好东西,但是,大部分文艺片,真心是用“艺术”为幌子,试图掩盖电影那装B的主题、乏味的情节以及拙劣的拍摄手法。对于“恶俗”的“烂污”,我还是有点耐受力的,起码,那也算是“真小人”的行径;但对于“装B”和“说教”,我的耐受力真心不够,如同无法忍受“伪君子”是一样一样的。
那,一部好电影,我那自以为是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样的呢?
在我看来,一部好的电影,就该是一个神奇的“光影魔匣”,打开盖子,至少我能看到听到感受到三大关键要素:
1 、有拿得出手的视听效果
我认为的好电影,起码要有拿得出手的视听效果,不管是画面,还是声效,都能撑得住台面经得起我早已被各种电影反复磨砺、长期浸淫的眼睛和耳朵,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怎么算是好电影?你对得起我为你掏的票钱么?老郭在某个相声段子里说叨:有人总骂我的相声只有搞笑,没有教育意义,但是,相声如果不搞笑,那简直是太搞笑了——道理如是,电影,首先是“视听艺术”,如果光想着这电影有什么“教育意义”,隐喻了怎样的“主题”,折射并讽刺了怎样的“现实”,却连基本的视听效果都不过关,那你在忽悠谁呢?
2 、有虐得了心的情感激荡或情感纠结
亲情友情爱情,大爱小爱微尘之爱,什么情什么爱都可以,毕竟是电影,总得有点情感激荡或者情感纠结什么的呀,如果整部片子看下来,主人公们之间的情感波澜不惊甚或有如一潭死水来,既看不出导演和演员走了心,又没办法打动我的心,你好意思说你的电影值回票价?但更可恶的,是在情感表达方面用力过猛,比如那些为“走心”而狂虐我心的所谓“催泪电影”,那些伤伦理、毁三观的“前任系列”,那些撒狗粮、抹狗血的“纯爱片”,那些情节混乱、表演浮夸的“青春杀”……唉,算了,想起来都是泪,我都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打着“情怀”招牌的烂片出来贩卖已经发馊的“情感”,更吊诡的是,我怎么会看过那么多没有爱情、没有激情、没有深情、最终只剩下“滥情”的烂片呢?
3 、有洗得了脑的价值渗透
好多年前,看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雷霆救兵),视听效果不必多言,战斗友情令人动容,看到最后,大家伙儿为了“八个救一个”到底值不值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讨论,有人聊着谈着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典型的美国主旋律影片么?——是不是“主旋律电影”其实并不重要,好电影就该这样,用不着痕迹的方式,传递某种正面的、积极的价值观,或者引爆有关某种价值观的讨论。若是导演功力够深,电影语言的运用够娴熟够高明,不用说教不用刻意强调,在潜移默化中,价值观便可直击人心,甚至超越国度、种族和肤色,形成广泛的、近乎于普世价值般的认同。若是能做到这点,那绝对是好电影!
那么问题来了:最近霸屏的“复联”,是好电影吗?
各位自行决断哈……
从还是一个农村小孩,只能偶然端着小板凳在晒谷场看电影开始,到经常瘫在高端电影城舒适的座椅里,戴着3D眼镜感受观影现场震撼的视听效果,无数电影陪伴的四十多年已经过去了。站在个人角度,我并不喜欢用战争片、动作片、文艺片……等类型来为看过的电影贴标签,在我的观影世界里,电影只有“好片”和“烂片”两种。在网上或售票现场看到预告,然后掏钱买票,然后 在影院独特的黑暗氛围中沉溺一个多两个多小时,若是电影有拿得出手的视听效果,有虐得了心的情感激荡,有洗得了脑的价值渗透,不,不用三条都具备,只要一条以上就已经足够,宽容如我就有理由认定:这票钱出得值,我有幸在一个多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触摸并抵达了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个空间;但是,如果一部电影连上述三个标准中的一个都不具备的话,那只能说:烂片!大烂片!如果不幸掏钱看了烂片,我又不可能去退票,我将很不客气地用睡觉、上厕所、看手机、中途退场等方式表达我的愤怒,然后既无奈又无耻地继续准备展开下一轮或好或烂的光影之旅!
评论
- 评论加载中...